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专题_第1页
郊野公园专题_第2页
郊野公园专题_第3页
郊野公园专题_第4页
郊野公园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郊野公园专题 英国最早提出“ 郊野公园”,源于美国的国家公园概念。香港在殖民地时期,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6年制定郊野公园条例将香港四成的地方辟设为郊野公园。目前全港已划定了23个郊野公园,每年游客约1200万人次。 深圳从2003年开始,参照香港模式发展建设国内最早的郊野公园,之后是北京、天津、广州和上海等。近年来,深圳陆续筹备建设10多个森林郊野公园,规划建设21个郊野公园;十三五期间,北京提出将新增20处郊野公园,天津将建16个郊野公园,广州规划7个郊野公园,上海规划21个郊野公园。 一、概念 区域 概念 郊野特点 备注 英国 指为人们提供参观和游憩的郊外区域,有两个目标,

2、保护自然和供人游憩。前者比后者重要。 半自然状态,土地多用于农业生产,人口较少,乡村对于英国人是一种文脉情结和文化景观。 郊野公园(Country Parks)发源地 (1968) 德国 指位于城市外围近、中郊区绿化圈层,具有较大面积的呈自然状态的绿色景观区域,包括人为干扰程度小的传统农田、处于原始或次生状态的郊野森林自然景观等。 多为自然景观区域,少量人文干扰较小的传统农田,人口稀少。 德国城市近郊的公园、墓园和游憩地,接近郊野公园的概念 加拿大 乡村公园(Rural park),与郊野公园概念近似 香港 指由政府将市郊未开发地区的地方划出,作为康乐及保育用途的公园。 依山靠海,大部分为不可

3、开发的自然区域。 华人地区首次出现郊野公园概念 (1976) 国内 尚无统一、公认定义 二、比较 1、郊野公园与其他绿地比较 郊野公园重在自然野趣,城市公园以人工绿地和人工娱乐为特征,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特征,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特征,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重在保护珍稀资源,因而客源不同。 名称 地理区位 香港 面积规模 合作经营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委员会及下辖的管理科和护理科景观资源 生态稳定性 服务功能 众组织募捐政府、郊野公园之友会和社会组织客源构成 管理机构 郊野公园 城市 近郊 深圳 不等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及其下辖的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当地政府委派其他部门代管、郊野自然乡村景观 自身稳定

4、 自然保育,改善环境, 郊外游憩,科教娱乐 政府财政拨款周边城镇居民 城管部门、林业部门(香港:渔农署) 森林公园 城市 郊区 北京 较大 公园临时管理处当地政府为资源管理主体,企业为森林景观 自身稳定 度假疗养,科普娱乐 政府财政补贴、营利性项目周边和其他各地游客 林业部 城市公园 城市建成区 名称 英国 上海 较小 几公顷到几十公顷不等 主导功能 保护生态、市民休憩健身、自然教育、经营管理主体人工景观 自身不稳定,需人工维护 改善环境,日常休闲 周边功能住宅财政拨付和自筹、营利性项目城镇居民 城建部门 风景名胜区 远郊 近郊 (小型:20km中型:21-100km大型:101-500km特

5、大型:500km2) 自然人文景观 自身稳定 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周边和其他各地游客 建设部和各地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处、管理局) 国家公园 远郊 1000公顷以上 自然人文景观 自身稳定 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教娱乐、考察研究各地游客,科研人员 各地游客 国家公园局 湿地公园 城市 郊区 500亩以上 湿地景观 自身稳定 保护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周边和其他各地游客 建设部 2、各地郊野公园功能比较 户外活动 美国 市民休憩、度假、郊游,保护生态 住宅 香港 保护生态、市民休憩健身、自然教育 民宅、低密度住宅、教育区、商务区 深圳 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珍惜树木植物资源;控

6、制城市无序扩张 大多城市无明确规划,多为城郊农林用地,农村房舍及部分临近工业园区。北京有四大郊野公园的建设加速了高端居住带的外移,高价地块都处于郊野公园辐射区。 北京 抑制中心城市以“同心圆”模式蔓延;优化城市绿地生态功能 天津 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市民提供游憩和开展户外科普活动 上海 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展现自然人文风貌;提供都市休闲游憩空间 广州 保护生态环境、市民游憩、自然教育 3、郊野公园的运营管理机构及主要资金来源比较 国家/地区 运营管理机构 主要资金来源 英国 乡村委员会为审核部门,地方政府和私人组织联合经营 郊野公园内营利性项目 美国 郊野公园委员会和政府签订

7、协议,营利性项目、私人和公三、特征 1、自然生境而非人工绿地 自然/古朴/野趣是郊野公园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多种保留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人为干扰程度低,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物种资源,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行机制和作用。 2、保护重于建设 郊野公园兼具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征。与城市公园相比,郊野公园不再进行开发建设,而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动植物的庇护场所,并设立必要和有限的服务设施,供市民休闲、健身和亲近大自然。 3、可达性好 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距离中心城区两小时车程之内,也就是大约80公里范围之内。英国65的郊野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同时大部分郊野公园

8、位于交通主干道和高速公路附近。 四、分区 由于郊野公园具有游憩与保护的双重功能,因此郊野公园需要合理功能分区,以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以香港郊野公园分区为例: 根据活动设施分类 适合游客类型 特征 游乐地区 一般人士、青少年(定点活动) 通常设有亭台、游览地、野餐用桌椅、烧烤炉具、儿童乐园等。多数郊野公园都有这样的地区。 其间常设步行径,供市民远足步行或学生欣赏自然、学习自然知识之用。 原野地区 户外爱好者 仅提供地域自然原貌,让郊游者前往登山、远足和欣赏自然景色之用。 特别地区 科研人士 保护有研究价值的动植物的地区,或称自然保护区,用作科研或教育。 五、项目 郊野公

9、园主要游憩项目 观光游览 运动健身 休闲娱乐 科普教育 配套设施 自然风光 短途步道 烧烤炉 科普展览 淋浴 村落/建筑 长途步道 露营点 视听室 公厕 宗教建筑 爬山道 木屋 自然教育步道 凉亭 自行车道 钓鱼 博物馆 停车场 水上休闲活动 小型游乐场 餐饮 游泳浴场 体验牧场 纪念品商店 运动场 活动赛事 残疾人通道 专业户外活动 表演 游客中心 郊野公园应举办多种体验自然的活动,激活人气。如香港渔农署举办了一系列让公众及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活动、公众教育活动、主题讲座、 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日活动、主题游戏与竞赛等,具体有郊野公园义工计划、企业植林计划、自然三步曲实践、远足植树

10、日、香港郊野全接触、郊野小记者及不同的导赏、野外研习、讲座、比赛及工作坊,让大众加深对自然护理的认识。 香港郊野公园郊游路径 郊游路径 分类 主要服务对象 分布 需时 特点 健身类 健身径 大众 沿上行山径设有12个强身健体及安全远足“贴士” 60min 位于香港岛最西北,从山麓起点开始,经过数个凉亭、一系列梯级及一段斜路,到达山腰终点,全程均须60min。提供各种设施以供健身和晨运之用。 长途远足径 远足爱好者 有4条,分为40段,平均每段长度为7.45km。 12h 一般限定在一个郊野公园内以确保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两个端点标识出长度、一般步速下的耗时、山路行走的难易程度,以方便不同年龄和身

11、体状况的游人选择。 健行远足路线 远足爱好者 有14条,均8.15km/条 - 为有兴趣进行更远路程、更长时间、更高难度的远足爱好者而设。多穿越好几个郊野公园,部分路线甚至与海岸公园结合,所以风景资源尤其丰富。 休闲类 野外均衡定向径 青少年 6处 - 位于相应的郊野公园范围之内,通过不同线路和难度组合形成多条定向线路。 郊游径 大众 每条5km 0.75-8 选择各郊野公园中风景最优美地段连接设计而成的郊游路线,适合各年龄层次和不同健康状况的游人选用。大部分郊游径都设有标距柱,需时和难度较长途远足径为低,并注意了起点和终点与外围交通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相结合。 家乐径 全家老小 14一般长1-

12、3.5km 2h 是适合老幼的郊游路径,特色是交通便利、景色怡人,坡度平缓,沿途有标志指示方向,不怕迷路,幼童或长者一般都可在2小时内完成全程,亦是带狗行山的最佳选 择。沿途较为分散地建设有一些观景平台或其它形式的开敞空间。而在这些平台和开敞空间内部,又集中布置了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和非剧烈运动型康乐设施,让全家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休闲方式。 科教类 自然教育径 青少年学生 19条,0.6-10km 0.75-4h 沿途在标柱简介当地的景色和动植物,旨在使游人对自然有更深的认识。 树木研习径 青少年学生 18条,0.12-7km - 沿途设有标牌,为游人介绍各种树木。 远足研习径 户外爱好者 仅一

13、条,长1km - 用于训练和练习的郊游路线。沿途设有站点及解说牌,使游人了解远足须注意的事项,为更高难度的远足旅游做好充分准备。 其他路径 地质步道、缓跑径、自然径、特色路径、古道、单车越野径等 六、设计 1、野趣 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相比,其设计精髓在于“野趣性”。在规划建设中,保留原有自然特色,强调地表景物的自然化处理,加强自然活力恢复、促进自然环境更新。 2、协调 郊野公园人工建设比较少,且与自然相协调。除了必要的休息坐凳、亭、廊、观景平台和必要的公建管理建筑外,多数郊野公园不设其他建筑与设施。设计游客中心采用与环境相协调的石材、木材、混凝土等,层数不超过三层,建筑外观自然、朴实,体现浓郁的山野气息。设计园路简单、粗犷,有些路径可不加修饰,为土路;有些路径就地取材形成石子小路、石铺台阶;有些路径仅以木材、石材简单加固台阶;即使是水泥修建道路,也力求与自然环境和谐。 3、保护 对比港深郊野公园,香港在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和土地需求下,仍能够基本按照计划实施郊野公园的建设,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资源,而深圳郊野公园内良好 的自然生态资源未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开山采石和毁林种果现象十分严重,导致部分山体被蚕食,植被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如深圳塘郎山郊野公园已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毁林种果事件,大概有六成的面积已种上荔枝林。环山路为柏油路,登山路为水泥修建,对现状基地的改动较大。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