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 ACS 、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 减少误诊、漏诊, 防止过度治疗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 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 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 以 ACS 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 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 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一)成立 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胸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多部门、 多学科, 为配合我院胸痛中 心认证和管理,促进各部门、科室间协调,优化诊疗流程,成立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2、领导小组。组 长:朱 夫(负责胸痛中心全面工作)副组长:蒋鹏程(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日常具体工作) 贺春金(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市场拓展及宣传报道工作) 贡浩凌(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护理工作) 丁旭辉(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财务管理工作) 毛镇伟(负责胸痛中心临床各科室协调工作)组 员:高 燕(负责胸痛中心护理管理具体工作) 张国辉(负责胸痛中心心血管科具体工作) 王 鹏(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具体工作) 邵秋萍(负责胸痛中心急诊内科具体工作) 陈锁成(负责胸痛中心胸外科具体工作) 王 剑(负责胸痛中心呼吸科具体工作) 王胜军(负责胸痛中心检验诊断工作) 汪健飞(负责胸痛中心心脏超声诊断工作) 王亚
3、非(负责胸痛中心影像诊断工作) 杨剑锋(负责胸痛中心心电诊断工作) 秘 书: 姜大鹏(具体负责胸痛中心日常事务协调工作)(二)制定胸痛中心相关制度(附件 1)1.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2. 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3. 胸痛中心培训制度4. 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5. 急诊绿色通道规定6. 入院管理制度7. 转院、转诊制度8. 胸痛中心时间管理制度9. 胸痛中心辅助检查紧急联系规定10. 胸痛中心协作医院合作和转诊制度11. 胸痛中心导管室使用规定二、院外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1. 无成本形式建立了镇江胸痛中心微信群(目前已有 70 余名群成员)。 利用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合
4、作, 以及院内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培 训等多种途径, 增加微信群的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 主动加入该微信群, 实现心电图及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图片形式上 传,由相关专科医生给出诊治建议。 (已配备专用手机,班班交 接)2. 物联网形式(1 )与急救中心 120 签署胸痛中心合作协议。建立了互联 互通信息平台,利用镇江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 120 救护车远程实时传输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指标及心电图至我院急 诊中心,便于指导院前急救用药及提前做好应对措施。(2)国内有成熟的“扁鹊飞救系统”,能够实现基层医院、 市急救中心、胸痛中心之间的实时无缝连接。 但成本在 300 400 万元左右
5、。3. 合作协议形式(1)利用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平台,与集团内其它医疗机构 及社区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已与二院签订合作协议)(2)通过客服部与集团外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3)与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开展辖区居民健康筛查,更新 居民健康档案,确定居民相关疾病的风险。三、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一)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1. 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醒目的胸痛中心或 急诊的入口指引或标志,注明急救电话。2. 在门诊大厅、 普通门诊或其它所有通往急诊科的入口设立 醒目的路牌。3. 从急诊科有地面标示线指引到导管室, 以方便不熟悉的人 能从急诊科快速到达导管室。(二)胸痛急
6、救的功能分区1. 急诊科应设置急诊分诊区、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 ( EICU )、胸痛留观室等功能区域,上述功能区应可以直接获 得所需要的设施(例如心电图机、氧气、监护仪、除颤器、呼吸 机等以及急救药品)。2. 通往急诊科的入口或停车场等处应设置应急电话或标识 急救电话号码,以便紧急呼救。3. 急诊分诊区应易于识别且靠近抢救区, 方便步行患者进入 时发现。 配备足够的轮椅和担架车, 方便进入急诊入口的患者使 用。4. 分诊区有标准的胸痛分诊流程图, 指引分诊护士在初步评 估后将患者分流到胸痛诊室、 急诊抢救室、 胸痛留观室或直接送 入导管室。四、急诊胸痛患者的规范诊治 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后早期进
7、行病因的初步判断以及对生命 体征不稳定的高危胸痛患者的识别尤为重要。1. 制订急性胸痛诊疗流程, 指引首诊对胸痛的原因做出快速 甄别。(附件 2 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图)其中有几个重要时间点:(1)建立床旁快速检验手段, 首次医疗接触后 20 分钟内完 成肌钙蛋白、D-二聚体、BNP的快速检测。(2)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 分钟内完成 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由急诊医师初步解读。(3)急诊医师初步判断为 ACS 的患者,心血管内科医师应 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或通过远程 12 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进行 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 按照规范流程及时救治, 缩短患者再灌注 时间。(附件 4ST
8、EMI 救治流程图)(4 )初步诊断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 应在 30 分钟内进行主动脉或肺动脉 CTA 检查。(5)临床初步评估急性胸痛病因难以确定的高危患者,应 在 60 分钟内进行“胸痛三联 CT 扫描”(即同时完成冠状动脉、主 动脉和肺动脉的 CTA 扫描)2. 制订急性胸痛分诊流程, 指引分诊护士在进行分诊初步评 估时快速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识别出来并尽快送进急诊抢 救室(附件 3 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五、培训与教育对胸痛中心的运作原则、 要求、 体系和各项流程必须经过反 复的教育和培训, 使胸痛中心所涉及到的各有关部门、 人员在全 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
9、制的基础上, 明确自身的职 责和任务, 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行, 并发挥各部门和 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推动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最终达 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一)院内培训教育1. 针对医师的培训。2. 针对急诊分诊护士及胸痛相关疾病科室护士的培训。3. 医院全员培训。有关胸痛症状和体征、心脏病早期发作时 紧急救治、遇到急性胸痛患者后应遵循的流程培训。(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 对市急救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 责之一。1. 制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 ACS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栓塞 等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常规等培训资料。2. 与基层医疗机
10、构共同制订针对 STEMI 患者的再灌注治疗 策略和流程图, 包括实施转运 PCI 或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禁忌症。3. 制订针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肺复苏水平的培训计划。(三)社区教育 社区人群教育是指胸痛中心积极参与对社区内外进行有关 早期心脏病发作的体征和症状以及适当治疗方法的培训, 这是胸 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1.为社区人群提供胸痛疾病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 的培训。2.参与社区健康评估、体检与咨询。3. 为社区服务中心医务和保健人员提供有关胸痛疾病症状和 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培训。附件 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1. 目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工作流程, 改进工作质量和诊疗水平
11、, 促进胸痛中心 建设和发展,定期对阶段运行状况进行总结,制定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2. 适用范围 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和成员、 行政和技术总监、 相关协作科室代表、 急诊科和 心血管科相关医护人员。3. 定义 联合例会是胸痛中心为协调院内外各相关部门的立场和观念、 共同为胸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而设立的专门会议。4. 职责5. 标准5.1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每季度进行一次, 时间默认为每季度第 3 个月第 4 周的 周五 15:00 进行(如有变化另行通知)5.2 会议地点在 4 楼连廊读书报告厅5.3 会议讨论内容:总结本节段急性胸痛病例就诊和治疗情况和转归;工作流 程存在的问题; 各科室协作间
12、存在的问题; 工作质量改进; 相关流程优化 和更改;胸痛中心培训情况。1. 目的为了总结急性胸痛诊治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特定期对阶段诊疗工作进行总 结,对部分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制定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议制 度。2. 适用范围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和成员、 行政和技术总监、相关协作科室代表、急诊科和 心血管科相关医护人员。3. 定义3.1 质量分析会主要是通过对胸痛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数据分析, 肯定 取得的工作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的措施。3.2 典型病例分析会是提高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最有效的工作形式之一,一 般是从质量分析会中发现宏观问题, 再将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挑
13、选出来 作为剖析的对象, 将所有与执行胸痛中心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进行讨论 和分析。4. 职责5. 标准5.1 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原则上和联合例会同时召开,时间 默认为每季度第 3个月第 4周的周五 15:00进行(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 如运行期间有情况和病例,由医疗或行政总监提出,临时召开。5.2 会议地点在 4 楼连廊读书报告厅或心血管科示教室。5.3 会议讨论内容: 总结本节段各类胸痛病例就诊和治疗情况和转归; 和同期、 前期对比,一键启动情况汇总和存在的治疗问题分析;典型病例分析。胸痛中心培训制度1. 目的使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有关部门、人员在全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
14、运 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 行,并发挥各部门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2. 适用范围胸痛中心内部的专业人员、相关和非相关专业人员、医院全体员工、 120 急 救中心人员、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科和急诊科人员等。3. 定义4. 职责建立“在合适的时间内将合适的胸痛患者送至合适的医疗机构接受合适的治 疗”的机制5. 标准5.1 针对医师的培训:5.1.1 制定医学继续教育计划;5.1.2 每年为胸痛中心的所有执业医师进行有关 ACS 病理生理学和 / 或早 期诊断和/或治疗、ACS相关的最新指南的培训
15、;5.1.3 心脏科医师或急诊科医师定期就最新指南对其它专业医师进行正式培训;5.1.4对全院医师进行院内发生 ACS的处理流程培训;5.1.5定期就胸痛中心工作路程、ACS患者治疗及心脏病早期发作和识别等基本知识对胸痛中心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行强化培训;5.1.6 向医疗人员定期展示 ACS 病例总结(即胸痛中心的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分析会),以达到进行持续教育和改进流程的目的。5.2对于护理ACS患者的所有护士,每年都要进行与 ACS有关的继续教育、资质认证或培训:5.2.1心电图诊断知识培训,使接诊、护理 ACS的护士能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5.2.2 能够采集 12导联和
16、 18导联心电图;5.2.3每年进行ACS基础知识培训:与性别或年龄相关的 ACS症状差异、有 关早期诊断 ACS 的培训、有关 ACS 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的培训、有关 ACS前驱症状的培训、合并ACSffi状的其他并发疾病识别等。5.2.4针对胸痛中心所制订的ACS流程图的培训;5.2.5有关ACS最新指南的培训。5.3 医院全员培训:5.3.1 制订针对全院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医药技护、后勤或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全员培训计划,并得到医院管理层的支持;5.3.2 制订针对管理层的培训计划, 使医院管理人员理解胸痛中心的工作内 容和意义;5.3.3 建立针对全院心血管和急诊科以外的其他医师的年度
17、培训计划。 要使 全体医师掌握ACS症状的识别、诊断方法、紧急处理、心肺复苏以及 院内发生ACS时的处理流程;5.3.4 建立针对非心血管和急诊的其它专业护士的培训计划以及医疗护理 章程;5.3.5 建立培训计划,对所有辅助员工(医疗辅助人员包括从事辅助护理、 药剂、检验、 辅助检查、 挂号、收费、 管理、保洁、 保安等工作的人员) 进行有关ACS症状和体征、心脏病早期发作时紧急救治、遇到急性胸 痛患者后应遵循的流程培训;5.3.6 为胸痛中心的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培训期间进行胸痛中心的专门培训;5.3.7 非胸痛中心的其他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应包含胸痛中心的相关内容;5.3.8 与本单位体检部门或
18、者保健部门合作, 定期为员工体检以确定员工是 否有患 ACS 的风险;539为本院员工ACS知识培训,提供戒烟、营养和其他心脏健康的课程;5.4 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5.4.1制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常规等培训资料;542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制订针对STEM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和流程 图,包括实施转运 PCI 或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5.4.3 制订针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肺复苏水平的培训计划;5.4.4 建立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效果和急救技术水平的考核机制;5.5 社区教育:5.1. 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咨询会, 向社区提供有关心脏
19、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 期诊断的培训;5.2 向社区发放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培训的书面材料;5.3 提供”及时处理心脏病相关症状“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 为社区进行 疑似ACS体征和症状的培训;5.4 胸痛中心向社区提供心脏健康筛查服务;5.5 通过网络提供心脏病的体征和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培训;5.6 向学龄儿童提供有关心脏病体征和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培训;5.7 向社区提供饮食健康及营养课程培训指导;5.8 向社区提供戒烟课程;5.9 向社区提供体育锻炼的培训指导;5.10 向公众宣传拨打 120急救电话的重要性;5.11 向女性提供有关心脏病体征和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培训;5.12 参
20、与社区健康评估、体检与咨询;5.13胸痛中心社区医疗保健人员按照 ACS勺最新指南进行继续教育;5.15 胸痛中心为初级保健医师提供资源和书面材料,用于对其所在社区医 疗机构员工或单位员工进行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勺培 训。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1. 目的最大程度地缩减D-to-B时间,从而保证STEMI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2. 适用范围胸痛中心相关医护人员。3. 定义(无)4. 职责(无)相关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 胸痛中心委员会定期对 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持续改进。5. 标准5.1对于STEM有急诊PCI指征患者由急诊科医
21、师直接启动 PCI相关人员;5.2白班急诊接诊非STEAC后可启动心血管科会诊,医师10分钟内完成会诊 工作(心血管科会诊医师见每月医务部全院值班表) ,夜班急诊接诊非 STEACS后可启动心血管科二线值班(心血管科二线值班电话: 88915289)10分钟内完成会诊工作。5.3 心血管科、心导管室每周四下午 16: 00 前将下一周急诊 PCI 手术排班表 送至医务部、急诊科、心血管科、心导管室、总值班。5.4 排班表一经确定,相关值班医务人员原则上不予换班,如有特殊情况确需 换班,需提前二天填写换班书面申请,由科主任签字批准后,将修改好的 排班表换发至上述各相关部
22、门,并将原排班表收回。5.5 值班医务人员必须保证手机 24 小时畅通,接到启动心导管室指令后,应 立即赶往心导管室,最晚不得超过 30 分钟。医务人员到达心导管室完成 相关准备后,通知急诊科送患者至心导管室。5.6 心血管科手术医师须排主班和副班, 若无法联系到主班, 应立即联系副班, 若主班、副班均无响应,应立即呼叫总值班,由总值班通知“内科二值班” 先行处理患者,同时向心血管科主任汇报,由心血管科科主任作出相应处 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规定1. 目的 为了更好的对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有效、安全的急诊诊疗服务。2. 适用范围适用于急危重症病人3. 定义(无)4. 职责(无)5
23、. 标准5.1 凡是急危重症病人到达急诊门前,医务人员必须上前迎接,经过护士分诊 后,将病人推送入抢救室或相关诊室, 在抢救的全程必须有医护人员或卫 生员陪同。5.2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经过护士认真分诊后,首诊医生必须对患者实施认 真诊疗, 如发现非专科疾病在完成病历后, 再请相关专科会诊, 不得随意 换挂号而推委病人。5.3 对抢救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一律实行先抢救再补办相关手续原则。5.4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 医生迅速做出病情评估, 下达医嘱 (如口头医嘱必须 重复两遍),并迅速给病人做出相关检查的决定,同时开全各种申请单交 护士执行。5.5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护士在快速评估病情的基
24、础上,立即完成“开通静脉 通道、畅通气道(如吸氧等) 、监测生命体征、采血”等工作。5.6 主持抢救的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全程负责该患者的诊疗过程, 直至转到另外一个抢救单元,并认真交接。5.7 如需要其他专科参与抢救或处置的患者, 接到会诊求救后应在十分钟内到 场。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关部门必须做到科间紧密协作, 提供方便、 快捷服务。5.8 相关的各种检查尽可能到达病人身旁,以便减少搬动和增加病人的痛苦。5.9 对“三无”人员的救治,应尽快设法收集患者的信息,做好登记,及时与 相关方面取得联系,抢救措施规范,并向有关部门报告。5.10 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切实采取措施,严防坠床
25、发生。5.11 急诊医生必须掌握“抢救生命、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平安转出”原则, 将病人转到另外一个抢救单元。5.12 如遇同一病人既有外科又有内科疾病时,经相关专科到急诊会诊讨论后 解决收治问题。如有异议,有急诊值班医师决定收入某一病区。5.13 护送病人规定:对一般急诊病人和较重急诊病人收住院时,一律由急诊 护士和卫生员护送入病区;并填写交接单;垂危急诊收住院时,必须有 医生共同护送,严格交接,并在交接单签名。5.14 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在知情 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5.15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按照危重病人的抢救制度,严格执行逐级上报的规定 。6
26、. 修改内容6.1原版5.3对抢救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一律实行先抢救再补办相关手 续原则。本版改为5.3 对抢救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和胸痛中心“一 键启动”的患者,一律实行先抢救再补办相关手续原则。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管理制度1. 目的为使病人及时、 准确地办理入院手续, 本制度明确规定病人入院接待服务的过 程,并得到相应的卫生宣教。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情况,安排病人预防、环节、 治疗、康复的优先秩序,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本制度是为病人 入院时提供服务所遵循的规程。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住院病人3. 定义 (无)4. 职责医生、护士严格执行病人入院管理制度及医生、
27、 护士按照岗位工作职责完成病 人入院相关工作。5. 标准5.1 入院基本规定5.1.1 各有关部门 ( 医务部、护理部、入院处、急诊收费处、门诊部、急诊 科和各临床科室 ) 等医务人员通力合作,保证符合收治标准的病人能 够入院治疗。5.1.2入院标准:急、危、重病或疑难病例,门诊无法治愈者;门诊诊断明确,但治疗或手术需要住院才能完成者; 门诊诊断不明确需住 院进一步检查、确定诊断治疗者;医生认为有必要住院诊治者。5.1.3 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疾病的诊疗规范 ,在病人入院、转科或转院前, 要做病史和体格检查所提示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类化验或影像学检查。5.1.4 对符合本科室收治标准的病人, 具有
28、本院执业医生执照的医生才能签 发住院证, 所有住院证上应写明入院诊断,同时与病人沟通 (住院前 沟通) ,告知病人收住的原因、初步的治疗计划、初步费用及住院日 估算等信息。沟通内容记录于住院前医患沟通表。5.1.5 普通病人入院采取预约制,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处理。5.1.6 对急诊或有紧急需求的病人, 优先诊治,优先入院。相应病房或整个医院无空床时病人的安置,按床位调剂处理原则处理。5.1.7 病人入院前需要交纳预交款, 对于病情不稳定急需抢救的病人, 必须 先行抢救。5.1.8 医院员工关注那些在就医或者诊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病人, 比如 年老体弱者, 残疾人,语言交流障碍和听力功能受损的
29、病人, 提供轮 椅、翻译等帮助。5.1.9 原则上,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得请假离院。5.2 门诊病人入院程序5.2.1 医生在初步评估病人的基础上, 对确需住院治疗的病人, 在衡量本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设备、 设施的基础上, 决定病人入院并签发住院证。522病人凭住院证到入院处办理登记手续。523如病人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则由入院处员工通知病人陪送中心工人 护送病人入院。5.2.4病房护士接待病人,做入院介绍,并开始初次评估,同时通知床位医 生。5.3急诊病人入院程序5.3.1各病区必须遵守急诊优先收治的原则,保证每天24小时收治病人渠道通畅,不得无故拒绝急诊收治。5.3.2如同一病人患有多科疾
30、病或复合伤、 多发伤时,由相关专科到急诊会 诊讨论后收治。如有异议,由急诊值班主任决定收治的专科, 被收治 各专科不得拒收,病人由收治科室管理。5.3.3收治专科危重病患者前,急诊值班医师负责与病区值班医师电话联系 后,病情允许转运后将患者送入病区。5.3.4 原则实行专科收治。专科无床位情况时,上班时间由床位管理中心(一 站式服务台)专人负责按床位调剂处理原则处理, 非上班时间由总值 班协调解决,必要时报告医务部协调。5.3.5由病人家属办理人院手续,日间到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夜间和节假 日到急诊收费处办理入院手续。危重抢救病人应严格遵循“先抢救、 后补手续”救治原则。5.3.6 一般急诊收
31、住院时,由护工和护士送入病区;较重急诊收住院时,转 运护送由医生评估决定,由医生或护士一同护送入病区,并进行交接; 垂危急诊收住院时,应有医护共同护送,严格交接,并在交接本签名。5.4 床位调剂处理原则5.4.1 各病区每日预留1-2张急诊抢救收治专用床位供收治急诊病人用,原则上不得在走廊上加床。5.4.2各专科收治病人床位相对集中,各科共享全院床位,实行弹性床位制。 特殊情况时,可在病房内加床。病区应安排轻病人出院,ICU应安排 病人转到专科病房,空出相应的床位。5.4.3同科室不同病区床位共享,内部床位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调整,同病区的不同科室之间可以调整床位。5.4.4跨病区收治原则上实行
32、就近、就专业收治,收治病人后,病历书写、 病程记录、查房和专科处理由借床科室的专科医生负责。所有护理事 务由借出床位的护理组负责。5.4.5跨病区收治的专科医生应尽快安排本专科的轻病人出院,将跨区借床的病人转回本专科。5.4.6跨病区借床的科室,优先转回跨区借床的病人后,才能收治本专科的 择期病人。547在所有备用床位都用完,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安排病人转院。 548绩效考核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6. 流程:6.1入院流程7. 表单(无)8. 相关制度8.1病人评估制度8.2病人入院管理制度8.3急诊工作制度9 本版修改内容:9.1原5.3.4原则实行专科收治。如专科无床位情况下,由床位管理中心
33、(一 站式服务台)按床位调剂处理原则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本版改为:原则实行专科收治。专科无床位情况时,上班时间由床位管理中心(一 站式服务台)专人负责按床位调剂处理原则处理, 非上班时间由总值班协调解决, 必要时报告医务部协调。入院流程图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转院、转诊制度1. 目的因本院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 对不能诊治的病员或传染病人, 需转到其他有条 件的医院继续治疗或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之间的 转院诊治过程而制定的有关规定。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及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定义3.1 转院:本院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或传染病病人, 须直接
34、转到其 他有条件的医院继续治疗者;因医疗保险支付或其他原因要求转院治疗 者;外院转入我院者。3.2 “双向转诊” 是指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之间的 转院诊治过程。即下级医院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 治疗有困难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反之,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 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康复。4. 职责医务部、 客服部负责制定转院和双向转诊规定, 全院医护人员严格执行, 医务 部、客服部定期对转院和双向转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并作持续改 进。5. 标准5.1 医院与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 签署双向转诊协议, 由 我
35、院客服部对拟与我院签署双向转诊协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充分 的审核,审核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拟定切实可行的转诊协议, 确 保医疗安全。5.2 转入标准5.2.1 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其他医院转入。5.2.2 我院的设备设施条件及诊治能力能够为病人提供服务。5.2.3 符合我院相应科室的收治标准。5.3 转入流程5.3.1 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流程5.3.1.1 对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 社区医师填写 镇江市区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上转单 ,同时通过医疗信息平台预约 挂号,选择就诊专科或专家门诊。5.3.1.2 病人持 双向转诊上转
36、单 到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台, 由服务台 工作人员接待并负责引导就诊。5.3.1.3 医院客服部专人接待上转病人,对上转病人提供“一免三优先” 服务:即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医技检查,优 先安排住院等服务,必要时全程协助诊疗。5.3.1.4 必要时, 由社区医生与我院医务部联系, 由医务部指定相应的专 科医生,双方经会诊联系,共同评估后确认病人是否转院。5.3.1.5 对急危重症患者, 要进行紧急处置, 并及时通知急救中心进行转 送,同时配合上转医院做好移交衔接工作。5.3.2 其他二级医院转入流程5.3.2.1 转出医院的医务部与我院医务部联系, 由医务部指定相应的专科 医生,双
37、方经会诊联系(参见会诊制度) ,共同评估后确认病人 适合转入。5.3.2.2 专科医生接受外院的转院申请, 应简要评估病人的基本信息: 姓 名、年龄、性别、转院的原因、外院治疗情况、转出医院床位医 生姓名及联系方式, 并做相应记录, 安排床位, 根据病情做好急 救物品准备。5.3.2.3 转出医院的医务人员采用合适的转运工具, 负责病人转运期间的 监护和安全; 在转院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 应予以紧急治 疗。5.3.2.4 入院手续同门、急诊病人入院程序。5.4 转出标准5.4.1 经治疗后病人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需转当地医院就近进行康复治 疗者;5.4.2 本院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
38、人, 须直接转到其他有条件的医院 继续治疗者;5.4.3 传染病病人、精神病病人或其他上级部门规定的定点收治的疾病的病 人;5.4.4 其他原因要求转院治疗者。5.5 转出流程5.5.1 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转流程5.5.1.1 临床医生对符合转诊指征的病人, 提出转诊意见,履行告知义务, 解释下转的目的、 意义, 电子病历系统填写打印 病人下转社区 知情同意书5.5.1.2 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后, 根据病人病情和居住地、 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和诊疗技术,在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的前提下, 确定下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续治疗。5.5.1.3 临床科室正常办理出院手续, 出具
39、出院小结, 出院医嘱中提出详 细的后续治疗方案, 主要检查结果、 治疗经过、 下一步治疗方案 及康复建议及下转意见。 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出电子 镇江市二级 以上医院双向转诊下转单 ,须注明接收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打印后交给病人或家属。5.5.1.4 床位医生电话联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平台传输下转信息。根据需要,为下转病人提供必要的下转支持,为下转社区住院、 需要车辆运送的病人, 由护士通过电话等形式通知医院转诊救护 车或通知下转社区相关人员(社区家庭医生或社区驾驶员) ,必 要时根据病情安排人员护送,做好转诊记录。5.5.1.5 临床医生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 根
40、据需要,进行社区查房、电话指导、远程查房等。5.5.2 对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转出流程5.5.2.1 对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 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 经 科主任同意报医务部备案后转院;未经科主任同意及医务部批 准,病人家属、 单位要求转院者按自动出院处理, 但须追踪病人 的去向及病情状况。5.5.2.2 主诊医生在评估病人健康状况、 治疗情况、 家庭支持能力及专科 医院或医保特约定点医院资源等的基础上, 决定病人转院继续治 疗。5.5.2.3 主诊医生通过医务部联系适合该病人治疗的接收医院和医生, 经 联系后, 同意病人转入该院, 必要时经双方共同诊查病人后, 确 认病人适
41、合到该院治疗,并能被转运。5.5.2.4 转院前, 主诊医生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 将转院原因、及接收医 院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与沟通。 根据病情选择转运方式, 协助联系 交通工具。5.5.2.4.1 联系 120 急救中心转运,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病人转运期 间的监护和安全。5.5.2.4.2 根据病情需要, 医院派出熟悉病人病情并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负责病人转运期间的监护和安全。5.5.2.5 对病情不稳定、 或可能在转院途中出现病情加重或导致生命危险 的病人,不宜转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5.5.2.6 病情不允许转院, 而病人或家属坚决要求转院, 主诊医生应向病 人或家属说明转运的危险性和
42、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好病历记录, 并由病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5.5.2.7 转院前,主管医生完成转院记录,转院记录中包括:诊断、诊疗 经过(已接受的操作和其他治疗措施) 、转院原因(进一步的医 疗需求 ) 、所转医院名称,接收医生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经 主诊医生审核签名后, 一式二份, 一份给病人, 另一份医院随病 历存档。5.5.2.8 床位医生与护士根据病人或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 以简明 易懂的方式,提供转院指导。5.5.2.9 在转院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 应予以紧急治疗, 并做好记 录。5.5.2.10 病人转出后,其服务职责相应地从本院转到接收医院6. 流程(见附件)6.
43、1 双向转诊流程图7. 表单7.1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双向转诊协作单位清单7.2 镇江市二级以上医院双向转诊下转单8. 相关文件 无胸痛中心时间管理制度1. 目的使 STEMI 患者直接就诊于具有 PCI 能力医院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MC-to-B)时间限定为90分钟,而就诊于非PCI医院的转诊PCI的FMC-to-B 时间则为 120分钟。2. 适用范围 院前急救、急诊医护人员、心血管科值班医生、护士、心导管室介入医生、 护士及CCU医生、护士。3. 定义 (无)4. 职责 胸痛中心相关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时间管理制度,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再灌注时 间,胸痛中心委员会定期对时间管理制度进
44、行督查,并做持续改进。5. 标准5.1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采用的时钟统一方案为胸痛中心成员的院 内手机。 胸痛中心工作人员实行轮班制, 每月月末排出下一月值班。 值班 人员必须 24 小时手机开机。为防万一另设备班人员。院内手机所采用的 手机时间为中国电信全国统一的北京时间, 时间精确到秒。另在病人入院、 转运过程中使用秒表,对每一时间段进行记录。5.2 计时点和方法5.2.1 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记录患者就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必 须记录时间,精确到秒;5.2.2 记录首次医疗接触到医师解读心电图的时间,有急诊医师记录;5.2.3 入门到生化标志物结果的时间,由急诊医生记录,生
45、化检验结果不作 为启动导管室的必要条件;5.2.4 D-to-B 时间已明显缩短,平均时间应在 90 分钟以内,且至少 75%的病例能达到此标准,或者目前至少 50% 的病例达到此要求,且已制定 合理计划以确保在通过认证后的第 1 年内达到 75% 的合格率。由导管 室技术员记录冠脉内球囊扩张时间;5.2.5 首次 FMC-to-B 时间短;5.2.6STEMI 患者的死亡率已降低;5.2.7 从导管室团队启动时间(非正班时间),由一键启动电话时间到心导 管室人员全部就位,由心导管室护士记录;5.2.8 从确认第一个心电图提示 STEMI 到进入心导管室的时间,由急诊接诊 医生记录;5.2.9
46、 非 PCI 机构与 PCI 机构之间的转诊时间;5.2.10对于溶栓治疗者,D-to-N或FMC-to-N时间;5.2.11 对于转运 PCI 患者, door-in and door-out(入门到出门)的时间已缩短,由急诊接诊医生记录;5.3 考核及奖惩机制,每位急诊就诊患者均应有时间节点的记录,记录于每月 月末最后一个周五进行总结, 对延误病例重点分析, 对流程不足之处提出 建议。对于每次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 给予人民币 200 元奖励,时间不合 格原因若为胸痛中心延误, 取消奖励, 对于两次时间不合格人员, 提出批 评。5.4 时间及时钟统一的校正, 胸痛中心值班及备班人员院内联系专
47、用院内手机 必须保证 24 小时开机,手机电量保持充足, 院内手机关闭手动调时功能, 由中国电信进行统一授时同步服务,无须额外校正。5.5 每位急诊入院患者配备秒表,对每一时间段、时间节点及时间差进行精确 记录,数据精确到秒。1. 目的 使胸痛患者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治疗缩短时间,为制定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2. 适用范围急诊医护人员、心电图室、检验科、影像科、心脏超声科3. 定义 (无)4. 职责 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制定胸痛中心辅助检查紧急联系规定,相关医护人员严 格执行,胸痛中心委员会定期对辅助检查紧急联系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并作持续改进。5. 标准5.1 心电图 我院急
48、性胸痛患者入院后参照流程进行就诊,原则上要求当班护 士进行心电图操作( 5 分钟内完成),特殊情况下请心电图室医师会诊(会 诊医师手机: 5620、5621、7750),接会诊要求后 10 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 查,同时当场完成心电图诊断报告。5.2检验科 目前我院已配置床边快速检验系统,对于肌钙蛋白、D-二聚体、BNP等项目,可在15-20分钟内出结果,但特殊情况需检时可紧急联系急 诊检验科快速出结果(联系电话: 5576)。5.3影像科对于怀疑主动脉病变或特殊情况需行主动脉CTA者,应尽可能在30分钟内接受CTA佥查(白天联系电话:5440,夜间联系电话:5442)5.4 负荷心电图 心电图室门诊开放时间开放,胸痛患者需快速分诊减少等候 时间,可联系电话: 5623(紧急联系电话:杨剑锋主任5.5心脏超声科 心脏超声科门诊时间常规开放(白天联系电话5626,夜间联系汪健飞主任胸痛中心协作医院合作和转诊制度1. 目的 为了各类胸痛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特别是 STEMI 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选 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合同租户维修请求台账
- 水电站水利工程合同
- 城市步行街喷泉施工合同
- 投标联合体责任分配协议
- 土地复垦预算协议
- 虚拟现实设备保修协议
- 木质教学器材制作合同
- 文具市场水电设施施工协议
- 吉林省四平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颈椎病分几种类型
- CNAS-GL004:2018《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2019-2-20第一次修订)
- 科普知识讲座(火箭)PPT精选课件
- 高三一模动员主题班会-课件(PPT演示)
- 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风电场升压站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方案
- 第五讲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 从PK-PD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加热炉施工方案
- 意象对话放松引导词2[生活经验]
- 高速公路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1
- 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