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前盲21.1任务由来21.2工程概况21.3勘察目的及任务21.4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与依据31.5勘察等级31.6勘察工作的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42自然地理与气象水文6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62.2气象水文63地质条件63.1地形地貌63.2地质构造63.3地层岩性73.4水文地质条件83.5不良地质及相邻建筑物影响93.6特殊性土9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地质评价94.1 土、石工程分级94.2岩土试验统计94.3、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114.4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124.5地震效应评价124.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34.7路基土工程特征评价134.8沿线筑路材料145路线工程地质评
2、价145.1路线工程地质条件145.2路基工程地质评价145.3挡墙工程地质评价296结论与建议326. 1结论326.2建议33附表:1. 软弱土地段一览表1张附图:1. 工程地质平面图8张2. 工程地质纵断而图8张3. 工程地质横断面图44张4. 钻孔柱状图50张1前言1.1任务由来本项目属于巴南区农村“小康路”中的一条,位于巴南区一品镇,路线全长 2.585km,通过对项目现场踏勘分析,原道路路基宽度为4.5m左右,路面为灌入 式沥青路面,原道路弯道半径小,整体线形较差,交点间夹直线短,坡长短,竖 曲线半径小,行车舒适性差,安全隐患多,路面破损严重,有大量沉陷、严重车 辙、龟裂等病害。本
3、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既有路线平曲线半径严重过小,线路纵坡较 大,平纵组合不利对行车有较大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截弯取直处理,使之满足四 级公路标准。原有老路的构造物主要为涵洞、挡墙。原有涵洞共有12道,大多数破损堵塞 严重,己无法满足现有排水要求,旦路线线位有些许变化,现阶段拟对其进行拆 除重建:原有挡墙部分,根据现场挡墙状况,及新的路线走向,能利用尽可能利 用,无法利用的进行拆除重建。受业主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工程的勘察任务。本次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 阶段。1.2工程概况本项目起点巴南区一品镇燕云村g210,与g210呈y型交叉,途径观音岩、龙 凤湾、韩坡岭、花竹溪,终点位于燕云场,路线全长
4、2. 585km,道路为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采用20km/ho本次道路总长2585米,宽6.5米,为四级公路,设计车速20km/ho全段道路最大纵坡1。道路设计起点k0+000,设计标高为h设计=325.19m,终点k2+585,设计标高为h设计=388.27m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2-lo桥燕路(燕云路段)主要技术标准表 表1.2-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采用值备注1公路等级等级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按照交通部农 村道路旅客运输 班线通行条件 可通行车怆不超 过?米的营运客 车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20203路基宽度米6.56.54行车道宽米3.0x23.0x25路肩宽度米0. 25x20. 2
5、5x26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20207最大纵坡%10108最小坡长米60709紧曲线最小半径米10040010会车视距米404011超车视距米10010012停车视距米202013设计荷载公路-1【公路-ii1.3勘察目的及任务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作区的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现象等,为路线设 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主要任务如下:1、查明沿线各段地形地貌,划分地貌单元;查明沿线地段的地层岩性、地质 构造、岩土类别、厚度、分布、工程特性等地质环境。2、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 度,论证
6、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查明道路沿线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水位变化幅度与规 律;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评价道路区的稳定性及筑路适宜性;对道路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和岩土体地 震稳定性评价。5、对道路进行工程地质分段评价,进行土石工程分级及类别划分,提供有关 工程措施建议。6、提供边坡(路堤、路堑)设计参数,根据路面设计标高,对路堑边坡开挖放 坡坡率提出建议,对路堑和路堤稳定性进行评价。7、查明其道路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等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1.4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与依据1.4.1主要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
7、)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建设部第115号文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5)国务院令第349号地质资料管理条例。1.4.2主要技术规范主要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i9;(5)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i1);(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o13:(9)建筑抗
8、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版)。参考规范:(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t 143-2018):(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4)其它相关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1.5以往地质工作简介线路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以往地质工作主要有:(1)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于1981年提交的1:20万重庆辐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2021年5月由重庆路戚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所做的桥燕路(燕云路段)改造项目初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巴南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上述资料对工作区
9、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 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本次详勘对收集的资料在现场尽可能 地验证,使所引用的资料尽呈真实、可靠。1.6勘察工作的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1.6.1勘察工作的布置本次勘察根据工程勘察委托书和相关规范,采用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钻探、取样及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工程测量采用大地2000坐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依据委托方提供的2个控制点(见 表1.6-1),采用托普康335全站仪进行钻孔孔位及孔口标高测量,测量成果详见 “钻孔测量资料二工程测量控制点情况一览表表1.6-1控制点编x(m)y(m)h(m)1132366
10、72.841358314.077325.49123236624.01357523.099342.48工程地质测绘测绘范围面积约0.60km2,比例尺1:500,主要进行不良工程地质调查,划分 地层界线,以查明场区及其周边附近地段的地质条件。工程钻探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的有关规定,本次勘察工作钻孔主要沿拟建道路中心线及两侧边坡布置.勘探点,以控制两侧挖填方边坡,挖方边坡 钻孔以控制边坡后缘1倍坡高为主,填方边坡控制可能存在滑移的范围内,点距 一般515m,勘探线间距一般6080m。本次勘察勘探工作量为:本次勘察共布 置钻孔54个,利用初勘钻孔46个。沿道路中线布置勘探纵剖
11、而1条,横剖而44 条。一般道路的勘探点深度到达原地面以下35m,挖方道路及填方道路达到设计 路面高程以下58m°本次勘察共引用初勘钻孔46个,共计493.10m。具体位置 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水文地质测试为了查明场地地下水位的埋深,在野外钻探施工结束后对所有钻孔进行地下水位观测。各钻孔稳定水位标注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室内试验本次勘察计划采集岩样16组,岩样试验项目为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三轴苗切试验。岩样及土样均利用上初勘试验数据与本次勘察合并统计。勘察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由于工期紧,任务至,为满足不同设计阶段所需的技术资料,本工程采用一 次性实施外业,分初勘和详勘两阶
12、段提交成果资料。野外钻探施工于2021年5月1日开始,至2021年5月5日结束,出动5台xy-150型钻机全取芯钻进,完成的实物工作虽见表1.6-2-1.6-3o初步勘察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 6-2项目单位数s工程地质测绘1: 500工程地质测绘km*0.60钻探进尺/钻孔m/个525. 10/49岩石试验天然抗压件/鲍30/10饱和抗压30/10三轴剪切12/4土样土常规组6工程测量定测钻孔个19实测剖面1:500制/条2611/1实测剖面1:2005/条839/21控制点个2水文测试水位观测孔个49详细勘察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 6-3项目单位数量工程地质测绘1: 5
13、00工程地质测绘km*0. 60钻探进尺/钻孔m/个559. 40/54岩石试验天然抗压件/组48/16饱和抗压48/16工程测筮定测钻孔个54实测剖面1:500m/条2611/1实测剖面1:200m/条921/21控制点个2水文测试水位观测孔个541.6.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工程测量:以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设计图及委托方提供的地形图作为本次工 作用图,采用大地2000坐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选用拓普康335全站仪进行 钻孔孔位及高程实测,测量成果精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钻探施工时,现场地质 技术人员还根据相邻位置的地形地貌和地面高程对所有钻孔实际位置和高程进行 校核,以确认钻孔位置和高程是否
14、有偏差。通过校核,本次勘察钻孔孔位未发生 位移。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500比例尺,采用仪器法结合标志地形 地物定点的方法圈定地质界线,主要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时代及不良地 质现象分布情况、岩层产状、裂隙发育情况、填土范围、堆填时间、堆填方式, 图上误差小于3mn)o木次工程地质测绘面积0. gokm-',测绘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工 程地质范围合理,分区准确,满足本次勘察要求。钻探: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执行,钻进技术参数选择 合理,土层采取干钻,遇大块石时辅以小水量钻进,钻穿后即停水,素填土、粉 质粘土回尺进尺不大于1米,素填土采取率大于70%,粉质粘土采取
15、率大于90%。 基岩采用清水钻进,基岩回尺进尺不大于2米。强风化岩层采取率大于80鉴,中等 风化岩层采取率大于85%。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及时填写回次标签并作好原始记 录。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有专业地质技术人员在现场了解钻探揭露情况,及时进行 编录并照相,野外资料真实可靠。水文观测:在钻探施工结束后,采用地下抽取法抽干孔内钻探滞水,在24小 时后再采用电接触悬垂水尺测量地下水位。各钻孔稳定水位标注见工程地质剖而 图和柱状图。室内试验: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特点,本次勘察采集岩样16组,岩样试验项 目为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三轴剪切试验:本次勘察利用初勘试验数据合并 统计。所有样品均按相关操作规程现场
16、采集、现场包装,并及时送往具有试验资 质的检测中心进行室内检测,送检和试验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测试成果详见附件 2。室内资料整理:本次勘察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勘察软件8.5版重庆版,图形处理 软件采用aulocad2006,文字处理软件采用office2003。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各项野外施工作业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 行,务环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较好地完成了勘察任务,完成工作量及质虽均 能满足详细勘察的要求,达到了预期勘察目的,很好的完成了勘察任务。勘察成 果达到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2自然地理与气象水文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本项目起点巴南区品镇燕云村g
17、210,与g210呈y型交叉,途径观音岩、 龙凤湾、鞘坡岭、花竹溪,终点位于燕云场,为道路改造项目,交通较为便利。2.2气象水文气象:拟建场地属巴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 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雨期长, 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年日均气温18tc,极值气温l"c-40.8'c;总降水量 10001200亳米,主要集中在5-7月:雾期60-90天,日照1100-1300小时:无霜 期在300天以上。水文:沿线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农田、鱼塘、小溪沟。如里程k0+060ko+58o 段发育一小溪沟,在k0+560处与拟
18、建道路垂直相交,常年有水,雨季较大,勘 察时流量5l/s,勘察时水位329.8m,水深约0.5m,底部淤泥质土厚度0.5-1.5m: 道路沿线分布多处鱼塘。路线经过区域地表水山间溪沟和冲沟径流路径短,其流量有限,呈树枝状向 龙溪河径流排泄。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的影响,线路走廊区发育的溪沟一 般为“v”型沟谷,沟底坡降相对较小,地形坡度一般为1535° ,大部分地段 无明显的地表径流以梯田形式由上向下梯级排泄。本次勘察段无大的河流通过。3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线路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整体南高北低,路线 一般地形标高325395m,路线经过最大标高约为394.
19、5m,位于kl+780附近, 最低点位于起点ko+ooo附近,地面标高约为325.2m相对高差约69.3m。地表 多由第四系土层覆盖,分布有丘包、水田及旱地,局部地段分布鱼塘。人工改造 段地段多有人工填土覆盖。3.2地质构造巴南区地处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质地貌形态多样。从西向东形成有石马向 斜、南温泉背斜、樵坪向斜、龙岗向斜、石油沟背斜、明月峡背斜、太和向斜、 姜家背斜、清和向斜、丰盛背斜10个向斜和背斜。区境内出露的地层多为三叠纪、 侏罗纪和第四纪3个纪14个组(层)。拟建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产状:120。匕55° , 岩层面在砂岩内部多呈闭合状,在泥岩内部
20、和砂泥岩分层处一般夹有泥化层。一 般情况下无水,雨后有少量渗水,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内主要有 二组裂隙发育:裂隙ji:产状:210°匕76° ,多呈闭合状,大部分无充填,裂隙间距13m, 延伸长度13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j2:产状:300“匕40。,多呈闭合状,无充填,裂面较粗糙,裂隙间距26m,延伸长度24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属中厚层状结构,强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完整程 度属较完整。综i-.所述,拟建线区地质构造简单。3.3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拟建道路区域揭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 (qf)、第四系全新
21、统残坡积层(qfw、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l、)基岩层。地层 山新至老分叙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q尸)素填土:灰色,褐色,成分以粘性土夹砂、泥岩块石为主,局部含建筑垃圾, 结构多为稍密,局部松散状态,稍湿,厚度差别大,均匀性差,回填时间多大于5 年。该层主要分布在路基段,多为己建道路和两侧小区施工回填形成,分布及规 模中等。厚度0.50 (zk14) 6.iom(ck5),其具体分布和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和 工程地质剖面图。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f)粉质粘土:褐色、褐黄色,软塑诃塑状,该层厚度整体较小,局部沟槽处厚 度较大。该层主要分布于小溪流岸坡和槽谷处,厚度030 (ck21)
22、3.40m (zk29 ), 其具体分布和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3、基岩(j&)拟建道路沿线揭露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与砂岩。(1) 泥岩: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由粘十.矿物组成,局部含有灰绿色砂质斑 团和条带,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呈碎块 状及少量短柱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该层广泛 分布于场地内,为本场地主要岩层。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0.80m(zk42)o(2) 砂岩:褐灰、灰白色,主要以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粉 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厚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较破碎,呈砂 状及少
23、虽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较硬,者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该层仅局 部地段有分布,为本场地次要岩层。钻探揭露最大厚度l().0()m(zk2)o地面调查及钻探揭螺基岩强风化厚度一般1.103.10m,岩体裂隙较发育,延 伸不长,岩芯多沿风化裂隙断开,断面多泥化,裂隙泥质充填或无充填,结合程 度差,岩芯极破碎,呈碎块状、片层状、颗粒状,岩质软极软,手捏即碎,强风 化界线多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中风化基岩岩芯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多沿层面、 构造裂隙断开,岩质新鲜,多呈柱状,局部为饼状,般节长540cm,岩质较软 软。泥岩抗风化能力弱,表层泥岩易风化成薄片层状、颗粒状及似土状,易形成 缓坡及凹腔,坡脚形
24、成十堆: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岩体被构造裂隙切割,形成 不规则块体,形成的砂岩边坡坡角陡,不稳定块体易形成崩落体。各层分布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及“钻孔数据表览表”。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道路沿线基岩面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随地势起伏,一般坡度达530° ,局 部陡坎处达40-60°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将钻探深度内的基岩划分为强 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现将各带特征分述如下: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片状、散砂 状,岩质软极软,岩体破碎,主要为泥岩、砂岩。钻探揭露强风化厚度为1.10 3.10m。中等风化带:岩
25、芯多呈短柱状长柱状,岩质极软软,岩体较完整完整。 构造裂隙不发育。中等风化带顶界标高318.80401.50m。3.4水文地质条件3.4.1地表水线路区总体属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沿线的地表水体主要为一品河支流以及 水田、鱼塘等。支流位于线路k0+060k0+56。段,交线路于k0+560,与线路呈垂直关系, 勘察时流量5l/s,勘察时水位329.8m,水深约0.5m,底部淤泥质土厚度0.51.5m。3.4.2地下水拟建场区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 隙水。场地内地下水为赋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 赋存丁第四系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层中,直接
26、接受降雨补给,运移至地势低凹处 排泄,水虽动态极不稳定,季节变化大,赋水性差: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 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拟建场区岩土层由人工 填土、粉质粘土、砂岩及泥岩层组成。其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孔隙度较大, 渗透性较好:基岩层面裂隙较发育,且多呈闭合状,泥岩渗透性差,为相对的隔 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路线区地下水补给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 给为主,居民生活用水补给为次。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 补给,在地势低洼的沟谷带亦接受地表冲沟水的补给。因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以 坡残积低液限粘土为主,渗透性极弱,因此入渗补给条件差。该类地下水
27、一般经 短途迳流后,在地势低洼处渗出,就近排向冲沟。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 补给,在地势低洼的沟谷带亦接受地表冲沟水的补给。线路区以斜坡地形为主, 大气降水易形成坡流顺坡排泄,入渗补给条件差,排泄条件好。该类地下水般 经短途迳流后,在地势低洼处渗出,就近排向冲沟;陡坡、陡坎等位置雨季偶尔 也有少量地下水从基岩裂隙以及砂泥岩接触带附近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本次勘察任钻孔终孔后,抽干钻孔中残留用水2448小时后进行简易水文观 测,均无水位恢复。拟建场地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4.3水土的腐蚀性评价(1)场地水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区附近无污染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
28、1-2001 <2009版) 和临近场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iii类,场地内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 土结构中钢筋、钢结构微腐蚀性。(2)场地土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邻近周边无工业厂矿,目前未发现可疑工业污染源。素填土未受污 染。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附录g判定:该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iii类,依据当地经验判定,土层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3.5不良地质及相邻建筑物影响拟建场区未见断层通过,无滑坡、泥石流、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 灾害分布。路线及其影响区相邻建筑主要为少量农村居民ix。居民区建筑多为
29、12层的 土房或砖房,建筑物高度较小,面积较小,勘察时拆迁工作己基本完成,仅剩房 屋拆迁残留物,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小。山于本次道路建设将形成高切坡, 建议加强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高边坡的稳定。3.6特殊性土拟建场地内存在的特殊土为素填土。本场地素填土分布在路基段,多为已建道路和两侧小区施工回填形成,分布 及规模中等。场地填土均匀性差,为松散状态。素填土未进行处理,不能做为拟 建边路基持力层。对由素填土形成的路堑边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土 作为构筑物持力层时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压实系数九c应不小于0.97,在地 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压实系数ac应不小于0.95o填土的填料不得使
30、用淤泥、 耕植土、膨胀土以及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作填料,当填料内含有碎石时,其粒 径不宜大于200mm,填土应进行分层压实。填上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 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载荷试验确定。3.7人类工程活动路段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修建场镇和场镇道路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边坡 高度为2.08.0m,均采用条石重力式挡墙支挡。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地质评价4.1 土、石工程分级道路沿线覆盖层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及砂岩。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h附录j,线路区岩、土可挖 性分级为:表层的残坡积粉质粘土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i级。沿线的填土、 基岩强风化带,岩
31、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为 硬土,土石等级为iii级。沿线中风化的泥岩为软石,土石等级为iv级。沿线中 风化的砂岩为软石,土石等级为iv级。4.2岩土试验统计本次勘察为了获得地基持力层定景评价指标,采取了粉质粘土和中风化基岩 样做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i、本次路线勘察土样试验利用初勘时土样试验数据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2ooi, 2009年版)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4.2-1:表4. 2-1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野外编号天然 含水量天然 密度土粒 比重天然 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 指数液性指数土的压缩性天然快朔峰值lonun压缩 模
32、量压缩 系数凝聚 力en%g/cm3%mpampa1kpaock3-125. 11.962.710. 73034.319.914.40. 365. 0510. 34225.214. 1ck4-124.51.942. 690. 72631.718.213.50.475.9170. 29123. 112.5ck11-123.31.992. 700. 67331.818.813.00. 356.4100. 26224.013.6ck12-125.81.952. 680. 72935.720.615. 10.344. 7620. 36227. 114.5ck41-126.31.922. 700. 77
33、634.320. 114.20.444. 3670. 40626.813.9ck44-125.01.932. 720. 76233.019.313.70. 425. 4050. 32624.513.0样本数666666666666最大值26.31.992. 720. 77635.720.615. 10.476.4100. 40627. 114.5最小值23.31.922. 680. 67331.718.213.00. 344. 3670. 26223. 112.5平均值25.01.952. 700. 73333.519.514.00. 405.3190.33225. 113.6标准差1.050
34、. 020.010. 041.580. 890. 740. 050. 750. 051.580. 74变异系数0. 040.010.010. 050. 050. 050. 050. 140. 140. 150. 060. 05统计修正系数0. 970.991.000. 960. 960. 960. 960. 890. 880. 870. 950. 96标准值/ /4.6960. 28923.813.0根据统计,天然密度1.95g/cm3 ,天然孔隙比0.733,液性指数0. 40,凝聚 力23.8kpa,内摩擦角13.0° 。2、场地内的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路基段,多为己建道路和两侧小
35、区施工回填 形成,分布及规模中等。素填土内部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块径差异较大,颗粒级 配较差,物理力学性质不均,结合地区经验、填土物质组成、回填年限,判定部 分填土尤其是新填土未完成自以固结。由于场地人工素填土为陆续无序抛填,结 构呈松散稍密状。根据野外鉴定、地区经验,建议:现状填土重度取20. okn/ms天然状态下综 合内摩擦角取30° ,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取25°。3、本次路线勘察共取中风化岩样16组,其中泥岩15组,15组做单轴抗压(天 然、饱和)试驶试验:砂岩1组,1组做单轴抗压(天然、饱和)试验。并利用初 勘时岩样试验数据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
36、2001, 2009年版)对试 验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4.2-2-表4.2-5):表4. 2-2中风化泥岩抗压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野外编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中等岩辰泥ck5-14.614.404. 132. 662.872.36ck9-14. 634.584. 502. 682.942. 60ck15-14. 294.014. 332.512.472.61ck21-15. 124.614.523. 162.602. 80ck27-15. 154.794.843. 032.872.98ck39-14.083.613.862. 202. 432. 18ck43-14
37、.033.613. 372. 232. 002. 28ck48-13. 934. 164.012. 672. 172. 42zk3-14. 133. 843. 792.212. 232. 19zk6-13. 784. 124.282. 522. 202. 60zku-14. 193. 463. 692. 232. 432. 01zk14-13. 003. 623. 462. 131.951.87zk16-i3. 824. 564. 222.412. 732. 43zk22-14.564. 824.072. 772. 592.71zk25-14.594.535. 162. 832. 763.00
38、zk27-14.805. 265.493.053. 083. 34zk30-14. 505. 175. 453. 382.912.92zk38-13. 873. 393.662. 192. 321.94zk43-13. 293. 383.832. 262. 061.89zk45-14.634. 284. 112. 592. 632. 58zk47-14. 365. 014.462.812. 932. 56zk19-15. 111. 874. 723. 132. 892.81zk53-15. 845. 374. 753.213. 293. 25充计数6969最大值5. 843. 38最小值3.
39、001.87平均值4.332. 59标准差0.610. 38变异系数0. 140. 15修正系数0. 970. 97标准值4.202.51软化系数0. 60泥岩软化系数0.60,属易软化岩石。表4.2-3中风化砂岩抗压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野外编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砂风中 岩化等ck2-124.227.424.217.618. 120.5ck33t30.726.427.222.821.320.8zk13-126.831. 12824.421.620. 1统计数99最大值31. 124.4最小值24.217.6平均值27.320.8标准差2.422. 12变异系数0. 09
40、0. 10修正系数0. 940.94标准值25.819.5软化系数0. 75砂岩软化系数0.75,属易软化岩石。根据试验成果: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20mpa,饱和单 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51 mpa,属极软岩;中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 值25.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i9.5mpa,属较软岩。表4. 2-4中风化泥岩抗剪、抗拉试验成果统计表取样 孔号天然三轴、压缩强度天然抗拉强度中(° )c(mpa)mpack9-135.00. 840.2010.2110.231ck27-134.60. 990.2430.2320.208数据个数226数据范围34.6-
41、35. 00. 84-0. 990. 201-0. 243平均值34.80. 920. 221标准差/0. 02变异系数/0. 08概率修正系数/0. 94标准值34.70. 880. 207说明:抗剪强度指标不足6个样本,根据试验结果,标准值由(最小值+平均 值)/2求得。表4. 2-5中风化砂岩抗剪、抗拉试验成果统计表天然三轴、jk缩强度犬然抗拉强度4> (° )c(mpa)mpazk2140.44.071. 171.251.09zk3040.04.551.391.351.22数据个数226数据范图40. 0- 40. 44. 07 -4. 551.09-1.39平均值10
42、. 24.311.25标准差/0. 11变异系数/0. 09概率修正系数/0. 93标准值40. 14. 191. 15说明:抗剪强度指标不足6个样本,根据试验结果,标准值由(最小值+平均 值)/2求得。抗剪强度指标试验统计结果:中风化泥岩:泥岩抗拉强度标准值:0. 207mpa,抗剪强度指标c值为0. 88mpa;值为34.7° °中风化砂岩:砂岩抗拉强度标准值:1.15mpa,抗剪强度指标c 值为4. 19mpa:中值为40. 1。4.3、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道路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3-2019)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43、030-2015)等有关规范,并结合 地区经验,按下列原则取值。 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根据地区经验提供,当选作较重要构筑物的地基 持力层时,应根据现场检测确定。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根据测试成果,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3-2019)及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综合取值。 中等风化岩体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3-2019)有关规定选择。 中等风化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j50-043-2016)9. 2节的有关规定,由岩石极限抗拉强度乘以0. 4的折减系数得来。 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
44、) 9. 2节的有关规定,中等风 化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岩石完整性折减系数0.90得 来,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 3的折减系数得来。 岩土体的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并结合经验确定。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i)bj50-043-2016) 9. 2节表 9. 2. 12-2 确定。m30砂浆锚固体与岩石粘结强度特征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确定。4.4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根据室内试验、地区经验,并结合有关规范,对道路路基段岩土体的物理力 学指标建议如下表4. 4-1:岩土物理
45、力学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表4.4-1岩土名称粉质粘土强风化 砂岩 (j:s)中风化砂 岩(jg强风化 泥岩 (j:s)中风化 泥岩 s)备注重度kn/m!天然*2019.5/24. 6/25.21. 岩体裂 隙结构而 强度标准 值取下列 值:摩擦角 取 18° , 粘聚力c取0. 05mpao2. 岩层面 强度标准 值取下列值:摩擦角取 18° ,粘聚力c 取0. 05ipa°3. 带 ” 为经验值饱和*22*20.0/24.8/25.3岩石脉强度漩 值( mpq天然/25.8/4. 20饱和/19.5/2.51岩体抗拉强度kpa/437/79地基承载力基本 容许值
46、kpa*130(压 实)*140 (可 塑)3501500250400内聚力(天然)kpa5 (天 然)23.8 (天 然)/a /1191/2512 (饱 和)13.0 (饱 和)内朦擦角(天然)o25 (天 然)*16 (天 然)/34.3/30.022 (饱和)*11 (饱 和)岩体理论豉裂角o/62.0/60.0弹性模量mpa/1000/1200泊松比(p)/0. 19/*0. 35基底摩擦系数/0. 25*0. 25*0. 350. 55*0. 300. 40m30砂浆与岩石 极限粘结强度标 准值kpa/*800/30()水平抗力系数mn/m'/ 10*300*30*50水平
47、抗力系数的 比例系数mn/m18*14/4.5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虑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附录a及公路工 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 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土的类型:素填土=120m/s (未来路基填方宜据压实情况实测校核),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叩 160m/s,属中软土;基岩匕500m/s,为岩石。拟建场地未来按设计高程整平 后,选择最不利位置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公式4. 1.5-1及 4. 1.
48、5-2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式中膈一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i一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 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尊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拟建道路平基后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详见表4. 5-1。表4. 5-1建筑场地地畿效应评价表项fi起止桩号平基后覆盖土层结构|等效剪|场地抗震地段设计特层最大厚度(m)扑i.(m)粉质 粘土 <m)切波速 (m/s)类别划分征周期桥燕路(燕云 路段ko+oook0+o502. 452. 45/120. 0011一般地段0. 25:k0+050k0+
49、1205. 504.001.50128. 80ii一般地段0. 35sk0+120-k0+3003. 00/3. 00160. 0011一般地段0. 25sko+300k0+4003. 903. 90/120. 0011一般地段0. 35skomook0+6203. 003. 00/120. 0011一般地段0. 25sk0+620k0+6606.403. 203. 20137. 16ii一般地段0. 35sk0+660 k1+0403.003. 00/120. 0011一般地段0. 25skh040k1+0704.094. 09/120. 00ii一般地段0. 35sk1+070-k2+58
50、53. 003. 00/120. 0011一般地段0. 25s岩土地震稳定性:场地地表大部分被土层覆盖.其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 抗震性能差,填土及土质边坡在地总作用下易产生变形失稳和震陷,建议对填土 应进行分层庆实处理,填土边坡应进行有效支挡。粉质粘土可塑,抗震性能-般。 强风化岩体破碎,抗震性能一般。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抗震性能好。场地内岩性主要为素填上、粉质粘土、泥岩、砂岩,未见饱和砂土及粉土可 不用考虑地震液化作用,场地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良好。场地在地震时发生滑坡、 崩塌的可能性小。4.6岩体基本质等级岩石坚硬程度划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 版规定,
51、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impa,属极软岩:砂岩饱和抗压强度 标准值为l9.5mpa,属较软岩。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根据现场钻探、野外鉴定并结合地区经验,强风化 砂岩及泥岩岩体完整性均属于破碎。中风化砂岩及泥岩岩体完整性均属于较完 整。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 年版规定,强风化泥岩、砂岩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中等风化泥岩基本质量等 级为v级,中等风化砂岩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4.7路基土工程特征评价道路区地层岩性主要由素填上、粉质粘上及下伏砂岩、泥岩组成,对路基各 岩土体评价如下:(1)素填土:主要分布在路基段,多为己建道路和两侧小区
52、施工回填形成, 分布及规模中等,厚度局部地段较大,分布不均一,成份较均一,结构松散至稍 密。承载力差,变形差异大,经压实合格后可作路基工作区底部的路基土。素填 土属普通土,土石等级为iii级,现状属中湿土。(2)粉质粘土:分布于小溪流岸坡和槽谷处,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冲沟底部 厚度较大,属中等压缩性土,层而起伏大,不能直接用作支挡结构地基持力层。 属松软土,土石等级为i级,现状属过湿土,不能在其上直接铺设路面。由于承 载力相对较低,不能用作路基工作区内的填料或路床土。(3)基岩:层位稳定,强度高,大部份地段埋深浅,是道路区良好的受力层。经对周边已有建筑经验,路基岩土体对建筑材料仅具微腐蚀性。4.8沿线筑路材料根据地质调查显示,沿线筑路材料中各种筑路材料均质优量丰,且大多可就 地取材。沿线覆盖层以低液限粘土及碎块石土为主,下卧基岩有粉砂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