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_第1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_第2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_第3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_第4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2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3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4潭中鱼可百许头, 。 (小石潭记)5 ,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爱上层楼”描绘少年活泼向上的勃勃生机。b“强说愁”写出了词人年少无知却故作深沉。c

2、“欲说还休”表现了词人无法排解内心的忧愁。d整首词表现了词人识尽人生愁苦之后的旷达。(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8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3分)欲往而不知其所穷。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提出“读数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b第段以“如看场中美色”比喻读书多从而获益多。c作者以孔子读易阐明要读书千遍,探其深意。d作者以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从反面强调了读书要深入研读。(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注 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

4、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游国学: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秘书:少见的珍贵书。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清求而不与( ) (2)亦未假书于汝( )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罢了。b我把你珍贵的书看得太重,特意拿这本书来互相戏弄一下而已。c我把你珍贵的书看得太重,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罢了。d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特意拿这本书来互相戏弄一下而已。13祭酒断定书是景清的理由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这是故事告诉我们书的价值在于( )(3分)a珍藏 b使用

5、 c背诵 d炫耀二、现代文(共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灵发育” 在南京,中小学生谈心电话“陶老师”热线越来越热了。热线开通18年,“陶老师”工作站成员共接听了近10万个电话,接待了7000多人次的面对面咨询。他们与求助者坦诚交流,一次次解开青少年心结,一次次打消他们轻生的念头,帮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学生和家长说,这条热线是“守护天使”。 “陶老师”热线用爱心点燃了青少年对未来的希望,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青少年正面临“心灵发育”危机。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中需心理帮助者占10%15%。一些青少年轻生悲剧与犯罪案例,向我们敲响

6、了警钟。  现在,城里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对“兄弟姐妹”这些词汇差不多只有语义上的了解,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追求也与前几代人不大一样。他们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竞争意识都很强,接受新事物能力也非常强。但因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耐力,加上学习压力增大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中不少人情绪波动也比较大,易产生“心灵发育“的不良征兆。其实,相对于成年心理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往往并不算严重,大多属于萌芽状态或早期阶段,此时解决起来也不难,关键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灵发育”。如果不去重视,听之任之,一旦青少年完成心理定型,再解决起来就不那么

7、容易了。重视青少的心灵发育,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心灵发育”中的危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现。例如,有些学生,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争暗斗”;有一点不痛快,马上就想到怎样去报复;稍稍遇到点挫折,精神即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早发现”,就能“早诊断,早干预”,就能及时给于青少年一定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因此,老师和家长要真正重视孩子“心灵发育”时期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教育部门也应着手建立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关机构和保障制度。  重视青少年的“心灵教育”,还应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不是把被教育者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是要关注

8、学生的心灵发育,完善学生的人格。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教育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过于看重“分数”,不太注重未成年人的“心灵发育”。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心灵危机”影响着青少年成长。 重视青少年的“心灵发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希望孩子们能在花样年华健康成长。按国际上提出的“健康”标准,健康的人生是“生理人”、“心理人”、“社会人”的统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人”的品质。心灵发育不良,身

9、体再壮实,学习再优秀,也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心灵发育”对于青少年的一生都至为关键。在我们的教育中,很有必要补上心灵这一课,着眼于完善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努力用爱心点燃学生心底火种,用理想照亮青少年人生,增强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15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16下列对第段加点词“警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指的是一些青少年的轻生悲剧与犯罪案例。b指的是青少年正面临“心灵发育”的危机。c指的是产生“心灵发育”的不良征兆。d指的是目前中小学生中需心理帮助者占10%15%。17第段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其作用是 (

10、3分)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从哪三方面来论述的(9分)(1) (2) (3)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生命的塑像       老天爷发了邪,大雨似银河倒泻、沧海倾盆,不分丝缕,像整块幕布沉重的降落下来。到了后半夜,黑沉沉的夜雨,发狂般地打击着大地。村子西边的小山包抵挡不住猛雨的肆虐,终于散了骨架,泥石搅拌着洪水扑向村子。       村里的人们并没有shú睡,他们担心洪水会漫进屋子,害怕漏着雨水的屋子会随时坍塌他们根本没想到会发生泥石流,当他

11、们发现泥石流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外面正在下着大雨,泥石流猛兽似的横行着,而且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那里是出路?一时间,村子里的人哭喊成了一团。人们绝望的努力在泥石流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无助······     天亮了,雨住了,泥石流也没了威力,停歇下来。附近的当地驻军和武警官兵迅速赶到时,发现村子已经被泥石流填平了,看不到树木,看不到房子,看不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像一片即将干涸的沼泽地,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但是,救援人员没有放弃努力,他们不顾泥泞,带着警犬四处搜寻。忽然,警犬

12、把嘴扎在一处地方嗅了嗅,转着圈叫起来。警犬员惊喜的说下边好像有人!大伙急忙围过去,扒开枯树枝和乱石头,他们看到一间小木屋埋在泥石流下,仅露出屋顶的一个角。他们害怕铁锹伤着屋里的人,边沿着屋角周围趴在地上用双手刨起来。工夫不大,几个人的手开始淌血,但他们没有喊疼叫停,而是不停的扒······掀开屋顶,屋里已没有任何空间,全被泥石填满,之间粗大的房梁下还蜷缩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三岁左右,居然还活着!他涨紫着脸,努力扑扇了一下沾满泥土的双眼,“哇”的哭出声来。      救援人员忍

13、着悲伤,赶快将他抱起来,准备往救护车上送。可是小男孩挣扎着不愿意,扭着身子,侧身指着小屋又哭出了声:“娘没出来······”屋里还有人?救援人员又扒拉了几下,他们看到在小男孩蜷缩过的地方,隐约露出了十个手指,一双泥手!大家来不及多想,便沿着那双手的周围,开始谨慎小心地往外刨。谁的手弄破了,他们就替换下来,没让救援的工作停止······      时间不长,救援人员面前出现了一副令人肝肠寸断的画面:一位衣衫不整的妇女,

14、全身呈笔直站立的姿势,两只胳膊向上举过头顶,像一个举重运动员的泥塑雕像······毫无疑问,这就是小男孩的母亲。在泥石流扑向他们时,是他用双手把小男孩举了起来。      小男孩母亲的身体已经僵硬,大伙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的双臂放下来。大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母爱的力量,都忍不住落泪了。      救援人员把小男孩的母亲抬到了一边。可是小男孩还是死活不肯离去,指着刨出的泥坑,呜咽着,但已经哭不出声音了。 

15、0;    怎么?难道屋里还有人?大家顾不得疲惫,继续顺着这个坑往下挖。果然,在小男孩母亲的脚下,露出了掺着泥土的乱蓬蓬的头发,渐渐地,一个男人的头显现出来。小男孩突然喊了出来:“爹······”说罢又哑哑的哭开了。救援人员以这个男人的头作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扒拉着泥土和沙石······不一会儿,又挖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傲然挺立,双肩高高耸起······毋庸置疑,

16、在泥石流撞开屋门冲进小屋时, ,他的女人又用双手举起了他们的孩子!      大伙儿含着热泪望着两个身体僵硬的男人和女人,呆呆地怔在那里。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shú 睡(2分)20第 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其作用是 (5分)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8分)人物人物的形象阅读感受小孩(1)又悲伤又庆幸母亲衣衫不整,全身呈笔直站立的姿势,两只胳膊向上举过头顶,像一个举重运动员的泥塑雕像。(3)父亲(2)22请在第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23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表现了救援人员排除万难,奋勇救人的思想。b赞美了小男孩热爱父母、不放弃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