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_第1页
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_第2页
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1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由交配、 产生可育后代, 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占有一定生态空 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的群体。2分类单元(Tax on):分类工作中的客观单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如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分类阶元(Category):各分类单兀按等级排列的分类体系(hierarchy)。在分类学中有 7 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3.超/总科-oidea科-idae亚科-inae族-ini亚族-ina4.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降低,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有相

2、当大的趋异,而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因而又称地理亚种。5. 双名(binomen):用于种级单元的命名。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 即属名种本名,第 1 个词是属名,第 2个词为种名,故谓“双名”法。6. 种、亚种的载名模式是具体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属、亚属的载名模式为模式种; 科、亚科、总科的载名模式为模式属;目和纲无模式。描述新种时,必须指定 1 或多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正模标本 (holotype) : 在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原始描记的作者所指定或示意作为“模 式标本”的单个标本,或在写作原始描记时所知的唯一标本。副模标本 (paratype)

3、:正模标本以外的模式标本,作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曾经查看过,并 经指定为此项模式标本。 或者明确说明是原始描记时所依据的标本。配模标本 (allotype) :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任一个副模标本。7. 可用名 Available name符合法规规定的命名格式, 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名称, 因为还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 同名关系,可用名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必须符合双名法; 必须由拉丁文字或已拉丁化的文字; 必须是已经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名称; 近代发表的新种, 新亚种的名称, 必须有相应的描述, 鉴别特征,并说明模式标本的 存放处,否则称其为“裸名”无效。有效名Valid name :最先发表的一个可

4、用名才被认为是有效的名称。优先律 ( priority )是动物命名法规的核心,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 可用名称。8.1999年第四版除种以外涉及最多的分类单元:属1古翅次类蜻蜓和豆娘的区别蜻蜓豆娘前后翅形状及脉序不同豆娘成虫前后翅形状及脉序相似静息时翅向两侧平展或稍下 垂静息时翅向背面竖叠稚虫体粗短;头部的宽度通常 比胸部和腹部窄稚虫体细长;头部的宽度比胸部 和腹部宽腹末有3个短硬的尖形构造腹末有23个叶片状尾鳃2新翅次类 复新翅部 螳螂目螳螂前足为捕捉足3新翅次类 副新翅部 缨翅目蓟马变态类型为过渐变态:卵、若虫、前蛹、蛹、成虫三、复新翅部直翅目名称蝗亚目螽斯亚目螽斯科蟋

5、蟀科蝼蛄科触角触角短于体长之半触角比体长,30节以上触角细长触角短足跗节3节或更少跗节式:4-4-4跗节式:3-3-3前足开掘足;跗 节3节,后足非 跳跃足听器多具腹听器,位于 腹部第1节听器1对,位于 前足胫节基部两 侧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不发达4 F换 发曰器以后足摩擦前翅或 腹部背板发音两翅相擦,共鸣发曰发音器位于翅基不发达四、副新翅部 半翅目 编制双项式检索表 盲蝽科、猎蝽科、网蝽科、花蝽科、臭虫科、长蝽科、红蝽科、缘蝽科、蝽科、龟蝽科1、无单眼 21、具单眼 42、翅退化,体为红褐色,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吸食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 臭虫科 Cimicidae2、翅不退化 33、前翅革

6、区分为革片、 爪片和楔片, 膜片有翅室 2 个,无纵脉 盲蝽科 Miridae3、前翅膜片 有 2-3 个翅室 ,每翅室有 3-4 条纵 脉伸出, 体多为红色而 带有黑 斑 红蝽科 Pyrrhocoridae4、头、胸背面和翅上有许多网状花纹 网蝽科 Tingidae4、体无网状花纹 55、喙 3 节,粗短而尖锐,头部后端呈颈状 猎蝽科 Reduviidae5、喙不为粗短尖锐状 66、触角、前胸背板和足常有扩展特化,臭腺发达 缘蝽科 Coreidae6、体无扩展特化 77、小盾片大三角形或舌形, 腹部第 2 气门被后胸侧板遮盖而不可见 蝽科 Pentatomidae7、腹部第 2 气门不被后胸

7、侧板遮盖 88、小盾片覆盖前翅和整个腹部 98、小盾片不覆盖前翅和整个腹部 109、体近圆形,外形似龟,小盾片半球形,前翅长于体长,膜片折叠于小盾片之下 龟蝽科 Plataspidae9、外形不似龟,小盾片盾形,前翅与体等长 盾蝽科 Scutelleridae10、前翅革片分缘片和楔片,膜片常具不明显的纵脉2-4 条 花蝽科 Anthocoridae10 、前翅革区无楔片,膜片上有 4-5 条纵脉,有时还具 1 翅室;腹部气门位于背面 长蝽科 Lygaeidae蜡蝉科、飞虱科、 蝉科、叶蝉科、沫蝉科、角蝉科、 木虱科、蚜科、粉虱科、蚧科1、喙着生于前足基节之间 21、喙着生于头部 52、腹部第

8、 5 节背侧面有 1 对腹管,末节形成尾片 蚜科 Aphididae2、腹部无腹管 33、性二型明显,雌虫体被蜡质,腹末有臀裂,肛门上有2块三角形肛板。雄虫腹末有 2 条长蜡丝 蚧科 Coccidae3、性二型不明显 44、前翅R、M、Cu1基部愈合,近翅中部分成3支,近翅端部6分支木虱科Psyliidae4、 翅面密被白色蜡粉,前翅纵脉1-3 条,后翅 1 条,成虫和第 4龄若虫腹部第九节背板有1 凹陷 -皿状孔 粉虱科 Aleyrodidae5、 触角刚毛状,生于头侧复眼下方;肩片发达 65、触角从复眼之间伸出;肩片缺失 76、有些种类的额与颊间有隆堤,前翅爪片明显,后翅臀区有网状脉 蜡蝉

9、科 Fulgoridae6、 前翅基部有肩片,后足胫节常有2 个侧刺,端部有 1 大距 飞虱科 Delphacidae7、 前胸背板特别发达,常延伸成角状突 角蝉科 Membracidae7、 前胸背板不延伸成角状突 88、 后足胫节有侧刺 98、 胫节无侧刺,前足腿节粗大 蝉科 Cicadidae9、后足胫节侧缘有 2 列以上小刺 叶蝉科 Cicadellidae9、后足胫节有 1-2 个侧刺,末端有 1-2 圈端刺 沫蝉科 Cercopidae胸喙亚目:瘿棉蚜科的五倍子蚜在盐肤木上形成虫瘿 -五倍子,是著名的中药 蚧科的白蜡虫是中国特有的资源昆虫胶蚧科的紫胶虫比较木虱和粉虱:木虱:前翅 R

10、、 M、 Cu1 基部愈合,近翅中部分成 3支,近翅端部 6分支 粉虱:翅面密被白色蜡粉,前翅纵脉 1-3 条,后翅 1 条,成虫和第 4 龄若虫腹部第九节背板 有 1 凹陷 - 皿状孔五、内新翅部鞘翅目1当前胸骨片包围前足基节时,这个基节窝就称为闭式若前足基节窝的后方紧接的是中胸骨片时,该基节窝就称为开式2、如何划分亚目名称原鞘亚目肉食亚目菌食亚目多食亚目背侧缝有有有无第1腹板后缘连贯断开连贯连贯第1腹板后缘被后足基节窝分开的亚目:肉食亚目步甲总科 虎甲科、步甲科、龙虱科第1腹板的形状是分目的重要特征3、编制检索表步甲科、虎甲科、锹甲科、金龟甲科、瓢虫科、芫菁科、天牛科、豆象科、叶甲科 、象

11、甲 科1、前胸有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第一腹板后缘完全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 21、 前胸无背侧缝,后翅无小纵室,第一腹板后缘是连贯的 32、前口式,头比前胸背板窄,上唇窄 步甲科 Carabidae2、 下口式,头比前胸背板宽,上唇宽,多具金属光泽 虎甲科Cicindelidae3、 触角鳃叶状,前足开掘式,幼虫蛴螬型 43、 触角不为鳃叶状54、 体较大,性二型现象显著,雄虫上颚特别发达,而雌虫上颚较小-一锹甲科Lucanidae4、前胸背板一般无突起,中胸小盾片不外露,后足胫节仅1枚端距,后足至腹末端间距离小于与中足的间距 金龟甲科 Scarabaeidae5、头下口式,后头急缢如颈,鞘翅柔

12、软 芫菁科 Meloidae5、 后头非急缢如颈,鞘翅不柔软 66、 头向前延伸成喙状,外咽缝愈合,触角多为膝状,端部3节膨大-象甲科Curculionidae6、 头不向前延伸成喙状 77、触角棒状,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色彩鲜艳并常有斑点 瓢虫科 Coccinellidae7、触角非棒状88、触角线状,能向后伸,超过体长的2/3,复眼肾脏形,环绕触角基部 天牛科 Cerambycidae8、 触角不能向后伸99、头先前伸,形成短的阔喙,复眼前缘具深的“ V ”形缺刻,鞘翅短,末端截形豆象科 Bruchidae9、体色鲜艳或有金属光泽,触角短于体长之半,复眼圆形 叶甲科Chry

13、somelidae4、比较叩头甲、吉丁甲叩头甲吉丁甲前胸背板后侧角尖锐无前胸腹板突长刺状,伸入中胸腹板的凹窝内无前胸和鞘翅相接处凹入无后胸腹板上无横沟后胸腹板上具明显横沟腹板第1、2节愈合腹板第1、2节不愈合龙虱、水龟虫龙虱水龟虫体背腹两面呈弧形拱出腹面平坦,中胸腹面有1尖锐刺突后足最长,游泳足步甲、虎甲步甲虎甲前口式下口式头比前胸背板窄头比前胸背板宽上唇窄上唇宽不具金属光泽多具金属光泽陆生陆生捕食性捕食性鳃金龟、丽金龟、花金龟鳃金龟丽金龟花金龟虫体常有金属光泽:体艳丽,有花斑或粉层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相等, 均2分叉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不等, 外爪大,分叉,内爪短,不 分叉腹部仅1对气门露出鞘翅

14、外 缘腹部气门3个在侧膜上,3个 在腹板上中胸后侧片从背面可见鞘翅外缘在肩后微凹r中胸腹板有圆形突出物前伸成虫常害花,称为花潜5萤火虫腹部第几节发光花萤总科萤科腹部有发光器,雄虫在第6-7节,雌虫在第7节鞘翅目主要幼虫类型蛃型、金针虫型、伪蠋型、蛴螬型、象虫型、无足型六、脉翅目1草蛉科卵常产于叶片上,有丝质长柄 幼虫主要捕食蚜虫,称为蚜狮2、蚁蛉科后足开掘式,多数种类在地面或埋伏砂土中等待猎物,蚁狮幼虫倒退行走,倒退虫七、膜翅目1翅的连锁方式前翅远比后翅大,翅的连锁靠后翅前缘的翅钩列,钩在前翅后缘下卷的褶上。2、并胸腹节细腰亚目3、广腰亚目、细腰亚目区别特征广腰亚目Symphyta细腰亚目Cl

15、istogastra(Apocrita) 腹部基部与并胸腹节连接处接触较宽; 前翅至少有1个封闭的臀室,后翅至少有3 个封闭的基室; 多为植食性。 腹部基部与并胸腹节连接处通常紧束或呈“柄状”、“腰状”; 前翅无臀至,后翅基室少于2个或没有; 多为寄生性或捕食性。4、了解细腰亚目寄生部和针尾部的区别特征寄生部 Parasitica针尾部Aculeata腹部末节腹板纵裂腹部末节腹板不纵裂产卵器外露,从腹末之前伸出产卵器特化成螫刺,从腹末伸出,不用时缩 入体内足转节2节足转节1节多为植食性多为肉食性5、树蜂与叶蜂比较叶蜂科: 体粗壮,前胸背板后缘深凹,两端接触肩板; 前足胫节有2端距; 产卵器锯齿

16、状; 触角9 16节,多为丝状。 幼虫伪蠋型,3对胸足,腹足6 8对,无趾钩,常一对单眼。 取食叶片,产卵于植物嫩梢或叶上树蜂科: 体长20-40mm 头大,眼后加宽 前胸背板后缘深凹; 前足胫节仅1端距; 钻蛀树木,为森林重要害虫。6、检索表姬蜂、茧蜂、小蜂、赤眼蜂、 肿腿蜂、土蜂、胡蜂、蜾蠃、蜜蜂1、产卵器从腹部末端以前伸出,不能缩入体内;腹部最后一节腹板纵裂 21、产卵器发自腹部末端,能缩入体内;腹部最后一节腹板不纵裂 52、触角丝状, 前胸背板接触肩板, 前翅翅痣明显, 腹部腹板通常膜质柔软 32、触角膝状,前胸背板略呈方形,不伸达肩板,无翅痣,腹部腹板坚硬 43、前翅具小翅室 姬蜂科

17、Ichneumonidae3、前翅无小翅室 茧蜂科Braconidae4、后足胫节极度膨大,其下缘有一排齿,胫节弯曲 小蜂科Chalcididae4、眼通常呈红色, 翅面微毛排列成行, 头短,后缘微凹 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5、腹部第 1、2 节间常有缢缩 65、腹部第 1、2 节间无缢缩76、体大,多毛,黑色,腹部有黄蒂,中、后胸腹板连成一板状,盖住后足基节,雄虫腹部末端有 3 个刺 土蜂科 Scoliidae6、中足胫节仅 1 端距;爪二分叉;腹部第一节多长柄状或粗短 蜾蠃科 Eumenidae7、前足股节膨大 肿腿蜂科 Bethylidae7、前足股节不膨大 88、

18、前胸背板后缘深凹,伸达肩板;中足胫节有2 端距;爪不分叉 -胡蜂科 Vespidae8、成 虫多体毛 ,一些体 毛分 叉或羽毛 状;前胸 背板 不向后伸 达肩板, 后足 携粉足 蜜蜂科 Apidae八、鳞翅目1翅的连锁方式翅轭型、翅缰型、贴合连锁2、口器:虹吸式,由外颚叶特化而来3、幼虫具三对胸足,五对腹足,还有趾钩4、蝴蝶与蛾子的区别名称蝶类蛾类触角锤状、球杆状丝状、羽毛状翅形大多数阔大大多数狭小腹部瘦长粗壮停栖时翅位四翅竖立于背:四翅平展呈屋脊状成虫活动时间白天多晚上5、弄蝶科特征 头大,宽于或等于胸宽; 触角基部远离,末端弯曲呈钩状; 前翅三角形,R脉均单独从中室伸出。 幼虫纺锤形。头大

19、,常高于胸,前胸细瘦如颈,腹足趾钩三序环式,腹部末端有臀栉。 幼虫一般隐蔽取食,缀叶做居所,夜晚出来取食。稻包虫6、家蚕、蚱蚕、小地老虎、美国白蛾所属类群家蚕:有喙亚目、双孔次亚目、蚕蛾总科、蚕蛾科蚱蚕是野蚕的主要品种之一小地老虎:有喙亚目、双孔次亚目、夜蛾总科、夜蛾科美国白蛾:有喙亚目、双孔次亚目、夜蛾总科、灯蛾科7、卷蛾科 Tortricidae斑蛾科 Zygaenidae螟蛾科Pyralidae尺蛾科 Geometridae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舟蛾科 Notodontidae毒蛾科 Lymantriidae灯蛾科Arctiidae凤蝶科 Papilionidae峡蝶科 N

20、ymphalidae1、触角细棒状,前翅 R- 或多支共柄或愈合,无翅缰,蛹为蝶蛹,裸露 21前翅R-不多支共柄32、前翅 M2 靠近 M3 ;后翅 M3 末端常有一尾状突 凤蝶科 Papilionidae2 、前足雌雄均退化、无爪,通常折叠在前胸下;后翅A 脉 2 条;蛹由臀棘倒悬 蛱蝶科 Nymphalidae3、 CuA2从中室末端1/4之前分出;后翅M1不与Rs共柄 卷蛾科Tortricidae3、CuA2 不从中室末端 1/4 之前分出 44、 前翅中室长,有M 主干;后翅 Sc+R1 与 Rs 愈合至中室末端之前或有一横脉与之相连 斑蛾科 Zygaenidae4、前翅无 M 主干

21、55、成虫体粗壮, 多毛;后翅肩角极度膨大; 喙和下唇须发育不全或缺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5、后翅肩角不膨大 66、第 1腹节有 1对鼓膜听器 76、成虫后胸有鼓膜听器 87 、翅通常三角形,喙基部有鳞片;后翅Sc+R1 与 Rs 在中室外极靠近或短距离愈合 螟蛾科 Pyralidae7、 体纤弱,翅阔,常有细波纹;后翅 SC+R1在近基部靠近 Rs,造成一小基室; Cu2在前 后翅均消失 尺蛾科Geometridae8、前翅后缘中央常有突出的毛簇;休止时翅呈屋脊状,毛簇竖起 舟蛾科Notodontidae8、 休止时翅不呈屋脊状 99、休止时,多毛的前足向前伸出 毒蛾科Ly

22、mantriidae9、成虫常色彩鲜艳,腹部多为黄或红色,常有黑点 灯蛾科Arctiidae九、双翅目1额囊缝额囊缝ptilinal suture :蝇类头部倒"U”形缝,从触角基部上方侧下伸到复眼下缘,羽化时 翻出额囊ptilinum。2、亚目如何区分名称长角亚目短角亚目环裂亚目触角细长、丝状、念珠状、 环毛状,常6节以上, 取长40余节短小,常为3节,最 后一节具端突,可分 节或不分节3节,最后一节基部 常有触角芒口器刺吸式刮吸式舐吸式幼虫全头式半头式无头式蛹裸蛹裸蛹围蛹3、各亚目幼虫类型长角亚目Nematocera头发达,上颚侧向活动,为全头式(显头式)短角亚目Brachycera头部退化,口钩垂直活动。虻类幼虫多为半头式,上颚发达,下颚较大,无下唇蝇类幼虫为无头式,有1对能伸缩的骨化口钩。4、幼虫无足型幼虫一般无足、蠕虫状。5、后翅腋瓣、翅瓣部分蝇类在翅内缘近基部有1- 2个翅瓣6、大蚊科Tipulidae瘿蚊科 Cecidomyi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