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冬冬 病病 夏夏 治治 -三伏贴取三伏贴取穴穴宜昌市中医院宜昌市中医院 徐峰徐峰简介简介 “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 :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转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转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那春夏养阳的原那么,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到达么,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到达四季顶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四季顶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一定的药物敷贴、针灸、拔罐泄,选取一定的药物敷贴、针灸、拔罐及饮食调理,从而到达防病、治病为目及饮食调理
2、,从而到达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源于源于 中提出的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春夏养阳养生法那么。那么。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养收、养藏,以养阴。源流、中医实际根底源流、中医实际根底清清张志聪注:张志聪注:“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
3、当养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阴饮食以补阴气。 张介宾:张介宾:“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那么养阳,以为秋冬之计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那么养阳,以为秋冬之计。源流、中医实际根底源流、中医实际根底“冬病夏治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根据中医“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季节防病的季节防病的实际,在每年夏季实际,在每年夏季“三伏天进展治疗,又称为三伏天进展治疗,又称
4、为“三伏天灸。其机制表达三伏天灸。其机制表达“春夏养阳,充实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坚持机体阴阳平衡,以顺应自人体真元之气,坚持机体阴阳平衡,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一致。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一致。“冬病夏治的中医机制冬病夏治的中医机制夏天的夏天的“ “ 三伏三伏 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 皮肤松驰,皮肤松驰,毛孔张开,毛孔张开, 药物更容易浸透皮肤,药物更容易浸透皮肤, 刺激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穴位,起到疏通经络, 调理脏腑的功能。调理脏腑的功能。选择选择“三伏天三伏天 缘由缘由俗话说俗话说“
5、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天是雨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中说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三伏天三伏天“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陈列第七,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陈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伏。三伏天三伏天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
6、的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那么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那么出如今出如今7月中旬到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地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的计三伏天的计算算 “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
7、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假设第五个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假设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天,俗称两个中伏;假设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称两个中伏;假设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三伏天三伏天2021年的年的“三伏天三伏天 头伏:头伏:7月月17日日7月月26日日 中伏:中伏:7月月27日日8月月05日日 闰中伏:闰中伏: 8月月06日日8月月15日日 末伏:末伏:8月月16日日8月月25日日今年冬病夏治的时间是:今年冬病夏治的时间是: 7月月17日、日、7月月27日、日、8月月06日
8、日(闰闰中伏中伏)、8月月16日日内服汤药内服汤药食疗食疗 敷贴疗法敷贴疗法 熏蒸疗法熏蒸疗法 推拿推拿 针灸等数十种方法针灸等数十种方法 “冬病夏治常用方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法“冬病夏治常用方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法内服法内服法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药中药汤剂汤剂中成中成药药主要调理肺、脾、主要调理肺、脾、肾肾“冬病夏治常用方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法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 外治法外治法 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药物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药物 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膈俞、膻中、大椎等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膈俞、膻中、大椎等 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注射 中药离子穴位导入中药离子穴位导入 “冬病夏治主治效果冬病夏治主治
9、效果效果:温阳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效果:温阳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 。主要用于。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主治主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胃病、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胃病、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 荨麻疹、虚寒头痛荨麻疹、虚寒头痛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痛经、月经不调、早衰痛经、月经不调、早衰 老年、儿童体弱易感老年、儿童体弱易感 颈肩腰腿痛证颈肩腰腿痛证“冬病夏治忌讳人群冬病
10、夏治忌讳人群 1. 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 瘢痕体质者; 4. 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 医生以为不宜运用的患者。“冬病夏治慎用人群冬病夏治慎用人群 1. 孕妇; 2.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妨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 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响,必需亲密察看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天灸方主要组成张璐冷哮方: “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麝香半钱,姜汁调涂后开展为哮喘膏-治疗哮喘的经典方。白芥
11、子-君药,辛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细辛-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开窍。甘遂-苦寒,入脾肺肾经,泻积水、破积聚。延胡索-辛劳温,入肝胃经,活血、散瘀、理气生姜-辛温,入肺脾经,发表、散寒、开痰。麝香-辛温,入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诸药相配-温肺行气、祛痰平喘。如清.吴师机“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穴穴 位位 选选 择择 主要选取背俞穴。一方面,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云:“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中说:“五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膀胱经,性质
12、属阳。:“阴病行阳,俞在阳。:“阴病阳治。所以用背俞穴治疗“阴病。在背俞穴的根底上再辅以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以防御疾患。处方一:肺俞、心俞、膈俞、大椎、天突、定喘。处方一:肺俞、心俞、膈俞、大椎、天突、定喘。 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咽炎等。咳嗽、咽炎等。 方义:肺俞、心俞、膈俞为主穴,三穴均为足方义:肺俞、心俞、膈俞为主穴,三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均匀地分布于肺脏之背部及脊柱的太阳膀胱经穴,均匀地分布于肺脏之背部及脊柱
13、的两侧。肺主气,心主血,膈俞为血会,三者合用可两侧。肺主气,心主血,膈俞为血会,三者合用可调和气血,益肺补虚,辅以大椎以振奋阳气,疏通调和气血,益肺补虚,辅以大椎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祛痰化湿。佐以天突穴宣肺止咳,降逆化痰,经络,祛痰化湿。佐以天突穴宣肺止咳,降逆化痰,清利咽喉。清利咽喉。处方二:风门、肺俞、厥阴俞、大椎。处方二:风门、肺俞、厥阴俞、大椎。 此组穴位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此组穴位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方义:风门、肺俞、厥阴俞为主穴,三穴均为方义:风门、肺俞、厥阴俞为主穴,三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风门可祛风解表,主治鼻塞多涕,足太阳膀胱经穴,风门可祛风解表,主治鼻塞多涕,风门亦
14、为足太阳和督脉之交会穴,督脉循后正中线风门亦为足太阳和督脉之交会穴,督脉循后正中线“上巅,循额,至鼻柱,一穴通两经,效亦倍增。上巅,循额,至鼻柱,一穴通两经,效亦倍增。肺俞可主肺系之疾,鼻乃肺系之门户,为肺系之所肺俞可主肺系之疾,鼻乃肺系之门户,为肺系之所主,故可补益肺气,坚守门户。鼻位于头面,处于主,故可补益肺气,坚守门户。鼻位于头面,处于“上焦之上部,厥阴俞位于心俞、膈俞之上,亦上焦之上部,厥阴俞位于心俞、膈俞之上,亦居于上焦之上部,故与鼻相呼应,以固卫气。再辅居于上焦之上部,故与鼻相呼应,以固卫气。再辅以大椎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祛痰化湿。以大椎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祛痰化湿。处方三:大
15、杼、风门、脾俞、大椎、命门。处方三:大杼、风门、脾俞、大椎、命门。 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冻疮,畏寒肢冷症。肾虚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冻疮,畏寒肢冷症。肾虚病症明显者加肾俞;气血缺乏者加膏肓。病症明显者加肾俞;气血缺乏者加膏肓。 方义:大杼、风门均为足太阳之经穴,大杼为方义:大杼、风门均为足太阳之经穴,大杼为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凡外感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凡外感风寒之邪,自表而入,太阳首当其冲。两穴合用固风寒之邪,自表而入,太阳首当其冲。两穴合用固护卫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体和肌肉主四肢,护卫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体和肌肉主四肢,故脾俞可濡养四肢气血。大椎、命门乃
16、督脉之穴,故脾俞可濡养四肢气血。大椎、命门乃督脉之穴,督脉为督脉为“阳脉之海,两穴合用可振奋一身之阳气,阳脉之海,两穴合用可振奋一身之阳气,以趋寒外出。肾俞主肾,可益肾补虚。膏肓俞具有以趋寒外出。肾俞主肾,可益肾补虚。膏肓俞具有调和气血、益气补虚、强身健体之效果。调和气血、益气补虚、强身健体之效果。处方四:膏肓、脾俞、肾俞、命门、大椎。处方四:膏肓、脾俞、肾俞、命门、大椎。 此组穴位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此组穴位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中医寒湿痹证的。再根据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中医寒湿痹证的。再根据部位辅以部分取穴。颈椎病取颈百劳;肩周炎取肩髃、位辅以部
17、分取穴。颈椎病取颈百劳;肩周炎取肩髃、肩髎;膝关节炎取内外膝眼;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根肩髎;膝关节炎取内外膝眼;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根据发作部位酌情加减穴位。据发作部位酌情加减穴位。 方义:主穴为膏肓、脾俞、肾俞、命门,膏肓方义:主穴为膏肓、脾俞、肾俞、命门,膏肓位于心肺之间,具有调和气血、益气补虚、强身健位于心肺之间,具有调和气血、益气补虚、强身健体之功,加以脾俞、肾俞、命门,辅以大椎,以振体之功,加以脾俞、肾俞、命门,辅以大椎,以振奋脾肾及全身之阳气,健脾益肾,散寒化湿,从而奋脾肾及全身之阳气,健脾益肾,散寒化湿,从而到达加强体质的作用。到达加强体质的作用。处方五:脾俞、胃俞、气海、关元、天枢、足
18、三里。处方五:脾俞、胃俞、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 此组穴位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脾胃虚寒性此组穴位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脾胃虚寒性的胃炎、结肠炎、慢性腹泻等。肾虚导致的五更泻的胃炎、结肠炎、慢性腹泻等。肾虚导致的五更泻者加肾俞。胃痛胃胀者加中脘。者加肾俞。胃痛胃胀者加中脘。 方义:主穴为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脾主方义:主穴为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俞、胃俞二穴合用温中健脾益运化,胃主受纳,脾俞、胃俞二穴合用温中健脾益胃和胃。气海、关元乃任脉之穴,关元亦为小肠之胃和胃。气海、关元乃任脉之穴,关元亦为小肠之募穴,二者合用以益气助阳,培元固本。佐以天枢、募穴,二者合用以益
19、气助阳,培元固本。佐以天枢、足三里和胃通肠,健脾益胃。肾俞温肾止泻,中脘足三里和胃通肠,健脾益胃。肾俞温肾止泻,中脘健脾和胃。健脾和胃。处方六: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处方六: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 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虚寒性的妇科疾病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虚寒性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方义:肝主疏泄,主调血,脾为气血生方义:肝主疏泄,主调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肾主藏精,三穴合用共奏化之源,主统血,肾主藏精,三穴合用共奏疏肝养血、调经益肾之效。气海、关元乃任疏肝养血、调经益肾之效。气海、关元乃任脉要穴,可调经止痛,培元固本。脉要穴,可调经止痛,培元固
20、本。处方七:心俞、内关、膻中。处方七:心俞、内关、膻中。 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阳虚性的心血管疾此组穴位适用于治疗阳虚性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贴敷后的皮肤反响与处置贴敷后的皮肤反响与处置:1正常皮肤反响及其处置正常皮肤反响及其处置 部分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部分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冷静。色素冷静。 贴敷部位假设出现小的水疱,普通不用贴敷部位假设出现小的水疱,普通不用特殊处置,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潮特殊
21、处置,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潮湿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湿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置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置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2不良皮肤反响及处置方法贴敷后,部分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贴药后部分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部分水疱或溃烂者应防止抓挠,维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假设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景象,应立刻停药,进展对症处置。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病症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置。假设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显露皮下组织、出血等景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留意坚持部分枯燥,不要搓、抓部分,也不要运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部分皮肤的进一步刺激。本卷须知:本卷须知: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零落。免移位或零落。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留意部分防止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留意部分防止感染。感染。3.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169:2020+AMD1:2024 CSV EN Electrical household and similar cooling and freezing appliances - Food preservation
- 【正版授权】 IEC 60826:2003 EN-D Design criteria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 【正版授权】 IEC 60870-5-104:2006 EN-D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 Part 5-104: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Network access for IEC 60870-5-101 using standard transport profiles
- 护理导论与护理程序
- 酱香酒知识培训课件
- 糖尿病及护理
- 心脏外科护理手术配合
-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 2025年庆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方案策划书
- 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案
- 海南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 文体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国群英传2-所有武将属性
- 氢气储存和运输 课件全套 第1-5章 氢气存储与运输概述- 材料基固态储运氢
- 城市地铁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法规和标准包括适用的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分析
- 幼儿园大班语言《骑着恐龙去上学》课件
- 智慧双碳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
- 2023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炎症性肠病知识讲座
- 法医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