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第四次强化)试卷_第1页
2019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第四次强化)试卷_第2页
2019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第四次强化)试卷_第3页
2019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第四次强化)试卷_第4页
2019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第四次强化)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春季学期半期考试试卷语 文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1-3。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a ;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韵律和谐;美在意蕴,b 。如今 ,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móu) ”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连云港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筹。7月,我们将在央视黄金时段的“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看到我市选手的精彩表现。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未

2、雨绸(móu) 力拔头筹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 分) “ ” 改为 “ ” “ ” 改为“ ” 3.在横线处分别续写一个句子,使整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a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生长”,a 2018年4月15日晚,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77剧场华丽开场。“开花就是解放!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开!”b 53岁的诗人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肆意的开花,在他高昂雄浑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c连绵不绝的开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勃升腾的生机。d一声声“开呀

3、”,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诗人廖伟棠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的诗来。” 4.原文加粗的四个词语中,必须加上书名号的是()。(2分)a 春天读诗之夜   b 开花   c 开花    d 开花5.文中画线的a、b、c、d四句话,有语病的是( )(2分)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北京市政府2014年将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 

4、               。从而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实现地铁7号线等建成通车筹集保障性住房7万套         建成市级生态绿道200公里a    b   c   d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贵州师范大学研究

5、生支教团”的老师在我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6分)(1) 九年级(1)班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一处格式错误,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4分)邀请函尊敬的家长:为了响应响应“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帮扶边远贫困学生的号召,让更多的人积极地加入到献爱心的活动中,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中心中学九年级(1)班 拟于2019年5月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要求您必须参加!中心中学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19年4月28日修改意见:a.

6、60;            b.             (2)九年级(1)班共56人,以下是该班同学和家长的捐赠情况统计表,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捐赠人同学(56人)家长(53人)财物文具(件)书籍(本)玩具(件)现金(元)日常用品(件)书籍(本)体育用品 (件)现金(元)数量208382123450

7、.56678353215a.  同学以捐物的形式为主,家长则以捐钱的形式为主。b.  同学和家长参与积极性高,捐赠的财物种类和数量多。c.  此次活动得到了本班同学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d.  家长捐赠的体育用品数量最少,说明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最不缺体育用品。(二)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8.(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2)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3)“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这句格言强调的是做学问要善于思考。论语中表 达同一意思的句子是:“ , 。”(论语)(4)晏殊在浣溪沙中写道

8、:“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又蕴含着哲理:一 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这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但在它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5)“用典”是文人创作时常用的手法。不同的人用典,他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如王绩在野望中用典“ , ”,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孤苦无依、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心绪;有的可能是为了感慨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世事变迁,表达一种恍若隔世的无限忧思,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之句:“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

9、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笔者在媒体工作,对读书日的浓郁书香所带来的那种大范围的美好印象,可能感受更真切也更直接一些。在我国,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日的各种活动也越来越精彩。形式新鲜别致,内容丰富充实,而其影响也越来越热烈和持久了“世界读书日”的阅读氛围,有着浓郁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诸般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而读书则需要一年两年、十年廿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来坚持读书未必在人前,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

10、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读书之乐,不会只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体验。读书之味,更不会从台上作秀和台下喧哗中得到。读书不能死章句,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

11、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肤浅的,要真正理解书本中的人生哲理,必须坚持知行合一,亲身去实践中进行验证。既要多读有字之书,更要多读无字之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真知、悟真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读书应重高格调,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

12、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蟫,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诗人老去,耽于读书,但是仍然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作者的襟怀情操,从其读书情趣可见。宋朝另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

13、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翻译成简单的白话文,其实就是:读书可以使人不俗,使生活也更有味道。读书切莫惰寸功,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前人在这方面论述颇多,此处不

14、再赘述。需要多说两句的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今天的所谓读书,其实已经不局限于纸质的那些传统载体,人们的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0.请找出第3段中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11.请简要分析第5段的

15、论证思路。(2分)12.作者认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2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我亲爱的摆渡人刘斌灿黄的阳光从油绿的叶隙筛落,老电扇把夏日的阳光搅拌得又稠又倦。我正埋首写字,汗水打湿的纸面浸透窗外的枝条疏影,身后传来打水回来的室友的尖嗓子。“楼下有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逢人就问认不认识你。”王老太坐在花丛边低矮的石凳上,扇动着手里的报纸,脸上的汗珠正大颗大颗地往 下滴。她确认了我的学生证后,拿出一张折得很整齐的纸:“这是你的稿费单,问了许多人才知道你住在这一栋楼。你留个电话号码,下次来信时

16、我给你打电话。”我捏着稿费单,第一次觉得南方的夏天这么动人。王老太在教学楼后的一间小平房里工作,窗子上用铁丝拴了一块小黑板,写着“传达室”。房内放置了许多柜子和书架,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信,像白鸽翩飞的广场。王老太踮着脚在架子上层取下我的信,用袖口擦了擦,双手递给我,一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就开成一朵雏菊。“像你这么爱写作的孩子不多了,你真厉害!”她拉着我的手,把我送到门外,塞给我两个大橘子。 路边的花开得正艳,满满当当的紫红色汇在一起,像天边遗落的一片火烧云。初遇王老太时,我正处于无比灰暗的时光。我每天敲敲打打写了不少文章,但能发表出来的没有几篇。我终日对着空空如也的收件箱,总是把一篇篇稿件像塞满希

17、望的漂流瓶般送出去,然后再无音信。那段日子,我敏感得只觉草木皆兵,任何一丝颤动,都会让我溃不成军。而王老太为我衔来了第一枚橄榄枝。无论我多久才幸运地发表一篇文章,收到样刊的王老太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她握着话筒告诉我是某某杂志社寄过来的,话语间满是祝贺与赞赏。取完信,王老太总会扯着我的袖子,拉我一起吃饭。我和王老太形成了默契,每次我的样刊到了,她可以先拆开看。王老太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手捧杂志,戴着金丝细框的老花镜,慢悠悠地读,表情如拉斐尔画里的人物一般安恬。那两年,我是一个一头扎进文字海洋里的孩童,她是我的摆渡人,风雨无阻地把我从此岸护送到彼岸。落叶染黄窗台的时候,我进入了大三。经过一个漫长

18、暑假的沉淀,我猜小信箱已经被喂得饱饱的了。于是,我吃饭、走路、看书时总是下意识地看手机,连上课也开着响铃,生怕错过王老太的消息。手机平静得像二月的海。我跑去传达室,发现那间平房已经被大大整修了一番,刷上了油亮的漆,小黑板也不知所终,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的门匾。几个年轻人搬着箱子走来走去,却始终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门口坐着一个烫着卷发的中年女人,我去查找信,她眉眼一斜,没好气地说:“你有好几张稿费单,都快要过期了!”我连连道歉,小心地询问王老太的情况。“假期时,王姐犯心脏病,被她儿子接回老家了。”“阿姨,以后如果有我的信,你可以给我打电话吗?”我迅速写下一串电话号码,不等对方回答就连忙道谢跑开了。

19、可是,我的手机再也没有响起过。大学毕业后,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搬过很多次家。给我送信的有笑容可掬的保卫处大叔、穿着绿衣服的邮局小伙儿,他们在晨光熹微的清晨或红霞漫卷的黄昏赶来,又匆匆离去,缘分温柔而清浅。王老太,时隔多年,我依然是那那个以梦为马、奋笔疾书的青年。我成了文字草原上的牧羊人,从这家杂志社搬到那家杂志社,想着某一天远在他乡的你能在无意间看到我的名字,看到我未说完的话。 (有删改)13.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王老太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事?(3分)1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15.文中大王老太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16.作者为什么把王老太称作“亲

20、爱的摆渡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五)实用性文本阅读(10分)总有“凉友”送清风贾飞黄天气入伏,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这个时候,自然是躲在空调房里最为舒适惬意,“甜”外思“苦”,难免生出“没有空调的时候人是怎么过的”这样的感慨来。其实没有空调,还有一位节能环保的“夏日之友”,至今日依然兢兢业业地在不少人手中服役,它就是扇子。扇子,其名似乎有点通俗,宋人有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恰是古人赠予扇子的美名。古人日用器物多矣,何以梳子未得名“发小”,杯子未得名“水友”,却偏偏给扇子一个如此亲切的拟人化称呼?对“救人于酷暑”的感恩或许是原因之一,但扇子超越器物之用而承载的文化

21、含义,也应是重要的理由。说到扇子,人们先想到的大概是今日街头巷尾最常见的折扇,但有据可查的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很可能是“羽扇”,也就是大家心目中常与“纶巾”相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那个“羽扇”。拜三国演义所赐,羽扇成为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也进一步证明了至少在三国时期,羽扇就已不罕见,算来少说也有两千年的历史。其取材天然,扇出的风也徐然绵软,颇有些天人合一的仙气,堪称扇子家族中的老大哥。若说羽扇是“雄姿英发”的大哥,那么扇子家族的另一位成员团扇,则更像是娇柔美丽的小妹。团扇的结构其实和羽扇颇为相似,只是把羽扇的羽毛扇骨换成了木质、竹质,将羽毛的扇面替换成了纸质、绸缎等,因此少了几分自然天成的

22、洒脱,多了几分人工细作的精致。因其精美,多成为达官贵人、仕女贵妇手中的把玩之物,古人与团扇相关的诗句,也往往沾染了一些“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贵气和脂粉气,而班婕妤的怨歌行,则将团扇中的阴柔哀怨写绝了:“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哀婉之处,令人读之动容。另外,还有因西游记家喻户晓的芭蕉扇、充满市井风情的蒲扇等。但到今天,最普遍最多见的,还是要数之前提到的折扇。折扇出现的时间,有说源于南北朝,有说源于唐代,有说源于明代,说法不一,但其出现晚于羽扇团扇等不具备折叠功能的扇子,应是不争的事实。而折扇的设计,也

23、仿佛天外来物一般无迹可寻。折扇取消了传统扇子的扇柄,并将传统的固定扇骨、扇面开创性地改作可折叠的设计,将宽敞大气的扇面收为精巧狭长的“一段”,开合间颇有“虚实相生”的妙趣,而开启时的扇形弧面与收起时的狭长立方,又有些“天圆地方”的禅意。作为一项延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依旧屹立不倒的设计,堪称绝妙。用今天的话讲,折扇的出现使得扇子的“可玩性”更上了一个台阶。首先,和精致小巧的团扇相比,折扇堪称“精致大气”,不仅女性可用,男性也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执扇在手,不仅不会显得“娘”,而且更显风雅潇洒;不同材质的扇骨扇面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搭配,可以紫檀贡缎,亦可竹木粗绢,可以雕花镂空,亦可“大懒不工”,丰俭由

24、人,足以彰显个性;而展开后平整的扇面,可以题词,可以作画,成为文人挥洒才华的绝好舞台。扇面一节一节打开的形式,亦天然地适合题写古诗词;扇面的扇形,作为作画的画布也有其独到之处,以至于后来扇面诗文及扇面画,成为一种独立的书画艺术形式,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文人墨客钟爱玩物的折扇,也慢慢化身成文人符号的一部分。一把折扇,衣袂翩翩,构成了今人对古代“风流才子”的想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说乾隆楚留香在国内电视上热播,一场场精彩帅气的“扇子戏”倾倒了无数男女,也在街头巷尾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学着郑少秋的样子执一把折扇在手,“哗”的一声打开,“嗒”的一声合上,大概是不少人当初人前背后操练过的标准动

25、作。而为此甩裂扇面、弄断扇骨,为了“潇洒”竟亦在所不惜。扇面书画也是折扇乐趣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前些年唐伯虎的江亭谈古图扇面曾在拍卖会上拍出千万天价,这是藏界风云,与我等百姓无关,市购日用所见最多的扇面,乃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另有一篇名曰莫生气的打油诗,也令人印象颇深。“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云云,至今还朗朗上口。近些年“无厘头”之风盛行,曾见一扇面上题五个大字:“还是空调好”,诙谐戏谑,令人莞尔。扇面的趣味有古今之分,材质与工艺亦有贵贱之别,但无论如何,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正如其雅号,“凉友”与“良友”的共性,便是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召

26、之即来,扇之有风,所到之处,天下同此凉热,身清爽,心安宁。 (摘自人民日报)17.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扇子超越器物之用而承载的文化含义”有哪些?(2分)18.“有据可查的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很可能是羽扇”这句话中的“有据可查的”和“很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1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一种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3分)20.第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三、古代诗文阅读(20分)(六)古代诗歌阅读(6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的词语

27、是“ ”和“ ”。(2分)2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 分)(七)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闻言选段,完成23-26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

28、,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2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则商也日益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25.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6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

29、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4分)四、名著阅读(10分)(八)名著阅读27.请你为红星照耀中国制作一张读书卡(5分)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内容提要阅读感受28.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萼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

30、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2分) (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3分) 五、作文。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60分)30. (1)话题作文一分钟有什么用?闹钟响后发现还可以睡上一分钟,满满的幸福感迅速传递到每一根神经;遇到难题,闭眼冥想一分钟,马上满血复活,一切问题似乎迎刃而解。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分钟,只要足够重视,就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