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课件929 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含答案91页_第1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课件929 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含答案91页_第2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课件929 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含答案91页_第3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课件929 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含答案91页_第4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课件929 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含答案9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29讲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微考点? 大突破微充电? 提素养微真题? 大揭秘考纲解读 考向预测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以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性质为知识主线,考查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分值约为6分。高考仍将以五类物质的性质为主要考点,注重乙醇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考查;着重考查羟基和羧基的性质。注意对基本营养物质的一些特性和鉴别方法的复习 微考点微考点 ? 大突破大突破见学生用书见学生用书P200 微考点微考点1

2、 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一、理清两个概念一、理清两个概念 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 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碳碳双键:、羟基: 、羧基: 。 化学特性 OH COOH 二、熟记乙醇、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二、熟记乙醇、乙酸的组成和结构 三、掌握乙醇、乙酸的性质与用途三、掌握乙醇、乙酸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名称 俗名 色 味 状态 溶解性 挥发性 乙醇 _ 无色 有特殊香味 液体 与水互溶 易挥发 乙酸 醋酸 (冰醋酸) 无色 _ 气味 液体 易溶于水 易挥发 酒精 有刺激性 2.化学性质 (1)

3、乙醇: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乙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乙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用途用途 名称 用途 乙醇 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 时可作医用消毒时可作医用消毒 乙酸 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和农药等医药和农药等 75% 四、乙酸乙酯的制备四、乙酸乙酯的制备 1乙酸乙酯的制备是有机实验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之一,近年来的高考命题,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以教材实验为基础的拓展实验,因此必须熟练掌握有关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现象及反应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类比迁移。 2反应的条件:浓硫酸、加热。 3反应的实质:羧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 4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5反应的特点反应的特点 (1)属于取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但酯化反应用浓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但酯化反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而酯的水解用稀作催化剂,而酯的水解用稀H2SO4作催化剂。作催化剂。 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稀硫酸CH3COOHC2H5OH(可逆), CH3COOC2H5NaOHCH3COON

5、aC2H5OH(完全)。 微助学微助学 1乙醇分子中氢原子比水中氢原子更难电离,故乙醇不显酸性,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 2乙酸中虽然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利用羟基的活性解决有关推断物质类别的题目时,可以先从羟基与Na、NaOH、NaHCO3的反应情况以及量的关系进行比较,最后推断出是醇羟基还是羧基。 微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 21 mol C2H5OH和1 mol 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H3COOC2H5。( ) 提示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6、。 提示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1 mol乙酸乙酯。 3乙醇结构中有OH,溶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 4 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故可以用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 ( ) 提示 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OH。 提示 由于Na与水、乙醇同时反应,检验乙醇中的水一般用无水硫酸铜。 对点微练一 乙醇、乙酸性质及应用 1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C2H5OH CH3COOH(aq) NaOH(aq) A B C D 解析 与Na反应实际是Na与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 羟基的活动性顺序为COOHHOHOH,故乙酸最活泼。

7、答案 D 2近两年流行喝苹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近两年流行喝苹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苹果酸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苹果酸(-羟基丁二酸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D1 mol苹果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8、mol Na2CO3 解析 苹果酸分子中有羧基和羟基,所以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应,A项正确;苹果酸中含有的-羟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其相邻的碳原子上有H,所以能发生消去反应,C项正确;苹果酸中的-羟基不和Na2CO3溶液反应,所以1 mol苹果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 mol Na2CO3,D项错误。 答案 D 3某有机物的结构为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性质是( ) A能使酸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酯化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 C能跟能跟NaOH溶液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能发生水解反

9、应 解析 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和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羧基,能跟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C项正确;该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 答案 D 1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动性比较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动性比较 乙酸 水水 乙醇 碳酸 与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与与Na2CO3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反应 与与NaHCO3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不反应 羟基氢的羟基氢的 活动性强弱 CH3COOHH2CO3H2OCH3CH2OH 2.乙醇的

10、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 (1)与钠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2)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和c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 (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对点微练二 酯的制取和性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C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解析解析 各种水果香味多数是因为含有不同的酯类物质导致的,A项正确;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浮于溶确;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

11、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浮于溶液表面,B项正确;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醇,油脂水解生成丙三醇,C项正确;乙酸乙酯水解时断键处是按图中虚线进行的, 应在醇中含有18O原子,D项错误。 答案答案 D 5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和D项中的导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B、D两项错误;C项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C项错误。 答案 A 6.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

12、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 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 _; _。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_ _。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_。 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使其易于分层 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解析解析 (1)浓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应先加乙

13、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H2SO4,最后加入冰醋酸。(2)加入碎瓷片(或沸石)可防暴沸。(3)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酯蒸出,促进酯化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4)Na2CO3溶液能吸收蒸出的乙酸,溶解蒸出的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易于分层。(5)试管内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油状液体是酯(酯的密度比水小)。 1乙酸乙酯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酸乙酯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试剂的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2)浓硫酸在此实验中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3)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以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4)防暴沸的方法:盛反应液的试管要与桌

14、面倾斜约45,试管内加入少量碎瓷片。 (5)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作用。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作用。 (6)饱和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乙酸,同时减少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乙酸,同时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察产物的生成。乙酸乙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察产物的生成。 (7)防倒吸的方法防倒吸的方法 导管末端在饱和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导管。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导管。 (8)不能用NaOH溶液而用溶液而用Na2CO3溶液,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9)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提高产率

15、采取的措施 用浓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加热将酯蒸出。加热将酯蒸出。 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 2有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热方面 用酒精灯加热: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教材中的实验需要用酒精灯加热的有乙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蒸馏石油的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水浴加热:银镜反应(温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水浴)、蔗糖的水解(热水浴)。 (2)蒸馏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暴沸;冷凝管一般选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剂的流动方向与被冷凝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应相反。 (3)萃取、分液操作时应注意的

16、事项 萃取剂与原溶剂应互不相溶;若是分离,萃取剂不能与溶质发生反应;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冷凝回流问题 当需要使被汽化的物质重新流回到反应容器中时,可通过在反应容器的上方添加一个长导管达到此目的(此时空气是冷凝剂);若需要冷凝的试剂沸点较低,则需要在容器的上方安装冷凝管,常选用球形冷凝管,此时冷凝剂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5)在有机制备实验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品的产率 常用的方法有:及时蒸出或分离出产品;用吸收剂吸收其他产物如水;利用回流装置,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微考点2 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二、糖类、油脂

17、、蛋白质的性质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 反应析出银;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 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 。 (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银氨溶液 新制的氢氧化铜 蓝 浓硝酸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糖类水解 (2)油脂水解 油脂水H , 油脂水NaOH (皂化反应)。 (3)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水催化剂 氨基酸。 高级脂肪酸 甘油 高级脂肪酸钠

18、 甘油 分子式 (通式) 颜色状态 主要存在 重要用途 葡萄糖 _ 色晶体 葡萄及其他水果中,动物的血液中 食品加工、 制药、制镜 单糖 果糖 _ 色晶体 水果及蔬菜中 食品加工 C6H12O6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白 C6H12O6 白 双糖蔗糖_色晶体甘蔗及甜菜中甜味食物麦芽糖_色晶体淀粉水解产物中甜味食物多糖淀粉_色粉末植物的种子和块根中做食物,生产葡萄糖和酒精等纤维素_色纤维状物质植物的茎、叶和果皮中造纸、制黏胶纤维、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C12H22O11 白 C12H22O11 白 (C6H10O5)n 白 (C6H10O5)n

19、白 2.油脂的主要应用 油脂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人体中的脂肪约占体重的10%20%,主要应用如下: (1)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 (2)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 (3)增加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蛋白质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必需和非必需之分。必需氨基酸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补给;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可以在人体中利用氮元素合成。其主要应用如下: (1)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蛋白酶 重新结合 蛋白质。 (2)工业上制作服装、药材、食品、塑料等。 (3)酶是一类特殊的 ,是生物体

20、内重要的 。 氨基酸 蛋白质 催化剂 微助学微助学 三种关系三种关系 有机反应中的三大定量关系 11 mol有机物耗氧量。 1 mol烃CxHy完全燃烧消耗?xy4 mol O2; 1 mol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消耗?xy4z2 mol O2。 2H2在有机反应中总是“扮演”加成试剂的角色。 每摩尔碳碳双键或醛基、 羰基消耗1 mol H2; 每摩尔碳碳三键消耗2 mol H2; 每摩尔苯环消耗3 mol H2。 与1 mol H2加成则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减小1。 3Br2在有机反应中“扮演”取代试剂、加成试剂等角色。 (1)发生取代反应时,1 mol Br2取代1 mol氢原子,

21、 同时生成1 mol HBr,酚羟基有几个邻、对位上有氢原子,就消耗几摩尔Br2。 (2)发生加成反应时,与H2一样,每1 mol双键或三键分别消耗1 mol或2 mol Br2。 我的总结我的总结 在这段有机化学的学习中,用到硫酸的反应很多,作用也各不相同,现总结如下: 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酯化反应、硝化反应中,所用硫酸为浓硫酸。 2脱水剂:乙醇消去制乙烯反应中,所用硫酸为浓硫酸。 3催化剂:酯、双糖、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中,所用硫酸为稀硫酸。 微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 提示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除

22、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应用饱和Na2CO3溶液不能使用NaOH溶液。 2矿物油和植物油主要成分不同。( ) 提示 矿物油和植物油不同,矿物油属于烃类,动、植物油脂属于酯类。 3“酯”和“脂”意义不同,不能混用。( ) 提示 酯是烃的一类含氧衍生物。脂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脂是酯中的一部分。 对点微练三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7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氨基酸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 D油脂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 解析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项正确;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项正确;纤维

23、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也是葡萄糖,C项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项正确。 答案 C 8(2018荆门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既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又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解析 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A项正确;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单糖、二糖、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二糖、多糖、油脂、蛋白

24、质可以发生水解,而单糖不能水解,B项错误;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银镜和砖红色沉淀,C项正确;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项正确。 答案 B 对点微练四对点微练四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9某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稀H2SO4水解液碘水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硫酸水解液Cu?OH?2悬浊液无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硫酸水解液NaOH溶液中和液Cu?OH?2悬浊液有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已水解。 分别讨论以上三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

25、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述理由_。 (1)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淀粉也可能部分水解,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也会使碘水变蓝,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结论。 (2)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也错误。淀粉完全水解后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然后再与Cu(OH)2悬浊液反应。本方案中无红色沉淀出现,是因为未加碱中和H2SO4,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完全或部分水解。 (3)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按设计方案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有葡萄糖,即淀粉已水解。 解析解析 方案甲只检验了淀粉,只能证明水解液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证方案甲只检验了淀粉,只能证明水解液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方案乙没有

26、检验出葡萄糖是因为没有中和作催化剂的明淀粉没有水解。方案乙没有检验出葡萄糖是因为没有中和作催化剂的H2SO4, 葡萄糖和葡萄糖和Cu(OH)2悬浊液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才能反应。 因此不因此不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1实验流程 2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淀粉未水解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部分水解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完全水解 3.注意问题 (1)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能与NaOH溶液反应。溶液反应。 (2)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与银镜反应或新制Cu(OH)2

27、反应的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反应的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微考点3 官能团与有机物的性质 1典型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化学性质 2.有机物反应类型与结构、性质的关系 反应 类型 官能团种类、试剂、反应条件 实质或结果 加成 反应 X2(XCl、Br, 下同)、H2、HBr、H2O,后三种需要有催化剂等条件 碳碳双键消失 取代 反应 饱和烃:X2(光照);苯环上的氢:X2(催化剂)、浓HNO3(浓硫酸) X、NO2取代碳上的氢原子 饱和烃:X2(光照); 苯环上的氢:X2(催化剂)、浓HN

28、O3(浓硫酸) X、NO2取代碳上的氢原子 酯、油脂H2O (酸作催化剂) 生成酸和相应醇 水解型 酯、油脂NaOH (碱溶液作催化剂) 生成酸的钠盐和相应醇 取代 反应 酯化型 OHCOOH (浓硫酸、加热) 生成相应的酯和水 催化 氧化 C2H5OHO2 (催化剂) 生成乙醛和水 氧化 反应 KMnO4 氧化型 CH2=CH2,C2H5OH CH2=CH2被氧化生成CO2,C2H5OH被氧化生成乙酸 对点微练五 官能团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钠钠 溴水 NaHCO3溶液

29、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解析 C项中的“” 能使溴水褪色, “COOH”能与Na、NaHCO3反应产生气体。 答案 C 11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 ) 可以燃烧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能跟NaOH溶液反应 能发生酯化反应 能发生聚合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能发生取代反应 A B C D 解析 大多数有机物都能燃烧;含有,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聚反应;含有COOH,能与NaOH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含有CH2OH,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B 12某

30、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此有机物可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氧化反应 中和反应 A B C D 解析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醇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碳碳双键和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醇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羧基可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A 对点微练六对点微练六 常见有机物的鉴别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1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 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1、D鉴别苯乙烯鉴别苯乙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解析 蔗糖水解实验的催化剂是稀硫酸,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而必须先中和酸。 答案 A 14下列检验方法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烷中是否混有乙烯,可通过溴水观察是否褪色进行检验 B乙醇中是否混有水,可加无水硫酸铜粉末观察是否变蓝进行检验 C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酸,可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 D乙酸乙酯中是否混有乙酸,可加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进行检测 解析 A项,若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溴水则会使溶液褪色;B项,若乙醇中混有水;加无水硫酸铜粉末则变蓝;C项,乙醇与乙酸均可

32、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D项,乙酸乙酯中若混有乙酸,加石蕊溶液则会变红。 答案 C 微充电微充电 ? 提素养提素养见学生用书见学生用书P206 在高考命题中有机化学选择题的情境创设在高考命题中有机化学选择题的情境创设 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高考命题对有机化学必考内容界定为“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侧重考查典型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同分异构体;几种重要官能团及其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常结合新物质进行考查,且形式灵活、角度新颖。 命题点1 利用古文化创设崭新情境,考查考生的多方面能力 【命题分析】 2017年全国卷中第8题,利用文言文记载的“精制砒霜过程”;2017年北京卷中第6题“古丝绸之路贸易中

33、的商品”创设试题崭新情境,在考查考生迁移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引导考生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 【示例1】 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屠呦呦因发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结构如图所示)和双氢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5H20O5 B易溶于C2H5OC2H5 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与NaOH溶液反应 解析 解法一:排除法。屠呦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用乙醚萃取提炼解法一:排除法。屠呦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用乙醚萃取提炼青蒿素,故青蒿素易溶于

34、乙醚,B项不符合题意。青蒿素分子中不含羟基和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酯基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可以确定A项符合题意。 解法二:归类法。青蒿素分子中的碳原子分为4种,3个伯碳原子(连有3个H原子)、4个仲碳原子(连有2个H原子)、5个叔碳原子(连有1个H原子)、3个季碳原子(不连H原子),H原子总数为33425122(个),分子式为C15H22O5,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知识积累 青蒿素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因此还可以从氧元素的化合价角度设问。青蒿素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过氧键中的2个氧原子是1价的, 醚键和酯基中的3个氧原

35、子都是2价的。 命题点2 利用键线式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命题分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表示结构的常用方式有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等,这些结构表征中隐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解题信息。利用各种结构创设试题新情境,有助于考查考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示例2】 (2015全国卷)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 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 A11 B23 C32 D21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乌洛本题考查考生的观察

36、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乌洛托品的键线式结构中,拐点表示 “CH2” ,“CH2” 来自于“甲醛()”,N原子则来自于 “NH3” 。由乌洛托品的结构中亚甲基与N原子的个数之比为64,可以快速推出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 C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 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这种以线示键的连接方式称为键线式结构。由于碳原子有四个键,所以键线式中:一线终点表示 “CH3” 、双线拐点表示“CH2” 、三线交叉点表示 “CH” 、四线交叉点表示 “C”(不连接H原子的季碳原子)。乌洛托品的标准命名是六亚甲基四胺, “六亚甲基”就是

37、指有6个双线拐点。如降冰片烷()分子中含5个亚甲基和2个次甲基,分子式为C7H12。与乌洛托品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金刚烷()、六氧化四磷()等。六氧化四磷分子中的4个磷原子来自于白磷(P4)分子,因此这4个磷原子在空间内构成正四面体结构,据此类推乌洛托品分子中的4个N原子、金刚烷分子中的4个次甲基上的碳原子在空间内均构成正四面体结构。 微真题微真题 ? 大揭秘大揭秘见学生用书见学生用书P207 1(2017全国卷全国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糖类大多可以改写成Cm(H2O)n形式,又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答案 C 2(2017全国卷全国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