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_第1页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_第2页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_第3页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_第4页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摘要: 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分类、转基因食品的现状与未来发 展趋势, 旨在消除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 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安 全性方面有一总体认识 , 使现代生物技术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现状,发展趋势Abstract: Stating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current situ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GM food, aim at dispelling people's doubts and worries about GM

2、 food,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to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food security, and enable modern bio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well-being of mankind better.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afety; Actuality;Trend of Development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转基 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纷纷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走进我 们的日

3、常生活。 尽管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 国 内科学家的观点也存在分歧, 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并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 但是转基因食品 商业化,以其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成为我们的日常生 活消费品, 并且以极其迅猛的速度继续发展。 面对这样迅速发展起来 的转基因食品产业, 引发了我们对其安全性的思考和争论。 那么究竟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情况如何?如何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我们及政府又应该以何种态度去对待转基因食品呢?1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转基因食品也称基因改良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

4、ods ,GMF 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有利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使它们获得有利的特性, 再由这些转基因物种生产或处理获得 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由此可增加食品的种类、提高产量、改进营养 成分的构成、延长货架期等。根据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可把它分为: 植物源的转基因食品, 动物 源的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的转基因食品。 现阶段的转基因食品主要 是植物源的转基因食品。 从植物源的转基因食品来看, 涉及的食品或 食品原料包括: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番茄、 转基因油菜、 转基因马铃薯等。2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不同物种 之间的遗传差

5、异问题,满足人类的更多需求,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 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渐渐发展起来 , 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于 1983 年在美国诞生 ,1986 年转基因 作物被批准进行田间试验 ,1993 年底第 1 个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 上市。近几年其发展更为迅速,经过美国农业部、FDA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 )和环境保护署批准进入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越来越多。此 后,转基因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并延伸到更多的领域。 放眼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中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 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扩增速度很快,转基因品种也更加丰富, 转基因技术也日渐趋于成熟。

6、我国是最早开展转基因研究的国家之一。至 1999 年, 我国共有 48种转基因作物进行田间试验 ,涉及作物 11种。其中 , 水稻、小麦、 玉米、西红柿、白菜、甜瓜、香木瓜、花生和广藿香为转基因食物植 物。49种进行环境释放 ,涉及 10种作物,其中水稻、玉米、大豆、马 铃薯、西红柿、 甜椒和线辣椒为转基因食品植物。尤其在转基因抗虫 棉花、抗病小麦、抗病马铃薯以及生长速度快的转基因鱼等研究方面 已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基因工程食品具有产量高、富于营养、 抗病虫害、在不利气候条 件下可获得好收成等优点,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转基因食品对环

7、 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态度各异, 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 达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持一种相对积极、乐观、宽容、公开的态度。相 反,欧盟对此类食品的管理持审慎的态度。 我国政府鼓励基因工程技 术及转基因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同时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 理,对我国境内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的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实行规 范化管理。但是,我国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和管理体制还处 在起步阶段 , 相关管理程序和方法尚未完善。那么,面对基因工程的 安全性,应以何种指标去评估呢?从科学上讲,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有 无毒性,有无过敏性、抗生素抗性等

8、标记基因的安全,营养成分是否 改变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具体如下:( 1)毒性分析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性的食物, 许多食品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 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剂、溶血剂、神经毒素等以抵 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 当然,现有食品中一些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 引起毒效应。不过,如果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和一些豆类) 能引起严重的生理问题甚至死亡。 评价的原则应该是: 转基因食品不 应含有比其他同种可食用的食品更高的毒素含量。 主要采用细胞毒素 分析法、 动物饲喂实验法等方法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有关 部门还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不批准其田间试验或商品化。2)过敏性分析 食物过

9、敏是指食物中存在的抗原分子的不良免疫介导反应。 过敏 反应是免疫球蛋白E (IgE)与过敏原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已经 发现引起过敏原反应的蛋白质大约有两百种。 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 会与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过敏性和免疫研究所一起, 制定出一套分 析转基因食品过敏性的“树型判定法” ,该法重点分析基因的来源, 目标蛋白与已知过敏原的序列同源性, 目标蛋白与已知过敏病人血清 中的 IgE 能否发生免疫反应,以及目标蛋白的生理、化学特性。由于 转基因食品往往含有新蛋白, 所以其安全性评价必须包括这类新蛋白 的过敏原性评估。 但是,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鉴定是否存在过敏原性。所以FAO/WH联合专家顾问

10、委员会在2000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树 型判定法”。并提出:“树型判定法”应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3)抗性标记基因分析标记基因可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中, 促进转化细胞、 组织和转基 因植物的生长。 目前应用的有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 除草剂抗性标记 基因等。其中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被应用在许多转基因植物生物体的 转化,在基因修饰过程中, 对于转基因植物的生产起着关键作用。而 对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考虑之一是: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 因是否会在肠道中水平转移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至微生物, 从而影响抗素治疗的有效性。 一般来讲,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在

11、 肠道中水平转移的可能极小。 只有当标记基因转入发生, 其特性威胁 人类健康时, 才有必要收集该基因转入的信息数据。 但是在评估任何 潜在健康问题时, 都应该考虑人体或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胃肠道微 生物对抗生素产生的抗性。( 4)营养含量是否改变 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有影响, 我们目前还不清楚。而且, 食物的营养成分也有它的内在规律,科学 家不能一味地提高营养成分, 否则破坏了整个食物的营养成分, 打破 了整个食物的营养平衡。另外,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也需要平衡,过 分提高某种营养会打破人体的整个内在生理机制,带来不好的影响。5)其他因素的考虑除了考虑以上四个主要指标

12、外, 像重组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和致病 性尤其是致癌性问题, 转基因动物与激素问题等等也是我们应该重视 的。这些评价指标在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进入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 在转基因食品的包装上还要必须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 标签上应标 明该食物的组成、 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并且具体指出转基因食品的 名称。4 结语与展望 我国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和管理体制还处在起步阶段, 现有的检验技术无法对转基因食品中各种影响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全 面准确的测定。 对此,由于目前相关的管理法规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均尚缺乏可操作性 , 急需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法规 , 并确保法规随科 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修订,走在时代的前

13、沿。除了加紧法律法规建设, 更需要的是,大力加强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通过基础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 建立我国关于生物安全性评价数据 库, 并定期更新和维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体 系,推动我国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进入要求, 我们可 以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提供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随着生 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认为是安全的食品 , 明天可能发现有不安全 的因素, 同样,今天认为是不安全的食品成分 ,明天可以用新的技术将 其删除或变为安全。所以,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的一道曙光 , 可以造福人 类,无论带来怎样的后果 ,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 然, 其势不可阻挡。我们可以选择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但不能阻止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参考文献:【1】 孙美玲,辛显桐,李丙;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概述; 职业与健康; 2003年 6月第 19卷第 6期【2】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3】康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价;农业与技术; 2003 年12 月第 23卷第 6期【4】霍飞,江国虹 ,常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中 国公共卫生; 2003年第 19卷第 9 期【5】刘威,张竹;浅析转基因食品;食品研究与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