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1 / 6 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 .酶b 天然橡胶c 淀粉d 硬脂酸甘油酯2、中小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应告诫学生不要使用,减少对身体的毒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该溶剂所含的一种有毒成份可能是()a. 乙醇b 乙酸c 三氯乙烯d 甘油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石油的分馏c石油的裂化d铝热反应4、去年 3 月 11 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

2、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t 苯泄入路边 300m 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 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溴水反应褪色的是()a.聚乙烯b.乙烯c.甲苯d.裂化汽油6.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稀

3、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乙醇b、乙酸c、氯化钠d、碳酸7.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溴苯和水b、乙酸乙酯和乙酸c、溴乙烷和乙醇d、乙醇和水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苯b天然气c汽油d煤9.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 但在光照条件下, 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 (cocl2) :2chcl3 +o2光2hcl+2cocl2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2 / 6 质。下列哪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a烧碱溶液b.溴水cki 淀粉溶液d agno3溶液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b分子式符合 cn(

4、h2o)m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等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纸木餐具12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ch2=chch2oh b ch3cooh c ch2=chcooc2h5d ch2=chcooh 13.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ch2=ch2 + h2 b .+hno3c.ch3ch2oh + ch3coohd.ch4 +

5、cl2 14下列变化过程不可逆的有()a 蛋白质的盐析b 乙酸的电离c 蛋白质的变性d 酯的水解15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 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ch3cl b ch2cl2c ccl4d hcl 16.不可能使溴水退色的是()a 己烯b 氢氧化钾溶液c 二氧化硫d 稀硫酸17. 能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凝聚, 但加水又可使凝聚出来的蛋白质重新溶解,应当采取的措施或加入的试剂是()a 加热b (nh4)2so4c cuso4d pb(no3)218. 现有1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2甲醇和乙醇3溴化钠和溴水三组混合物, 分离浓 h2so455-60oc 光照4高一

6、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3 / 6 它们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d 蒸馏萃取分液19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a naoh 溶 液b.cu ( oh )2悬 浊 液c 石 蕊 试 液d.na2co3溶液20.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2h5oh bch4cc2h4o dc3h8o2三、非选择题:21、 (10分)图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的装置。(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h2so4混合液的方法为:然后轻轻的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7、。(2)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上,不能插在溶液中,目的是:(3)浓 h2so4的作用:(1)(2)(4)饱和 na2co3的作用: (1)(2)(5)试管中加入沸石的作用:(6)实验室生成的乙酸乙脂,其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有的气味。22、 (4 分)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所的杂质 (括号里的物质),请从( i)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ii)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的括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4 / 6 物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甲烷(乙烯)酒 精(水)(i)检验的试剂: a. 无水硫酸铜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盐酸

8、d氢氧化钠溶液(ii)除杂试剂: a.硫酸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新制的生石灰d溴水23(10分)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 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烧焦羽毛味;蓝色;银镜(析出银);砖红色沉淀;黄色被鉴别的物质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现象(填入序号即可)新制氢氧化铜碘水硝酸燃烧银氨溶液24、 (7 分)据报道,某煤矿井下采煤面瓦斯突出, 发生爆炸, 当场造成 56 人死亡,92人生死不明。截至记者发稿时,经过全力搜救,目前又发现4 名遇

9、难矿工遗体,死亡人数增加至 60 人。其中,55 人系窒息死亡。目前,尚有88 名矿工下落不明。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分)。(2)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有一个爆炸极限,所谓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下表是甲烷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下面是瓦斯和空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瓦斯的体积含量,从是否能够爆炸方面考虑,请判断哪些是不安全的。空气中纯氧气中甲烷的爆炸极限5.015% 5.060% 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5 / 6 a3b10c30d60(3)请分析人为什么在瓦斯爆炸

10、的矿中会窒息死亡:。(4)由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根据你的化学实验经验,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对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25 (4 分)分别完全燃烧1molch4、1molc2h4、1molc6h6,生成的水相等的是_; 需要的氧气最多的是 _。26 (4 分)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 (沸点 12.27) ,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该反应的类型是_反应。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27、 (10 分)标准状况下 448ml

11、某气态烃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 二氧化碳,等量的这种烃也能使含2%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 160g 全部褪色,求该烃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参考答案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d c b a c b a a d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b d a c d d b c b d 21、 (1)在试管里先加入乙醇,然后一边振动一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2)防止由于受热不均匀引起倒吸。(3)催化剂,吸水剂。(4)降低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除去会发出的乙醇和乙酸。(5)防止暴沸(6)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冷凝。(7)小,芳香22.b、d, a、c 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6 / 6 23被鉴别的物质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现象(填入序号即可)葡萄糖新制氢氧化铜淀粉碘水蛋白质硝酸蛋白质燃烧葡萄糖银氨溶液24、 (1);(2)b;(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