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学生语言断层探究_第1页
南京市小学生语言断层探究_第2页
南京市小学生语言断层探究_第3页
南京市小学生语言断层探究_第4页
南京市小学生语言断层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小学生语言断层探究摘 要 通过对南京市两所教育质量差异较大的小学五年 级同一命题作文的对比分析发现,两所小学的作文在内容和 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语言出现了严重的分层。本文从家 庭教养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语言出现断 层的原因。关键词语言断层 教养方式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on language fault of nanj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abstract through fifth grade, the same thesis writ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 found that the two p

2、rimary writing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 language appeared serious stratifi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nanjing two large primary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rearing patterns , analyzed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ents' lan

3、guage gapkey words language; fault; teaching methods0前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18周岁以下的 外来务工子女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 3%,人数近2000万。多 年后,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 就当人们意识到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而为他们争取 平等的入学机会时,却忽视了由于“语言”这一特殊的文化 形式而导致的教育过程的不平等。1对调研结果的描述研究者选取了南京市两所教育质量差异较大的小学,并 在其中分别抽取了一个五年级的班级a班(45人),e班(60 人)。(其中a班所属学校为南京市省级实验小学,b班所

4、在 学校为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让他们根据我的学习这 一主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文字记录,整理如下:1. 1内容的差异从作文内容的角度来看,笔者发现两个班在作文主题、 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家长出现的频率和承担的角色等方面 存在较大的差异。1.1.1主题的丰富新颖和平淡单一根据对ab两班作文的整理发现,(如图1所示)a班主 题更加丰富多样,45篇作文当中有44篇(其中一篇偏题) 主题很明确;而b班60篇作文当中,有21篇逻辑散乱,没 有明确主题,5篇偏题。从数据中可以看出,a班学生对“学 习”这一词语的理解更准确更丰富更生动,而b班学生显然 对这一词语把握不够准确或过于狭隘。1. 1.2家长扮演的角

5、色和学习的动机两份作文当中,a班有33%的学生提到了家长,b班有 43%的学生提到家长,虽然两个班提到家长的几率没有很大 差距,但家长扮演的角色却大相径庭。a班提到家长的作文 中,有80%的家长是以积极主动干预孩子学习的角色出现的, 而b班提到家长的作文中有85%的家长是以被动消极的角色 出现的,他们被动接收着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不会积极地引 导孩子的学习。ab两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相比较而 言,b班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相 反,学习为了父母过上好日子,“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这种思想更占优势。以下选取b班一份作文为例:例:"我想将来一定成为一个

6、有用的人,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过上好的日子”1.2形式的差距1.2. 1整体思维的现实型和抽象性从ab两班的作文来看,b班孩子的思维倾向于对现实的描写,他们总是平铺直叙,很少运用修辞手法,并且着眼于 事物的可见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现实性;而a班孩子则 倾向于抓住所描述的事物的精彩之处,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加以修饰,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抽象性。1. 2. 2语言的系统性语言的系统性强调学生语言的各个词汇、语句等要素的 合理性、复杂性以及通过各要素的聚合而达成某种相关意义 的整体。根据对两个班作文的对比分析发现,a班学生能熟 练使用简单句、并能运用关联词穿插复合句;而b班学生基 本上都是简单句的

7、罗列,不能正确使用复合句,错别字和语 病非常多,想到哪写到哪,缺乏系统性。1.2.3语言的逻辑性语言的逻辑性强调一种抽象思维,讲求一定的时空思维 顺序。a班45位学生中有44名学生的作文采用了总分关系 的构段方式,他们在叙述问题时能将若干问题按照一定的顺 序组织起来,并能按一定的逻辑安排文章结构;而b班60 名学生中有41名学生的作文采用“一段式”,文章层次不 明确,语言缺少合理的逻辑,只是想到哪说到哪,前后意思 可以没有任何联系,也可能完全相反。另外,ab两班的作文差距还表现在:a班学生的作文语 言更加生动优美,他们懂得引用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而 b班学生的词语则显得很拮据,他们更多地采用

8、口语化的词 语,错别字和方言出现的频率非常高。2对调研结果的解释作为一种家庭文化资本,语言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有着重 大的影响。而语言分层的形成是个体所处阶层的社会关系以 及语言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阶层的社会关系营造出各 自的语言学习环境。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中,通 过对88个家庭的家长的访谈以及对12个家庭长时间的跟踪 观察。研究发现,尽管家长都尽力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但中 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家庭的育儿实践却大相径庭。中产阶级的 家庭倾向于采用协作培养的教养方式。而工人阶层家庭则采 用”成就自然成长”的教养方式。在拉鲁的分析中,她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的儿童培养方式 和逻辑背后其实隐含

9、着深刻的阶级性。“协作培养”需要父 母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教育文化水平以及时间,而这些往 往只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群才具备的。比如,现代儿童教育 界普遍鼓励家长与孩子讲理,而不是用'发指令”来管教孩 子。但是“讲理”和“协商”不仅耗时,而且还需要父母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父母来 说是很不现实的。回到本次研究,a班所在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省级实验 小学,学生家长学历层次高、语言能力好,他们能用普通话 或书面语和孩子交流,并倾向于以"讲道理”的方式有意识 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而b班所在学校为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 弟学校,家长大多数来自周边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 不善于表达,由于不懂得普通话和书面语而在日常交流中频 繁使用口语化词汇(方言),他们更倾向于以“发号施令” 的方式要求孩子服从,而不会有意识地发展孩子的语言思 维。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教养哲学使得孩子习得不 同的语言思维,进而造成本文所述的语言断层。参考文献1 华平生再城市化: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一一 对上海市闵行区的案例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2 余秀兰.城乡孩子的语言差异:一种文化资本的传 承j南京社会科学,2004 (8).3 肖索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