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说课稿_第1页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_第2页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_第3页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_第4页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2教学

2、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

3、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三、学法指导: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

4、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1)55+2_3+2,52_32(2)1,-1+2_3+2,-13_33(3)62,6×5_2×5,6×(-5)_2×(-5)(4)2(-2)×6_3×6,(-2)×(-6)_3×(-6)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五、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

5、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学生活动:观察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

6、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六、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

7、÷”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例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1)x-26(2

8、)-4x3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七、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总结、扩展本节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五)课外思考对比不等式性质

9、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八、布置作业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和了解数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2) 通过观察、 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

10、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a(常数)"的形式。正确认识除数不能为零。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互动教学法教学过程:引导发现法三、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上课开始,给出思考(算一算,试一试)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学生只能估算不能笔算)(1) 4x=24(2) x+1=3(3) 46x=230(4) 2500+560x=15000方程 (1)、(2)的解可以观察到,但是反复观察求解,比较复杂的方程 (3)、(4) 就比较

11、困难。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请问:什么是等式?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3个式子是等式么?(1) x-2=4(2) 1+2=3(3) m+n=n+m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在等式中,等式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等式的性质吧!(1)让学生能找出等式,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入课题)(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1、 使学生明确学生的内容和要求。2、 结合图片天平的例子,

12、让学生形象地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3、 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归纳总结,得出性质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课本总结规律,得出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相等。2、提出问题:()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吗?教师板书:等式性质1 如果教案等式的性质 那么教案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2如果教案等式的性质那么教案等式的性质 教案等式的性质 .3、得出等式的性质后,为了加深理解,再用具体的例子验证,体现了从具体到形象,抽象到具体

13、的认知规律。(四)、解释说明,学以致用1、掌握等式性质后,关键在于运用。因此,出示一组口答题,利用等式性质变形。(1)从x=y能否得到x+5=y+5 ?为什么?(2)从x=y能否得到x-2=y-2?为什么?(3)从x=y能否得到2x=2y?为什么?(4)从7x=7y能否得到x=y?为什么?2、例1 例2的讲解,让学生会利用 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例1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解:(1)两边减7,得教案等式的性质于是 教案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加上6,得教案等式的性质于是 教案等式的性质练习(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3)教案等式的

14、性质例2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解:(1)两边同除以-5 ,得教案等式的性质于是教案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乘以3,得教案等式的性质于是教案等式的性质练习2 (巩固性质2)(1)教案等式的性质(2)教案等式的性质(3)教案等式的性质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五)、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1、等式的性质的探索过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为教案等式的性质 教案等式的性质 形式。(六)、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习题3.1 第4题(七 )、后记从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使课堂气氛变得较活跃,鼓舞我的教学热情,树立信心。我会在实践

15、中不断的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形式,同时改正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顺利的进行。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3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

16、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

17、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全面总结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

18、力、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以前学生解方程习惯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式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例如:x+3=5、3x=-12等,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用估算的方法或逆运算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求出方程的解;而象19+28x=33x-1这样比较复杂的方程我们用上述方法还能求出它的解吗?我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入新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等式性质的构建做好铺垫。2.实验探索,从特殊到一般等式性质的呈现属于实验探究型课,目的是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这里我分段逐步呈现等式的

19、特性。首先出示平衡天平的图形,给学生一个天平平衡的印象,引导学生用字母构建一个等式,接着在上一个平衡天平的基础上,两侧同放一个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观察这时出现什么现象,同时提出问题:怎样做,两边才会保持平衡?通过学生实验得出使天平两边平衡的方法,并用字母式子表示实验的过程,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接着通过几个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借助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天平两边成倍变化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情况观察归纳结论。同时注意在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叙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概括得到等式的性质。上述讲授等式的性质用的是观察实验

20、法,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客观事物和现象找出它具有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抽象出对象的属性,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同时也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3.强化概念,指导学生尝试关于等式概念、等式与方程的联系的引出,教法上采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练习回顾、交流的方式。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采用师生共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实验和猜想,自已发现结论,并用总结的形式表述结论。等式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关键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练习的速度越快正确越高,说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越好。因此在教学中得到等式性质后,就用三组尝试

21、练习加强巩固和提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使新旧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五、小结与练习本环节是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并质疑问难,除小结所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概括,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对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等式与方程联系、等式的性质。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达到:(1)巩固所学概念;(2)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3)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等式的性

22、质说课稿4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第单元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今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我搜集了人教版的教材近行对比,发现:虽然版本不同,内容编排不同但是数学学习内容大体相同,都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版本把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和性质二都是以文字的内容具体的呈现了出来,而人教版教材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的,具体的性质内容是在后来的解方程当

23、中逐步体现的。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版本还是可取的。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目标:1、在用算式表示试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2通过学习理解并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讨论归纳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

24、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具准备:天平,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等材料三、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习惯进行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天平已有知识的经验积累,应该根据我的教学设计能够一步步研究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当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学困生还是应该照顾到。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四、说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一)、速算比赛:6.6÷11= 128÷3.2= 250×12= 60×0.2=36÷180= 2.6×10= 190×

25、0.4= 74÷0.2=这几道题是一直以来坚持的口算训练。不过在处理上采取了比赛的方式,时间是一分钟,我公布答案后学生迅速自评,并由组长算出组内共算对了多少道题,以此作为标准评出优胜小组,并及时进行加分评价。(二)、创设情境教师导语:刚才的比赛中某某组表现的很棒,为他们组赢得了宝贵的2分,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同时老师更希望其他组能有出色的表现。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仪器了方程的意义呢?(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的说是天平)教师随机出示天平。每组一台。我们这节课还利用天平学习,学习什么呢?请大家看导学案并齐读课题和目标。教师相机板书。(三)、独学导学一导学一:小实验 1、根据图

26、片演示实验。列式为( )实验2、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再放入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出现什么情况?接着再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放入20克砝码。根据这时天平的情况列式( )实验3接着再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入100克砝码,天平会怎么样?可以列出等式( )实验4接着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再拿走20克的砝码,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再拿走2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可以列出等式( )?总结:通过上面的实验:观察上面的4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我的设计大多数同学根据已有经验会很快列出算式,可能有同学会利用我给出的天平来验证,独学充分后教师要做好评价。(四)、对学、群学。学生充分独学后,对子之间交流进入对学阶段。对子之间交流

27、,交流完后组长组织组内组内总结展示。小组长要根据情况确定待展同学。教师巡视观察那个组利用天平利用的效果好准备接下来的精英展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特别是双差生。教师还要做评价。(五)、精英展示我这个环节准备一组或两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名同学一块展示。教师要做好规律的总结提升和及时的评价,特别是听展。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学生列出的每个等式。六、完成导学二。导学二 (1)根据图片写等式(2)根据图片写等式:比较上面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了学习经验,这个环节应该很顺利.还是按照高效模式进行,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教学课件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有的小组可能还会出现加减的情况,教师要适当引

28、导到倍数关系。达标训练:(1)30+x100 (2) x - 71430+ x-30100( ) x71+()4( )x( ) x( )(3)21 x105 (4) x ÷21321x÷()105( ) x÷21×()3( )x( ) x( )学生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论,我觉得由理论到实践应该给学生一个过渡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独立完成后挑选组长进行展示,此时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填空的依据,这样就更好的巩固了刚学完的理论。完成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最后是达标测评.我选的是教材42页的第一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评。教师要做好评价。

29、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5 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b、能力目标:通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c,情感目标: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三)、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获得知

30、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的能力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纳。(四)、教学难点:根据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体现。二、说教法教学方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示法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旋。(2)由内向外原则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

31、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3)创感思维培养原则 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感精神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三:说学法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是独立行走的人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观察、模拟实验,猜想、探究、合作、互评、网络游戏、欣赏、创作等学习方法。这些符合方法本阶段学生特点:1 、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2,好动、好奇、好表现,是本阶段学生的特点 3,学生的创感思维在初一已处在一定阶段,

32、对事物的认识已有一个层次,通过网络教育,加深学生对创感思维的培养.四:说程序本课课程设计如下:导入探索、新授知识,知识应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一), 导入探索:1:学生登入本局域网观看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图片想一想,和尚将扁担放中间,那么两桶水有什么要求?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的渴求,从中引出等式的概念。(二),模拟试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将天平与等式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形象的认识,形成一个感性的阶段,更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打开学习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三),归纳性质(1)学生利用局域网观看教师课件,且自己总结出等式的性质。设计

33、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知识应用:利用局域网,登入教师网络课件,完成如下题目,要求:在电脑上完成且将答案利用网络传给其它同学进行互改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可以变形得到新的等式。为即将用等式解方程打下基础。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四)、讲解例题。设计意图:题目的安排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五)、课堂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搜索用等式

34、性质解方程的题目,并且解出.若遇问题可以用网络手段(qq,在线解答、发帖子等)寻求帮助,然后小组汇报你的收获与解题亮点.。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是参于学习活动主体,体现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理念。(六)、归纳总结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2,观看网络资源等式性质开发的游戏和flash动画设计意图: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利用等式性质开发的网络资源更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

35、的创作灵感(七),布置作业1, 作业根据难度分成abcd四种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做。2,利用等式性质设计你喜欢的物品、图片或者游戏等,并将你的成果放在你的qq空间、个人主页或者老师的博客上。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具有梯度性,设计abcd四个梯度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题,将知识不限于书本,从书本走上社会实践,将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又提升学生创感思维。五、说应用1,利用网络中的图片资源和flash资源和尚挑水导入,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等式的概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2,学生上网操作网上模拟天平训练,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贴切地巩固等式的性

36、质,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重点即对等式性质归纳,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感精神。3,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相关题目且采用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帮助学生突破利用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教学难点。4,总结中欣赏了网络资源flash动画和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更丰富了创感思维,又是对等式性质进行提升和巩固。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

37、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2、能力目标:(1)通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

38、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3)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性质及简单应用。难点是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3的应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类比,对比的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零散为系统。二,教法分析,教学手段的选择: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39、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推理证明-得出性质。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三、学法指导:由于七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

40、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四,教学过程设计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类比猜想提出问题:今年我比你大10 岁,5年后,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2年前,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类比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2、举例说明,验证结论设计小活动:你说我验同桌合作,举几个例子,可以是数字例子,也可以是生活当中的例子。相互验证一下你猜想的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

41、过这个活动旨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思考的严谨性。活跃课堂气氛,掀起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以及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个整式"的含义。3、类比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发现问题: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2,3是这一节的重点、难点,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不等号没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不等号发生了改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再套用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必须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种情况。这种分类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再举几例试试

42、,发现有没有类似的结论。【教法说明】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即观察猜测-直观验证-得出性质,突出时间、结果和体验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改变以往给学生画好框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能再次掀起小高潮。让学生各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

43、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性质2,3,同时教师板书。4、例题讲解,探究新知例1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1)x-5>-1(2)-2x>3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1+5即 x>4(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b+c,a-c>b-c(教师板书)设计意图: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44、问题3:若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吗?如不等式2b,c>0,那么ac>bc如果a0,那么acb,c 2.4现我们根据这节课所学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将不等式性质应用全过程在板书出来)再在黑板上列出两个例题 5x 3 3要求学生仿照刚才不等式应用过程将其表示“x a) ”形式,并找两名同学板书。在这一环节根据初中学生开始对“有用”数学感兴趣选取第一道例题,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强调并帮助学生改正,针对个别(较慢)学生再具体教学(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应用解决简单的不等式问题 等式

45、的性质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6、。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二

47、、学情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三、教学方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

48、,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四、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天平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五、教学过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运用新知课堂小结(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

49、。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6、设疑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也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

50、等。(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在板书的设计上以简单明了为主。通过字母等式的同加、减,同乘、除表现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展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51、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矛盾统一体。数学关系中的相等与不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学习研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本课位于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不等式的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不等式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不等式解法、不等式的计算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不等式”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

52、趣,把代数转化为数轴,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难点: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进行简单的变形。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基础上,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

53、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教学方法1、采用激趣探究法进行教学,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不等式的性质。通过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堂课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学习数轴陌生和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对学习有困

54、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四、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经历探究新知、总结规律;针对练习、学习例题;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畅谈收获、分层作业等过程来完成教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生欣赏拔河比赛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人数上看有什么不同点。并预测比赛的结果。从而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 会解简单的不等式。此时我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归纳:用不等号“”(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读作“不小于”;符号“”读作“小于或等于”,也可读作“不大于”读如a0表示a>0或a=0,形如34,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