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_第1页
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_第2页
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_第3页
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_第4页
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5-2006)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渔业现代化徐   皓(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1 渔业装备与工程研究对象和内容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指在现代渔业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渔业机械、仪器、渔船、渔业设施,以及以这些装备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工程。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保鲜和流通工程,饲料加工,渔业能源,环境和资源等的生产、治理、控制及修复工程,渔港工程等。主要领域包括:水产养殖工程,捕捞装备工程,加工机械工程,以及渔业资源修复与渔港工程。水产养殖工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主

2、导方向,重点是使养殖设施系统减少对水资源和土地、水域的占用,降低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同时以海洋网箱集约化高效、生态、健康养殖为目标,进行大型网箱及配套设施系统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循环水养殖工程技术,池塘生态工程化控制技术,渔业废水排放净化技术,养殖工程智能化监控技术,养殖设施系统标准化技术,安全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系统配套性强、有利于产业化的网箱养殖装备及设施系统等。捕捞装备工程以海洋选择性捕捞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为目标,进行捕捞装备现代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捕捞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鱼类水声探测技术,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渔业船舶工程技术,海洋渔业装备标准化技术等。加工机械工程学科以提

3、升水产品资源利用率、加工效率、品质及安全性为目标,进行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以及饲料加工等装备及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研究内容:鱼糜及制成品加工设备系统技术,鱼类加工前处理设备技术,饲料加工工程技术,干燥加工装备系统技术,挤压脱水加工设备技术,水产品加工机械标准化技术等。渔业资源修复工程技术重点领域以保护、恢复渔业资源,修复渔业水域生态和水质环境为目标,按照现代渔业发展和社会城镇建设、城市环保的要求,进行现代渔港建设的系统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渔港设施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渔港功能多样性系统技术的研究。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化需要二大技术支撑,一是现代

4、生物生产技术,二是现代装备与工程技术。现代渔业的发展目标是工业化,体现在生产力上,就是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渔业现代化的实现,不仅依靠生物生产技术,还必须有装备与工程技术。装备与工程技术是现代渔业科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是渔业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国渔业发展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效生产是主要的目标。由现代科技支撑的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对捕捞生产而言,可提高捕捞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养殖业而言,可提高养殖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健康养殖;对加工流通业而言,可提高水产品价值,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实现规模化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讲,渔业

5、科技的进步就是渔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的过程。2 研究进展概况(2005-2006)2.1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领域水产养殖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发展主要体现在工厂化养殖系统技术、池塘生态工程化控制技术和深水网箱设施技术这三个方面。2.1.1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应用现代工业技术的资源节约型高效养殖生产模式。“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科研计划和技术开发,国内的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分别在海水循环水养殖和淡水循环水养殖两个方面形成了基本的系统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示范应用效果。(1)系统模式研究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已趋于成熟,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也基本形成,建立了以旋筛为主的物理过滤与以硝化细菌为主

6、的生物过滤相结合的工艺系统,纯氧增氧技术、紫外/臭氧杀菌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和水质监控技术等已成功运用于系统之中。“鱼类全人工繁育控制系统研究”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项目,中国水科院渔机所)以高效生物过滤设备(设施)和水质在线监测为主要研究内容,形成了包括繁育设施、循环水净化系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在内的完整的系统模式,在全国多家苗种繁育单位应用推广。“循环水工厂化淡水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上海水产大学)研制和开发了系统化的水处理设备,尤其在悬浮颗粒去除技术、高效生化反应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水循环率达到96%以上,生产系统排放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初步

7、建立了主要名特优淡水养殖品种的工厂化养殖技术体系。“工厂化养鱼关键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水科院黄海所与渔机所合作)和“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国家863项目,中国水科院黄海所)以高效生物过滤净化技术及装置研究为主,建立封闭式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运用机械过滤、泡沫分离、臭氧消毒、生物膜降解、滴滤除气、贝壳调节pH值、氧浴增氧等工艺,养殖牙鲆平均单产达29.92 kg/m2,成活率达到95.39%。(2)系统技术研究高比表面积生物过滤材料挂膜技术和防淤积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国外流行的比表面积在2000 m2/m3以上的浮粒材料应用于具有气压

8、室自动反冲洗功能的生物过滤器中(农业结构调整项目,中国水科院渔机所),每立方载鱼量可达500 kg。孙大川等对浮粒式生物过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曝气状态下的最佳水流量。陈中祥等对冷水鱼类养殖低温(12)条件下氨氮处理微生物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在经过低温环境的驯化和pH值的诱导,硝化细菌仍然是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氨氮处理的有效手段。泡沫分离技术是去除水中细小悬浮颗粒的有效手段,主要应用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有关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郑瑞东等用泡沫分离法对工厂化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证明在海水或养鳗淡水中,可去除60%以上的悬浮颗粒。宋德敬等将臭氧与泡沫分离相结合,研究臭氧的

9、添加量和蛋白质的去除效果,证明二者配合使用可获得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养殖水体多参数在线监控系统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已成功运用(中国水科院渔机所),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在进一步深入。刘星桥等研制了一套工厂化水产养殖多环境因子智能监控系统(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江苏大学),采用图象处理和专家系统对鱼病进行自动诊断和早期预报,采用移动GPRS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在系统控制方面,宋协法等根据狼鲈的生理特点,在耗氧率、氮排泄率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工厂化养殖设备为执行机构,构建环境调控软件包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确定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将养殖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国家8

10、63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搭配水生植物是防止硝酸盐累积、净化水质的有效方法。刘鹰等开展“海水高效养殖工程及精准生产技术的产业化”研究,采用无污染封闭循环水养殖新技术和高效育苗新工艺,结合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与高新水处理技术,对养殖过程进行全程监测与控制,实现养殖过程的精准生产。(3)鱼菜共生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工厂化养殖“鱼菜共生”技术的应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植物的搭配技术、营养平衡技术以及设施工程的经济性等问题上。谭洪新等研究了循环水养殖植物水栽培综合生产系统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该系统主要由养殖池、蔬菜和花卉水培渠及循环水处理系统组成,构成“养殖种植水净化”三者

11、结合的生产模式,效果良好,水栽培蔬菜长势良好,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明显。(4)纳米材料开发“纳米材料的渔业应用和技术开发”项目(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课题,中国水科院渔机所)探索了纳微米功能材料在养殖水处理技术上的应用和开发,研究了纳米级功能滤料、涂料、饲料添加剂的基本应用技术及效果,建立了经济可行的应用模式,开创了纳米材料技术在渔业科技中系统应用的先河。微电场凝聚、超声波等技术在养殖循环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水科院渔业水体净化技术与系统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5)国家863项目简介重要海水养殖贝类苗种培育设施的工程优化(中科院海洋所)  该课题研究建设了一个面

12、积500 m2,约900 m3水体的养殖系统,由育苗池、固液分离装置、生物处理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等组成,开发了集热面积为110 m2的海水专用PPR联箱式太阳能加温系统,系统布苗密度为16个/ m3,出池苗密度为10 个/ m3。系统指标为:NH4-N0.1 mg/L,BOD1 mg/L,溶氧36.5 mg/L;可去除76 mm以上的颗粒悬浮物,循环水日补充量小于总水量的6%。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中国水科院黄海所)   该课题研发的全自动快速过滤器,滤速高达80 m/h以上;研发的高效复合型净化菌剂,具有在低温条件下高效降解氨氮的特点;研发的微孔净水板,

13、比表面积达2100 m2/m3;开发研制的YKY中频(>400 Hz)低压臭氧发生器,臭氧产出能力高,耗电低,效率高出工频高压臭氧发生器近1倍;开发研制的分子筛富氧机,产纯氧率达到90%;研制的模块式紫外线杀菌装置,灭菌效果达到100%;研制的100 m3/h的蛋白质分离器,容量大,效果好;研制开发了在线水质监测系统中的传送与接收装置,通过集成实行单机多点自动监测和报警。在1 000 m2水系统中,采用微滤、蛋白质分离、砂滤、富氧、射流溶氧、二级生物净化、臭氧消毒与模块式紫外消毒的工艺流程,实现水循环1次/2 h,水利用率为95%,大菱鲆产量达到35 kg/m2;将养殖生物净化与序批式间

14、歇生物反应器有机结合,对一般养殖废水进行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使之达标排放。(6)国家攻关项目简介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中国水科院黄海所)  该课题建立了适应于南方和北方不同气候和环境特点的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研究了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特征,测定了对虾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以及对主要水质参数的影响,确定了主要调控指标;通过人工调控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满足对虾高密度养殖需求;采用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方法处理养殖废水效果明显;运用HACCP原理,系统分析了养殖过程中潜在的生物、物理、化学性的危害因子,对养殖过程中投

15、入物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虾工厂化养殖良好操作技术规范(GAP),建立了对虾质量安全管理手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中国水科院南海所)  该项目研制出以HDPE圆形双浮管升降式深水抗风浪网箱为代表的4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深水网箱,可设置在水深1530 m的开放水域,能抵御12级以上台风和5 m浪高,可下潜至预设深度(-10 m),8级大风时能在水面正常作业,设施寿命超过10年。课题研究筛选出卵形鲳鲹、军曹鱼、大黄鱼等6个深水网箱主养品种,规模化养殖平均单位产量为16.231 kg/m3,平均成活率为85.2%93.5%,饵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44.8%;同时还研制出深

16、水网箱自动投饵机、网衣清洗机、声纳和光电2种类型水下监视系统、吸鱼泵、网衣防污新材料、2种HDPE新型网箱、抗流囊网、太阳能警示灯、踏板等配套设备,开发出CAGESIM网箱工程设计辅助软件。(7)国际合作项目简介“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研究”是中国水科院渔机所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王兆凯合作开展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项目。根据合作协议,王院士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顾问和渔机所首席专家,带领以渔机所科研人员为主的研发团队,使用他所拥有的专利权,应用在夏威夷白对虾种虾养殖系统中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开展能在我国应用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研究。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依据不同种类微藻的生

17、长差异条件,依靠工程化控制手段,在适当光照和温度的条件下,通过食藻生物量(如贝类)搭配、循环水量设置以及悬浮颗粒物高效去除等技术手段,在养殖水体中形成硅藻(角毛藻)的优势种群,达到控制氨态氮、净化水质的效果。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渔业生产系统中现代工业技术运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方式整体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无有效制约(除特殊地域、个别品种的养殖和苗种繁育系统外);从生产经济性看,在没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以及国家对养殖系统用水排水无制约的情况下,这种生产方式的推广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运用大多局限于现代农业示范的层面上。但是,毫无疑问,它是未来养殖生产方式的一

18、个主要发展方向。事实上,我国目前许多利用自然水域或地下水的流水型养殖设施,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影响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提出了比以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系统技术本身还需要在高效、节能和结构优化上取得进一步的提升,以达到更低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2.1.2 池塘设施系统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属于开放式的生产系统。为了达到提高养殖密度及产量的目的,主要依靠换水和机械增氧来保持水质要求,因此导致用水无限制、排放无制约。这种生产方式在大量消耗水资源的同时,也在污染着周边的水环境,而自身又深受水域污染的影响;过量使用渔药又不可避免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处

19、理基本技术,对池塘养殖技术进行生态工程化设施改造,达到养殖废水净化再利用或达标排放,这是池塘养殖生产方式升级的最好途径。在南方地域条件适宜的地区,应用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技术对养殖池塘系统进行改造,如鳗鱼、罗非鱼土池养殖,在水质、病害控制和节水等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刘兴国等针对福建鳗鱼养殖土池的地域条件,将循环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包括机械过滤、生物过滤、紫外杀菌等环节与养殖池塘形成循环水系统,有效地控制了池塘的水质和病害。白遗胜等围绕繁育设施建立包括养殖池塘、水生生物和排灌沟渠组成的池塘循环水自然净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明显,不需要外部水源,鱼卵孵化率在90%以上。李谷等对人工湿地养殖池塘复合生态系统

20、进行研究,利用330 m2的塘边空地建立两组平行的人工湿地对760 m2的养殖池塘进行循环水净化处理,着重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养殖池塘排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总颗粒悬浮物、总氮、总磷、氨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1.9%、54.6%、80.0%、61.5%。上海市标准化生态养殖场示范项目(中国水科院渔机所),运用氧化塘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进行设施化应用和工程化控制,达到水质控制、水循环利用的目的,2006年设计了4座总面积近133 hm2(2000亩)工程化生态养殖场。2.1.3 深水网箱设施技术深水网箱设施技术的研究开始于“十五”前期,以消化吸收挪威HDPE重力式网箱为起点,到“十五”末,已取得

21、显著的成果,促进了我国深水网箱养殖产业的形成。全国目前共有深水网箱3200多个,养殖水体总量达500多万立方,养殖品种20多个。HDPE重力式网箱  2004年12月,“深海抗风浪网箱” (国家863项目,中国水科院黄海所)通过验收;2005年10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的专题“南海区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中国水科院南海所)通过验收。项目研究形成了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体系,编制了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建立了深水网箱集约化养殖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HDPE网箱研究的浙江海洋学院也同样获得

22、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推广效应。其他类型网箱  蝶型网箱(杭州飞鹰海洋养殖设备有限公司)、金属框架型重力式网箱(浙江嵊泗蓝海洋有限公司)实现了国产化。“鲆鲽类养殖沉式网箱”(中国水科院渔机所,2006年11月通过验收)采用钢结构框架沉底固泊,多层稳定网床,上配水下柔性网箱,网箱安全性能好,附着物少,抗风浪、抗潮流性能强,养殖的牙鲆鱼体形、体色正常,活力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沉式多层深水网箱”(国家863项目,中国海洋大学),采用水面下悬固定、多层养殖技术,2005年下水试验。(1)网箱设施应用基础研究“深水重力式网箱水动力特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对深水养殖网箱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全面

23、、系统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提出了网衣受力及运动的物理模型相似律、刚性浮架受力与运动的实用计算方法及水动力系数、网衣受力与变形的计算模式和锚绳受力、浮架运动幅度的实用计算公式,分析了配重与筒径、筒深比对其受力与变形的影响,为重力式网箱的设计计算和模型实验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基础。郭根喜等分析比较了圆柱形囊网与圆台性囊网在相同工况下的使用性能,认为在00.35 m/s流速范围内,前者在养殖容积、制作工艺、换网操作方面均优于后者;在0.350.75 m/s流速范围内,后者在养殖容积保持、制作成本、换网操作方面均优于前者,为不同水流水域选择合适的HDPE重力式网箱提供依据。董海国等对板网结

24、构浮式防波堤消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波浪周期、平板宽度、网衣数目、平板刚度以及水流方向和速度对波浪投射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保护网箱设施新型浮式防波堤的设计参数。(2)网箱配套设备研究关长涛等研制了柔性分离格栅,用于起捕分级;宋协法等研制了水力投饵机;傅小康等以图象处理技术理论为前提,对鱼体的回声图象进行处理,配以专家数据库,实现了对单体鱼的识别,提出了对鱼群识别的算法,为利用水声技术实现网箱养殖水下监测打下了技术基础。2.1.4 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渔机所设有“中国水科院渔业水体净化技术与系统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建于2001年,重点围绕循环水养殖水净化技术与系统研

25、究。建有可开展海、淡水循环水养殖的各类系统模式,配备有相应的水质检测仪器和在线监测系统,养殖实验水体面积100 m2以上。20052006年度共设立开放性课题11项,发表论文39篇,承担农业结构调整项目一项,省级“科技兴农项目”1项;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中承担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参加4项。实验室主要开展的研究课题有:“循环水健康养殖系统的营养转化和水质调节平衡研究”,重点研究鱼、藻、贝、水植生态等生物间的营养转化平衡和水质指标调节,旨在通过多物种的协调,实现健康养殖,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污染,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零排放池塘健康养殖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是以构建湿地作为复合系

26、统中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有效调控的核心环节,并研究其净化效能。结果表明,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SS的去除率为82.2%,CODcr的去除率为57.9%,氨氮的去除率为80.1%,NO3-N的去除率为54.3%,NO2-N的去除率为73.2%,TN的去除率为63.4%,TP的去除率为72.6%,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为80.0%;出水水质在不同的水力负荷、污染负荷及停留时间等条件下均能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达到了回用目的。“电凝聚在循环水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旨在建立电凝聚循环水养殖应用实验模型,探索电凝聚高效水净化技术。结果表明,对COD约为100×10-6、pH7的养殖废水,在电流密度为0.2 A

27、/dm2,电解时间为30 min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5%,SS去除率可达67.2%;随着电流密度加大或电解时间延长,虽然COD和SS的去除率有小幅上升,但经济成本大幅提高,且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对一定初始浓度养殖废水,pH7时可获最佳COD、 SS去除率。2.2 捕捞装备工程技术领域由于受捕捞业减船减产的影响,捕捞装备技术的发展需求也在减弱,远洋捕捞装备主要还是依靠国外的二手设备。2005-2006年度,捕捞装备技术的研究主要在渔船节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梁建生基于渔船的航行特性回归,分析航速与功率和船型参数的变化关系,提出经济航速以及降功率节能运行的量化分析方法及图谱,适用于船长60 m

28、、排水量1500 t以下的渔船技术经济分析及航行控制。查放24分析了渔船尾气制冷机技术性能,将占内燃机燃烧过程中1/3能量的高温烟气回收作为驱动热源,实现制冷循环,达到对鱼舱持续降温的效果,适合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渔船。在捕捞装备科技的应用方面,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承担的国家921载人航天工程“高海况打捞设备研制”标志着捕捞装备技术在大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高海况打捞设备为自主研究设计,属国内首创,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高海况打捞设备属于着陆场系统海上应急搜救部分,要求在46级海况条件下,打捞应急返回降落的返回舱。其在技术方法上融合了海洋渔业捕捞技术、船

29、舶工程理论、流体力学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首创的舷侧回转拦截臂、柔性打捞网拖曳捕获返回舱的打捞方法,解决了返回舱防撞、起吊摇摆、返回舱自动扶正、固定、安全营救航天员出舱、集中监控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从捕获、起吊、固定等全程自动控制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在风大浪急的情况下安全打捞返回舱的实际问题。2005年,根据“神舟六号”发射任务的具体要求,又对高海况打捞设备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并完成了“神舟六号”发射海上应急救援任务,受到了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嘉奖。该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3 水产品加工流通工程技

30、术领域“十五”以来,我国水产加工机械研究的重点在于鱼类处理加工机械、鱼糜及制成品机械等,先后开发出洗鱼设备、剥皮设备、鱼糜加工设备和鱼糜制品成形加工设备等。“冷冻鱼糜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中国水科院渔机所),该系统由清洗、采肉、漂洗、脱水、精滤等工艺技术及设备组成,可以满足不同原料鱼加工冷冻鱼糜的生产工艺要求。采肉机采用弹性皮带张紧机构,具有独创性;双螺杆挤压技术用于鱼糜脱水为国内首创。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经获得很好的推广规模和经济效益。流通装备方面,朱健康等开展的“海水活鱼运输技术及装备研究” 项目(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针对海水鱼长时间运输途中水温、溶氧和水质等三个影响存活的

31、因素,对多个海水经济鱼种进行试验研究,获得最佳装备性能,鱼水质量比为1:6,运输时间达62 h,存活率保持在95%以上。2.4 渔业资源修复与渔港工程领域“十五”期间,渔业资源修复工程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人工渔礁的应用研究方面。陈勇等对不同结构模型渔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于不设渔礁的标志区,人工渔礁对许氏平鲉聚集率为56.7%90%,不同结构的模型并无差异。钟术求等对四方台型人工渔礁礁体的设计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波流动力学理论,对礁体的最大作用力、抗漂移系数及抗颠覆系数进行了计算,获得了礁体稳定的设计条件。王伟定等在对人工渔礁建礁区地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用Terzaghi

32、公式计算人工渔礁的承载能力,提出了船形人工渔礁最大压载量的计算方法。黄梓荣等对不同类型的人工渔礁生物附着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投放3.5个月后,附着生物种类有17科20种;20.5个月后生物种有31科36种;混凝土板、木版、铁板和塑料板,以及涂红丹漆的木板、涂绿漆的铁板等附着效果好;废旧渔船均适宜用作人工渔礁的建造材料。章守宇等对海洲湾人工渔礁海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渔礁投放所产生的上升流将沉积于底泥的氮营养盐携带至上层,使得渔礁区的海水特性由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浮游植物组成丰富,浮游动物个体增重明显,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第一部人工鱼礁专著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杨吝主编)

33、于2005年出版发行。该书着笔于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人工鱼礁建设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人工鱼礁的历史和发展概况,人工鱼礁的类型,人工鱼礁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做法等,包括机能、设计、选址、投放、调查评估和经营管理等,对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前景作了展望,并提出今后的一些研究课题。在渔港与渔村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将爆破挤淤等新技术应用于渔港防灾减灾工程,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推动了我国台风多发地区渔船避风港的建设。振冲碎石桩技术正应用在渔港建设中,这种经济合理的加固软弱地地基的技术将会填补国内空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3 展望3.1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无污染、低消耗、有投资效益、

34、保证食用安全等将是未来养殖设施及装备科技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工业化养殖工程技术需要更注重生产系统的节水、节能和达标排放,追求投资回报率,促使系统技术水平不断升级;需要发展主要品种标准化生产模式及养殖专家软件系统。池塘养殖和内湾网箱养殖生产需要注重设施化与生态化的结合,提高设施与生态、设备的集合度;在健康养殖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减小对自然水域环境的影响。深水网箱养殖设施包括生产的各个环节的配套需要更加全面,以达到安全生产和操作方便的要求,更有利于产业化生产;需要研究和发展更新型的海上养殖设施技术,如海洋养殖平台、游弋式养殖系统等。中期目标:养殖装备与工程设施的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设施工程的系统配置更为完善、安全、可靠;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较目前有很大的改善;养殖产品的质量要素基本得到控制;典型的设施及装备系统已基本符合产业化生产的需要。远期目标:以现代养殖工程技术为支撑的设施渔业成为发展渔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大多数品种的养殖专家系统已经建立,并以此为依据对养殖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基本消除。3.1.2 捕捞工程技术为加强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需要有国产的装备及技术发展作保障,重点是金枪鱼、鱿鱼捕捞作业装备以及大型围网、拖网作业加工船等。捕捞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需要逐步提高;渔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