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应答与超敏反应第八、九章 免疫应答和超敏反应【学习建议】第八章内容介绍了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类型、应答产生过程及其免疫效应。也简单介绍了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第九章介绍了超敏反应的主要类型和常见临床疾病。学习这两章应掌握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包括超敏反应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1)td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抗体产生的规律。(2)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和特点。3.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熟悉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以及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知识结构图】免疫应答正
2、应答保护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cd4炎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炎症反应 cd8致敏t细胞(tc即ctl)细胞毒效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抗体:初次应答、再次应答病理性免疫应答自身免疫超敏反应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负应答 天然耐受(自身耐受)失调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人工诱导耐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抗原机体感应反应效应【内容提要】一、概述(一)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发生场所(三)免疫应答的过程1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2反应阶段: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的活化、增殖
3、,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产生的细胞免疫效应和浆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效应。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ti抗原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三)抗体产生的规律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二)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四、超敏反应(一)i型超敏反应(二)ii型超敏反应(三)iii型超敏反应(四)iv型超敏反应五、免疫耐受六、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一)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二)免疫细胞的负反馈调节【概念简释】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抗
4、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感应阶段)、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识别后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反应阶段)、以及最终产生免疫效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或产生耐受(效应阶段)。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正常免疫应答可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异常免疫应答(自身免疫和超敏反应)也可造成病理性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2初次应答:动物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其特征是:(1)产生应答的潜伏期相对较长。(2)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3)以igm类抗体为主,igg出现较晚。为低亲和力抗体。3再次应答:机体对曾经接触过的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其特征是:(1)产生应答的潜伏期明显缩短。(2)抗体效价高,维
5、持时间长。(3)以igm和igg几乎同时产生,为高亲和力抗体。4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曾经接触过的某种抗原再次接触时所表现的异常增高的免疫应答,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5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对某种抗原产生耐受的个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体内不能产生用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保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6免疫抑制:机体对任何抗原刺激均不产生免疫应答或反应减弱的非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先天的遗传缺陷和后天因疾病、射线、药物等因素抑制免疫功能。7外源性抗原: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称
6、为外源性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或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常使其与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8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或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等。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后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并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9脱敏疗法:针对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某种抗原(如抗血清)者,可将抗原通过小剂量、短间隔(3050分钟)、多次注射的方法注入体内,使有限数量的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少量生物活性介质,不足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耗尽致敏肥大细胞
7、后再大量注射抗血清也不会发生超敏反应,并可发挥其中和毒素的作用。10减敏疗法:针对难以避免接触的抗原(如花粉、尘螨)引起的呼吸道超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经皮试确定变应原后,可采用小剂量、长间隔(610天)、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通过改变变应原进入机体的途径,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与ige竞争性结合进入体内的变应原,达到减轻i型超敏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11血清病:指机体初次接受大量异种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后的12周,出现局部红肿、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甚至一过性蛋白尿等症状。本病为一过性表现,停用免疫血清后可自行恢复。12过敏性休克样反应:属i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8、一种类似i型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其产生原因是血流中形成的大量免疫复合物通过传统途径激活补体,产生大量过敏毒素(c3a、c5a)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结合,引发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血管活性介质,导致过敏性休克。13新生儿溶血症:因母子间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血型rh母亲由于接受rh输血、怀有rh胎儿流产或分娩时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均可刺激母亲产生igg类血型抗体。当体内产生rh抗体的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怀有rh胎儿时,此类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其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使红细胞破坏、溶解,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14arthus反应:是一种实验性局部ii
9、i型超敏反应。arthus发现用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周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时,可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此种现象称为arthus反应。【重点难点内容】一、概述(一)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发生场所 1免疫应答类型:包括正应答和负应答。正应答又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负应答为免疫耐受。 2免疫应答发生场所: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脏。(三)免疫应答的过程1感应阶段:是抗原提呈细胞(ap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1)抗原提呈细胞种类:类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并指细胞朗罕细胞体内分布全身组织器官
10、血液中单核细胞 肝脏中枯否细胞 皮肤朗罕细胞 肺泡尘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破骨细胞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内的胸腺依赖区皮肤表皮,淋巴结副皮质区外周血,淋巴结(2)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肽-mhc-ii类分子 外源性抗原apc吞噬体内体(吞噬溶酶体)蛋白酶降解抗原肽 内质网合成mhc-ii类分子高尔基体与内体融合(3)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肽-mhc-i类分子病毒细胞合成病毒蛋白(胞浆内)被蛋白酶降解抗原肽内质网内质网合成mhc-i类分子体内所有可表达mhc-i类分子的细胞都具有将抗原肽结合到mhc-i类分子并表达于细胞表面的作用。当这些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了病毒蛋白或基因突变产生
11、突变蛋白后,均有可能被cd8t细胞识别和杀伤。因此病毒感染细胞和突变细胞也可提呈抗原。2反应阶段: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及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a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只能识别apc表面特定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不能识别未经加工处理的游离抗原。bt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源于t细胞表面tcr与相应抗原肽-mhc复合物的结合,并由cd3分子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细胞内。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即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和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结合。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主要的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及其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见下
12、表:apc t细胞效应mhc-抗原肽tcr-cd3 cd4/cd8tcr识别并结合抗原肽-mhc分子,产生第一信号cd4/cd8识别mhc-ii / i类分子,mhc限制cd3向细胞内传导活化信号b7cd28 cd28与b7结合,发出第二信号,增强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增强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lfa-3(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2(cd2)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lfa-1ct细胞与apc之间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dt细胞活化后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使细胞分裂增殖,即特异性t细胞克隆扩增,并在不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效应t细胞:cd4th1细胞和cd8tc细胞。(2
13、)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ab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smig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和活化必须有th细胞的辅助。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即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40和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cd40l(配体)的结合(其他协同刺激分子见上表)。b细胞和th细胞之间的作用受mhc限制。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不需t细胞辅助。cb细胞既是抗原提呈细胞,也是体液免疫效应细胞。在双信号刺激下,活化的b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来自活化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辅助作用,增殖、分化为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3效应阶段:(1)效应t细胞:产生细胞免
14、疫效应,发挥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抗肿瘤、移植排斥等功效。a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经活化巨噬细胞而诱生炎症性迟发型超敏反应。bcd8tc细胞:分泌细胞毒素杀伤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2)效应b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发挥抗胞外细菌感染、中和毒素等功能。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d抗原和ti抗原均可诱导b细胞活化,产生各种特异性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因此由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一)td抗原和ti抗原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简要过程及区别:体液免疫应答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阶段。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或b细胞必须将吞噬的抗
15、原加工处理成抗原肽并和mhc-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由cd4th细胞识别,产生激活th细胞的第一信号。apc或b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与cd4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至此,cd4th细胞被活化。活化的th细胞又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反过来作用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使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1、il-12,进一步促进t、b淋巴细胞的活化。活化b细胞表面也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来自th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辅助作用,进入分化、增殖阶段,即反应阶段。在反应阶段,cd4th细胞在细胞因子il-4的作用下分化为cd4th2细胞,产生大量il-4、
16、5、6、10,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合成分泌各种特异性抗体,发挥各种体液免疫效应。而ti抗原诱导b细胞激活不需th细胞辅助,一般也不需巨噬细胞参与。这类抗原通常只能激活b1细胞。b1细胞产生于个体发育早期,只能产生igm类抗体,因此没有免疫记忆,也不能引起再次应答。抗原种类td抗原: 如细菌毒素、病毒血凝素等ti抗原ti-1抗原:又称b细胞丝裂原如细菌脂多糖ti-2抗原:如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抗原提呈形式加工成mhc-ii-抗原肽无需加工无需加工感应阶段活化信号1bcr(mig)与td抗原结合2th细胞与b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1bcr(mig)与抗原特异性决定簇结
17、合2b细胞表面丝裂原受体与ti抗原表面丝裂原位点结合1bcr(mig)与众多重复呈线性排列的抗原交联结合反应阶段参与细胞成熟b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b1细胞效应阶段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种类五类均可产生igm免疫记忆有无再次应答有无(二)抗体产生的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比较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一般需经23周才能在血清中检测到相应抗体,而且抗体含量较低,持续时间短,类型以igm为主,igg出现较晚。这些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较低,为低亲和力抗体。该现象称为初次应答。经过初次应答后,当抗体下降恢复正常时,再用同样抗原刺激,机体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抗体含量高,持续时间长
18、,类型以igg为主,与抗原的结合强度高,为高亲和力抗体。此现象称为再次应答,也称回忆应答。再次应答时仍然是先产生igm类抗体,且持续时间不长,但igg类抗体也很快产生,且能在体内维持很长时间。免疫应答的这一特点已广泛用于传染病的人工免疫预防和临床传染病的诊断。如预防接种通常采用多次接种的方法达到强化免疫的效果,即在初次免疫后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使机体产生再次应答,从而获得对某种传染病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力。而在临床通过检测抗体诊断传染病时,通常要取双份血清,即发病早期和间隔两周后再取一份血清。两份血清抗体效价比较,若后一份血清抗体效价比前一份升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
19、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通常由td抗原引起,由多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完成。整个过程也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阶段。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与cd4th细胞的相互作用及cd4t细胞的活化与体液免疫应答相同。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和同种异体移植的组织细胞也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内源性抗原提呈的方式激活cd8tc细胞。在反应阶段,由于受到不同细胞因子的作用,活化的cd4t细胞可分化成为具有不同功能的cd4th1细胞和cd4th2细胞,cd8tc细胞可分化增殖为致敏tc细胞。cd4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即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前者经活化巨噬细胞诱导产生炎症,在抗胞内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后者分
20、泌细胞毒素杀伤表达抗原的靶细胞。(一)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感应阶段活化的cd4th细胞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并在细胞表面表达il-2、4、12受体。巨噬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及活化cd4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可分泌il-1、il-12。活化cd4th细胞接受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后分化为cd4th1细胞,又称炎性t细胞,可产生大量il-2和ifn-、tnf-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引起局部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经过激活的巨噬细胞其吞噬杀伤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可吞噬杀伤卡氏肺囊虫、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物。th1细胞激活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
21、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临床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损伤。(二)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1杀伤t细胞(tc,或ctl)的激活:ctl前体细胞通过其表面tcr识别apc或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表面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获得活化的第一信号。在th细胞分泌的il-2和ifn-的辅助作用下被激活。激活的ctl可表达il-12受体,在il-12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致敏tc细胞,即效应细胞毒t细胞。2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激活的ctl可释放一系列细胞毒素,引起靶细胞的损伤。这种细胞毒作用与巨噬细胞和nk细胞对靶细胞的吞噬杀伤不同,是抗原特异性的
22、,并且受mhc-i类分子限制。ctl与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hc-i类分子结合后,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释放穿孔素、蛋白酶等细胞毒素。穿孔素可在靶细胞的膜上打孔,蛋白酶随之进入靶细胞激活胞内的核酸内切酶,降解靶细胞核酸,使靶细胞溶解破坏。ctl还可迅速诱导靶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致敏ctl细胞杀伤溶解靶细胞后本身不受损伤,并可连续作战,攻击其他表达相应抗原的靶细胞。这在抗病毒感染、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四、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超敏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
23、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超敏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一)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超敏反应。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超敏反应。其基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
24、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
25、清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4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介质种类生物学效应颗粒内储存的介质组胺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新合成介质白三烯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收缩导致痉挛,且其作用不能被抗组胺药物
26、阻断。前列腺素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双向调节组胺释放: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凝聚、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5反应过程:(1)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通常经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初次入侵过敏体质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ige。该抗体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受体(fc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此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不等。(2)发敏阶段: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则变应原与体内早已存在的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特异性ige分子交联结合,使
27、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储存的介质,同时合成新的介质。这些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抗原入侵部位组织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呼吸道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皮肤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则表现为急性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6i型超敏反应的负反馈调节:主要依靠嗜酸性粒细胞。其作用有两方面:(1)直接吞噬、降解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2)释放一系列酶破坏生物活性介质:包括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28、、磷脂酶d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等。7常见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预防: (1)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的多见, 碘剂、麻醉剂等也可引起。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构成变应原。预防措施包括提高青霉素质量、使用前新鲜配制、注射前皮试等。血清过敏性休克:由再次使用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血清引起。纯化免疫血清、使用前皮试可避免这类反应发生。若皮试阳性者仍需应用则应采取脱敏注射。 (2)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常由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等引起。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如无法避免,可采用减敏疗法。 (3)过敏性胃肠炎:某些过敏体质的小儿食入动物蛋
29、白如鱼、虾、牛奶、鸡蛋等出现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4)荨麻疹:可由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甚至冷、热刺激引起。(二)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1变应原:(1)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如血型抗原、自身细胞变性抗原、暴露的隐蔽抗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等。(2)吸附在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如药物(青霉素、甲基多巴)、细菌成分、病毒蛋白等。2靶细胞/组织:血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心瓣膜、心肌细胞等。3参与的免疫分子:(1)抗体igg、igm
30、。(2)补体。4靶细胞损伤机制:当体内相应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1)激活补体:靶细胞上的抗原和体内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最终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靶细胞因膜损伤而裂解。(2)调理吞噬作用:抗体igg结合靶细胞表面抗原后,其fc段与巨噬细胞、nk、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增强它们的吞噬作用。igm与靶抗原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再以补体c3b与巨噬细胞表面c3b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3)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抗体igg 和igm介导下,与具有igg 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的巨噬细胞、n
31、k细胞、等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溶酶体酶等,使固定组织溶解破坏。5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和预防:(1)输血反应:可由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的输血引起红细胞溶解。hla型别不同的输血可使体内产生抗白细胞、血小板抗体,产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血型鉴定选择同型血输入可避免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主要见于母子间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血型为rh阴性的母亲因流产或分娩过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rbc进入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igg类),当她再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阳性rbc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和调理吞噬,使胎儿rb
32、c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若该母亲曾接受过输血则第一胎胎儿也可发生溶血。预防:分娩rh阳性胎儿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抗d抗体),预防再次妊娠rh阳性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症。母子abo血型不符也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见于o型血母亲生a、b、ab型胎儿。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感染或某些药物引起的红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或巨噬细胞引起红细胞溶解。(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外来药物半抗原结合在血细胞上成为完全抗原后刺激体内产生相应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或巨噬细胞造成血细胞损伤,可表现为溶血性
33、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5)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由a族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存在的共同抗原或因链球菌感染改变肾小球基底膜,产生自身抗原引起。(6)急性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体内抗链球菌胞壁蛋白抗体与心肌细胞上的共同抗原结合,引起心肌炎。 (三)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主要igg、igm)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引起以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性免疫应答。1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大分子免疫复合
34、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可溶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在通过肾脏时可被滤过清除。只有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可在血流中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引起沉积的原因主要有:(1)血管活性胺等物质的作用:免疫复合物可直接吸附血小板,使之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或通过激活补体,产生c3a、c5a片段,使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局部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免疫复合物在血流中循环,遇到血流缓慢、易产生涡流、毛细血管内压较高的区域如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则易于沉积并嵌入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之中。2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主要由补体、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引起。 (1)补体作用
35、: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膜攻击复合物可加剧细胞损伤。 (2)中性粒细胞作用:中性粒细胞浸润是i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病理特征。局部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弹性纤维酶和碱性蛋白等,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损伤。 (3)血小板作用:免疫复合物和补体c3b可使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充血和水肿;同时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机制,可在局部形成微血栓
36、,造成局部组织缺血,进而出血,加重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3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如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前者见于实验性局部iii型超敏反应;后者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局部反复注射胰岛素后刺激机体产生相应igg抗体,再次注射胰岛素即可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类似arthus反应的现象。(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a血清病: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症状。主要是体内马血清尚未清除就产生了相应抗体,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停用抗毒素后可自
37、然恢复。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由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其他病原体如乙肝病毒、疟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免疫复合物型肾炎。c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变性dna及抗dna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肝脏、关节、皮肤等部位血管壁,激活补体和中性粒细胞引起的多脏器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自身变性的igg分子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igm类为主,临床上称类风湿因子),两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反复沉积在小关节滑膜,引起
38、类风湿性关节炎。(3)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见于临床上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出现的与过敏性休克相同的临床表现。但两者发生机制不同。过敏性休克样反应无ige参与,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被大量杀死后,其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形成大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大量过敏毒素,激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压下降,导致过敏性休克。(四)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特点是(1)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小时发生,故称迟发型超敏反
39、应;(2)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与抗体、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3)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和过程基本同细胞免疫应答,无明显个体差异,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由于是针对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细胞免疫同时伴随的细胞损伤,所以也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1变应原: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寄生虫、化学物质如染料、油漆、农药、二硝基氯/氟苯、化妆品等、某些药物如磺胺、青霉素等。2参与细胞:效应性cd4th1细胞和效应性cd8tc细胞。另外nk细胞、巨噬细胞也参与炎症反应。3发生机制(1)t细胞致敏:抗原经apc加工
40、处理后,以抗原肽-mhc-ii类或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细胞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炎性t细胞(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2)致敏t细胞产生效应:当致敏t细胞再次遇到相应抗原刺激后,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tnf-、ifn-和il-2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致敏tc细胞则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4常见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传染性超敏反应:由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可使机体在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产生迟发型超敏反
41、应,如结核病人肺部空洞的形成、干酪样坏死、麻风病人皮肤的肉芽肿形成、以及结核菌素反应等均是由iv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组织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性炎症。(2)接触性皮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经皮肤接触某些化学制剂如等而致敏。当再次接触这些变应原时,24小时后接触部位的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皮疹、水泡,严重者甚至出现剥脱性皮炎。五、免疫耐受(一)基本概念:是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对某种抗原产生耐受的个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体内不能产生用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保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都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自身抗原诱导的
42、免疫耐受称为天然耐受或自身耐受。外来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称为获得性免疫耐受或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自身耐受对机体维持自身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病。(二)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1抗原因素(1)抗原性质:小分子、可溶性、非聚合单体物质如人丙种球蛋白、多糖和脂多糖多为耐受原,因其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加工成抗原肽引起免疫应答。(2)抗原剂量:td抗原无论剂量高低均可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而诱导b细胞产生耐受必须高剂量td抗原和ti抗原。(3)抗原注射途径:一般静脉注射最易产生耐受,其次为腹腔注射。皮下和肌肉注射最难产生耐受。因此免疫接种一般采用皮下接种,以避免产生耐受。2机体因素:未
43、成熟免疫细胞接触抗原刺激易于形成耐受,成熟免疫细胞接触抗原刺激则不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在胚胎期易于形成耐受,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最难。(三)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t细胞易于产生免疫耐受,诱导时间短(1天),且持续时间长(150天)。而b细胞相对不易产生耐受,诱导时间长(12周),且持续时间短(50天)。(四)免疫耐受的意义 机体如何识别“自身”和“非己”是免疫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免疫耐受现象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机制。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也都与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有关。在胚胎期,机体可识别自身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就通过阴性选择被抑制或清除,产
44、生了自身耐受。如果这种自身耐受状态受到破坏,就会产生自身免疫病。反之,通过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可防治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器官抑制排斥反应。对某些传染病和肿瘤,可人工解除免疫耐受,激发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和肿瘤。六、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可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范围,防止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等有害免疫应答。(一)抗体的负反馈调节抗体的负反馈调节表现在高浓度抗体封闭抗原、低浓度igg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成小分子免疫复合物引起b细胞抗原受体和fc受体之间的桥联、以及高浓度抗独特型抗体对b细胞抗原受体的封闭,均可抑制对b细胞的刺激,抑制抗体产生。1高浓度抗体对抗原的封闭:在机体接受抗原之前、同
45、时或之后24小时,注射高浓度相应抗体,可阻断机体对该抗原的应答及抗体产生。其原因在于注入的大量抗体与抗原表面决定簇结合后,使抗原无法再与体内具有同样受体的b细胞结合,b细胞便不能被激活。这在临床已成功用于防止因rh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rh母亲分娩rh胎儿后,72小时内给母亲注射高浓度的抗rh抗体(也称抗d抗体)可阻断胎儿rh红细胞刺激母体产生抗体,防止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2低浓度igg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成小分子免疫复合物对b细胞的抑制:小分子免疫复合物可通过多价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smig)结合,同时又可通过iggfc段与同一b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使b细胞表面
46、的抗原受体和fc受体发生桥联,导致b细胞产生抑制信号而不能活化,抑制抗体的产生。3高浓度抗独特型抗体对b细胞的封闭:当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1)时,该抗体的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抗原结合部位的可变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独特型抗体(抗体2)。抗体2与最初的抗原构象是相同的,因此不但可结合抗体1,也同抗原一样,可结合产生抗体1的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因此封闭了b细胞的抗原受体,使之不能再结合相应抗原,从而抑制了相应抗体(抗体1)的产生。(二)免疫细胞的负反馈调节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抑制性t(ts)细胞。ts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通过分泌抑制性t细胞因子(tsf)抑制活化的cd4th
47、细胞。由于cd4th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因此tsf既可抑制体液免疫应答,也可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同时tsf的作用既有抗原特异性,又受mhc限制,与一般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不同。【本章小结】 1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类型 ti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 (体液免疫) il-2/4/5/6 cd4th2 抗原肽-mhc-iicd4thcd4th1il-2,ifn-,tnf-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td抗原apc 细胞免疫抗原肽-mhc-icd8t致敏tc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靶细胞损伤 2各型超敏反应要点类型变应原靶组织和靶细胞参与的免疫分子参与的免疫细胞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效应常见临床疾病i速发型花粉、尘屑、
48、真菌、食物、药物等皮肤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全身毛细血管抗体ige,igg4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负反馈调节)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荨麻疹等ii细胞毒型自身变性抗原、外来药物半抗原等血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心瓣膜、心肌细胞等抗体igg,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膜攻击复合物细胞、组织损伤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ii免疫复合物型可溶性抗原血管基底膜关节滑膜肾小球基底膜抗体igg,igm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49、嗜碱性粒细胞c3a, c5a,c567溶酶体酶血管活性胺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炎症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iv迟发型胞内寄生菌和病毒、化学制剂(染料、油漆、药物等)病原菌感染细胞移植的异体器官皮肤tc细胞,cd4th1细胞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il-2、ifn-、tnf-等单核吞噬细胞浸润性炎症反应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等【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 2. 超敏反应 3.免疫耐受 4. 再次应答 5. 初次应答二、填空1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和t细胞介导的_。2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是_;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是_和_
50、。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_、_和_三个阶段。4抗原提呈细胞和th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_限制。5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包括_、_、_和_,刺激t细胞增殖。6既可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属于_抗原。7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属于_抗原,该类抗原只能刺激b细胞产生_类抗体,而且无_。8cd4th1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_、_和_等。9致敏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特点与nk细胞_,前者是_的,并受_限制。10致敏tc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物质主要包括_和_等。11血清病属于_型超敏反应;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_型超敏反应。1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_型超敏反应和_型超敏反应引
51、起。13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主要包括_、_、_和_。14类风湿因子是针对自身_而产生的以_类抗体为主的自身抗体。15超敏反应分为iv型。根据其特点,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_;ii型又称为_;iii型又称为_;iv型又称为_。16ii型超敏反应和iii型超敏反应的相同点是两者都由_和_介导。不同点是前者的抗原存在于_, 后者的抗原存在于_。17i型超敏反应和其他型超敏反应在效应上的显著区别是前者_, 一般仅有一过性的_。18减敏疗法可用于治疗_,脱敏疗法用于预防_。19体液免疫应答过强可导致_、_、_型超敏反应,其中ige类抗体介导_,其他两个型别的超敏反应由_ 和_类抗体介导。20细胞免疫应答常和_共存。两者针对的抗原主要是_、_、_和_。三、a型选择题1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a朗罕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2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ath细胞和b细胞 b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 dnk细胞和肿瘤细胞 etc细胞和肿瘤细胞 3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浓度低 e亲和力低4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面试模拟36
- 地方公务员山西申论2006年
- 2024年进口货物运输代理协议
- 2015年06月29日下午湖北省武汉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 北京申论模拟154
- 2024年离婚协议范文
- 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协议2024年
- 2024年公司保密和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福建申论模拟119
- 2024年简单版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浙江省嘉兴平湖市事业单位招聘57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仓库租赁、物资仓储保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项目七《包饺子》(课件)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玻尿酸填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7 古诗文默写之开放性默写题-不会在开放中找限制含答案
- 医疗健康大数据与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边缘AI计算盒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学前教育(幼儿园)行业研究报告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Relationships Unit 6 Family life教案 牛津沪教版(三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