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秦论教学目的1、 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 、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 、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4、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 仁政的意义。5、 背诵课文3 、 4、 5 段。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
2、、 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3、 背诵课文。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大家都知道“弱肉强食”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王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关于贾谊和写作背景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少时即以博学能文闻于郡中。河南郡守吴公爱其才,招置门下,后吴为廷尉,荐之于汉文帝。年二十
3、余,后为博士(学术顾问)。因得文帝赏识,一年之中即迁太中大夫。又建议文帝改革制度法令,文帝欲任之为公卿,因遭大臣谗毁,贬为长沙王太傅,甚为失意,渡湘水时写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比。在长沙三年,后召回长安拜为梁王太傅,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后梁王坠马而死,贾谊哭泣岁余,抑郁而终,时年三十三岁。贾谊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思想,他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张,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作品有“赋”七篇(存五篇),新书五十八篇,明人辑于贾长沙集,过秦论是代表作。他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句法整齐;他的政论文言辞激切,观察敏锐,分析透彻。贾谊过秦论写在西汉初年,这个时期,因此前的五百年的战乱破坏,社会经济凋敝
4、,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来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秦王朝短时间倾覆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失去民心,借秦之过劝谏汉文帝“安民”并以秦为鉴,实行改革。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这一点对我们理解本文是有重要作用的。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
5、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生字:腴(yu)轸(zh 由)链(cu)笞(ch i )恬(ti由)藩(fm)瓮(w击g)牖(yfi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id )召滑(sh ao)俯首颈系(x i )践华为城(hu a)劲弩(j ing)不及中人(zh mg)墨翟(df)蹑足行伍(h eng)将数百之众(jieng)度长拿大(du 6) 比权量力(li eng)万乘之势(sh出g)朝同列(ch do)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
6、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百有余年(通“又”)整体感知粗略分析全文布局。1 .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2 .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蝙起发展(2)极盛(3)f 一.兴亡过程兴过秦论亡内容结构【二分析狄因(5) 第一课时文本解读一、让同学齐读本文后,讲读第 1自然段。1 .教师强调:固:坚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席:像席子一样地,名词作状语
7、,“包” “囊”用法同上。2 .学生翻译:略3 .请学生概括本段意思,并作简要分析。教师强调:这一段主要写秦的强大是从秦孝公开始的。文章先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次叙商鞅辅佐下秦国取得的成果。地理据固;拥地海战固守崛起雄心 懵卷二包举I囊括工井吞政策.内外一成功一拱手前取上J、讲析第2段。学生朗读后:1 .教师强调以下词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因遗策:因,沿袭。因利乘便:因,趁着。开关延敌:延,弓I。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延续。2 .请学生简述本段大意。3 .教师提问: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
8、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明确: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 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 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 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发展 的需要,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 大的地步,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作了准备。4 .学生朗读第2段。秦: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宰割、分裂发展诸侯:才多、地广、师众、惨败 请服,请朝三、学生
9、朗读第3段,教师强调。1.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却匈奴七百余里:去八使退却。以愚黔首:愚,使愚昧。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聚之咸阳:省略介词“于”,应为“聚之于咸阳”。信臣精卒:信,诚信、可靠。以为固:省略句,省略宾语,应为“以之为固”。2,让学生简述本段大意,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段写作的顺序,为背诵打基 础。教师提问:(1)作者先用哪些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明确:“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明确:“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 余里”。(3)哪几句是写他的对内政策?明确:“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琪名城
10、,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 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3.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四、学生朗读第 4 段,教师强调:1 .瓮牖绳枢:“瓮” “绳”,名词作状语,“瓮”用破瓮,“绳”用绳子。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两句中“足”和“起”后均省略介词“于”,为省略句。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见书下注释)。3教师提问,学生在本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问( 1)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明确: 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
11、徒也;才能:不及中人;兵力: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问(2)作者写陈涉起义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 出身:缺乏号召力才能:缺乏指挥作战的能力兵力:弱武器:低劣 不堪一击问(3)作者写陈涉,突出了陈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众竟然一呼百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目的是什么?明确: 强大的九国之师联合攻秦,结果是一败涂地;弱小的陈涉之师却能“亡秦族”。作者通过这些内容表现出了秦始皇由攻转守变化的关键:仁义不施。失去了仁义,使民心丧尽,失去仁义,就变得不堪一击,由此可以明确看出本段已经为文章最后提出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准
12、备。4让学生熟读本段,力争在课上背诵此段。第三课时文本解读学习第 5 段。学生朗读。教师强调:1 崤函之固: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度”“絜”,对文,都是度量的意思;“比”“量”对文,都是比较的意思。两句话译为:度量一下长短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14 / 12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朝”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百有余年矣:致万乘之势:2 .让学生简述本段大意,分析本段层次。3 .教师提问。作者论述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本段中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
13、质和武器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对比,结果是后者远不 如前者,却“功业相反”这就很自然地推出了本文的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全文结构上看,本段的第二层照应了全篇,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应本文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嵋函为宫”,照应本文第3段;“一夫作难而七庙琪,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照应本文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国力,天下非小弱(向地利,崎函自若也分析原因'地位非尊,武器非黜 |(胜)兵力非抗,战术非及秦国致万乘势,百又余年物生)六合为家,崎
14、函为宫合作探究秦朝一夫作难,而七庙(血)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返回,即论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指出秦亡的原因,这充分体现在第5段议论中。朗读第 5段:(1)将段中涉及的秦国、秦朝、九国、陈涉四种力量用数学符号“V”联结起来;(2)按例句“秦人开关延 敌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1)中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3)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对比分析中归纳出结论的?明确:(1)四种力量的对比可表示为:陈涉九国秦国秦朝。(2)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不可同年而语矣。”这是山东九国之师与陈涉
15、相比;“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这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后六合为家何也?”这是最强大的秦朝与最弱小的陈涉相比。(3)从对比中可以看到,最弱小的陈涉起义时,面对的是最强大的秦朝。然而,秦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陈涉力量强大,也不是因为秦朝力量削弱和地理条件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 一个“何也”,终于水到渠成,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I板书1“不她仁义(过)栋涉九国恭阅委朝(最弱) (最强)“,夫作难”二七二、“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前四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先从第5段中分别找出“攻”与“守”的史实;然后回顾1 4段,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写“守势”,并从各段中找出
16、一句表明“兴”或“亡”史实的句子。明确:(1) “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议论的是“攻势”,它照应了第1、2段;“以六合为家,嵋函为宫”议论的是守势,照应了第3段。(2)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震四海”写攻势,第 3段第二层写“守势”。第1段叙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嵋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第2段叙秦王朝的扩张发展。第 3段主体部分突出秦始皇的守政之策,分别从军事上的扩张之策(南取百越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 )、文化上的愚民政策(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经济上的弱民政策(琪名城以弱天下之民)及政治
17、上的防民政策(践华为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等四个方面来说明。 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第 1段);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第 2段);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第3段);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第 4段)。“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守”是以天下为本,采取了更为严密的措施;秦从诸侯变为天子。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学生反复朗读第5段,尝试背诵。三、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明确:贾谊生活在汉文帝统治时期。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潜滋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地鬻
18、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覆辙。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分析鉴赏一、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叙事,又在叙事的基础上明理,你认为本文的叙事有何特点?它是如何在叙事的基础上做出论断的?学生分析、讨论。明确: 概括地说,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具体地说,本文善于叙事具备两大特点:其一是作者对秦由盛而衰、从攻到守、由兴到亡的叙述运用了“线”“点”结合法。所谓“线”,是指作者抓住了一条纵线,即从秦孝公至秦始皇七代君王分成四个阶段叙述,勾勒出了整个历史阶段发展的
19、轮廓;所谓“点”,是指特定时间内的某一点,作者用浓墨重彩加以铺陈发挥。这样脉络清晰,要点突出。其二是作者善于概括事实,善于从总的、大的方面把握事实。在写到秦的“守”势时,突出写了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概括而简明。在写陈涉时,突出写了他出身贫贱、才能拙劣、地位低下、起义军势单力薄等几个方面,这不仅与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反衬了秦朝灭亡之易,可谓一箭双雕。叙事是说理的基础,要写好说理文,还要靠论断。论,是依据事实立论;断,是从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贾谊就是先把大量的事实摆出来,在此基础上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使理不讲而自明,理
20、少讲却大明。正如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对本文的评论:“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篇文字。”这个评语是非常精辟的。二、提问:贾谊是汉初最富辞彩的散文大家,而作为其代表作的过秦论,一定能体现贾谊作品的语言特色,从文章浩浩如江河,沛然而下的气势里,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明确: 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全文对偶、排比处占 2/3 以上,却毫不给人以堆砌呆板之感。若干对偶组成一组排比,辗转成文,一气呵成,恰似长江大河,激起层层波澜;排比句之间,恰当运用虚词关联,犹如珠滚水溅,既闪耀着光彩,又气势贯注,雄浑有力。总体看
21、,这种由对偶形成的排比,有两种类型:一是运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组成排比,如第 1 段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都有“吞并”之意,却无板滞之感;二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组成排比,如“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东割膏腴之 地” “北收要害之郡”四句,强调秦国国力日盛、疆域日广。课堂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秦亡的史实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时也体会贾谊策论文气势磅礴,说理透彻的特点。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最后三段。附板书2 .掌握课堂上归纳的文言现象。攻守厂固基业(秦孝公)兴克国力(中三王)强一一统天下(秦始皇)康一义军起秦二世)亡一 论-析原因仁义不施附: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例句席卷、包举、囊括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序八州而朝同列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名词的活用活用类型名词作状语同上同上同上名词动用同上同上释义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在国内、向南招致登上用破瓮作用草绳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 、 2 、 3 句表示动作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德讲堂活动总结
- 管理人员的年度工作计划8篇
- 开学学生演讲稿范文(33篇)
- 高三冲刺的加油稿范文(3篇)
-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心得体会
- 设计承诺书15篇
- 陕西省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广东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 标准劳务外包协议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GB/T 12239-2008工业阀门金属隔膜阀
- GB/T 10822-2003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含
- 手机摄影PPT学习课件(摄影的七大要素)
- 家务劳动我能行-完整版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件
- DB42T1319-2021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 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 结直肠的锯齿状病变及其肿瘤课件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考点总结(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