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_第1页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_第2页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_第3页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_第4页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汇报讲义写在前边,首先很感谢刘东跃前辈写的这个结构力学手工计算讲义,棒棒哒!抱着学习的态度又重温了大学时代结构力学的知识,回忆满满;又在知识点中一窥工程结构计算中手工计算的重要性和严谨性,拓展思路,受益良多。力学是做好施工技术的基础,手工计算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学好手工计算,对力学活学活用,可以认知结构特征,能够快捷高效地完成结构设计工作。复杂问题简单处理,简单问题认真分析,能够体现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一个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力学是对工程结构内在的一种描述,是与结构对话的一种语言,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一种交流方式。针对结构力学的巧用方法,汇报我多

2、年的学习体会。结构力学手工计算,要善于利用结构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变形相似规律,熟练掌握简单荷载下静定结构的计算理论。一、简单荷载又简单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静定结构1、某一孔等刚度(EI)均布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如图1.1所示,求其最大弯矩、挠度值。图1.1、一孔均布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最大弯矩:Mmax=; 跨中最大挠度:2、某一孔等刚度(EI)、跨中作用一集中荷载F的简支梁力学模型如图1.2所示,求其最大弯矩、挠度值。图1.2、一孔集中荷载作用简支梁力学模型最大弯矩:Mmax=; 跨中最大挠度:二、稍微复杂一点的结构计算:简单荷载+一次超静定结构结构分析的前提是结构的约束是充足的,工程结构中常见的

3、都是有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某一等刚度(EI)、均布荷载双等跨连续梁力学模型如图2.1所示。计算其最大结构内力(弯矩、剪力)及最大变形。图2.1、双等跨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1、利用先人做好的系数法各支点反力:RA=,RB=,RC=;弯矩:M1中=,MB支=;剪力:TA右=,TB左=,TB右=,TC左=;最大挠度:2、巧用力法:演示中间B点反力RB计算过程第一步:去掉B点约束,计算均布荷载下B点最大挠曲度如图2.1所示结构,先将B点约束去掉,则图2.1结构与图1.1相同。对应跨中B点的最大挠度:。第二步:去掉均布荷载及B点约束,将B点支撑假设为集中荷载,计算B点集中荷载下的挠度将图2.1中的荷

4、载q及B点约束去掉,假设B点支反力RB相当于一集中荷载F(令F=RB),假设RB方向向下作用,结构力学模型与图1.2相当。则集中荷载下的B点挠度为:。第三步:令以上两步状态下位移相等,求解RB:以上第一步及第二步荷载位移简图如图2.2所示。图2.2、两种状态下位移简图两种荷载状态下B点的位移分别为:均布荷载下B点位移:;集中荷载下B点位移:。由于集中荷载F是B点虚拟集中荷载,故B点位移等于0。即。由此得到:-=0;求得:F=,即RB=F=,RA=RC=(总荷载-RB)/2=()/2=;上述计算结果与前人计算结果一致。结构力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在这里是变形协调。力法、位移法是结构力学的基础也是分析

5、结构的基础。有很多结论应该铭记于心,如简支梁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下跨中挠度,最大弯矩。三、实践中的复杂荷载、超静定结构手工计算技巧 理论到实践,将实际工程尽可能抓住重点的准确的还原成为一个力学模型,是一个工程人员应有的素质。3.1、某一简支客专箱梁现浇模板支撑架结构计算3.1.1、已知条件:某一等高简支钢筋混凝土客专箱梁,桥面宽1200cm、梁高252cm,箱梁重量标称Q=900吨,箱梁中部标准截面如图3.1所示。图3.1、箱梁跨中标准横截面简图箱梁采用模板支撑架现浇法施工,支撑架拟采用钢管支撑柱+贝雷桁架梁的膺架结构。现浇梁模板支撑架结构如图3.2所示。图3.2、简支客专箱梁模板支撑架结构示意

6、图类似现浇梁模板支撑架结构如下图所示:3.1.2、结构设计、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支撑间距(360+360)cm,求解每点支撑柱分担荷载多大?、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支撑架横截面若采用四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3.2、计算支撑架结构设计荷载箱梁全长L=32.6m,桥面全宽B=12m,图3.1所示横截面积A=7.932m2,梁重Q=9000kN。、箱梁恒载:q1=Q/L=276(kN/m);纵向线性分配,理清受力思路。、模板恒载:q2=2.5B=30(kN/m);(参考JGJ162-2008规范,模板及内支架取2.5kN/m2,一

7、孔梁达97.8吨,足以含盖);、支撑架恒载:q3=15%q1=42(kN/m);(参考以往经验取值,暂按箱梁恒载15%估算,一般都能含盖);、人机活载:q4=1BbB=12(kN/m);(参考JGJ166-2008规范,人机活载取1kN/m2,实际施工组织活载小得多);、支撑架设计计算荷载:q=1.2(q1+q2+q3)+1.4q4=434(kN/m)。荷载系数:K=q/q1=1.57。经验之谈,善于总结的话心中大概会有一个数字。3.3、建立支撑架力学计算模型依据支撑架图3.2布置结构,贝雷桁架梁纵向分布荷载图如图3.3所示。 图3.3、贝雷桁架梁纵向荷载分布简图3.4、计算纵向分布梁内力及各

8、支点反力3.4.1、使用结构力学计算公式求解扎实的力学基本功,我只能回去翻书复习了。根据荷载分布图图3.3,采用结构力学中的三弯矩方程计算方法,对超静定未知支座点B及C点未知弯矩列求解方案:其中已知条件:L1=8.2m,L2=12m;MA=MD=-176KN-m;虚拟反力:B1=A3=9971(KN-m2);A2=B2=31248(KN-m2);将上述已知条件代入公式中,求解得到:MB=MC=-4692(KN-m);使用力矩平衡法,经过计算得到各个支撑点分担荷载:RA=RD=1619(kN),RB=RC=4934(kN)。3.4.2、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软件计算)验算非常实用的小软件。将图3.

9、3荷载输入力学求解器对话框中,力学求解器计算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使用力学求解器计算的贝雷桁架梁内力简图采用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的计算结果:弯矩:Mmax=3120(kN-m),Mmin=-4692(kN-m);剪力:Tmax=2604(kN);支点反力:RA=RD=1619(kN),RB=RC=4935(kN)。3.4.3、手工近似计算法为便于手工计算,将图3.3力学模型拆分成图3.5.1及3.5.2。图3.5.1、3跨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图3.5.2、外悬臂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3.4.3.1、计算图3.4.1力学模型支撑点反力针对图3.5.1力学模型,参考力学模型:前人计算好的

10、剪力系数:VA右=-0.4qL,VB左=0.6qL,VB右=-0.5qL。利用前人力学公式近似计算为:1424kN;4739kN。3.4.3.2、计算图3.5.2力学模型支撑点反力针对图3.5.2力学模型,由于悬臂荷载总值不大,考虑结构对称性,两端力学模型假设为:利用前人计算公式近似计算为: 及;其中:F=qLo=391kN,Lo=0.9m,L=8.2m,a=0.45m;则:=423(kN),=-32(kN);即:RA2=423kN,RB2=-32(kN)。3.4.2.3、合计图3.5.1及图3.5.2计算结果RA=RD=RA1+RA2=1846kN, RB=RC=RB1+RB2=4707kN

11、,3.4.4、手工计算与软件计算结果比对计算方式支点反力(kN)弯矩(kN-m)剪力(kN)RA= RDRB= RCMmaxMminTmax力学公式计算结果16194934-46922603软件计算结果161949353120-46922604手工近似计算结果18464707结果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与力学方程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手工估算结果与力学公式计算结果差距约5%,在安全储备系数(一般结构强度安全储备考虑1.3系数)之内,可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3.5、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支撑间距(360+360)cm,求解每点支撑柱分担荷载值3.5.1、计算箱梁图3.1横截面所对应的荷载简图图3.1

12、横截面所对应的荷载简图如图3.6所示。图3.6、箱梁横截面荷载分布简图3.5.2、计算横截面三点(360+360)cm支撑所分担荷载根据纵向荷载分布图3.3所示计算结构,中间B及C点截面分担荷载最大,为RB=RC=4935kN。故以B及C截面荷载为计算对象及计算荷载。纵向到横向,从上到下,传力明晰。3.5.2.1、利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计算图3.6所示横截面中间2点支撑分担荷载、计算横截面积条块分担荷载图3.6横截面面积A=79320cm2,其所代表的荷载RB=RC=4935kN,与三点支撑2R1+R2的总荷载相等。图3.6每一条块分担荷载如图3.7所示。图3.7、横截面积荷载分布简图、针对图

13、3.7横断面支撑结构,去掉R2支撑约束,计算两点R1支撑下的弯矩,计算结果如图3.8所示图3.8、去掉中间R2支撑后的弯矩简图、计算图3.8所对应的跨中最大挠度假设图3.7去掉中间R2支撑后的结构,在两点R1之间作用一单位荷载q=1。则: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6.48;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cm);设所求图3.8跨中最大挠度为max,由相似比例公式:求得:=(cm)。公式中:L为两R1支撑点跨度,取7.2m;E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取2.1×105Mpa。Mmax采用图3.8中相对的最大弯矩,为2252+588=2840(KN-m)。、将图3.7中R2支撑力假设为一集中荷载

14、P,方向朝下作用,如图3.9所示。图3.9、对应图3.7中间支撑R2换成集中荷载P的计算简图集中荷载P作用下的最大弯矩Mmax=180P(kg-cm)。、计算集中荷载P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位移:=(cm)。、求解R2及R1图3.8及图3.9对应的位移量值相等,即。则:=,P=1972kN;令R2=P,即R2=P=1972KN。由2R1+R2=4935KN,可得:R1=1482KN。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案例横向三点支撑,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采用上述计算方法手工计算不算麻烦。若是再多次超静定结构,手工计算相当麻烦,建议采用等荷载分配方法进行计算。3.5.2.2、计算横截面三点(360+360)cm

15、支撑横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3.10所示。图3.10、横桥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986kN,弯矩Mmax=1295(kN-m)。3.5.3、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横桥向支撑点等荷载分配法,是按等面积代替等荷载分配的计算方法,将支撑点置于每等份面积的重心线上。两者间有差距,但是误差有限,在预留安全储备系数之内,完全可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等面积代替等荷载分配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面积与荷载基本上是一致的,采用此种方法可迅速的寻找到质心,进而快速的确定支撑位置,好思路,赞一个!3.5.3.1、等分面积、计算每份重心位置针对图3

16、.6横截面三等分。总面积A=79320cm2,三等分每份面积A1=26440cm2。计算每份重心位置,支撑点布置在每份重心线上,计算结果如图3.11所示。讲义中只是说要分,没有明确的说明要怎么分,根据讲义的内容自己做了尝试,在下文中予以说明。图3.11、横截面三点支撑等荷载分配布置示意图3.5.3.2、三点支撑等荷载分配横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横截面总荷载为RB=RC=4935kN,每点支撑分担荷载R=1645kN。结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3.12所示。图3.12、横桥向分布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1048kN,弯矩Mmax=922(kN-m)。自己尝试着按照刘总的讲义

17、还原了一下三等分的内容于自己的理解不到位或者错误,结果与原文有差异主梁内力结构图画出来如下文详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3.5.4、支撑架横截面若采用四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3.5.4.1、等分面积、计算每份重心位置针对图3.6横截面四等分。总面积A=79320cm2,三这里应改为四。等分每份面积A1=19830cm2。计算每份重心位置,支撑点布置在每份重心线上,计算结果如图3.13所示。图3.13、横截面四点支撑等荷载分配布置示意图3.5.4.2、四点支撑等荷载分配横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横截面总荷载为RB=RC=4935kN,每点支撑分担荷载R=1234kN。结构内力计算结果

18、如图3.14所示。图3.14、横桥向分布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860kN,弯矩Mmax=907(kN-m)。3.5.4、支撑架横截面若采用五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以下内容为个人完成刘总留的作业内容。(1)使用CAD绘制横断面截面特性相关参数; 标准横断面(2)将断面面积进行分块,然后按照横轴向进行重新布置; 横断面面积分块 横断面面积轴向分布(3)按照面积与荷载的对应关系,绘制荷载横向分布图; 横断面荷载轴向分布(4)将横断面按照面积5等分;横截面面积A=79320cm2,其所代表的荷载RB=RC=4935kN,等分5份每份面积为15864 cm2。采用CAD bo 命令圈图多次调整到对应面积;采用region 创建面域;采用massprop列出创建面域的质心位置坐标,根据坐标找到质心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