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_第1页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_第2页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_第3页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_第4页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Dheeleagnanteusa,l staff: bHueldlgo!eti implemen thentrationun-up ctaoptaheciSty ofp3r1in5gmFilelisotinvaklW,wh,ea heldn ionnceresaessesion ofoffo7u5r7stmafifllriepreosnekWh.ntativeSsaCleosntfoetraelnecde72.402153-bwillioornkskhoWp,hf,uellxcbeae dincgk isna2l0e1s2,of 33c0amreilfluiolnankaWlyhsitshe

2、 annuaolf Ethxee current sitcuuattiioven, dbisucdugsest,2a0n1i3 denvcerlea seoopfm7e29 mnitllipolan nks.on Yuannt,atbioeny, leaonndmathe a nangneumaelnt,bcuodngtientuoofus2l0y7immpilrli on Youvaen,smoboetyhond t presheentDatsaafnegtycsoimtuatipoannoyf ienterndex 41.89pmriisllei ma onnaYugeanm,eannt,

3、ibusi ncrenaessesomfa1n.7a6gemmileliontnaYua nd cn,onFtCroMl sacsisenetificsasment antdgrsatdaen4立足农村适应市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浦北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申报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材料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创办于 1964 年,1991 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 高中, 1996 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学校占地 155 亩,建筑总面积 34336 平方米,现有畜牧兽医、工业 与民用建筑、会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汽车摩 托车运用与维修、 计算机及应用、 文秘、电子与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制冷与空

4、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等 12 个专业 56 个教学班,在校学历教育学生 3000 多人,在编教职工 186 人,专任教师 143 人,兼职教师 23 人。学校有植物组织 培养室、解剖室、汽摩维修室等 26 个专业实验实习室, 有校外实习基地 45 个,图书馆藏书 11.2 万册。学校基本 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办学体系。近年来,我 校先后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 被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人事部、财 政部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 办法先进单位, 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

5、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被共青团广西区委评为全区农村学生回乡创业重点实施学校等31 项省级以上荣誉。近年来我校办学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 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为农业、 农村和农民服务, 为 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为促进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服务, 为促进教育产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三农” 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面向大农业, 确立大职教的新 观念, 在鼓励学生回乡创业的同时, 鼓励毕业生向二、 三 产业转移。 在为农业生产服务

6、的基础上, 切实为农村富余 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移服务, 为农村体力型劳动力向技 能型劳动力转移服务, 为向农村传播技术信息服务, 进一 步深化办学改革,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强化学校管理, 注意拓宽办学育人和服务领域,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 益,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职教特色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学校的办学不断跃上新台阶。(一)适应市场需求, 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 增强办 学活力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 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职校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几年来, 我们注 意把准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 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观,以一流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立校之本,主动

7、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不断改革和调整专 业设置,专业设置面涵盖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以大农 业为前提,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职前教育与职后 教育相结合,骨干长线专业与社会急需短线专业相结合, 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体系。 具体表现为 “三个 围绕”:一是围绕农村产业开发定专业;二是围绕扩大内 需搞活经济拓宽专业; 三是围绕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调整 专业。 几年来, 我校不但坚持把农经类专业办活, 办出特 色,而且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开办了计算机应用、 农村机电、 汽车摩托车维修、 电子检测、 文秘等服务二、 三产业的专 业,适应了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

8、, 我校加强与普通教育、 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建 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校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辐射 网,以乡镇农函大辅导站为阵地, 各村农函大辅导点为依 托,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的作用, 向农民朋友 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先后举办了养鸡、养猪、养蚕、名特 优水果、经济林、名贵花卉、汽摩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短 期专业技术培训班, 年均培训人员 55000 人次,我校的办 学已展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 作,大部分毕业生在岗位上能很好发挥所学, 深受用人单 位欢迎。(二)科教结合,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增强 学校发展后劲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9、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边教边学边总 结,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理论指导实践。我校教师积 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001 年 5 月,我校承担的全 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 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 的子课题论文通过验收并荣获第 五届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前, 我校正开展 “十 五”国家级课题 “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深化研究” 的研究工 作。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为学校的发展增加了 后劲。(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

10、精神和 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 几 年来,我们朝着这个目标, 积极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主要措施是: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 程。学校每年投入不少于 50 万元,用于实验实习基地建 设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充实,以后逐年增加投入。 2001 年职业教育总支出 645.7 万元,生均经费 3385.95 元,职 业教育专项拨款 40 万元。2、改革课程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解决好学 生就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教育与职业针对性强的专才教育之间的矛盾, 一直来是困扰职校办学的难题之一。 对此, 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11、职业研究分析, 从培养学 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出发, 大胆探索并实践以专 业基本课程为核心,以综合性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开发思 路。我校这种从社会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 在职业分析 基础上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 使学生学到了多种岗位就业 本领,适应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应用型、复合型的需求。 几年来, 我校毕业生进入劳务市场, 能灵活择业, 岗位适 应性较强, 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毕业就业率达到 100%, 同时也为今后继续接受教育打下基础。3、强化专业技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一 是聘请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材和优秀科技青年为学 生传授新技术、 新成果、 新品种等三新农业技术; 二是学

12、坚持实施“三边” (边学、边干、边创收)结合,让学生 在学中干, 干中学, 边学边干边创收; 三是拓宽实践教学 领域,走产教结合之路,让学生在生产、经营、服务中形 成实践技能; 四是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服务教学的功能, 实 行“教室、 实习室合一” ,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 五是组织义务维修、 便民服务等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熟练技能。 近几年, 经上级有关 部门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考核和专业技术评定, 合格率 达 100% ,优秀率达 55%以上。4、课内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多样化和多能化需求, 除正常专业课教学 外,每天下午第七

13、节和双休日、 节假日还举办各种兴趣小 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 选择参加学习, 既可巩固提 高本专业知识技能, 又可进行第二专业培训, 学生在校期 间至少可参加 45 次兴趣小组培训学到多种专业技能, 通过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在学生就业通过自主择业、 学校推荐、 用人单位到校 招聘三个主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 我校将学生创 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狠抓毕业生创业教育 的三个环节 (即创业精神培养、 创业技能培训、 创业过程 扶持),逐步提高毕业生的自主择业、自我创业能力。 一是加强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 主要培养创新思

14、维和 学生的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四自”精神,有意识 地诱导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动机, 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 和创业信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 性、适应性、 合作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消除学生创业心 理障碍。 我校每学年举办毕业生创业事迹报告会两次, 定 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优秀企业家、 专家到校举办创业专题讲 座,让优秀毕业生、 企业家和专家向在校学生介绍一个成 功的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能力和人格, 并组织学生进行 社会调查, 制订创业计划, 开展创业方案竞赛活动, 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7业欲望,增强学生的创业的信念。二是强化创业技能培

15、训。 一般而言, 就业难,而创业更难, 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 我校积极 创设工作模拟岗位, 如会计、 出纳、 文员、计算机操作员、 质检员、 仓库保管员等, 针对岗位需要, 强化学生的计算 机操作能力、 理工实验操作能力、 综合专业能力、 创业创 新能力、 职业迁移扩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做到技 能点、知识点,点点过关,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为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技能考核方 法,变要求学生考为学生要求考, 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 考至学生满意为止。考核实行三公开,即考核项目公开、 考核内容公开、 考核达标标准公开, 并做到人人过关, 人 人都通

16、过上级有关部门的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和专业技术 等级鉴定,从而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实行创业过程扶持。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创业不仅 需要素质和能力, 而且还需要学会利用大量的市场经济信 息作科学的分析处理, 作出正确的选择。 我校根据毕业生 创业的实际情况,设立“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会”和“创 业信息、技术扶持小组” ,专门为毕业生创业提供项目启 动资金、 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 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细致的 跟踪调查, 了解毕业生的创业情况, 正确评估毕业生的创 业项目, 及时向毕业生发放项目资金和提供信息技术, 以 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 信息不通、 技术不精等难题, 使毕业生安于

17、工作、 乐于工作。 我校狠抓学 生创业教育的三个环节、 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的经验 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认为“浦北一职校的做法为 全共青团作出贡献, 你们的创业教育经验应在全国推广” 。 几年来,由于我校扎扎实实地抓了学生 “进口” 与“出口” 的工作,使学生“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形成了良 性循环,学校招生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2000 年招生 797 人, 2001年招生 608 人, 2002年招生 738人, 2003 年招 生 1060 人,生源来自本县及兴业县、灵山县、玉林市、 博白县、南宁市、东兰县、北海市等。(五)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积极向农村传 播信息技

18、术,推动三个文明建设1、发挥毕业生创业致富示范作用。学校积极扶持毕 业生走上科技示范、 技术致富之路, 先树好典型, 然后通 过典型带动农民致富。 如福旺镇大湾村委的许俊元, 在我 校就读种养专业, 毕业后自主创业, 回家承包了鱼塘和果 山,现已拥有了 10 多亩鱼塘和 100 多亩果树的经营规模, 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小康示范户,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 钦州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对他的创业事迹作了详细的报道。2、发挥在校学生的技术推广作用。学校开展青年志 愿者科技服务活动,成立“三新” (新品种、新技术、新 成果)农业、 无公害农业建设技术服务队, 生态农业和文 明新村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队, 沼气池建

19、设和技术咨询小组,到农村传授现代农业知识或现场指导, 促进农村经济 建设。 2000 年以来,我校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共为群众义 务维修家用电器 8176 件,修理摩托车 3156 辆,治疗禽畜 6147 只(头),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12560 份,帮助群众解 决生产技术问题 6178 个,推广农村科技项目 107 个,协 同农村基层组织培训农村科技人员 1200 多人。3、发挥实习联系点的技术辐射作用。学校在农村设 立 30 多个技术辐射点,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点进行专项 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生产,并印发农村青年致富指南 作为农民致富的信息导向。 2000 年以来,我校组织专业 教师巡回各乡镇举办各种培训班 35 期。共培训群众 16750 人次。4、发挥生产实习基地的技术推广示范作用。为加快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农民增加和提高青少年学科 技用科技的兴趣,我们在每年的青少年爱科学活动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