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_第1页
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_第2页
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_第3页
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_第4页
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救器工作业操作规程 1自救器工负责管辖范围内自救器的收发、保管、检查和修理。 2收发自救器时,要轻拿轻放,严禁碰撞;收回的自救器要擦洁净,并进行外观检查,放回原处。 3自救器由矿集中管理,实行专人专用,对号发放。 4对在用的自救器应逐台建帐、登卡,即记录自救器的出厂日期、编号、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查结果、使用者的姓名、开启原因,使用效果等。 5对使用过的自救器要准时注销并补充。凡封条破坏或已开启过的自救器,无论使用时间长短,都应报废;未使用过的自救器,存放时间长达5年以上的,也应予以报废。 6自救器不得和易燃易爆品放置在同一库房内。自救器库房必需通风良好,干净干燥,不得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

2、库房中的自救器应避免放在日光直射或其他热源直接辐射的地方。 7交接班时,要把自救器使用状况、损坏程度交接清晰。分管的自救器帐、卡、物必需相符。 8各矿收到厂家发来的自救器后,必需在一个月内由自救器工协作供应部门对外观(包括铭牌、出厂日期和标重)、气密性和称重(仅指过滤式自救器)进行验收,发觉产品不符合标准时,应准时与厂家联系退换。 9过滤式自救器的称重检查应使用经过校正误差不超过士1克的天平,增重超过10克的自救器应予报废。 10使用zj型气密检查仪检查过滤式自救器气密性时,要求在15秒内压力计水柱下降不得大于8毫米;用6065摄氏度温水检查时,不得有冒泡漏气现象。否则要更换胶圈或进行修理,以

3、保证气密合格。 11在6065摄氏度温水中进行隔绝式自救器气密性检查时,自救器浸入水中出现连续冒泡,或浸入水中一分钟内(10秒后开始计数)断续冒泡超过8个的,要准时进行修理。1年内,经检查低于8个泡的,可不进行气密性修理;期满1年时,都要准时修理。 12用温水检查自救器后,必需把自救器擦拭洁净。 13使用的气密仪必需经过调试、检查,要求仪器系统本身是气密的。 14气密仪的工作压力范围为(480520)×981帕,检查自救器时,可将压力计水柱提高到540毫米。封压后10秒钟,水柱保持不动时,则认为气密仪调试合格。 15将被试自救器放入气密仪的工作室中。假如检查过滤式自救器,须预先在工作

4、室里放置随机附带的l形填块。 16盖上气密仪封盖,扣上封压钩,同时按秒表计时,10秒钟时,记下压力计水柱高度;5秒时,再次记下压力计水柱高度。对于过滤式自救器,假如在最终的15秒钟内压力计水柱下降不超过8毫米,则认为气密合格;超过8毫米或压力计水柱高度未达到470毫米的,则认为气密不合格。对于隔绝式自救器,假如在最终的15秒钟内压力计水柱下降不超过30毫米,则认为气密合格;超过30毫米或压力计水柱高度未达450毫米,则认为气密不合格。为提高检查效率,封压10秒钟后,若压力计水柱停留在480毫米以上某一高度不动,则认为自救器气密合格,不必再观看后15秒钟。 17气密合格的自救器可以连续使用;气密

5、不合格的自救器必需进行处理。 18被检查的自救器应处于气密仪检查场所2小时后,才能开始检查,检查时环境温度的波动不应超过2摄氏度。 19被检查的自救器及气密仪应避免日光直射或靠近暖气热源,检查场所应尽可能避免有过堂风或受抽、排气设备影响。 20被检自救器上的煤粉和脏物应擦掉,不允许煤粉和脏物等落到密封环和托盘上,以保证气密仪系统的牢靠密封。 21若扣上封压钩后,压力计水柱很快下降到400毫米以下,说明自救器大漏气;如怀疑气密仪系统本身的气密性,可换用库存不漏气的自救器作对比试验,不可冒然调整气密仪。 22使用气密仪时,加压(扣封压钩)、卸压(松开封压钩)均应缓慢地进行,切不可猛扣、快放,以防止

6、水溅到工作室里,使机件受损。 23检查自救器时,若发觉压力计水柱有上升现象,说明橡胶密封环质量不好;如在后15秒钟内压力计水柱上升高度超过4毫米,则橡胶密封环应予更换。 24压力计刻度管里出现水泡时,表明压力计缺水,应注水后再用。 25自救器检查完后,应马上取出,不可长时间放在气密仪工作室里加压。 26对气密处于不合格边缘的自救器,应进行复查。 27对气密不合格的过滤式自救器,应在经校正误差不超过±1克的天平上称重,增重不超过10克的,密封后可连续使用。 28为了查找漏气部位,可用直观方法查找,也可用毛笔沾浓度适当的肥皂水在自救器被加压3060秒后涂抹于可能漏气的部位进行检查,冒泡处

7、即是漏气处。此法同样适用于隔绝式自救器。 29使用气密仪检查隔绝式自救器时,假如在后15秒钟内压力计水柱高度下降,1530mm,属小漏气,仍属气密合格,但应将漏气处用锡焊封闭;如在最终15秒钟内,压力计水柱下降3050mm,属中等漏气,经试验还未失效的,补漏修理后可连续使用。 30要具体记录修理过的自救器的损坏与修理状况。 篇2:过滤式自救器安全操作规程 1.该自救器是过滤一氧化碳气体,供个人遇险自救的器具。 2.使用环境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大于1%。 3.该仪器下井人员必需随身携带,携带位置应固定在腰间顺手一侧。 4.开启仪器。去掉保护罩,用拇指掀起开启搬手至封印条断

8、开,扔掉封口带。 5.取出过滤罐。扔掉上壳,抓住头带将过滤罐拔出,扔掉下壳。 6.戴上口具。将口具放入口中,置口具片于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使口部密封,与外界隔绝。 7.夹好鼻夹。两手拉开鼻夹弹簧,正确的夹住鼻子、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8.戴好头带。取下安全帽,戴好头带,再将安全帽戴好,退离灾区。 9.佩戴人员必需经过专业性技术培训,达到能在2030秒钟内正确佩戴完毕。 10.未脱离灾区,严禁摘掉口具、鼻夹。 11.该自救器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 12.未遇险情,个人不得私自打开自救器。 13.如自救器外壳碰瘪,取不出滤毒罐,仍可佩戴。 14.佩戴时,进入口中的空气热而干燥,说明仪器在

9、有效工作,是正常现象,严禁因吸入热气难过取下自救器。 15.该自救器只能使用1次。 篇3:自救器气密、增重试验技术操作指导规程 一、气密检查 1、检查仪调试 (1)将皮管与干燥器上盖上接头相连接,清洗干燥器上盖和干燥器磨口表面,并在两磨口匀称涂少许水或真空脂。 (2)给干燥器内注水,水面应在自救器上下盖接口处以上23cm为宜。 (3)打开电源开关,真空泵工作,负压表有指示。 (4)调试结束,关闭电源。 2、检查操作 (1)将待测自救器保护罩取下放入气密检测室(干燥器)中。 (2)将阀2关闭,打开阀1,再打开电源开关,调整阀1,使表头指示为(13.34±0.686)kpa。 (3)观看

10、自救器壳体及上下盖接合处有无连续气泡冒出。 (4)保持30s,检查有无气泡浮出,若保持30s,有2个以上连续气泡浮出即为不合格(由于产品外部结构间隙造成的浮出气泡不能视为漏气),否则认为合格。 (5)关闭电源开关。 (6)等真空表指针回零后,移开干燥器上盖,取出自救器。 (7)假如真空表指针不能回零,打开阀2,等指针回零后,再关闭阀2。 二、增重检查 1、电子称开机 将称盘上的物体移开,打开电源开关,电子称显示自检,然后回零进入称重状态(若使用过程中出现空称时显示不归零,按置零键)。按单位选择键选择计量单位“kg”。 2、称重操作 将自救器的保护罩取下,擦净外表面灰尘及水分,放在电子称的称盘上

11、称重,显示重量即为自救器实际重量。 3、增重检查 将称重得出的实际重量减去出厂原始重量即为增重,若增重超过原始重量的5%,均视为不合格,否则认为合格。 三、留意事项 1、新自救器使用前,必需对其出厂原始重量和批号进行登记,并建立台帐,以便日后称重比较。 2、由于使用地区等原因引起重量不准时,可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称进行校正:按住置零键开机至自检结束,此时显示“cal”放上满称量的23砝码,稳定后按置零键即显示校正后的数值,若误差超过±10%,则不能通过外校来校正。 3、进行试验时,操作人员必需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认真观看,谨慎操作,专心计算,确保试验精确牢靠有效(必要时应配备计算器)。 注

12、:目前灯房称重试验采用福州科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zcs型电子计重称,气密检查采用西安煤矿安全仪器厂生产的zf2自救器负压气密检查仪。 篇4:过滤式自救器技术操作指导规程 一、一般规定 1、该自救器是过滤一氧化碳气体,供个人遇险自救的器具。 2、使用环境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大于1%。 3、该仪器下井人员必需随身携带,携带位置应固定在腰间顺手一侧。 二、佩戴操作程序 1、开启仪器。去掉保护罩,用拇指掀起开启搬手至封印条断开,扔掉封口带。 2、取出过滤罐。扔掉上壳,抓住头带将过滤罐拔出,扔掉下壳。 3、戴上口具。将口具放入口中,置口具片于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使口部密封,与外界隔绝。 4、夹好鼻夹。两手拉开鼻夹弹簧,正确的夹住鼻子、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5、戴好头带。取下安全帽,戴好头带,再将安全帽戴好,退离灾区。 三、留意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