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25块YL油层隔夹层特征研究_第1页
锦25块YL油层隔夹层特征研究_第2页
锦25块YL油层隔夹层特征研究_第3页
锦25块YL油层隔夹层特征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锦25块yl油层隔夹层特征研究    吴飞勇摘 要:对特厚层油藏而言,隔夹层是造成热采受效不均和水淹形式复杂化的重要地质因素。本文以锦25块yl油层为例,结合岩心、测井和实验资料,总结了隔夹层的发育特征,分析了隔夹层封盖性能,为下步开发部署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关键词:锦25块;隔夹层;封盖性能doi:10.16640/ki.37-1222/t.2019.02.0651 概述锦25块地处辽河坳陷欢喜岭油田的西南部,yl油层属于古近系沙河街组的沙一段,储层主要由含砾粗细砂岩、砂砾岩组成。锦25块作为辽河油田稠油生产开发的重要区块,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隔

2、夹层的研究越发重要,可为稠油开发方式转换和下步调控部署提供重要地质依据。2 隔层特征研究区隔层主要发育岩性隔层,即非渗透性细粒岩层,如泥岩和粉砂质泥岩,部分泥岩不纯,含砂或砂质条带,局部可见灰白色钙质胶结物。(1)油层组隔层特征。锦25块y、y油层组间的隔层钻遇率为100%,分布十分稳定。据统计,单井隔层厚度一般小于13m,油层组间隔层厚度大于7m的占总井数的40.5%,厚度小于2m的仅占6.7%。油层组间隔层的平面分布范围与砂体沉积方向、河道砂体发育状况正相关。研究区东西部较差,中部发育程度较高,同时高值区呈南北向条带状延伸。(2)小层间隔层特征。锦25块小层间的隔层厚度多为25m,钻遇率超

3、过95%,整体来看,分布较为稳定。据统计,y、y油层组内各小层间隔层的发育程度具有一定差异。y油组1、2小层间隔层的发育度最低,表现为单井隔层厚度小,一般为26m,平面上小于2m的井点分布范围较大,可占38%,而大于5m的井点比重低。y油组1、2小层间隔层和y油组3、4小层间隔层发育较好。y油组的2、3小层间隔层平面分布稳定且隔层厚度大,发育度最高。该隔层平面钻遇率100%,平均厚度达7m,5m以上井点可超过60%,而2m以下井点不足10%。不同沉积时期的砂体发育程度、水流强度都对小层间隔层平面分布有重要影响。本区呈现出高低值间互,呈长条状、坨状分布特点,高低值区的长轴延伸方向与砂体发育方向一

4、致。3 夹层特征(1)小层内夹层。通过岩心观察,发现本区段内小层内夹层较为发育,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等非渗透性薄层。这类夹层是沉积过程中河流水动力条件变化或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沉积物岩性差异而形成的。据统计,y、y油组各小层内的夹层数不超过2层,各小层内夹层密度平均为55%,夹层频率平均为9.5层/100m。(2)单层内的夹层。单层内的夹层是指单一渗透层内纵向上所夹的非渗透性条带,这种夹层一般平面分布范围有限、厚度较小 1。ly油层发育两种类型的单层内夹层:一种为钙质薄层,另一种是泥质条带,其中泥质条带夹层最为发育。单层内夹层数量不超过二层,大部分为一层,具有层内夹层的

5、不足解释砂层的20%,总而言之,研究层段单层内夹层发育程度较低。据统计,钙质夹层厚度一般小于0.5m,声波时差小于340s/m,表现为低值;泥质夹层厚度一般小于0.6m,电阻率与声波测井曲线具有较大幅度回返。4 隔夹层封盖性能分析利用岩心资料,对yl油层顶部局部盖层、y兴间隔层、yy油層组间隔层以及yl油层内部夹层的12块样品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及岩心气体突破压力测试实验。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聚集的油气向上逸散的不渗透地层,就是盖层。盖层按其产状及作用可分为区域盖层、局部盖层和隔夹层。封盖性能是隔夹层的基本特征,衡量隔夹层封盖能力的关键参数是突破压力。本次研究采用直接驱替法测试样品的

6、突破压力,即逐渐增加气体压力,当压力足够排驱样品中的烃类流体时,测试气体突破逸出,这时的压力就是样品的突破压力。突破压力越大,隔夹层的封盖性能越强2。从测试结果来看,随着样品渗透率的增加,突破压力快速减小,突破压力与渗透率呈反向线性相关的关系。泥质粉砂岩的突破压力较低,低于2.5 mpa,封盖高度均值为210m,封盖系数3.25.8;而含砂泥岩渗透率较低,突破压力较高,可达4.8 mpa,封盖高度平均为340m,封盖系数为5.29.1。隔夹层的封盖性能除与渗透率有关外,还和岩层厚度密切相关,厚度越大封盖性能越强。测试表明,泥质盖层和油层组之间的隔层由于厚度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封隔性能。综合以上因素,认为研究区局部盖层、油层组之间隔层封盖性能最好,其次为小层之间的隔层,而小层内的夹层由于厚度较小,且多为过渡性岩性,渗透率增大,其封盖性能最差。参考文献:1王国鹏,何光玉.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02):55-58.2付广,吕延防.天然气扩散作用及其研究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0-25.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2期山东工业技术的其它文章生态补水工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