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监测制度.lnk_第1页
供应室监测制度.lnk_第2页
供应室监测制度.lnk_第3页
供应室监测制度.lnk_第4页
供应室监测制度.lnk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菌(bacterium)是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上则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是本章讨论的对象。它们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坚韧的细胞壁和原始核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对基础和临床医学均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一般以微米(m)为单位。细菌为无色半透明体,一般采用革兰染色法染色后可以清楚的观察细菌的形态,并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

2、(coccus)、杆菌(bacillus)和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三大类,每类菌又根据其形态特征分为若干种(图1-1)。图1-1 细菌的基本形态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的形态受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如生长的程度、pH、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细菌的形态影响很大。一般是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培养818小时时形态比较典型,在不利环境或菌龄老时常出现不规则的多形性。因此,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期为宜。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图1-2)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为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3、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图1-2 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一、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 组成较复杂, 并随不同细菌而异。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有其特殊组分。1肽聚糖层 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粘肽(mu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3),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4)。图1-3 金黄色葡萄球

4、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图1-4 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和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交替间隔排列,经-1,4糖苷键联结而成。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聚糖骨架均相同。在N-乙酰胞壁酸的分子上连接着四肽侧链, 四肽侧链的组成和联结方式随菌不同而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四肽侧链的氨基酸依次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和D-丙氨酸;第三位的L-赖氨酸通过由五个甘氨酸组成的交联桥连接到相邻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末端的D-丙氨酸上,从而构成机械强度十分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在大肠埃希菌(革兰阴

5、性菌)的四肽侧链中,第三位氨基酸是二氨基庚二酸(diaminopimelic acid,DAP),并由DAP与相邻四肽侧链末端的D-丙氨酸直接连接,没有五肽交联桥,因而只形成单层平面网络的二维结构。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20nm80nm),除含有1550层肽聚糖结构外,尚含有大量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或磷壁醛酸(teichuronic acid),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图1-5)。图1-5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磷壁酸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其结构中少数基团被氨基酸或糖所取代,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

6、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的一端通过磷脂与肽聚糖上的胞壁酸共价结合,另端伸出细胞壁游离于菌细胞外。膜磷壁酸,或称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一端与细胞膜外层上的糖脂共价结合,另端穿越肽聚糖层伸出细胞壁表面呈游离状态。磷壁醛酸是一种与磷壁酸相似的多聚体,仅其结构中以糖醛酸(如N-乙酰甘露醛酸或D-葡萄糖醛酸)代替磷酸。磷壁醛酸仅在磷酸盐供给受限的条件下合成,以代替磷壁酸。此外,某些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表面尚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 A

7、群链球菌的M蛋白等。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10nm15nm),但结构较复杂。在12层肽聚糖结构外侧,尚有其特殊组分外膜(outer membrane),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图1-6)。图1-6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蛋白位于肽聚糖层和脂质双层之间,其蛋白质部分与肽聚糖侧链的二氨基庚二酸相连,其脂质部分与脂质双层非共价结合,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脂质双层的结构其内小叶组成与细胞膜的内小叶相似,而外小叶的磷脂被脂多糖分子所替代,呈不对称的膜结构。脂质双层内镶嵌着多种蛋白质称为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

8、e protein,OMP),其中有的为孔蛋白(porin),呈三聚体,如大肠埃希菌的OmpF、OmpC,允许低分子量(分子量600)亲水性物质被动扩散;有的为诱导性或去阻遏蛋白质,参与特殊物质的扩散过程;有的为噬菌体、性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endotoxin)。(1)脂质A(lipid A) 由-1,6糖苷键相联的D-氨基葡萄糖双糖组成的基本骨架,双糖骨架的游离羟基和氨基可携带多种长链脂肪酸和磷酸基团。不同种属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其主要差别是脂肪酸

9、的种类和磷酸基团的取代不尽相同,其中-羟基豆蔻酸是肠道菌所共有的。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2)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 位于脂质A的外层,由外核心(outer core)和内核心(inner core)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己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后者包括庚糖、2-酮基-3-脱氧辛酸(2-keto-3-deoxyoctanoic acid,KDO)、磷酸乙醇胺等。经KDO与脂质A共价联结。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3)特异多糖(specific polysaccharid

10、e) 是脂多糖的最外层,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35个单糖)重复单位构成的多糖链。特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因其多糖中单糖的种类、位置、排列和空间构型各不相同所致。特异多糖的缺失,细菌从光滑(smooth,S)型变为粗糙(rough,R)型。另外,少数革兰阴性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的LPS结构不典型,其外膜糖脂含有短链分枝状聚糖组分(与粗糙型肠道菌的LPS相似),称为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LOS)。它与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鞘糖脂成分非常相似,从而使这些细菌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识别。LOS作为重要的毒力因子受到关注。在革兰阴性

11、菌的细胞膜和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约占细胞体积的20%40%,称为周浆间隙(periplasmic space)。该间隙含有多种蛋白酶、核酸酶、解毒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钝化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常用以下术语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灭菌: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

12、存活。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指没有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一、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热力法、射线法和过滤法三种。超声波、干燥、冷冻也能杀菌抑菌。 热力灭菌法是利用热能去变性蛋白质或核酸、破坏细胞膜或胞膜来实现杀死微生物。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干热灭菌的方法有: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烧灼: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干烤:在干烤箱内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

13、皿、瓷器、玻璃注射器等;红外线:常用于碗、筷等食具的灭菌;微波:波长为11000m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灭菌效果不可靠,用于非金属器械及食具消毒。 湿热灭菌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湿热中蛋白吸收水分,更易凝固变性;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常用的湿热灭菌法有: (一)巴氏消毒法 加热61.162.830分钟,或者7215秒,可杀死乳制品的链球菌、沙门菌、布鲁菌等病原菌,但仍保持其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用于乳制品消毒。 (二)煮沸法 繁殖体需1005

14、分钟以上,芽胞需2小时以上,常用于食具、刀剪、注射器的消毒。 (三)流通蒸汽消毒法 在一个大气压下利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153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但不保证杀灭芽胞。 (四)间歇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五)高压蒸汽灭菌法 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方法是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内,加热至103.4kPa(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玻璃容器及注射器、敷料等物品的灭菌。 二、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 常用的射线是紫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