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教学设计_第1页
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教学设计_第2页
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 教学内容: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二 . 记叙文的构思 【方法指津】记叙文的构思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确定角度首先要看清作文题目的要求,仔细想想应从哪个角度去写。记叙文是 一种以记事和记人为主的体裁,通过写人或写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 法、某种价值观念或抒发某种感情。它不像议论文用一系列的论据去证 明某个论点,也不像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库存,看自己已经掌握的材 料中,哪些与题目的要求有关,而又最值得写;是以写人为主还是以写 事为主。如果你确定写一件事,还要考虑:这件事蕴含着什么意义?发生在什 么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如何?事件中涉及哪些人?他

2、们之间是什么关 系?有没有什么分歧、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如果你确定写一个人,则要通过想象和联想,使这个人物在头脑中活起 来,明确他的身世、经历,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音容笑貌如 何,等等。写人离不开写事,因此还要考虑是选取一个典型事件来写, 还是通过若干事件来写。如果是后者,还要明确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人物 性格的哪个侧面,如何将这几件事串起来等等。事件的意义及来龙去脉 理得越清楚,人物的“形”和“神”在头脑中的印象越清晰,写好这篇 文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确定角度,还有人称的选择问题,是用第一人称、以“我”之所见所 闻来写,还是用第三人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这

3、两种写法各 有利弊:用第一人称,可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但不能直接写出 耳闻目睹不到的东西或别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三人称虽没有第一人称的 长处,却也没有第一人称的局限,作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客观 对象。用什么人称、要视内容而定。(二)谋篇布局当你确定了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后,下一步就是搭好框架、谋篇布局 了。写文章不能想一点、写一点,一定要构思好基本轮廓,最好是一气 呵成。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写到中途写不下去又重起炉灶的情况,欲速而 不达。最为糟糕的是,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考生修改,文章最后只 能是杂乱无章,令人难以卒读。因此,谋篇布局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谋篇布局时,要着重考虑起结、

4、详略、波澜和线索的问题:1. 起结。任何一个完整的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生的。就时 间而论,可以涵盖几年、几十年,也可以短至一天、几小时。构思时就 要考虑从何时落笔,有的可以用顺叙法,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来写; 有的可以用倒叙法,先写结局,然后用顺叙法写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和 过程;有的还可以从“中段”写起,把在此之前发生的事通过插叙或人 物的对话在文中显示。可以说,起结的技巧,也就是“截取”的技巧, 即:截取生活的哪一个横断面来作为文章的框架。应该指出的是, “起” 与“结”是紧密关联的,一定要防止出现虎头蛇尾、前后脱节的情况, 构思时必须把“起”与“结”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甚至可以先想

5、好如何 结束,再来设计如何开头。2. 详略。构思时必须对文章要表现的主题十分明确,并以主题作为材 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尺度:凡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要泼墨如云;与主题 关系不大的,要惜墨如金;与主题完全无关的,要坚决舍弃。例如拣 麦穗一文,这篇文章详略把握得很好。该文对“我”与卖灶糖老汉的 交往有详写、有略写,而对老汉去世后出现的另一个卖灶糖者则连是多 大年纪都没有交代,因为他虽与情节的发展有关,不能不写,但与文章 的主旨关系不大,故笔墨省到不能再省。3. 波澜。写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构思时应善于运用一些“兴风作浪” 的小技巧,如“欲扬先抑” (或“欲抑先扬”)、“误会巧合”、“铺垫反托” 等等,使

6、情节的发展有悬念、有突转,乃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 的结局既使人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增 强表达的效果。4. 线索。线索清楚,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使文章结构谨严 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如老舍北京的春节从腊 月初写起,继写小年、除夕、元宵,至正月十九结束;有时可以以事件 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有时可以以人物关系的变化为线索,如廉颇蔺相 如列传开头先介绍两人的身份地位悬殊,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后, 蔺相如步步升迁,引发廉蔺矛盾,最后以矛盾的解决收篇;有时也可以 以景物为线索,有时也可以以某种意象为线索。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 条线索。总之,

7、把握好线索,把握好主题,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言之 有物。(三)凸现主旨 框架搭好了,再下一步自然是用语言文字将其表述成文了。在写作 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四个字:凸现主旨。文中所写的一切, 都是为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但相对而言,又 有一些地方显得特别重要,我们暂且称之为“节骨眼” 。“节骨眼”一定 要写得细致、精彩,使它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 一般是在叙述某件事的基础上略发议论,或抒感慨,以揭示事件的内涵,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但要注意防止“议”与“叙”脱节,说 不到点子上。而对于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而言,一般是选择典型事件或生 活细节,通

8、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刻画这个人物, 或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起来。但更重要的还是揭示人物行为后面 的动机,即不但要写他做了什么,还要写他为什么这样做。另外,无论 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描 写。因此,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自然景物的象征,也能起到突出主旨 的作用。三 .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要义点拨】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 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 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 ,在文章中有的指 作者自己(

9、散文最多) ,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 )、见 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 )。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 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 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 ”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 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 有的文章, 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 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 人称叙述。叙述有多种方式:(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写成流水账。这就需 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

10、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 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 “倒金字塔 ”。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 和武打的影视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3)插叙。在本件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 按原来的事来写。如 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 的事。不可喧宾夺主。(4)补叙。对本件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 性最好口语化。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 小说反之。(1)人物描写。 A 肖像描写。描写外形 容貌、神情、姿态、服 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

11、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 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 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 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 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 心理描写。要注意下 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2)环境描写。 A 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 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 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B 社会环境描写,一是 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

12、 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 的杀人场面。(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 Q 画押、严 监生竖起两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 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 、 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 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 准确的描写,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 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

13、、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方法指津】记叙文在写作上,有很多的技法技巧,这些技法的运用,使不少文章 多姿多彩,形象生动,这里结合一些例子对常见的几种写作技法作简要 介绍。1、写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与“工笔”对称。一般通过简练的笔墨, 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出作者的意境。写作中指不求细密地描述对象, 而仅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对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胸臆。如鲁迅在一 件小事一文中写人力车夫,并没有对这个人物形象作详尽的描绘,而 只是通过一个典型的举动,粗线条地勾勒出“他满身灰尘的后背,刹时 高大了”的形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2、工笔。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工描

14、细雕, 力求纤细尽露。写作上指对描写对象的某一局部作细腻的描绘,以凸显 特征,加深印象。如鲁迅的药中,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 怕什 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 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 ,这是一个典 型的工笔描写。作者对康大叔的一连串动作作了相当细腻的、富有特征 的刻画,充分显示了康大叔这个刽子手的贪婪、残暴和凶狠。3、白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鲁迅认为 白描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南腔北调集),“并不细 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 而神情毕肖”(且介亭杂文集)

15、。 其实在写作中,白描就是轻勾淡墨,抓住描写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 艺术的刻画。王熙凤饭后“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 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儿” (红楼梦),这幅荣府日常生活画面的线 条是多么简洁。如果画家把它描摹到画幅上,也只需要几根线条,而这 里的每根线条都能塑形,塑造出这位少奶奶的通身气派,又能传神,传 达出这位浑身散发着恶气的荣府管家婆的精神。4、渲染。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 效果。写作上则是通过对环境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 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停 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

16、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 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和 忧郁的气氛,更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而是白发老人为 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5、烘托。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 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写作中,指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 刻画渲染,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 艺术效果。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 罗敷”,即是用夸张俏皮的陪衬烘托手法,从侧面表现少女罗敷的美貌。6、铺垫。 铺垫是在主要人物

17、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 的环境、情感、气势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 、“先声夺人”、“山 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忽闻水上琵 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 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 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即是为琵琶女的出场和绝妙的弹技所作的 铺垫。7、反衬。 反衬指为了说明某种情或景,不是直接的从正面加以描绘,而是从 反面加以衬托,从而突出此情此景。古人有诗云: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 更幽。”天山景物记中说:“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 漫流的水的声音,更

18、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故都的秋中,为了写静, 而写到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息列索落的雨 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8、伏笔。 伏笔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在文章后面揭示某种结局或 结果时,往往在前面已经有所暗示,这样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使文章 内容耐人寻味。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结尾虽有点出乎意料,但又不 显得突兀,因为作者在小说中先后三次作了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 路瓦栽夫人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 “当然 可以。”二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 盒子看,可见项链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19、三是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 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也说 明了项链与盒子并不是原配的。这样描写就更加增添了情节的波澜,引 人入胜,令人回味和深思。9、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照顾、呼应。它是使文 章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手法。前面说的,后面有照应;后面说的,前 面有交待,能使文章更加贯通,脉络更加清晰。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两种: 一是开头与结尾相照应,使文章首尾相圆合,结构完整;二是围绕一个 问题或论点,多处互相照应,通过重点内容的发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 更加鲜明。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选入“细作探知”这一段作为尾 声,情节才完整。 “周瑜大喜

20、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 无忧矣!”周瑜这话与开头他所说的“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 曹”相照应,充分反映了周瑜对除掉蔡、张二人的高度重视。10、漫画。 漫画本是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赞扬某种社会现 象的一种绘画品种,写作上是指借助漫画的这种手法,粗笔勾勒,描写 对象。如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对落水狗爬上岸来 “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的 生动描绘,对叭儿狗“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 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 似的脸来”的形象刻画,只寥寥数笔,却神情毕肖,

21、形象地剖析了落水 狗的顽劣和叭儿狗的圆滑,令读者忍俊不禁,使敌人丑态毕露。【范文分析】古城的微笑踏进丽江古城,心就化成了融融的春水,肆意地席卷了整个灵魂。整 个人愣住,百感交集,仿佛它与我早已相识千年,而我,就是那只找到 了前生的蝴蝶。古城在向我微笑。它微笑着看着我因激动而泛红的双颊, 它微笑着看着我热泪横流。(开篇点题 ,领起全文。连用三个“微笑”,扣题,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 写出了“我”对古城丽江的深情。技巧点拨:反复用关键词来扣题,是一项 常用的点题技巧。开头前两句运用了比喻、拟物、夸张等修辞手法,逼 真地表达了“我”初到丽江的震惊之感,表达了“我”对这座古城的一见钟情 的莫名的激动。)

22、看看天色,夕阳被薄云扯成了金缕,留恋地注视这座城,不忍离去。 屋檐上的青瓦缝隙,承载不住那多情的余辉,满满地、静静地溢出,摔 碎在青石板路上,化作一地的金光。暖色的古城在微笑。如一位冬日里 晒着阳光的老者,尽情地吐纳日月精华,平静地看着脚下人来人往,春 去春回。(写暮色,精练简约,写出了光线之美。 作者很重视炼字,如“扯“溢”“摔” 等,还有拟人手法,从夕阳的角度来写这古城的微笑,形象生动,意境 悠远。还有短句、叠音词的使用,使句子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和韵 律之美。)华灯初上,迷离的彩灯衬着苍蓝的夜色,无酒人自醉。随意挑选一家 餐馆,坐在河边,把玩空气中润湿温暖的水汽,抚摸那首月光下的凤 尾

23、竹永恒的旋律。不久,佳肴满桌。骨细肉美的溪鱼,酸酸的宽粉条, 纳西人家自酿的清酒,清新可人的荞麦饼古城在微笑,一种“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微笑,一种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的微笑。它笑 着请我喝下手边酒,也喝下了满溢的幸福。(这一段写“入夜”的古城,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游历古城的观感 的。上一段主要从视觉角度写古城风景的自然之美,这一段则从嗅觉、 触觉、视觉、味觉写古城的人情之美。用排比短句写,突出了“微笑”的具 体表现)酒足饭饱,信步游走在四方街上,也不怕迷路。只要有水声,水流就 是我的向导。街道两旁,比肩接踵的都是卖着特色民俗饰物的小店。轻 巧的银链,鲜艳欲滴的扎染围裙,细腻真挚的画饰图案,映着店家纯朴 热情的笑脸,带走了身上的疲倦,留下了满心的兴奋。抬眼望去,不禁 被纳西的象形文字所吸引。 “富”是一口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