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注册工程师精讲班3_第1页
一级消防注册工程师精讲班3_第2页
一级消防注册工程师精讲班3_第3页
一级消防注册工程师精讲班3_第4页
一级消防注册工程师精讲班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第一章 概述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本篇中其他建筑、场所的范围,熟悉石油化工生产和储运场所、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加油加气站、火力发电厂、飞机库、汽车库和修车库、洁净厂房、信息机房、古建筑、人民防空工程等建筑、场所防火的基本要求。 一、其他建筑、场所的范围 本篇所述的其他建筑和场所,是指使用功能和建筑条件特殊,有专业设计规范的建筑和场所,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和储运场所、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加油加气站、火力发电厂、飞机库、汽车库和修车库、洁净厂房、信息机房、古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等。 二、其他建筑、场所的火灾特点 其他建筑和场所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和建筑特点,除了具有

2、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特点外,各类建筑还具有其自身的火灾危险特性。 (一)具有火灾爆炸的高危性 (二)具有火灾危险源的流动性 (三)具有火灾规模大的危险性 (四)具有灭火救援的艰难性 (五)具有火灾损失无法估量的可能性 三、其他建筑、场所防火基本要求 (一)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布局 (二)采取针对性的防火技术措施 (三)配置有效的消防设施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石油化工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掌握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平面布置、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及储存的防火要点,熟悉石油化工物料装卸、输送的形式及防火措施和厂内仓库的防火设计要点等相关内容。第一节 石油化工火灾

3、危险性及特点 石油化工企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储运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或其联合组成的生产加工企业。石油化工生产的生产链相当冗长,其衍生物亦十分繁多,生产工艺不乏高温、高压、蒸馏、裂解等,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一、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 (一)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性 (二)工艺装置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不当易引发爆炸和火灾 (四)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二、石油化工火灾特点 (一)爆炸与燃烧并存,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燃烧速度快、火势发展迅猛 (三)易形成立体火灾 (四)火灾扑救困难第二节 生产防火

4、一、装置布置 2 明火设备应集中布置在区域内的边缘部位,放在散发可燃气体设备、建(构)筑物的侧风向或上风向。但是有飞火的明火设备,应该布置在上述设备的建(构)筑物的侧风向,并应该远离可能泄漏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工艺设备及储罐。 5 自控仪表室、变配电室不应与有可能泄漏液化石油气及散发相对密度大于0.7的可燃气体甲类生产设备、建筑物相邻布置。如必需相邻布置时,应用密封的不燃性实体墙或走廊相隔,必要时宜采取室内正压通风设施,其地面标高要高出装置地面0.6m以上。 6 在一座厂房内有不同生产类别,因为安全需要隔开生产时,应用不开孔洞的防火墙隔开。 7 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应布置在操作地点

5、的下风侧。 二、工艺操作防火 三、泄压排放 (一)泄压排放设施种类 泄压排放设施按其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情况下排放,如生产装置开车时,工艺设备吹扫时和停车检修时,需将设备内的废气、废液排空;化工产品的储存区和装卸区,为保证系统在工艺上和安全上的需要,把可燃蒸气和气体排入大气。 另一种是事故情况下排放,当反应物料发生剧烈反应,采取加强冷却,减少投料等措施难以奏效,不能防止反应设备超压、超温而发生爆燃或分解爆炸事故,应将设备内物料及时排放,防止事故扩大;或紧急情况下自动启动安全阀、爆破片动作泄压;或火灾时,为了安全,将危险区域的易燃物料放空。甲、乙、丙类的设备均应有这些事故紧急排放设施。 可燃

6、气体、蒸气或有毒气体经分离罐分离处理,对捕集下来的液滴或污液进行回收或经地下排污管排至安全地点;其气态物经防止回火的密封罐导入火炬系统,焚烧后排放到大气中。中小型企业设置专用火炬进行排放有困难时,可将易燃易爆无毒的气体通过放空管(排气筒)直接排入大气,一般放空管安装在化学反应器、储运容器等设备上。 (二)火炬系统的安全设置 1 防火间距 全厂性火炬,应布置在工艺生产装置、易燃和可燃液体与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的贮罐区、装卸区,以及全厂性重要辅助生产设施及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火炬与甲、乙、丙类工艺装置,隔油池,天然气等石油气压缩机房,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罐区和灌装站、油品罐区、仓

7、库以及其他全厂性重要设施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要求。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严禁可燃气体放空。 2火炬高度火炬高度设计应充分考虑事故火炬出现最大排放量时热辐射强度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3排放能力 4保证排出气体处理质量 火炬具有净化、排放并使可燃性气态物质燃烧而消除可燃性的作用。当火焰脱离火炬和熄灭时,会有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气体进入大气,因此火炬的顶部应设常明灯或其他可靠的点火设施。 5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6设置安全装置 为了防止排出的气体带液,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在接入火炬前,应设置分液器。为了防止火焰和空气倒入火炬筒,在火炬筒上部应安装防回火装置。 (三)放空管的

8、安全设置 1安装要求 放空管一般应设在设备或容器的顶部,室内设备安设的放空管应引出室外,其管口要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m以上。此外,连续排放的放空管口,还应高出半径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间歇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平台或建筑物应与放空管垂直面呈45。 2设置安全装置 排放后可能立即燃烧的可燃气体,应经冷却装置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 3防止大气污染 为了防止火灾危险和有害人身健康的大气污染,事故放空大量可燃有毒气体及蒸气时,均须排放至火炬燃烧。 (四)安全阀的设置 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定,在非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的下列设备应设安全

9、阀: 1 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2 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馏塔、蒸发塔和汽提塔(汽提塔蒸汽通入另一蒸馏塔者除外); 3 往复式压缩机各段出口或电动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设备本身已有安全阀者除外); 4 凡与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出口连接的设备不能承受其最高压力时,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的出口;第三节 储运防火 一、储存设施防火 (一)储罐种类 1按储罐的设计内压分类 一般可分为常压储罐、低压储罐和压力储罐。常压储罐的最高设计内压为6kPa(表压),低压储罐的最高设计内压为103.4kPa(表压)。

10、设计内压大于103.4kPa(表压)的储罐为压力储罐。 2按储罐安装位置不同分类 一般可分为地上储罐、地下储罐、半地下储罐。 3按储罐的材质分类 一般可分为金属储罐和非金属储罐。金属储罐使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容器,具有造价低、不易渗漏、不裂纹、能承受较高的内压、施工方便、大小形状不受限制、易于清洗和检修,安全可靠,适合于储存各类油料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缺点是易受腐蚀、易增加轻油蒸发损耗以及储存粘油加温时易损失热量,降低效率等。非金属油罐其顶底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其优点是可以大量节省钢材,抗腐蚀性能好,材料导热系数小、热损失较少,可以提高热利用率。用于储存原油或轻质油料时,气体空间的温度

11、变化较小,可以减少油料的蒸发损耗。其缺点是储存轻质油料时易发生渗漏,一旦发生基础沉陷,易使油罐破坏且不易修复。 4按储罐结构形状分类 一般可分为立式圆筒状、卧式圆筒状和特殊形状三类。特殊形状的油罐有球形罐、扁球形罐、水滴形罐。特殊形状的储罐多用于储存高蒸气压的石油产品,如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丁烷等。 (二)防火设计要求 1罐区防火设计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应设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设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

12、地势平坦、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 2储罐防火 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钢质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储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质储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铝顶储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质储罐,应装设避雷针。 二、装卸设施防火 (一)铁路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铁路油品装卸作业区一般布置在油品生产、仓储区的边缘地带,主要由油品装卸线、装卸栈桥、装卸鹤管、零位罐、缓冲罐、油泵房等设备和设施组成。 1装卸区的防火要求 (1)铁路油品装卸线。

13、 装卸作业频繁、收发油品种类较多的企业,一般要设置3股作业线,相邻作业线之间要保持20m以上的缓冲段。 (2)装卸栈桥。在距离装卸栈桥边缘10m以外的油品输入管道上,设有紧急切断阀。 (3)防火间距。 相邻两座装卸栈桥之间两条油品装卸线中心线的距离,两者或其中之一用于甲、乙类油品时,一般不小于10m,当两者都用于丙类油品时,一般不小于6m。 (6)消防车道的布置。作业区内需设环形消防车道。受条件限制的,可设置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 (7)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设置。装卸栈桥,宜设置半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一般不小于0.15MPa,消火栓间距不大于60m。附近有固定消防设施可利用的装卸栈桥

14、,宜设置消防给水及泡沫灭火设施,泡沫混合液量一般不小于30L/s,有顶盖的装卸栈桥消防冷却水量一般不小于45L/s;无顶盖的装卸栈桥消防冷却水一般不小于30L/s。 (二)公路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1装卸车场防火设计要求 (1)装卸车场的平面布置。装卸车场要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和能保证消防车辆顺利接近火灾场地的消防车道。当出入口合用时,装卸车场内要设消防车回车场地。 (2)防火间距。装卸车鹤管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4m。装卸车鹤管与缓冲罐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m。表4-2-4 鹤管与相邻生产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m)生产设施装卸油 泵房生产厂房及密闭工艺设备液化石油气甲乙类 丙类甲乙类油品装卸鹤

15、管8251510 (4)防雷防静电。装车棚要装设避雷针予以保护。油品管道进入油品装卸区时,要在进入点接地。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能大于10。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0。 (5)应急设备和消防设施。在距装卸鹤管10m以外的装卸管道上,必须设置事故情况下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 (三)码头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1装卸码头的防火设计要求 (1)总平面布置。油品码头宜布置在港口的边缘区域。内河港口的油品码头宜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当岸线布置确有困难时,可布置在港口上游。 (2)装卸工艺系统设计。甲乙类油品以及介质设计输送温度在其闪点以下10范围外的丙类油品,不得采用从顶部向油舱口灌装工艺,采用

16、软管时应伸入舱底。 管道设计流速应符合原油成品油在正常作业状态时,管道设计流速不应大于4.5m/s,液化石油气液态安全流速不应大于3.0m/s的规定。 三、输送设施防火 化工生产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各种手段将各种物料,包括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从一处送到另一处,有时是在生产设备和车间之间的物料连续传输,有时是将产品送至用户,此过程为输送操作。所输送物料可能为块状、粉状、液体或气体等形态,物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各异,温度、压力、流量不同,所采用的输送方式和机械亦会不同,使其存在的危险性也有很大差异。 (一)液体运输 在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要采用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代替空气,以防

17、燃烧和爆炸发生。 (二)固体运输 输送机械的传动和转动部位,要保持正常润滑,防止摩擦过热。 (三)气体运输 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应经常保持正压状态,并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逆止阀、水封和阻火器等安全装置。第三章 地铁防火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铁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掌握地下站台与地上站台防火分区的不同划分、地铁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地铁内不同区域的防排烟类型,熟悉不同区域的火灾工况模式。第一节 地铁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一、地铁的火灾危险性 (一)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 (二)用电设施、设备繁多 (三)动态火灾隐患多 二、地铁的火灾特点 (一)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 (二)氧含量急剧下降 (三)产生

18、有毒烟气、排烟排热效果差 (四)人员疏散困难第二节 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一、防火分区 (一)一般规定 1 地下车站 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当地下多线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0。地下一层侧式站台与同层的站厅公共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 2 地上车站 设备管理区应与公共区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公共区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位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 (二)防火分隔措施 1 防火分区间分隔 站台与站台之间设纵向防火墙分隔,并把防火墙在站台有效长度各端延伸10mm。 2

19、 设备用房分隔 地铁车站内的行车值班室或车站控制室、变电所、配电室、通信及信号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消防水泵房、灭火剂钢瓶室等重要设备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3 防火门设置要求 设于防火墙、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及区间联络通道处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二、防烟分区 (一)一般规定 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小于等于6m的场所应划分为防烟分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 2 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等开口四周的临空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 3 设备管理区每个防烟

20、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750。 4 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二)防烟分隔措施 相邻防烟分区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从顶棚下突出不应小于500mm,镂空吊顶应伸至结构板面。 2 顶板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可作为挡烟垂壁。 3 挡烟垂壁下缘至楼地面、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3m。 4 活动挡烟垂壁应能在火灾时与火灾探测器联动,并自动下垂至设计位置。 5 车站公共区吊顶与其他场所相连通部位的顶棚或吊顶面高差大于500mm时,该部位可不设置挡烟垂壁。 三、安全疏散 (一)安全出口 1 车站的每个站厅公共区均应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

21、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入通道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2 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该站厅的安全出口数量应按每条线不少于2个设置。 3 站厅公共区与商业等开发的出入口应各自独立设置。当合用时,必须保证每个站厅公共区具有不少于2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且满足疏散距离不超过50m要求。 4 有人值守的设备管理区内,其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应有一个安全出口直通地面。无人值守的设备管理区内,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或通向公共区。进入设备管理区的消防专用楼梯可作为该设备管理区人员的安全出口。 5 地下一层侧式站台车站,每侧站台设不少于2个直

22、通地面或其他敞开空间的安全出口。当站厅公共区设于侧站台同层平面时进入站厅公共区应不少于2个门洞,且洞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6 中央控制室、设备室等房间内的设备布置应方便人员逃生,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二)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 1 设置要求 站台至站厅以及站厅至地面的每一组出入口应至少设置1处人行楼梯,或备用自动扶梯。单洞双线载客运营区间隧道的线路间宜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3.00h的防火隔墙。不设防火隔墙时,应在区间隧道内每隔800m设置直通地面的疏散井,井内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当长区间隧道设有区间风井时,井内应设置直达地面的防烟楼梯间作为安全出口。 两条单线载客运营区间隧道之间应

23、设置联络通道,联络通道可作为区间的疏散出口,相邻两个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0m,通道内应设置二樘反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 (五)疏散指示标志 5 自动扶梯起终点侧面及人行楼梯踏步立面宜加设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 6 地下区间隧道应设置可控制指示方向的疏散指示标志(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标志),并应设置在疏散平台的侧墙上,且不应侵占疏散平台宽度,其间距不应大于15m,标志中心距疏散平台宜为1.5m1.9m。 7 地下区间之间的联络通道洞口,应垂直于门洞设置具有双面标识的电光源型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疏散平台不应小于2m。 四、消防设施 (一)灭火设施 1 消火栓系统 (2)设置标准。地下车站室内消

24、火栓用水量为20L/s,地下区间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 车场应设消火栓给水系统,由城市二路管网分别引入一根消防进水管,在车场室外形成环网。环状管网上每间隔不大于120m设一只地上式消火栓,寒冷地区为地下式消火栓。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设置场所。地下站厅、站台的公共区,地下车辆基地和车辆基地库房内可燃、难燃的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等场所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气体灭火系统 (1)设置场所。地下车站的通信机械室、公网引入室、信号机械室、环控电控室及地下变电所等重要电气用房应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控制中心重要设备用房设气体灭火系统。 4 灭火器 (1)设置场所。车站站厅层、站台层的公共区

25、和设备区及其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控制中心的建筑均需设置灭火器。 (二)防排烟系统 1 设置场所 (1)地下或封闭车站的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 (2)连续长度大于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备管理用房门至安全出口距离大于20m的内走道; (3)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地下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的使用面积超过200,或面积超过50经常有人停留的单个房间; (4)连续长度大于300m的地下区间和全封闭车道。 2 设置标准 (1)区间防排烟。区间隧道排烟系统宜采用纵向通风控制方式,有效控制烟气流动方向,保证火灾点疏散侧处于无烟区,为乘客创造不受烟气污染的疏散环境。通常通风气流流速应高于2m/s,但不得高于

26、11m/s。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 设置标准 系统设置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执行。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按火灾报警一级保护对象设计;设有集中空调系统或每层封闭的建筑面积超过2000但不超过3000 的地面车站、高架车站按火灾报警二级保护对象设计; 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停车场的办公大楼、大型停车库、检修库、重要材料库及其他重要用房按火灾报警一级保护对象设计,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停车场内的一般生产及办公用房按火灾报警二级保护对象设计。 (四)消防通信系统 2 设置标准 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处设置电话塞孔。 (五)消防配电 1 负荷分级和供电要求 地铁车站中

27、的消火栓泵、喷淋泵、防灾报警、通信、信号、设备监控、气体灭火、防火卷帘门、屏蔽门、隧道风机(含射流风机)、防排风/排烟风机及相关风阀、应急照明(含疏散指示标志照明)、废水泵、区间雨水泵及消防疏散兼用的自动扶梯等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进行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进行自动切换。第三节 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主要分为:站台层公共区火灾、车轨区火灾、站厅层公共区火灾、设备管理区火灾、区间隧道火灾和辅助线段区间火灾等几种工况运作模式。 一、站台层公共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二、车轨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三、站厅层公共区火灾工况模式 四、设备管理区火灾工况模式 五、区间隧道火灾工况模式(正常载

28、客运行区间) 当列车火灾部位明确后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 列车头节火灾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此时,列车尾端侧车站送风,列车头端侧车站排风,形成区间介于2m/s 11m/s的气流量,即通风方向与疏散方向始终相逆。 设有纵向应急通道的区间,此时应打开列车侧门,使乘客通过端门疏散的同时,也利用应急平台进行疏散,方向也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 2 列车尾节火灾 此工况与列车头节火灾工况相同,疏散与防排烟运作模式与上述反向运作。 3 列车中部火灾 当列车中部节火灾时,一般为了避免更多的乘客受烟气影响,火灾通风气流与行车方向一致,疏散路径、通风模式同列车头火灾模式一样。由于列车中部着火,为

29、了提高列车头、尾节列车上乘客生还机会,充分利用纵向应急通道更显重要。 4 其他 当列车火灾部位不明确时,通风气流方向宜与列车行驶方向一致,即同列车头节火灾运作模式。 对于长区间隧道设有中间风井时,在中间风井内应设至地面的疏散梯。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交通隧道的分类及其特殊构造、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掌握隧道结构耐火的主要措施、隧道安全疏散的主要形式、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第一节 隧道分类 城市交通隧道是指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隧道因其设置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其施工方法、横断面形式等有所差别,隧道长度、隧道内车辆运行速度、

30、交通路线数量,决定了隧道建筑的差异。 一、分类标准 隧道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隧道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方法、横断面型式以及交通运营特点,参见表4-4-1。表4-4-1 隧道分类表建设规模隧道 长度L(m)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3000L1000L3000500L1000L500断面 面积F()特大断面大断面中等断面小断面100F50F10030F50F30横断面型式圆形、矩形、连拱形、马蹄形、双圆形、双层式等交通模式 单孔对向交通 双孔、多孔内各自均为同向交通,双孔间多设有横向连接通道 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

31、等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 1 盾构法 采用盾构机械挖土掘进,并在盾构壳体保护下拼装预制的衬砌结构来支承周围土体,从而形成通道。该方法以建造圆形隧道为主。参见图4-1-1。图4-4-1 圆形隧道横断面示意图 2 沉管法 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参见图4-4-2。图4-4-2 矩形隧道横断面示意图 3 钻爆法 采用钻眼、爆破、出砟而形成结构空间的一种开挖方法,是目前修建山岭隧道的最通行的方法。按开挖分部情况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环行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开挖法。 4 明挖

32、法 采用放坡或围护的形式,从地表向下分段开挖、分段浇筑结构后回填覆盖,从而形成地下通道。连拱形隧道、矩形隧道可采用此法建造。参见图4-4-3。图4-4-3 连拱形隧道横断面示意图第二节 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一、火灾危险性 (一)人员伤亡众多 (二)经济损失巨大 (三)次生灾害严重 二、火灾特点 (一)火灾多样性 (二)起火点的移动性 (三)燃烧形式多样性 (四)火灾蔓延跳跃性 (五)火灾烟气流动性 (六)安全疏散局限性 (七)灭火救援艰难性第三节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结构耐火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

33、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顶板与隧道分开。 二、防火分隔 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一)防火分隔构件 用于车辆疏散的辅助通道、横向联络道与隧道连接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三)附属构筑物(用房)防火分隔 附属构筑物(用房)应靠近隧道出入口或疏散通道、疏散联络道等设置。构筑物(用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建筑构件分隔,其隔墙上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隧道安

34、全疏散通常是利用隧道内设置的辅助坑道或者专门设置的疏散避难通道,空隧道内车辆、人员在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下进行安全疏散、紧急避难。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 安全出口 即在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直接的安全门,作为两孔互为备用的疏散口,人员疏散和救援可由同平面通行,方便快捷。 2 安全通道 根据隧道形式不同,可分为四类: 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 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 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1)矩形双孔(或多孔)加管廊的隧道。火灾时,人员从一孔隧道进入安全门,穿越安全通道至另一孔隧道。图4

35、-4-4安全通道、直接安全口设置示意图 (2)圆形隧道。在圆形隧道的两孔隧道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并在通道的两端设置防火门。图4-4-5 圆隧道安全通道、安全口设置示意图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 (三)避难室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隧道的消防设施主要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通信系统、灭火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一)灭火设施 1常用灭火设施布置 (1)消火栓系统。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洞口的消火

36、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严寒地区隧道洞口处消火栓给水干管宜设置保温设施。 (3)灭火器。隧道内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二)报警设施 1一般规定 隧道入口和隧道内每隔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2系统设置 (2)火灾探测器选择和设置。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100/150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三)防排烟系统 2排烟模式 (1)纵向排烟。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模式为纵向排烟模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图4-4-6 纵向排烟示意图 该排烟方式较适用于单向行驶

37、、交通量不高的隧道。纵向通风排烟时,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以火源点为分界,火源点下游为烟区,上游为清洁区,司乘人员向气流上游疏散。 (2)横向(半横向)排烟。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图4-4-7 横向(半横向)排烟示意图 (3)重点排烟。该方式在隧道纵向设置专用排烟风道,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火灾时,火源附近的排烟口开启,将烟气快速有效地排离隧道。 重点排烟适用于双向交通的隧道或交通量较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隧道。排烟口的大小、间距对烟气的控制有较明显的影响,参见图4-4-8。图4-4-8 重点排烟示意图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

38、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等。 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m宜设置一台。 2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 3电视监视系统 4消防无线通信系统 (五)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一般规定 高速公路隧道应设置不间断照明供电系统。长度大于1000m的其他交通隧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并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超过0.3s。 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消防设计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悉加油加气站的分类分级,了解加油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以及选址要求,

39、掌握加油加气站防火间距、平面布局、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第一节 加油加气站的分类分级 一、加油加气站的分类 汽车加油加气站按其提供燃料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汽车加油站、汽车加气站、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 二、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一)汽车加油站 汽车加油站按站中汽油、柴油储存罐的容积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加油站的等级划分见表4-5-1。 表4-5-1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级别油罐容积(m3)总容积单罐容积一级150V21050二级90V15050三级V90汽油罐30,柴油罐50 (二)LPG加气站 LPG加气站按储气罐的容积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见表4-5-2。 表

40、4-5-2 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级 别LPG罐容积(m)总容积单罐容积一 级45V6030二 级30V4530三 级V3030 (三)CNG加气站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母站服务的子站的个数、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加油和LPG加气合建站 加油和LPG加气合建站按汽油、柴油储存罐和LPG储气罐的容积划分为三个等级。 (五)加油和CNG加气合建站 加油和CNG加气合建站按汽油、柴油储存罐和CNG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划分为二个等级。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第二节 加油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一、加油站的火灾危险性 (一)作

41、业事故 作业事故主要发生在卸油、量油、加油和清罐环节,这四个环节都使油品暴露在空气中,如果在作业中违反操作程序,使油品或油品蒸气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就会导致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 1.卸油时发生火灾 (1)油罐满溢。 (2)油品滴漏。 (3)静电起火。 (4)卸油中遇明火。 2.量油时发生火灾 3.加油时发生火灾 4.清罐时发生火灾 (二)非作业事故 加油站非作业事故可分为与油品相关的火灾和非油品火灾。 1.与油品相关的火灾 (1)油蒸气沉淀。 (2)油罐、管道渗漏。 (3)雷击。 2.非油品火灾 (1)电气火灾。 (2)明火管理不当,生产、生活用火失控,引燃站房。 (3)站外火灾蔓延殃及站内。

42、 二、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 (一)泄漏引发事故 (二)高压运行危险性大 (三)天然气质量差带来危险 (四)存在多种引火源 (五)作业事故带来危险 第三节 加油加气站的防火设计要求 一、站址选择 在城市建成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二、防火间距 加油加气站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已有详细规定,本章不再累述,仅列出常见的防火间距,见表4-5-5、4-5-6。 三、平面布局 1.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2.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内

43、车道或停车位宽度应按车辆类型确定。CNG加气母站内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5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9m;其他类型加油加气站的车道或停车位,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不应小于6m。 (2)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应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 (3)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且宜坡向站外。 (4)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11.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面向车辆入口和出口道路的一侧可设非实体围墙或不设围墙。 四、建筑防火 (一)加油加气站建筑

44、防火通用要求 2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建筑物的门、窗应向外开。 4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4.5m。罩棚边缘与加油机或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2m。 5锅炉宜选用额定供热量不大140kW的小型锅炉。锅炉烟囱出口应高出屋顶2m及以上,且应采取防止火星外逸的有效措施。 6站内地面雨水可散流排出站外。液化石油气罐的排污(排水)应采用活动式回收桶集中收集处理,严禁直接接入排水管道 7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不得与油品、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二)汽车加油站的建筑防火要求 1加油站地上罐

45、应集中单排布置,罐与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地上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防火堤内堤脚线至罐壁净距不应小于2m。 2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汽油罐车卸油宜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管口应高出地面4m及以上。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安装阻火器。 (三)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建筑防火要求 1液化石油气罐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液化石油气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宜布置在车行道下。 2地

46、上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地下储罐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2.5m及以上。 5加气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紧急切断系统至少应能在距卸车点5m以内、在控制室或值班室内和在加气机附近工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启动。 (四)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建筑防火要求 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储气瓶(储气井)间宜采用开敞式或半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压缩机房宜采用单层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建筑,净高不宜低于4m;屋面应为不燃烧材料的轻型结构。 6不同压力级别系统的放散管宜分别设置。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设备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所在地面5m及以上。 五

47、、消防设施 (一)灭火器材配置 加油加气站工艺设备应配置灭火器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2台加气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2每2台加油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4地下储罐应配置1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6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不少于2块、沙子2m。 (二)消防给水设施 1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加油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2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液化石油气加气

48、站采用地上储罐的,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3h;采用埋地储罐的,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 (4)总容积超过50 m 或单罐容积超过20 m的地上储罐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 (5)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连续消防给水时间不应小于1h。 (三)火灾报警系统 六、供配电 1加油加气站的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信息系统应设不间断供电电源。 2加油站、LPG加气站、加油和LPG加气合建站的供电电源,宜采用电压为380/220V的外接电源; 4当引用外电源有困难时,加油加气站可设置小型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的排烟管口

49、,应安装阻火器。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5m。 (2)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3m。 5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七、防雷、防静电 1钢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2加油加气站的电气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6当加油加气站内的

50、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 10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管道、LNG管道和CNG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11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LPG罐车和LNG罐车卸车场地和CNG加气子站内的车载储气瓶组的卸气场地,应设卸车或卸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15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 第六章 发电厂防火 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发电厂的主要类别及其简要发电机理;能够分析、说明火力发电厂存在的主要火灾危险源以及火灾事故危险性;掌握火力发电厂建筑及相关消防设施的

51、防火设计要点。第一节 发电厂分类 现在的发电厂按照发电途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等。第二节 火力发电厂的火灾危险性 一、煤的自燃 二、锅炉爆燃 三、油料泄漏 油料泄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汽油、柴油蒸气的泄漏。另一种是油料液体泄漏。 四、氢气泄漏 五、液氨泄漏 六、电气设备与线缆起火 第三节 火力发电厂的防火设计要求 二、火力发电厂防火设计要求 (一)总平面防火设计要求 火力发电厂厂区的用地面积较大,建(构)筑物的数量较多,而且(构)筑物的重要程度、生产操作方式、火灾危险性等方面的差别也较大,因此总平面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定重点防火区域。 (

52、二)耐火构造设计要求 建筑构件允许采用难燃烧材料(难燃烧体),但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必须独立建造,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的不燃烧体。根据防火分区划分合理设置防火墙,在防火墙上不应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则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的防火门窗。 (三)安全疏散设计要求 主厂房按汽机房与除氧间、锅炉房与煤仓间、集中控制楼三个车间划分。为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每个车间应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地下室可能有一定困难,两个出口可有一个通至相邻车间。集中控制楼至少应设置1个通至各层的封闭楼梯间。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

53、距离不应大于15m。卸煤装置和翻车机室地下室火灾危险性属丙类,为安全起见,要求两个安全出口通至地面。运煤系统中地下构筑物有一端与地道相通,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在尽端设一通至地面的安全出口。 (四)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要求 各类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室、通信室的墙面、顶棚装修使用级材料,地面及其它装修使用级材料。 (五)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防火设计要求 蓄电池室、供氢站、供(卸)油泵房、油处理室、汽车库及运煤(煤粉)系统建(构)筑物严禁采用明火取暖。氢冷发电机的排气必须接至室外。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要求 点火油罐区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且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应为防爆型。消防报警的音响

54、应有别于所在处的其他音响。 (八)灭火系统设计要求 1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在设计中应考虑设置场所环境条件,管道、阀门、喷头锈蚀和寒冷地区的冰冻以及杂质进入水统等均会影响系统的有效性。 2气体灭火系统 集中控制楼内的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电气继电器室、DCS工程师站房或计算机房、原煤仓、煤粉仓(无烟煤除外)(惰化),宜采用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宜设100%备用。 3泡沫灭火系统 单罐容量大于200m的油罐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容量小于200m的油罐可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九)消防供电系统设计要求 消防水泵是全厂消防水系统的核心,其动力必须得到保证,单机容

55、量为25M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应按类负荷供电,单机容量为25MW及以下的火力发电厂应按类负荷供电。当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有困难时,应采用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 (十)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人员疏散的应急照明,在主要通道地面上的最低照度值,不应低于1.0lx。 第七章 飞机库防火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飞机库的分类、火灾危险性,掌握飞机库防火分区划分及安全疏散设置和灭火设施的配置。 飞机库是停机库和飞机维修库的统称,包括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及其贴邻建造的生产辅助用房。 图4-7-1 飞机维修库内部照片第一节 飞机库的分类 飞机库可按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使用功能和维修工艺条件

56、进行分类,如图4-7-2所示。图4-7-2 飞机库分类图飞机库的分类防火分区建筑面积非喷漆机库喷漆机库维修工艺条件维修库停机库类飞机库类飞机库类飞机库功能用途 一、按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分类 (一)类飞机库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5001 50000的飞机库为类飞机库。 (二)类飞机库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3001 小于5000的飞机库为类飞机库。该类型飞机库仅能停放和维修12架中型飞机。 (三)类飞机库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一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等于或小于3000的飞机库为类飞机库。该类型飞机库只能停放和维修小型飞机。 二、按功能用途分类 飞机库按功能用途

57、分类可分为停机库和维修库。 三、按维修工艺条件分类 飞机库按维修工艺条件分类可分为喷漆机库和非喷漆机库。第二节 飞机库的火灾危险性 飞机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燃油流散遇火源引发火灾 二、清洗飞机座舱引发火灾 三、电气系统引发火灾 四、静电引发火灾 五、人为过失引发火灾第三节 飞机库的防火设计要求 (一)一般规定 2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与其贴邻建筑的生产辅助用房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应根据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与办公楼、飞机部件喷漆间、飞机座椅维修间、航材库、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辅助用房应隔开,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与

58、单层维修工作间、办公室、资料室和库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卷帘。 (二)防火间距 一般情况下,两座相邻飞机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0m。但当两座飞机库其相邻的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当两座飞机库其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飞机库屋面结构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7.5m。 飞机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7-1的规定 表4-7-1 飞机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物名称喷漆机库高层航材库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丁、戊类厂房甲类物品库房

59、乙、丙类物品库房机场油库其它用建筑重要的共建筑飞机库15.013.010.020.014.01002550 (三)消防车道 飞机库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类飞机库可沿飞机库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应设置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6.0m,消防车道边线距飞机库外墙不宜小于5.0m,消防车道上空4.5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飞机库的长边长度大于220.0m时,应设置进出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消防车出入口,消防车出入飞机库的门净宽不应小于车宽加1.00m,门净高度不应小于车高加0.5m,且门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5m。 二、防火分区和耐火等级 (一)防火分区 各类

60、飞机库内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符合表4-7-2规定。 表4-7-2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类别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机库容量类飞机库30000可停放和维修多架大型飞机类飞机库5000可停放和维修12架中型飞机类飞机库3000只能停放和维修小型飞机 飞机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确有困难的局部开口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门或卷帘应与其两侧的火灾探测系统连锁关闭,并应同时具有手动和机械操作的功能。 三、建筑构造 飞机库的防火墙应设置在基础上或相同耐火极限的承重构件上。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