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张*老师的这节课按照数学教学模式“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进行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故事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落实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练习题的设计也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训练的层次性。教师问题的提出很有效。如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的个数时,教师在学生给出答案的时候,并没有急于
2、总结,而是利用板书追问4的倍数是无限的,6的倍数也是无限的,从而学生们会发现4、6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再如:找到50以内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提出问题:“最小公倍数与后面的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逐步落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喜闻乐见的阿凡提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经典内容,张聪聪老师巧妙地运用到了教学的导入中,通过猜想,圈一圈、说一说、议一议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尝试理解、在生活情境中接触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张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完全运用学生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张老师在学生的汇报中,结合学生的讲解,不断点拨,不断提升,不但介绍了多种
3、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注重了学生的方法的择优思想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整个课堂过程流畅、清晰,关注学生的发展。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1、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
4、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4、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二 、说教法学法(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cnteacher。com)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
5、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
6、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四)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
7、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
8、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
9、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五、说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10、3、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师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这一环节的
11、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 (1)利用因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8的因数有:1、2、4、8。16的因数有:1、2、4、8、16。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提出来就独立的思考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自行解决。(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小组
12、内得到发展,对后进生来说也是一个促进。)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如:4和12,28和7,54和8(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生汇报5的因数有:1、5。7的因数有:1、7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分小组讨论汇报。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引导生小结: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
13、数只有1。练习:4和5,11和7,8和9(3)、整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教师在讲解找最大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第四环节:全课小结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
14、纳总结。五、说板书设计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2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
15、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16、、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
17、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1、播放课件,出示生活情景图。2、导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这节课我是从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确要用数学去解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题(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三)自
18、主合作、探究问题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这两个商,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因此可能会出现可以分装在6个瓶子和包装17个礼盒的结果,这两个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引发学生的质疑和争议。借此时机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让他们继续争议下去,在辩论中明确为什么要7个瓶子和只能包装16个礼盒,使学生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近似值的道理。本节课我通过实物的演示,帮助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观又形象地证实了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两种情
19、况,也引发学生今后在探究有些数学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来验证事实的必要性。我通过学生对两个实例的比较,在比较中揭示两种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学生对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更体会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怎样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
20、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课件出示33页“做一做”其目的是归纳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法”,特殊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了然。在整个练习中充分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六)深化练习,学会分析出示p35页的第7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集体订正。设想是数学教学从生活入手,最后又回归生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然,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掌握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
21、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再去创造,去解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技能。(七)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讨论,师再总结(八)布置课外作业:35页6、7题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我将就“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方面进行说明。(一)、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
22、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分重要。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二)、关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
23、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
24、展的过程。在教学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激情
25、引入,自主建构。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1)(课件展示)1)6块月饼分给3人,每人分多少块?2)1块月饼分给2人,每人分多少块?3)1块月饼分给3人,每人分多少块?(2)问一问他们怎样计算每人分得的块数?(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从而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二、在目标的递进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1)出示例1: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生讨论1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用一个数表示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从图上我可以知道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生2: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1÷3得多少?师:1÷3得多少呢?(2)出示例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块?首先请他们估算一下每个人应分得多少块?参考答案:a、半块b、半块多c、一块其次,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最后展示分法(3)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结果。(4)在教授完例1和例2后,不忙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4份)-54
- 2024年油烟净化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政治-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2月高考备考联考卷(六)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协议书(农村土地流转法律保障)
- 2025年度地下车位租赁与车位租赁平台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室内装修安全监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商铺租赁税收优惠政策协议
- 2025年度新能源技术研发用工协议安全责任承诺书
- 2025年度制造业企业生产线人员招聘与培训合同
- 人力资源外包合同范本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
- 110KV送出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
- 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空间正义问题-深度研究
- 2024年03月江苏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二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北师大版数学三下集体备课计划
- 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犹豫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咖啡店饮品配方保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