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在英文文献里又称作“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集体选择”(collective choice),“公共选择经济学”(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新政治经济学”(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政治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或“政治的经济理论”(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等,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
2、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公共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描述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认为:“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中给公共
3、选择理论下的定义是: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
4、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特点
5、是:(1)试图建立一种严谨的、原理式的政府一般理论;(2)把政治看作是一种个人相互交易的市场,并且用新古典经济理论对其进行分析;(3)分析有关的政治活动,通过这些分析使人们对政府产生怀疑,进而使人们相信要缩小政府活动的范围。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英国的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48年2月号)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当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一 )。布
6、坎南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他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章是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他是公共选择研究领域著述最多的学者。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选择理论的学术阵地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1922一 )于1966年创办的公共选择杂志,这个杂志现在被列为全世界30个最重要的期刊之一。 公共选择理论的学术大本营是“公共选择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现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乔治梅森(George Maso
7、n)大学。公共选择理论的追随者大多云集于此,布坎南和塔洛克是这个中心的学术领袖。他们二人合著的一致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1962年)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著作。 熊彼特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关系。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经济学教科书第16版中认为:“约瑟夫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开创了公共选择理论。” 熊彼特之所以被冠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创者”,是因为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对民主的方式、民主与政治制度的兼容性、民主政治成功的条件等问题进行过探讨。这些问题正是公共选择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 皮科克(Al
8、an Peacock)把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划分为三个大的政治市场: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 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把政策卖给选民,选民则为政治家支付选票。这个市场上的供求分析构成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这些 些原理包括分析各种不同的投票制度的结果,如一致同意的选举制度,少数服从多数的选举制度,中间投票人定理等。 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为了实现当选政府的政策目标将提供不同的行政手段。对这些行政手段的供求分析构成官员经济理论、政府增长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等。 在政策执行市场上,主要分析政策执行给一些人带来的影响,如纳税人、领取福利的人、获得行业补贴和养育补贴的人、向政府供给商
9、品的人,这些人或多或少地被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法律的要求。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三)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 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 这位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不过,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还是来自19世纪。 公共选择理论最初产生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理论是公共选择的理论之源。 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理论。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而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消费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场上他面对的是企业。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 支出选择的政治决策机
10、制,而政治决策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 在19世纪英法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模型中,国家被视为一种“不生产”的活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负担。与这种“国家(或政府)缺位”的模型不同,19世纪末欧洲大陆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运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决定公共活动的结构,这种分析内容构成他们的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 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Knut Wicksell)就提出了政治的自愿交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 维克赛尔在他的1896年的论文公平赋税的新原理中认为,传统的公共财政理论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了一道隔墙。 维克赛尔认为,政治是一种个人之间进行复杂交易的结构,在这种结构里,个
11、人追求集体地得到他们私自限定的、不能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易而有效率地获得的目标。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任何利益。人们正是基于自身利益通过自愿的交易,来形成所需要的政治过程的结构。在市场上,个人用一种物品交易另一种物品;在政治上,个人交易他们同意的公共需要的成本份额。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同样是自愿的,从个人利益出发的。 维克赛尔认为,由于政治行为人是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选择的,所以规则是极其重要的。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对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 要判断规则的改变是否有效率,就需要确立某种标准来进行检验,维克赛尔提出这种标准就是一致性原则。他认为,如同市场交易一样,要使公共部
12、门的交易有效率,一致性原则是不可缺少的。用全体一致的原则来检验政府活动的效率是最好的检验原则。假如每一个人都赞成政府活动的现状,那就说明这样的活动肯定会提高经济效率。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提出了公共物品理论。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赛尔的自愿交易学说,认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同私人物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易各自获益的行动的结果。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Pantaleoni)、德维蒂(De Viti)、德马尔科(De Marco)、萨克斯(Sax)等人的公债理论和国家学说,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又一个理论来源。 1 9世纪在欧洲
13、大陆流行的霍布斯(THobbes)、洛克(JLocke)等人的政治学说尤其是社会契约理论,也构成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奈特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而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研究社会组织是怎样为有关的集体、为社会而运行的学科,在布坎南的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福利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争论和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四)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四)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福利经济学
14、领域中的一些争论和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福利函数的性质,二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论述。 伯格森(ABergson)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系统论述一文,提出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函数表述为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1951年阿罗(KJArrow)出版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一书(1963年又出了修订版), 试图在任何条件下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 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阿罗论证了不能依靠多数票规则产生出一种协调一致的社会决策方案。这就是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的提出,推动了一批经济学家的研究。 找出一个满足某种规范
15、标准的社会选择函数的问题与在不同的投票规则下建立一种均衡的问题非常类似。 庇古(ACPigou)及其以后的福利经济学,都致力于揭露市场机制的缺陷。凯恩斯经济学的出现,从理论上打破了市场神话。集体(或政府)干预应该插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这些缺陷是传统的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或出现,完全竞争模型并没有把这些情况纳入它的分析框架。因此,他们提出国家应当更多地担负起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责任。 公共选择理论致力于探讨这样的问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和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如何确立对资源进行有效率配置所需要
16、的条件?这就促使他们直接研究在这些情况下显示个人偏好的非市场决策过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实证的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关于非市场决策的基本思路是:(1)做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的行为假设,如假设政府官员和选民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2)像描述市场那样描述偏好显示过程,如投票者进行相互交易,个人通过投票显示他们的需求表;(3)提出传统的价格理论涉及的同样问题,如均衡是否存在?均衡是否稳定?如何才能达到均衡?均衡是否符合帕累托条件?社会的经济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五)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五)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1经济学不是选择科学,而是交易科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不
17、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the science of exchange)或市场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不是节约方法,不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客观衡量的函数的最大值,而是自动秩序原理或市场自动协调原理。所谓自动秩序原理,是指对各种不同的、相互冲突的利益的协调方式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理论。 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经济学是一门对约束交易的规则进行选择的科学。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效率程度是用数字和产量来衡量的,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效率程度是用有关制度使个人的最终目的向普遍利益看齐方面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的。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methodolog
18、ical individulism)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应追索到它们的个人行为基础,都必须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阐发;个人的目的或偏好是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必须把个人的有目的性放在首位。 公共选择理论把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把社会存在看作是个人(而不是集团或阶级)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应当根据个人来解释社会和政治,而不是根据社会来解释个人。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什么是经济呢?公共选择理论的回答是:经济也是制度的复合体,或一种制度结构,这种制度复合体是作为个人行为的结果而产生的;这些个人组织起来以便实现他们个人的多种目标。 制度学派认为进行观察和描述就会产生预见理论和提供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制
19、度分析是要建立抽象的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有关市场上的个人行为理论,然后用对现实情况的观察来检验这一理论的内涵。 3主观主义学派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家把经济学定义为选择科学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称作客观主义学派经济学,因为资源配置是有效率还是无效率可以由客观标准确定或者可以从物质上进行计算。函数的最大值也是客观确定的。他们把公共选择理论称作主观主义学派经济学。这样的主观主义学派经济学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的衍生物。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交易是在存在一个保护所有权和契约协议得以履行的制度结构中进行的。财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由于拥有这种权力,人们在看到可能的获利机会时,就会进行交易活动。个人之间互
20、利性的交易通过他们对交易物归属的确认和控制而实现。 这意味着他们彼此承认对方的财产权,达成明确的契约。因此,交易的起点是参与交易的个人在一定的产权结构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相对位置,它支配着交易的过程和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对产权的确认和界定是政治交易的结果。如果这多种多样的契约的结果缺乏效率,公共选择理论是不会提出对个人进行限制的建议的。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对交易规则进行检验,寻找改变组织制度的办法,并改进产权结构,从而找出能够扩大交易范围的可能机会。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经济学家不可能充当一个能够替社会进行选择,并使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者,而只能作为一种寻求能使各方都从交易中得益的规则变化的人。 4
21、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 公共选择理论模型的基点是把经济人(Homo Economicus)范式扩大到个人在面临“非商品”选择时所采取的行为和态度: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以成本一收益分析为根据。贯彻在这些模型中的原则是:人就是人,人并不因占有一个总经理职位,或拥有一个部长头衔就会使“人性”有一点点改变。 公共选择理论把政治制度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市场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人们建立起契约交易关系,一切活动都以个人的成本一收益计算为基础。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没有理由认为单个选民在投票箱前的动机与单个消费者在超级市场上的动机有本质上的不同。 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
22、最大化。政治家的效用函数中包括的变量有权力、地位、名声、威望等。虽然增进公共利益也可能是政治家目标函数中的一个变量,但是这个变量不是他的目标函数中的首要变量或权重最大的变量。因此,政治家追求他的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不同于在选择对象间配置稀缺资源以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范式。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适用于个人以及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单位或者社会集体单位进行选择和决策。 个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这种限制就是宪法规则的约束。没有宪法约束,个人对自利的追求将会导致公开的冲突,个人选择也难以有一个公正的秩序。政治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这
23、种宪法秩序。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确保个人最佳选择的前提之一是最大化他们的选择自由。人不是为了求他的效用最大值才要求自由,也不是为了求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值才要求自由,而是要求最大的选择自由,即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任意替代方案的自由。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即使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市场失灵也会发生。因为纯粹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必定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个人必须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受法律左右;个人必须尊重财产权和个人权利,履行契约规定的义务。(六)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学派(六)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学派 1罗切斯特学派(Rochester School) 罗切斯特学派的主要成员有:赖克(WHRiker)
24、、奥德舒克(PCOrdeshook)、布拉蒙斯(SJBrams)、赫里奇(MJHinich)、艾纳森(PHAranson)、麦克尔维(RMckelvey)、菲奥瑞勒(MFiorina)、费雷俊(JAFerejohn)、谢泼斯尔(KA Shepsle)和温盖斯特(BRWeingast)。他们大多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执教,其中赖克是罗切斯特学派的领袖人物。 罗切斯特学派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用数理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在投票、互投赞成票、利益集团和官员研究中使用数学推理;二是坚持把实证的政治理论与伦理学区分开来。2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1)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又称芝加哥政治经济学,
25、其主要成员有贝克尔(GSBecker)、佩茨曼(SPeltzman)、波斯纳(RAPosner)、兰德斯(WELandes)、巴罗(Robert Barro)和斯蒂格勒(GStigler)。斯蒂格勒一直是这个学派的学术领袖,直到他1991年去世。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的思想源流主要来自西方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奈特(FHKnight)、瓦伊纳(JViner)、西蒙斯(HCSimons)和弗里德曼(MFriedman)等人的思想。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成员大多又是法律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成员,他们的基本假定也是相同的。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是公共选择理论中起步较晚的一个学派,直到 2
26、0世纪70年代他们才着手公共选择研究。斯蒂格勒于1971年发表的经济规则理论一文打响了芝加哥政治经济学研究计划的第一炮,随后兰德斯、波斯纳等人加入了这个研究行列。 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是“反历史”的色彩最为明显。芝加哥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可以观察、解释和描述历史过程,但是不能影响历史过程;改变这个世界的努力总的来说是枉费心机的,是对本来就稀缺的资源的一种浪费。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建立在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强假设前提上,它从价格理论和实证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把政府主要看作是受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的个人所利用的、在社会范围内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机制。3弗吉尼亚学派(Virginia Scho
27、o1) 在布坎南和塔洛克学术领导下的弗吉尼亚学派是公共选择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政治经济学同宗共源。不过,弗吉尼亚学派的理论源流更多地是来自奈特和西蒙斯二人的经济学。 弗吉尼亚学派主张把公共选择理论与伦理学分开。这个学派既反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又反对传统的政治学,它还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庇古的福利经济学、马斯格雷夫等人的公共财政学和对多数主义民主制的崇拜提出挑战,从而把自己置于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异端地位。 弗吉尼亚学派的特色是强调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和宪法政治经济学(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这个特色使它既不同于
28、罗切斯特学派,又与芝加哥政治经济学相区别。 二、集体选择行为与选择规则二、集体选择行为与选择规则(一)选择与集体选择(一)选择与集体选择 1选择与个人选择选择与个人选择 在若干机会中挑选一种的行为,我们就称为选择。选择是一种行为,而机会则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管理学上,选择又称为决策。 如果一个选择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那么,这种选择相对于做决策的人来说,就称为个人决策。2集体选择集体选择 集体决策,是指各参与者依据某项协商规则,相互协商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这里的协商规则就是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具体有全体一致同意、多数投票规则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选择(二)为什么要进行选择1外在效应与
29、集体选择 一个人或一群人(制造者)的活动对他人(接受者)的行为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的接受者往往无意于加入制造者的活动,但却需承担坏影响(噪音、污染等)的代价或好影响的收益。在经济学上,我们称此类影响为外在效应。外在效应有正有负。 外在效应也涉及供给与需求。外在效应通过非价格因素而强加给需求者的消费,使供给者外在效应的制造者不需要承担坏效应的损失(成本)或好效应的收益。也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外在效应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而得到有效解决。 如何解决外在效应问题?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各个经济个体进行谈判、协商等活动的成本(称为交易成本)较小时,通过明确各个体拥有与使用某种资源的权利(称为产权),外在
30、效应问题可以凭借各相关个体之间对他们所赋有的产权的自由买卖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律。 科斯定律由三个关键概念与四个要点组成。 三个关键概念: (1)交易成本。 (2)产权。 (3)产权交易。 四个要点则指: (1)赋予各当事者一种明确的产权。 (2)各当事者之间进行协商,买卖其产权的交易成本非常之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3)此时协商的结果是最有利于社会、各当事人认为最好的。 (4)这种对大家都有利的结果,与如何赋予产权无关,重要的只是产权关系明确。 科斯定律要求交易成本很小,这又往往要求所涉及到的个体较少。而当涉及到的人数较多时,这一条件就很难满足,从而仅仅依靠相互协商也就不
31、能解决问题。此时,我们通常需要依靠政府的调节功能,通过税收或补贴的办法来解决。 2公共物品与集体选择公共物品与集体选择 公共物品就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 第二,对消费者的非排它性。 一方面供给公共物品需要成本,这种费用需受益者共同分担;另一方面,一旦供给形成之后,人们又无法阻止那些没有分担成本者消费。这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免费乘车者。 所谓免费乘车者,是指没有参与集体行动,或虽参与但不承担相应成本,却能从集体活动中获益的人。 只能集体地决定应该供给的公共物品
32、的品种、具体数量与规模,以及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承担的份额,即通常所说的税收份额,这只能通过公共选择过程来完成。 实际上还存在类物品兼有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某些特性,但又不完全一样。例如,公路建成后,只要不是在收费段,谁都可以用而且不必付费,你用也不会影响我用。但是,当人数、车辆较多时,就会发生拥挤。这种具有拥挤特性的公共物品被称为俱乐部物品或局部公共物品。街心花园,公共游泳池都是俱乐部物品。 公共物品大都是由政府负责供给的。有了政府,就要有人来领导,对于领导人的挑选,产生了对公共选择行为的需求。此外,对各级政府领导人的行为,还需要选出代表民众意愿的代表来执行监督职能。这种代表也产生于公共选择行
33、为,或称集体选择行为。(三)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一致同意(三)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一致同意1一致同意规则的含义一致同意规则的含义 所谓一致同意投票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2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首先,由一致同意规则得出的集体行动方案。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具有一个特点,对该方案的任何改动,都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参与者中某些人受益。 第二,在一致同意规则下,由于每一个参与者都享有否决权,个人选择对集体选择至关重要,任何成员都不能把
34、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也不能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之上,因此,所有参与者的权利在一致同意规则下,能够绝对平等地得到保障,个人意愿也可以获得满足,每个个体都有很强的激励去表达真正的个人意愿。 第三,可以避免“免费乘车行为”的发生。在一致同意投票规则下,每个参与者都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会影响与此相关的其他成员的行为,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集体方案能否进行的问题。假如某项集体决策方案能够使部分成员不付任何代价地从中获益,那么,这种决策将因损害了其他成员的利益而被最终否决。 第四,为了得到一个大家满意,对大家来说是最好(即帕累托最优)的行动方案,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还
35、价。原因在于,每一名参与者都享有否决权,因此每项集体决策结果都必须顾及各人的利益与偏好。这是一致同意规则的一个最大弱点。 (四)如何进行集体选择:多数票制(四)如何进行集体选择:多数票制 1多数票制与简单多数制 多数票制,是指这样一种投票规则,在此规则下,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由所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超过半数之上的某一比例,如23、64等的认可才能实施。 如果我们以参与者中刚好一半的人数为取舍标准,规定所有参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或者反对的人数低于所有参与者的一半,某议案就作为集体决策结果付诸实施,那么我们就称该项集体决策是按照简单多数制作出的。 2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 在
36、多数投票规则下,一项决策通过与否,取决于能否得到某一多数比例的参与者的支持,因此,最终的集体决策结果所体现的只是参与者中属于多数派的利益,属于少数派参与者的利益则被忽略了。 多数票制选择出的每一项集体行动方案都具有内在强制性,因为最终的集体决策是按多数派成员的意愿决定的,而决策结果又要求全体成员服从,这就意味着,多数派成员无形中将自身的意愿强加给了那些投票选择遭到否决的少数派成员。 由于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在多数投票规则下具有可忽略性,它无形之中助长了选民不重视选举权的行为。当许多人都这么想而且这么做时,便会出现一种危险倾向:选举结果为利益集团所操纵。所谓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它是指为了某种
37、利益而运用各种手段影响政府决策的团体,像商会、财团,工会等。利益集团可以通过一定的小代价,收买这些不重视自己的选举权而打算投弃权票的选民,让他们按利益集团的意愿投票,从而使利益集团拥有更强的能力显示自身偏好。这是多数投票规则中值得引起重视的“收买选票”行为。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选民在什么时候会理智地选择弃权,什么时候又会接受利益集团的“收买”。为了参加选举,选民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候选方案(人),这记为成本C;一项集体行动方案的实施,又能给大家带来某些好处,这种共同的收益记为D;由于特定方案(候选人)当选,对我个人的收益影响不一样,小刘喜欢文艺活动,她当选之后准备每周组织一
38、次舞会或卡拉OK,恰巧这些我都不喜欢,反倒是小陈的体育活动方案更合我意。小陈当选给我个人带来的不同于共同收益的额外收益,记为 B。但是小陈能否当选,我没有把握,只能估计其可能性,这记为P(0P1)。综合以上的各种情况,我能从这次选举活动中得到的净收益为:R=PB+DC。 每个人都是经济人,此时我会精明地进行计算,只有在净收益R大于或等于零时,我才会参与投票,否则宁可弃权。当我面临 RO而打算选择弃权时,如果班上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们告诉我,只要我投票选小刘,他们就请我上馆子“撮”一顿,在上馆子“撮”一顿不仅足以补偿我选小刘而不选小陈的损失,并且使我此时的净收益增加到大于零时,我自然就接受“收买”
39、而选小刘了。 多数投票规则下,集体决策要比全体一致同意情形容易做出。因为顾及大多数人的偏好,总比照顾全体偏好要相对好办些,所以人们在多数投票规则下,作出集体决策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代价(即集体决策成本)大大降低了。 采用多数投票规则,最终的选择结果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完全依赖于投票过程的次序,不同的投票次序会导致不同的集体选择结果,这被称为连续的周期多数现象。周期多数现象的存在可以使社会成员做出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决策。(五)如何进行集体选择:加权、否决(五)如何进行集体选择:加权、否决与需求显示法与需求显示法 1加权投票规则加权投票规则 简单的一人一票的投票规则,强调的是各参与者之间的
40、平等权利,然而它在有的情况下就显得不够合理了。 加权投票规则正是对一人(或一国)一票制作了适当更改,以适应这类“利益差别”而提出的一项选择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基本特点是,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分类,然后凭借这种分类分配票数,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否则就较少。最后各个候选方案实际得到的赞成票数的多少,而不是实际赞成人数或国数的多少选择方案。2否决投票规则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议或行动方案,汇总之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些方案,此时各个成员投票的次序可以随意确定。这样一来,最后剩下的没有被
41、否决掉的方案就成为全体成员可以接受的集体选择结果了。 否决投票规则优点:由于每个参与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偏好情况,同时又有权否决对自己最不利的供选方案,因此参与选择的每位成员都会抱着这样的动机:不要提出被其他成员强烈反对的方案,而且还可能积极考虑其他成员的利益。相对于其他投票规则,否决投票规则更有利于参与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各成员真实愿望的表达。 3需求显示法需求显示法 假定有王、李、张三个人,被要求在A、B、C三个方案中选取一个作为集体行动方案。这三个方案可能是对应于某种公共物品的三种不同的供给数量。 需求显示法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这三人分别说出,若三个方案付诸实施,每一方案所能给
42、他带来的收益折合成货币值多少。 第二步,加总各方案的价值量,所得到的合计值称为各方案的社会价值。 第三步,比较某个选民弃权时集体选择结果的变化,并根据该选民的参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计算出每个参与者所应支付的税收款。 第四步,根据实施集体行动方案所实际需要的成本,譬如建一盏路灯或办一个幼儿园的实际成本,来确定每一个参与者实际应支付的税款。(六)最优规则的选择(六)最优规则的选择1、成本分析模型、成本分析模型 所谓外在成本,是指在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需承担的成本。 外在成本在个人的控制能力之外,是通过集体决策的内在强制性而施加给单个参与者的。当集体选择结果与参
43、与者个体的实际偏好一致时,该个体承担的外在成本为零;而当两者不一致时,由于该个体必须接受与自身偏好不相符的集体选择结果,因而他所需承担的外在成本为大于零的正数,并且随着这种不一致程度的增加,外在成本额也随之增大。 如果用函数关系来描述则为,由于其他参与者的行动而使第三个参与者所承担的预期外;成本的现值是最终的集体行动方案被采纳前所需赞同人数的减函数。 在集体决策中,随着所需赞同人数从一个到全体参与者的逐渐增大,单个参与者的外在成本将按递减的比率逐渐下降。 当集体选择结果与参与者个体的实际偏好一致时,该个体承担的外在成本为零;而当两者不一致时,由于该个体必须接受与自身偏好不相符的集体选择结果,因
44、而他所需承担的外在成本为大于零的正数,并且随着这种不一致程度的增加,外在成本额也随之增大。 决策成本则指单个参与者为了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的同意人数规模而耗费的时间与精力。这种时间与精力的耗费,我们统称为成本。 当集体决策只需要一个人作出时,决策成本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当集体决策需要全体一致同意时,每一个参与者的偏好对最终的集体决策结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做出集体选择的耗费最大,决策成本值最高;如果永远没有希望达成一致同意,那么决策成本就为无穷大。在所需赞同人数处于一个到全部参与者人数之间时,集体决策的形成需要参与者之间不同程度的讨价还价,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讨价还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将
45、成倍增加,从而使决策成本以递增的比率上升。这样,决策成本与做出集体决策所需赞同人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增函数关系。 外在成本与决策成本之和构成社会相互依赖成本。作为理性的选择者,当面临决策规则的选择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将驱使他按最低的相互依赖成本进行规则的选择。2、概率投票模型的要点、概率投票模型的要点 为了避开成本分析模型所面临的困境,雷依于1969年,仅基于上述外在成本概念,建立了一个关于最优选举规则的概率确定模型。这种模型的要点并不是极小化社会相互依赖成本,而是极小化决策结果与个人偏好不一致的可能性。它的基点是:最好的选举规则应是那种能使这种偏离的可能性达到最小的规则。 (七)周期多
46、数现象及其排除(七)周期多数现象及其排除 1、周期多数现象、周期多数现象 “周期多数现象”或“投票悖论现象”,即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容易出现的投票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大部分甚至全部供选方案在特定的分步骤的部分方案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当选的循环现象。2、周期多数现象的消除、周期多数现象的消除 表决程序安排 “淘汰程序” 三、政府失败问题三、政府失败问题 政府失败问题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一)政府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一)政府的行为动机是什么 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府中
47、的政治家与公务人员组成的。首先,他们都是经济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私欲,必然以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作为行为的准则。其次,他们作为一般人,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是拥有人类所共有的一些弱点,如知识与智能的有限性。 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以前关于政府行为的三种假设条件下的三种模型。1慈善模式慈善模式 慈善模式把政府当作一个慈善的专制者,它无私地追求社会利益,把最大化社会利益看成自身的政策目标。由于这种大公无私的存在,政府行为没有必要受公民或其代表投票选择的任何约束。 问题是,政府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由于政府是由人所组成的,而人的“本性”又没有这么“慈善”,所以,慈善模式得出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
48、政府的行为是否有效率,并探讨达到有效率地运行所需的制约条件。 2巨物模式巨物模式 巨物模式把政府视为拥有自己独立利益的庞然大物,一个特殊的、作为整体的“人”,它与一般经济人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极大化,这些自身利益包括最高的财政收入等。 巨物模式实际上把政府当成了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所有成员的目标与行为动机都是完全一致的。 相比慈善模式,巨物模式有所进步,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由此得到的分析结论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政府政治家作为政府的一分子,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有时是通过追求团体利益而实现的。 3民主模式民主模式民主模式的要点是政府行为对民主决策规则与程序的依赖性。它假定全体社会成员都以
49、投票的形式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政府的经济行为直接受到这一民主投票行为的约束。在多数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虽然并不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投票选择的,但也是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投票决定的。这些代表为了能再次当选,在很大程度上会受选民意愿的约束。4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的设定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的设定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看来,现实中的政府行为实际上介于“巨物模式”与“民主模式”之间。 从选民对政治家的制约角度看,民主模式是合理的,因为政治家作为经济人,其自利动机决定了他们随时都有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同时,政治家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又必须依靠政府这个组织体,因而,政治家的理性决定了他们对实现政府
50、这个组织的团体目标也有某种激励,从这个角度看,巨物模式也有合理的一面。(二)为什么政府行为的效率大多不尽(二)为什么政府行为的效率大多不尽人意人意 国家的作用,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使干预后的社会效益比干预前要高。然而,行使国家职能的政府往往难以达到这一目的。 1政策好坏的评定标准与导致政策偏差的原政策好坏的评定标准与导致政策偏差的原因因 任何政治决定,在本质上都类似于某种经济行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并由此给社会带来了某些利益;其二,它又需要社会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代价)。 政策好坏的评定,就取决于一项政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为它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别。所谓好政策,
51、就是指这样一种立法或政府行为,一方面,它带给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额外满足,大于那些为了支持这种立法或行为而作出牺牲的人所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由于一项政策的实施,是以放弃若干其它同类政策作为代价的。 对于社会体制来说,如果在一种体制下的政府能产出相对于另一体制更多、更好的政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社会体制更好。现实中对于社会体制与政策的选择,是一个逐步择优、逐步完善的过程。 导致政策发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改变某种体制或政策的代价与人们预计从这种改变中所得到的好处相比太高了,因而,人们不愿或实际上不可能改变这一体制或政策。 其二,由于某个地方出了毛病,体制或政策的运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2、而是变得只有利于某些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理论家们告诫说,当我们发现一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不要急着去寻找另一项政策来替代它,最好还是先审查一下人们之所以选中它的原因,看看它到底对哪一个阶层或集团更有利。在弄清楚了这些之后,再寻找改善该政策效率的方法。如果操之过急,结果可能是用另一项坏政策代替了现存的坏政策,不同的只是得益的集团与得益的方式发生了变化。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从美国的情形来看,在理论上,政府的政策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拟定方案,最后由选民投票确定的政策,像重大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国家前途影响较大的对外政策的制定等。 第二类是由政府的高级领导层
53、拟定方案,但方案的执行需要得到选民代表组织的认可,这种认可在美国是由参、众两院来完成的。 第三类是由政府部门全权独立制订与实施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合理性通常是由宪法等法规来保障的,政府部门的职责是照章办事。 所谓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换句话说,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 民主决策程序本身所存在的弱点决定了这种政策选择很难达到最优状态,原因在于: (1)选民与政治家都是经济人。一方面,政治家们会竭力利用他们对相关信息的垄断性以及政治家之间的合作,尽可能提出那些能够体现他们自身利益的提案,然后对选民进行劝说,使提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作为选民,虽然也有激励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极大化
54、,但是他们既无途径,也无经济实力去获取有关议案的详细内情,因而他们很难有效地运用其选举权来制约政府。 在美国,政府政策制订的效率,更多地是由有关方面的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特别是公共政策理论家们来评价。 (2)即使政府提供的政策、方案确实是最好的,但由于选举规则本身的问题,最终的决策结果往往也难达到最优。 (3)选民的意识常受到组织良好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有的利益集团可能还拥有不正当的政治权势,它们利用这种权势影响政府的议案与选民的投票选择行为,从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不应该把增加社会福利与保证人人平等的权力随便交给某一特权机构或阶层,然后再虔诚地等待特权机构或阶层的恩
55、赐。理性的做法是,使这些特权机构或特权人物受制于某一硬约束机制,并且由公民真正地而非形式上地掌握该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家分析了美国的例子,认为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三个: (1)缺乏竞争导致的低效率。由选民直选产生的代表只占政府工作人员总数的很小比例。 (2)没有激励降低成本。从客观上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而且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精确。从主观上看,政府所属各部、局的工作大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3)监督信息不完备。监督作用将会由于信息的不完备而失去效力。 (三)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行为(三)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行为
56、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两个方面,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中都存在。1政府部门的扩张:事实与一般分析政府部门的扩张:事实与一般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从五个方面作了分析: 其一,政府以供给公共物品和消除外在效应为唯一职能时的扩张。 其二,政府作为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者时的扩张; 其三,利益集团存在时的政府扩张; 其四,官僚机构与政府扩张; 其五,财政幻觉与政府扩张。这里财政幻觉的要点是,假设选民用他们所支付的税款来测量政府规模,这样政府可以采用让选民意识不到税收负担在增加的办法,来扩充政府支出。 2政府部门的扩张:赤字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首先,政府支出的效果丝毫不比私人投资的效果更好,而只是对私人投资的排挤。其次,政府借款和私人借款一样,今天借用了,明天或后天总得要还,老子还不了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馆义务消防员紧急情况应急处置预案(4篇)
- 二中体育器材保管员岗位职责模版(2篇)
- 企业2025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篇)
- 喷煤车间点检工作汇报制度(4篇)
- 新英语专业生产实习计划
- 前台文员工作职责范围范文(二篇)
- 多功能报告厅管理制度(4篇)
- 2025年一年级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小学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方案(2篇)
- 幼儿园安全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电子版
- 2025版路灯维护保养及应急抢修服务合同示例3篇
- 2025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及答案解析(3套)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6:“4组织环境-4.4创新管理体系”(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人脸识别项目施工方案方案
- 15《八角楼上》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商业伙伴与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 《邓稼先》核心素养教案2(第2课时)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标准图集
- 香港服装购销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