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2011级语文 必修一 第二单元 学案 (教师用)主备教师:张惠兰 同年级教师:叶忠伟 王家安 涂云芳 审核人:本备课组单元领悟一.知识构建本单元学习古代叙事散文,所选的三篇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上的刀光剑影,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记事名篇。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春秋时期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听从大夫佚之狐的推荐,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顾艰险,只身前往,说服了秦伯,解除了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荆轲刺秦王记述了在秦军压境,燕国危如累卵时,燕太子丹为了保家卫国,派荆轲借献地图为名,以樊於期之头为饵
2、,去刺杀秦王。荆轲本想生擒秦王,逼迫其退还侵占的土地,但身遭八创,慷慨而死,表现了一个爱国侠士为了国家的利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崇高品质。鸿门宴记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在鸿门的一场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张弛相间,危机四伏中生动地表现了项羽的自矜功伐、刚愎自用、有妇人之仁的性格特点,以及刘邦机智善辩、善于用人的性格特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即将拉开的长达五年的楚汉争霸。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就要了解古代散文的发展。最初的散文是文、史、哲浑然一体的,见不到严格义上的散文。从战国后期开始,文学散文才分化出来。先秦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本单元为历史散文。先秦的历史散文有一个演变过程。早
3、期有尚书、春秋,战国初形成的有左转、国语,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形成的有战国策。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理论的学术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阅读史传文学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1)知人。即要掌握文中所写的人。明确文章写了哪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哪几个,人物之间有何关系,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等等。(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握住了文章的
4、主要内容。(3)辨理。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所叙之事,对人物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有的是作者直接说明的,有的是作者借助人物之口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在叙事中透露出来的,这都需要我们用心“辨”。二、学习导引1、要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做好知识札记,不断积累、巩固知识。2、 分析体会古代记叙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特别是学会把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行为的描写,注意从文中抓
5、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够用现代观念来审视古代的作品,能够评价古代叙事散文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4、 要学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前提,把握关键词语、句子是途径,善于把握事物前后的联系是手段。从实际出发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便于更好地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的读书方法。5、 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段、名篇,养成常默写的好习惯;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简易文言文,文言知识才会融会贯通,这也是
6、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陶冶情操的好方法。- 2 - / 19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3段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乐趣。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 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 【学法指导】详见“单元领悟”中的“学习导引”。【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 (1)、左传是
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
8、;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
9、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完成以下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秦军汜(à)南 佚(ì)之狐
10、0; 夜缒(cí)而出B.越国以鄙( )远 君之薄(ó )也 共(n)其乏困 C.朝济(ì )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è )
11、160;失其所与() D.若不阙(q )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á)孙、杨孙戍之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失其所与,不知 B夜缒而出,见秦伯 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 C才美不外现 &
12、#160; 秦伯说,与郑人盟 D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 若 A、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答:A 像B假如C你) 夫
13、;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夫晋,何厌之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A成年男子B 句首语气词C那、那个) 微、 A、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A稍微B如果没有C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焉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4、0;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E、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答:A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B疑问副词,为什么 C疑问代词,哪里 D疑问语气词,呢 E代词,之)(4)、找出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 A、词类活用(3个) 夜缒而出
15、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答:“夜”,名词作状语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境”“东”,名词的意动用法;“封”,名意动,“以为疆界”) B、特殊句式(3种) 以乱易整,不武 夫晋,何厌之有? 以其无礼于晋 (答: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5)、 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答:烛之武)
16、0; 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答:烛之武说服秦退兵) 【自主质疑】 通过自学和检测,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难,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1、2、【合作探究】 (一)、朗读展示: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合作探究(含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 1、 “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什么意思?(使动用法,使撤退) 2、导学第一段 (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且贰于楚也
17、 晋军函陵 以其无礼于晋 (2)、翻译第一段: (3)、请归纳本段大意(秦晋围郑及其原因),并思考以下问题。 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开篇渲染紧张气氛,并为下文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秦晋驻军不在一处。) 3、导学第二段 (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无能为也已 、是寡人之过也 (2)、翻译第二段: (3)、请归纳本段大意(烛之武临危受命),并思考以下问题。 、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
18、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侧面烘托。"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答: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19、 4、导学第三段 (1)重点句子翻译: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与郑人盟 (2)、请归纳第三段大意(烛之武说服秦伯),并思考以下问题。 1、烛之武能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说秦的结果如何? 答:主要原因是站在秦国的角度,处处为秦国着想,并充分利用秦晋矛盾。说秦的结果是秦国退兵了。 2、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答: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步骤如下:
20、0; “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是阙秦利晋。因为秦、晋目前尚为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
21、然要权衡利弊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其中“阙秦利晋”是关键。【限时训练】 一、课内训练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晋军函陵
22、60; 2、且贰于楚也 3、辞曰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邻之厚,君之薄也
23、0;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答:1驻军 2 从属于二主3推辞4尚且5渡河6增强、削弱7恩惠)(二)翻译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有? (三)熟读并力争背诵1-3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24、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第4段文言实虚词“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提升文言文翻译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宾语前置句的判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积累文言实虚词,丰富自己;感悟分析人物性格,成长自己。 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分析人物性格,成长自己。 【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主学习】 1、复习 (1)检查背诵 (2) 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5、#160;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根据下列提示的重点字词,疏通课文: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以乱易整,不武 3、重点句子翻译: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链接:初中时学过“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2)吾其还也 链接:“其”的用法初中时学过不少,如: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其真
26、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 【自主质疑】1、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 (一)、导学第四段 请归纳第四段大意(晋国撤军),并思考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答:“因人之利而弊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其中关键原因就是“不知”。一旦向秦军进攻,便是主动撕破与秦的盟约,而此时秦已经和郑结盟了,那晋将面临
27、一个被夹攻的状态,这对他来说太不利了,所以他自然不愿向秦军进攻了。国与国之间的行动都是以符合利益为核心的。 (二)熟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试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答:因荐劝果(或者“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国撤军”)(三)、熟读文章,结合课文背景与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的认识。 (提示:爱国,责任,智慧)(四) 课外迁移 佚之狐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为什么以前不推荐给郑君,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烛之武?(五)熟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试谈谈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答: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跌宕起伏,生动活泼;说理透辟,详略得当。) 【知识梳理
28、0;】 1.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为方位名词
29、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2.通假字 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 (共,通“供”) 何厌之有?(厌,通“餍”) 秦伯说 (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3.古今异义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
30、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4.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31、#160;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5.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
32、远 (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33、0;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3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 (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 (的) 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分层检测】 (一)课内训练(第一层级 ) 1、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有误的一组是(
35、;) A.汜(à)南 缒(zhì) 越国以鄙远(当作边邑) B. 君之薄(ó)也 共其乏困(,供给)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C.朝济(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è)
36、0;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D.阙(é) 秦 逢(á)孙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37、; B.共其乏困 C.何厌之有? D.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8、(把作为)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B. 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C. 晋军函陵 (驻扎) 焉用亡郑以
39、陪邻(增加) D.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0、60;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B.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家祭勿忘告乃我翁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1、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夫晋,何厌之有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42、0;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国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二)课外作业(第二层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惠帝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
43、,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
44、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
45、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注: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磔,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谳疑狱,立白 &
46、#160; 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部队,部下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 缀:追击 D燕
47、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屯:驻扎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 ( ) A愤甚,百计进攻 铉督饷无乏 B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48、#160;C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D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李
49、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与参军高巍从临邑到济南同盛庸、宋参军等人一起誓死以守。 B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C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10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
50、竟为铉等所挫。 译文: &
51、#160;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译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课件教程
-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课件
- 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
- 2024年度钢筋工劳动争议解决协议3篇
- 非全日制的用工协议书
- 基于2024年度业务扩展的电商与快递合作协议2篇
- 小班数学课件教案《图形宝宝排排队》
- 2024年度居间工程进度报告合同3篇
- 部门供职报告范文
- 公司股东合伙协议书
- 亚洲-东南亚航运港口
- 倒链施工方案
- 哲理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 幼儿园大班音乐《建筑之歌》
- 智能制造数字化基础
- 2023秋季学期国开电大专本科《法律文书》在线形考(第一至五次考核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展馆、舞台搭建、拆除施工方案范本
- 19年春四川农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试题-KT352277-1512C
-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通论》形考任务1-4+终结性考核参考答案
- 大学物理(本科理工科非物理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演讲教学课件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