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货物超载罚款的问题_第1页
浅析当代货物超载罚款的问题_第2页
浅析当代货物超载罚款的问题_第3页
浅析当代货物超载罚款的问题_第4页
浅析当代货物超载罚款的问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当代货物超载罚款的问题    唐创平摘要: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但货物超载严重危害了道路运输的安全性,严重损坏了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而罚款被广泛的应用于处理货物超载。本文介绍了超载带来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还简述了由于超载罚款引起的社会问题,并对治理超载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道路运输;货物超载;罚款abstract: the safety of the road transport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safety, but serious damage to the goo

2、ds overload road transport safety, severely damaged bridges, road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and a fine is widely used in processing goods overload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load brought harm and reason, also briefly due to overloading the society by a fin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3、 management overload.keywords: road transport; goods overload; fines中图分类号: u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超载超限运输的社会危害性1.1 严重损害公路和桥梁超载超限运输已给交通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威胁,大量超过公路、桥梁限载标准的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致使路面多发生一次性早期损坏, 大大地缩短了其使用年限。实验表明,当车辆轴重在一定的轴载范围内时,路面损伤是符合疲劳规律的,路面处于弹性压缩状态,能够正常工作,路面性能的恶化速率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公路使用寿命是能够达到使用年限的;但当车辆轴载大大超出设计轴限之后,路面处于

4、弹塑性状态,残余变形增大,路面抵抗能力减弱,因而发生早期损坏,超限运输是公路损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2 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超载超限运输增加了车辆系统的负担。虽然在市场驱动下,汽车生产厂家都给车辆预留了部分超载空间,但这些空间对普遍200300以上的超载率是无能为力的。长期的超负荷运行使车辆技术状况大大降低,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刹车性能、悬挂承荷能力和转向可靠度趋差,轮胎爆胎可能性增大,成为交通的安全隐患。首先,超载超限可导致轮胎变形甚至爆胎,造成车辆失控甚至引起翻车,轮胎故障是交通事故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故障诱因类型。其次,制动系统失效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超载将导致车辆制动距

5、离延长,甚至失灵。1.3 降低道路使用率,污染交通环境车辆装载率与车辆的自由行驶车速相关性较大。车辆每超载100,车辆的稳态自由流速度下降313。车辆超载超限造成车辆运行速度降低,增加了车辆的运行时间,干扰了车辆运行环境,造成车辆超车机会减少,在单车道路段极易造成压车行进,增加了整个路段车流的通行时间。同时,车辆严重超载超限极易造成车辆损坏,致使车辆停留路边,挤压车道宽度,从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交通堵塞,产生交通延误,使道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超载超限车辆由于荷载大, 速度低,在起步、爬坡、行进中大冒黑烟,造成了路面和环境的交通污染。2 超载超限现象的原因分析超载超限运输“久治不衰” ,

6、 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需要深入探究超载超限运输系统的运作机理以及超载超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从全社会的视角对超载超限运输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2.1 超载超限运输的存在具有社会经济动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是由社会产业形态决定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为指向,用户需要降低生产的运输成本,方法是采用规模运输。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时代,商品流通和商业贸易中货物主要是原料和农矿产品,这种产业形态下的交通网络必然是以火车、轮船等大规模运输方式为主,但在我国铁路与内河航运整体效率不高,尚无法满足社会货运需求的情况下,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就成为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客观选择。从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7、的一些地区情况来看,超载超限运输确实降低了社会运输总成本,这也是超载超限运输治理中最大的社会障碍。2.2 超载超限运输具有深层的社会制度原因从超载超限运输产生和发展的制度约束条件看,超载超限是规制者与被规制者长期博弈的结果。由于运价管制造成的行业微利和严格的准入管制限制了私人投资,使运力短缺,这样的困境直接导致了公路运输规制的逐步放松和公路投资多元化的发展。2.3 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改装车辆问题突出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和改装厂家唯利是图,为吸引消费者,违反车辆生产技术标准,采用加装钢板弹簧片数,加高货厢栏板等手段,非法改装车辆,擅自加大实际轴载,使货车实际装载量成倍增加,远远高于合格证上标定的载

8、质量(俗称大吨小标),以此满足用户逃避路桥通行费,车船使用税和养路费等国家税费和超载牟取暴利的需要。3 超载罚款引起的社会问题作为行政处罚,罚款是国家有关部分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的经济处罚。货运超载违反了国家的法规,超载罚款是合法的处罚行为,但是,近年来,超载罚款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以罚代管“, “罚款包月”现象。所有这些行为共同点都是收到罚款后将超载货车放行,不卸载超载货物。从表面上看,超载车司机和治超站执法人员交易双方都达到了利益最大化,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实不然 ,就超载车司机和治超站执法人员的短期利益来说 ,他们是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就长远利益来看 ,情况就未必如此

9、 。超载司机长期超载 ,势必会使车辆加速磨损报废 ,超载所 引起 的安全隐患也时时伴 随着他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轻则物质损失 ,重则车毁人亡 ,损失难以弥补。这样两相 比较成本和收益 ,他的利益就未必最大化 了 。对于治超站执法人员 ,他们从事这种违法的行为 ,也面临着被上级查处而给予严厉经济处罚或丢掉工作的危险 ,若他们认真地把这些考虑进去 ,他们或许会重新作出理性的选择。此外,有些地方将超载罚款作为经济增长点,对未超载的货车司机进行超载罚款,甚至还出现了门类繁多的收费项目,如货车被拦截就要交“接车费”,而被拦截货车进行过磅就要交 “过磅费”等,司机大多迫于支付部门的强力措施,而自认倒霉

10、。虽然,每年都会曝光很多执法部门的违法行为,但对其的处罚力度较轻,导致这种行为仍层出不穷。“交警的职责本来是维护交通秩序,罚款只是手段,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使罚款这一手段替代了原本为公众服务的目标,本末倒置。”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段婷婷说,要杜绝类似乱象,不仅要严格执行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将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违者重罚,从制度上切断“以罚代管”利益链,还要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以及有关领导失察责任,以儆效尤。4、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建议解决超载罚款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在根本上避免超载。以下为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超载超限的危害性和“治超”的必要性,取得社会各

11、界的理解和支持。加大在源头宣传的力度,深入运输企业、工矿企业、货运站以及煤炭、钢铁、建材等物资生产销售单位,宣传有关规定,签订安全责任书,要求这些单位自觉履行交通安全职责。通过宣传,提高广大车主、驾驶员和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自觉抵制违法行为;(2) 要抓好机动车生产的目录制定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强制性标准,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目录。进入目录的汽车产品如属“大吨小标”的,限期恢复标准吨位,对非法拼装改装车辆的工厂、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和取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新注册登记的车辆严格检验,凡属“大吨小标”的,不予登记发牌;还要把好车辆年检关,对在年检中发现有私自改

12、装问题的,要严格进行纠正,责令车主恢复原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超载超限运输的发生;(3) 超载超限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不全部表现为“危害性” ,在对社会具有负的外部性的同时,也具有正的外部性,即目前超载超限运输确实降低了社会运输总成本。从超载超限运输综合影响的评价结果来看,随着超载率的提高,超载超限运输的社会总成本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在一定的最优超载率;(4) 目前的超载超限治理(拦车处罚、卸载)大多属于“管理手段”层次,作用力太弱。因此还应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由政府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规范各部门的收费行为,结合实际降低一些收费标准,或取消某些收费项目,特别是取缔一些不合理的过桥和过路收费站,并尽早实行燃油税制度,为运输业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的外部环境。尽力建立和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的运输市场机制,实现运力资源和运量资源的合理配置,出台相应的政策,防止更多车主盲目加入运输业,以减少恶性竞争。引导运输业主守法、诚信、规范地从事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