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陶瓷、服饰、特点-介绍_第1页
唐代-诗歌、陶瓷、服饰、特点-介绍_第2页
唐代-诗歌、陶瓷、服饰、特点-介绍_第3页
唐代-诗歌、陶瓷、服饰、特点-介绍_第4页
唐代-诗歌、陶瓷、服饰、特点-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代唐代-诗歌、陶瓷、服饰、特点诗歌、陶瓷、服饰、特点-介绍介绍四、唐代诗歌特点诗歌特点诗歌特点精神美 诗人的创作空间宽松,当时的诗人,都有一股昂扬的精神状态。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正因为唐代有这样比较自由的空气,有这样的气度和精神,所以他们才能把他们自己心灵的感受,内心的本质力量,自由地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诗人能够把自己全部的本质力量投射进去,迸发出充实而又光辉的美。 音乐美 我国古代的诗,一直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诗三百首,都是合乐的。诗歌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节奏而起伏变化的。这种感情的节奏,就富有音乐性。唐诗非常讲究声韵与格律,因而唐诗具有音乐的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四、唐代诗歌特点建筑

2、美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是说唐诗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于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个性美个性美 诗歌是自由心灵的抒写,必须有个性。唐诗之所以美,也在于它有个性。因而他们善于发见世界的美。反映到诗中,就成为唐诗的个性美。意境美意境美 每首成功的诗,都应当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艺术世界。有了这样的艺术世界,也就是有了意境。文学艺术都要塑造形象,诗歌也要塑造形象。意境是诗人把他 感于外而又动于中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艺

3、术形象中来,变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 画面。诗歌特点五、唐代服饰特点服饰特色(一)服装款式开放,追求时尚(二)服饰图案回归自然 (三)服饰色彩丰富鲜艳 五、唐代服饰特点在唐朝以前,妇女一直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笑不露齿、站不依门。到了唐代,妇女的穿着打扮有了革新性的变化。唐朝服饰是对美的释放,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惯束罗裙半露胸”就描绘了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装 束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足 见唐人思想开放的程度。(一)服装款式开放,追求时尚五、唐代服饰特点(二)服饰图案回归自然 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

4、。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 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 艺术风格。五、唐代服饰特点 (三)服饰色彩丰富鲜艳 色彩是构成服装的主要因素之一,唐代服装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非常重视。唐代官方经营的织染署的组织庞大、分工细致:织染署下设二十五个作,其中专门负责染渍色彩的作就有六个:青、绛、黄、白、皂、紫。每个染渍作中又有深深浅浅不同色阶的专业化生产。 六、唐代陶瓷特点简介陶瓷 唐代在发展中形成了“南青北

5、白”的两大瓷窑系统。 南方地区主要烧制青瓷,以浙江越窑为代表。 北方地区主要烧制白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六、唐代陶瓷特点简介器物:常见的有碗、盘、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砚、执壶、 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腹的越瓷瓯,风靡 一时,成为文人墨客的歌咏对象。釉色:初时呈黄色,后青中含黄或青,釉质腴润匀净如玉,无纹片胎色:呈灰白,胎质细腻致密,胎壁较薄装饰方法: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线;另有一种在器物上刻划花卉、人物、鱼兽等的方法越窑青瓷特点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越窑青瓷如冰似玉 越窑青瓷奓斗唐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大盘口,短细颈,小圆腹。其造型与前代相比,盘口更大,便于承唾,器身不施一丝装饰,

6、但釉色温润晶莹,是唐人称赞越瓷类玉、类冰”的真实写照。 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1987 1987年,年,1414件秘色瓷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件秘色瓷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越窑青瓷秘色瓷 目前存于世的秘色瓷数量尚无考证,故宫博物院在新中国成立后,收购有3 件藏品。 这种神秘的瓷器,即便是明清两代的皇帝,也难以见到它的真容。乾隆皇帝曾经做诗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 唐越窑青瓷-秘色瓷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法门寺地宫的秘色瓷为贡品之精华,晶莹润泽、如宁静湖面一样清澈翠碧的釉面令人心醉。 通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藏秘

7、色瓷八棱净水瓶越窑青瓷秘色瓷秘色瓷碗,通体为五瓣葵口圈足状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藏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越窑青瓷如冰似玉 高13.4cm,口径5.9cm,足径7.3cm 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圈足上留有五个支烧痕。颈部一侧置八棱短流,另一侧置曲柄。壶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晶莹透澈,釉面开细小的纹片。 出土于浙江绍兴唐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墓志记载该墓的年代为唐元和五年(810年),因此这是一件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器物,是鉴定唐代越窑瓷器的标准器,反映出9世纪初越窑器物的烧造水平。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邢窑白瓷的特点釉色白中闪青,还原气氛烧成,不

8、甚透明胎白有精细和粗糙两种造型多为日用器皿,大都不见装饰 邢窑白釉罐,唐,故宫博物院 高13cm,口径7.4cm,足径6.1cm罐口微撇,短颈,圆腹,腹以下渐收,平底。底无釉。胎、釉洁白细腻。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这是件典型的贡瓷。它高72厘米,口径157厘米,形呈扁圆状,颜色为乳白色,釉色洁白如雪,盖沿、胫部都有斜角,可以自然开合,底刻“盈”字,并有三个小支钉痕。制作规整秀巧,胎质细腻致密,极其坚硬,看得出当时瓷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叩之有金石声。是唐代邢窑的杰出之作。 唐邢窑白釉“盈”盒 上海博物馆邢窑白瓷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陶瓷-唐三彩唐代创造或发展了一些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为

9、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唐三彩,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一朵奇异的陶艺之花。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 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 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陶瓷-唐三彩唐三彩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主要表现在雕塑和釉色两个方面。特点:雕塑三彩雕塑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写实性,其雕塑手法洗练明快,形态自然,活泼生动,重在摄神,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华。人物俑:人物分男女老少,身份有高下中西。如仕女,大多丰肌秀

10、骨;武俑则肌肉发达,短颈粗腰;文俑刻画得温和谦恭,表情肃谨。无不形神生动,或矜持、或天真、或端庄、或专注、或闲适、或狞厉、或儒雅、或精壮、或丰腴,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陶瓷-唐三彩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骆驼曲颈昂首,背上人物众多,场景复杂,但配置紧凑合宜,结构比例准确,表情动态传神,不仅是件卓越的雕塑作品,也是对那个大开放时代的高昂颂歌。动物俑:三彩马的特点是雄壮丰满而不臃肿,骨肉停匀、神满气足,它们或引颈嘶鸣,或举足待发,或安步徐行,或疾驰飞奔,或俯首静立,静中取动而预示着内在的机警,可谓姿态百千。三彩马在形体上大多具有头小、颈长而宽粗、腿长身健,精壮高大,四足与臀

11、部肌肉特别有力的特点。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陶瓷-唐三彩正是因为唐三彩独特的釉色效果,和多种装饰手法的运用,使三彩器呈现出酣畅而热烈,艳丽又奔放的艺术特点,并具有新鲜活泼的美感。2、特点:釉色与装饰唐三彩在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唐三彩以其异彩斑斓、淋漓尽致、变幻莫测的釉色著称于世;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多种釉色,古代以“三”为多,因此谓之“唐三彩”。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陶瓷陶瓷-青瓷龙柄凤头壶青瓷龙柄凤头壶 无论从该壶的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造型上,通过壶的顶端塑一凤头盖和尖嘴流、合而成为像一只亭亭

12、玉立的凤鸟,而把柄又塑成龙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龙凤艺术,栩栩如生,饶有神韵,真是巧夺天工,匠心独具; 二是纹饰,通过联珠纹的装饰,使人会联想到它是受着波斯萨珊王朝各种金银工艺常用的图案所影响,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三是釉色,青绿中略泛黄色,具有一种古朴淳厚的玉质感。 因此这件青瓷凤头龙柄壶,堪称为唐代 瓷器中的瑰宝。青瓷龙柄凤头壶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 盛器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高17.6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7.4厘米 该器呈葫芦形,造型别致,釉色晶莹。唐代青资生产主要在南方,如越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和洪州窑。这些名窑,除鼎州窑外,其他窑址均

13、已发现,还发现了文献中未曾提到的铜川窑。公浙江省金华市一带唐时属婺州,多生产民间日用主瓷,质地较粗糙。岳州窑在今湖南省湘阴县,釉色以青绿为主。洪州窑在今江西省丰城县,釉呈黄褐色或酱色,以烧制碗、杯为主,资质较粗糙。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 盛器1957年浙江省余姚县在出土土高30.5厘米口径19.3厘米 该机黄釉,腹上刻有大中四年和姓氏等内容共43字。此器自名为罂,即瓶。唐代青瓷以越窑水平为高,被称之为如冰似雪,排在各窑之首。越窑在今浙江省慈误县上林湖一带,产品种类多,胎质细密,釉色均匀,青翠润泽,装饰手法以划花为主,还有印花、刻花等。越窑青资多有外销,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古代遗址中都曾

14、发现。此瓶铭文先刻于坯胎上,然后施釉烧制,是一件1100多年前的颇具特色的越窑产品。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 食器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高7.1厘米、口径25厘米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因其釉色、形制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这次出土的瓷器共19件,器形有瓶、碗、盘、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物帐上被明确记为“秘色瓷”。因地宫封闭于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可知秘色瓷最晚在咸通年间已经烧

15、制了。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 盛器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河南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发现巩县窑的产品。河北曲阳窑烧造白瓷的时代较晚,但其产品胎质洁白,釉色白净光润,晚唐时已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这件白瓷长颈瓶的造型,在唐代瓷器中实属罕见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 照明用具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高30.5厘米 战国秦汉时期多用铜灯和陶

16、灯,魏晋以后,瓷灯开始流行。北朝时期(公元42O581年)的白瓷,白中泛青,尚处于初级阶段。唐代的白瓷生产技术明显提高,这件白瓷灯原料优良,工艺讲究,釉色莹润光洁,通体白玉般的色泽使造型更显稳重。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文具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高7.2厘米、径14.8厘米 唐代是中国砚台发展的重要时期,千年有名的端砚石、歙砚石就出现于此时。端石以色紫为主,歙石以色黑为主,唐代有专门寻找制砚所用石材的开采业。由于砚台的需要量大,石砚、陶砚、瓷砚兼用,而瓷砚除继续魏晋时期的三足砚外,砚足的数目增多,研磨面向上凸起。此白瓷砚底部是由21个兽蹄形组成的镂空圈足。这类圆形而有蹄足的砚形似

17、古代四周环水的辟雍(大学所在地),故名辟雍砚。辟雍砚到宋代以后就少见了。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朝时期 茶具高4.3厘米、口径14.3厘米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普及推广是在中唐以后。这时期,始有茶字,出现了论茶之书,茶税也开始增设,与周边邻国贸易中亦出现了茶马交易。当时的饮茶器具主要有碗、盏、杯等,碗最为多见。初盛唐的茶碗造型朴拙厚重,中唐出现了敞口、腹壁斜直、玉壁或圈足的茶碗。最优质的茶碗是北方邢窑的白瓷碗和南方越窑的青瓷碗。此碗属邢窑细瓷,碗内壁釉面上留有环形擦痕,硬是长期用于点茶,为茶筅或茶匙于碗内旋回搅动而致。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唐,白瓷蟠龙博山炉 唐.白斑红釉马,高80厘米,1971

18、年洛阳关林出土 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唐.白釉长鬃马,高55厘米。 白釉穿带壶,唐,盛洒器,高29.5厘米,口径7.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唐.宝相花三足罐,高22厘米,井沟朱家湾出土。唐.白釉刻花三足盘,直径18厘米,高4厘米,1965年洛阳铁二中出土。 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唐.白釉绿彩罐,高24厘米,龙门香山出土。 唐.鸳鸯踩莲枕,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6厘米,1971年孟津前李村出土。 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唐.珍珠纹三足罐,高21厘米,井沟朱家湾出土。 唐.釉下褐彩鸟纹注子,高19.2厘米,口径10.4厘米,湖南省铜官陶瓷公司藏。 六、唐代陶瓷特点及介绍 唐.西关窑绿釉双耳葫芦形瓶,通高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