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程-第五章(上) 传染病预防_第1页
体育健康教程-第五章(上) 传染病预防_第2页
体育健康教程-第五章(上) 传染病预防_第3页
体育健康教程-第五章(上) 传染病预防_第4页
体育健康教程-第五章(上) 传染病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传染病预防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1 1、全球、全球-人类早期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抗菌素的发明之前)(抗菌素的发明之前)-20-20世纪末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由1919世纪的世纪的50%-60%50%-60%下降至下降至10%10%以下以下2 2、我国、我国 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初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管(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疾病) 20092009年年: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全

2、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发病率444.15/10444.15/10万;万; 死亡率死亡率1.15/101.15/10万(总人口中)。其中甲乙类传染万(总人口中)。其中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报告发病率发病率263.52/10263.52/10万,万,死亡率死亡率1.12/101.12/10万。万。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 5位的是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甲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甲型H1N1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发病总数的91.55%91.55%。 病死率居前五位的是病死率居前五

3、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5.50%95.50%。第一节、传染病概述第一节、传染病概述(一)什么是传染病(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点(二)传染病的特点(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四)传染病流行过程(四)传染病流行过程(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七)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七)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八)学校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八)学校传染病

4、的管理与预防 (一)什么是传染病(一)什么是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Infectious disease)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性疾病。 人人-人人 流感、病毒性肝炎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人-动物动物 禽流感、狂犬病禽流感、狂犬病(二)传染病的特点(二)传染病的特点 1 1、由病原体(、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所致。 2 2、有传染性。、有传染性

5、。 3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 4、免疫性。、免疫性。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pathogen)细菌细菌 破伤风破伤风病毒病毒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恙虫热恙虫热支原体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衣原体 沙眼沙眼螺旋体螺旋体 梅毒梅毒霉菌和寄生虫霉菌和寄生虫 脚气脚气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 1、传染源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

6、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 3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童。1 1、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source of infection)定义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分类 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 霍乱霍乱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7、 乙肝乙肝 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 鼠疫鼠疫 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route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环境中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分类分类 直接或间接直接或间接 水痘、结膜炎(红眼病)水痘、结膜炎(红眼病) 空气或飞沫空气或飞沫 水痘、流感、肺结核水痘、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霍乱、血吸虫 食物传播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淋病、疥疮、艾滋病艾滋病 血

8、液或体液血液或体液 乙肝、乙肝、艾滋病艾滋病 昆虫或动物昆虫或动物 乙脑、疟疾、狂犬乙脑、疟疾、狂犬 土壤传播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丙肝、丙肝、艾滋病艾滋病 围产期传播围产期传播 风疹、梅毒、风疹、梅毒、艾滋病艾滋病 多途径传播多途径传播 艾滋病艾滋病3 3、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herd susceptibility) 定义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特征特征 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占的比例 传染源传染源

9、病原体病原体易感者易感者携带者携带者患者患者获得免疫者获得免疫者(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媒介媒介昆虫昆虫和宿主和宿主动物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的特异性栖息习性zhuzhu2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10、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1 1、管理和控制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根本措施:根本措施2 2、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关键措施:关键措施3 3、保护、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重要措施1 1、管理和控制、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1 1、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2 2、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2 2、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 1、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2 2、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3 3、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

11、、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4 4、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3 3、保护、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1 1、主动免疫:疫苗接种、主动免疫:疫苗接种 2 2、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3 3、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七)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 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3、学校易成为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场所。 4、学校的传染病发生有季节性的特点。(八)学校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 1、传染源的管理与预防 (1)执行“

12、五早”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 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 法定传染病:甲类-鼠疫和霍乱;乙类-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艾滋病、性病等;丙类:肺结核、流感、流腮、风疹等。共 35 种。 (2)早期发现教职工和学生中的传染病人。 (3)加强学校晨检工作 (4)缺课原因的调查 (5)传染源的隔离及治疗 (6)对动物传染源的预防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1)呼吸道传播途径 (2)肠道传播途径 (3)消毒、杀虫 3、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1)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知识。 (2)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生活作息。 (4)保护体弱儿童 (5)预防接种第二节 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

13、冒(流感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 fluInfluenza, flu) 病原体:病原体:由流感病毒(正粘病毒)引起的急性呼由流感病毒(正粘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传染源: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是流感患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空气或或飞沫传播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传播。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潜伏期:潜伏期短,通常为潜伏期短,通常为1 13 3日。日。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

14、季节性,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夏季和冬季。 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流感症状有轻有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流感症状有轻有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四种类型: (1)(1)单纯型:高热,寒战,头痛,鼻塞,单纯型:高热,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流涕,咽痛等。 (2)(2)胃肠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

15、胃肠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痛腹泻等。 (3)(3)中毒型:高热不退,谵妄,抽搐,甚中毒型:高热不退,谵妄,抽搐,甚至神志昏迷。至神志昏迷。 (4)(4)肺炎型:高热,咳嗽,咯血,气急,肺炎型:高热,咳嗽,咯血,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比较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比较症状症状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发烧发烧 偶尔会发生偶尔会发生 一定会发高烧一定会发高烧3-43-4天天 头痛头痛 偶尔会发生偶尔会发生 头痛欲裂头痛欲裂 身体酸痛身体酸痛 是是 严重的身体酸痛严重的身体酸痛 身体虚弱身体虚弱 是是 虚弱到需要卧床

16、休息虚弱到需要卧床休息 精神疲倦精神疲倦 不一定不一定 头几天会这样头几天会这样 鼻塞鼻塞 是是 是是 流鼻涕流鼻涕 是是 是是 喉咙痛喉咙痛 是是 是是 胸闷胸闷 不会很严重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会变得很严重 咳嗽咳嗽 不会很严重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会变得很严重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和普通感冒基本相同和普通感冒基本相同: :(1)(1)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迅速减轻症状、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迅速减轻症状、促进自愈、早日康复,亦可减少传染他人的促进自愈、早日康复,亦可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机会。(2)(2)加强抗病毒治疗。加强抗病毒治疗。(3)(3)积极防治并发症

17、: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包积极防治并发症: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包括括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及肺炎肺炎,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须注意其体温、血象、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须注意其体温、血象、痰色、痰量、心率等的变化,防治继发细菌痰色、痰量、心率等的变化,防治继发细菌感染。感染。 一般预防一般预防 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病初病初2 23 3天

18、传染性最天传染性最强。强。遵循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预防原则。遵循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预防原则。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境开朗,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境开朗,开窗通风,减少聚会。开窗通风,减少聚会。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每天坚持用

19、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一定预防作用。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50克,克,野菊花、金银花各野菊花、金银花各30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3030克,蒲公英克,蒲公英1515克,克,青茶青茶5 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疫苗预防疫苗预防 接种流

20、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段。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每年可能爆发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每年可能爆发和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和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一次。年接种一次。 日本法律规定,日本法律规定,3 31717岁每年均常规注射流岁每年均常规注射流感疫苗。感疫苗。 我国近几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我国近几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病。 危害危害 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

21、表表23231 19921 19921995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数人数病毒类型病毒类型状态状态9.79.7亿亿HAVHAV感染过感染过6.96.9亿亿HBVHBV感染过感染过/ /正在感染正在感染140140万万HBVHBV和和HDV HDV 同时携带同时携带38003800万万HCVHCV携带携带2.12.1亿亿HEVHEV感染过感染过引引 言言 一、甲型肝炎一、甲型肝炎 甲肝病毒为小RNA病毒,较一般肠道病毒抵抗力强。 在淡水、海水、污水、泥沙毛蚶等水产品中存在。100 1min完全灭活,70%乙醇3min部分灭活。不耐受紫外线。1.传

22、染源:急性期患者、亚临床感染者、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狨猴及猕猴等)。2.传播途径: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以8个月-2岁的儿童易感性最高。3.预防策略与措施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粪口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 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甲肝免疫球蛋白甲肝免疫球蛋白 甲肝病毒电镜图甲肝病毒电镜图 二、乙型肝炎型二、乙型肝炎型 乙肝病毒为DNA病毒。

23、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70%乙醇不能灭活。自然条件下,停留于物品表面1周保持感染性。1.传染源:乙肝病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HBsAg携带者。2.传播途径:经血源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HBV普遍易感,易感性一般随年龄增加,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4.转归:HBV感染后结局:病毒清除;病毒携带;病情迁延,慢性化。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HBsAgHBsAg 抗抗- -HBsHBs抗抗- -HBcHBcIgGIgG IgMIgMHBeAgHBeAg抗抗- -HBeHBe潜伏期末期潜伏期末期+

24、+/+/急性乙肝,病毒长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长期携带+ + + + +HBsAgHBsAg阴性的急性感染阴性的急性感染+ +感染消除,抗感染消除,抗- -HBsHBs尚未出现尚未出现+ +健康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 + +/-+/-+ +慢性乙肝,病毒长期携带慢性乙肝,病毒长期携带+ +- -+ +/-+/-+ +- -HBVHBV近期感染,恢复期近期感染,恢复期+ + +/-+/-+ +HBVHBV既往感染,已恢复既往感染,已恢复+/-+/-+ +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暴露未感染或感染已恢复暴露未感染或感染已恢复+ +HBV感染血清学常见模式感染血清学常见模式5.预防策略与措施 免疫预

25、防为主、防治兼顾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 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 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 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 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又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和“红眼病”。 1.病原体: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 2.传染源:结膜炎患者。 3.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

26、感染病原体。 4.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5.潜伏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 6.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 7.治疗: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 目前对本病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效。4吗啉双胍、0.1三氮唑核苷、0.1羟苄唑滴眼剂等对有些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8.预防: (一)隔离治疗所有患者。要求所有患者在家或定点隔离治疗,待所有症状消失后7-10天方可解除隔离。 (二)疫情

27、暴发单位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三)开展消毒工作。 (四)做好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和监督。 (六)医院应加强预诊和院内感染的控制,必要时设立专门诊室,专人接诊,严防交叉感染。 (七)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红眼病。结核病结核病 tuberculosis1.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2.传染源: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3.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稍差的人吸入后便会染病。4.病理: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5.人群易感性:

28、与尚未被发现或治疗不彻底的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此外,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者等,肺结核发病较高。6.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长期咳嗽和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无明显病征。 7.预防 (1) 建立和健全各级防密组织是整个防治工作的关键。 (2)查出病人 (3)登记管理 (4)卡介苗接种(6-8w;4-5Y)细菌性痢疾1.病原体:痢疾杆菌(志贺氏、福氏、鲍氏和宋内氏)。2.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3.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4.易感人群: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病人以学龄的儿童和青壮年为多。5.流行特征:菌痢在我国各地区全年均有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发病率一般在 56 月开始上升,79 月达高峰,10 月下降。 6.临床表现:潜伏期为数小时至 7 天,多数为 12 天。 (1)急性菌痢 主要症状有全身中毒与肠道症状两方面。 (2) 慢性菌痢 在急性期治疗不及时、营养不良,合并慢性疾患如低酸或无酸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情况下,导致急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