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_第1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_第2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_第3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_第4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学考要求 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要点橈理】1发展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农业。 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居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_2 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 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是造成植被破坏的又一重要原因。(2)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探究归纳】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具体措施1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

2、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畐V、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新能源优势特征农、林、牧、畐U、渔全面发展,各行业互补互利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好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有益人体健康发展方向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观光农业、生态旅 游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开发建设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注意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与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3、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尽量减少耕地损失和植被的破坏开发建设后米取生态恢复、生态治理等生物、技术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学以致用】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它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人类活动也对水土流失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unMN-NMMMMM口#屮卡均凰ta总址nh rJIn H h 5 4 X 2 1 辛平均祥洗愚试-亿一1/.方来 辜平百万吨一直域血枳一7J平方千米一(1) 读上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2) 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

4、施。(3) 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解析 第(1)题,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土壤和人为原因等方面分析。第(2)题,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可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第(3) 题,水土流失治理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大;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2) 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植树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复垦等。(3) 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河口地区受海

5、浪侵蚀会加剧。二、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点梳理】1 就地保护: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探究归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滥捕乱猎;工业、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建立濒危种子库,如

6、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提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1) 从源头着手,优先选择。(2) 加强边境检疫和控制。(3) 无意引入,应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机械防治的办法来根除和控制。【学以致用】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05ft100154)(种).Ik艸.'即X卄血甫 他巴印徉A用壇 M期菲来播 度 马皿 印(1) 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2)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解析 以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

7、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为材料,考查图中各国地理位置共同的特点及印度尼西亚位置与环境。第(1)题,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坦桑尼亚、越南大体处于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或热带国家,从海陆位置来看属于临海国家或岛国。第(2)题,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板块位置、热带雨林分布区来回答。印度尼西亚地形多样, 物种丰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火山活动、地震、 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发,危及濒危物种的生存; 人口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生态破坏 严重,过度捕猎现象严重,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致使濒危物种较多。答案 低纬

8、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 境;人类过度捕杀。回归教材解菩権导o活动点拨教材P53活动提示1.略2 退耕还林导致耕地减少。3.从长远利益来看,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从长远利益考虑,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观念。教材P54活动提示 山区农村发展小水电的利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解决能源问题;弊是:投资大,受气候的影响大,发电不稳定。教材P54活动提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在小

9、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 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核心是加强植树造林。O课童十分双基训练巩匿1知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KMJ*I2U'图例铝I融煤旷4ir14(1) 图中甲省区草原分布的规律是(2) 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3) 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草地资源?解析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自东向西减少,故草原的分布是越向西分布越稀疏。第(2)题,鄂尔多斯

10、煤炭资源丰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开矿等人为原因导 致该地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第 (3)题,保护草地的措施主要从增加草地面积与改变生产方 式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2) 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采矿等。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游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础建设,建立饲 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

11、不到渡渡鸟了。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一一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 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 13株大颅榄树。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通过细致的研究最终推断出,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下去后,果实被消化掉了,种子外边的硬壳也消化掉,这样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渡渡鸟被灭绝以后, 在西方就流传了一句谚语,叫“逝者如渡渡”。(1) 导致渡渡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 试说明哪些举措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3)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5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请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解析 第(1)题,根据

12、材料介绍可以看出:人为地疯狂猎杀导致了渡渡鸟的迅速灭绝。第(2)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 和教育等。第(3)题,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是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满足了人类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所以人类的可

13、持续发展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基 础的,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答案(1)人类的过度捕猎(2)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是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满足人类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识后演练提升愛力1 随着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农业技术逐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施行该耕地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下

14、表是M地区(如图一所示)推行“保护性耕作”前后的相关数据。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施前6.3%25.5%0.7%14.6%18.6%实施后23.5%16.7%3.2%3.4%34.5%Iffi4110°(1)M地形区的名称是 。该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2)结合表格数据和相关知识,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 些改善?(3) 图2中A平原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图2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容易造成土地沙化和土地盐碱化。 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实

15、行“保护性”耕作可保护耕地。东北三江平原多为沼泽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应该退耕还湿地。答案(1)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 土地沙化(荒漠化);土地盐碱化(2) 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改善了局部气候;提高了农业技术。(3) 为保护该地区的湿地资源,部分已开垦的荒地已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2.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土地退化严重水I承矢血枳1:城力叩必來的占国土再积3盟甲均的她|皿方千米趣漠化I地It权.從疋屮方干类J'F冷汕噺憎IWI乍占草地启面积1/3甲均侮牛新増万会顷扬尘、帀鼻丽恣两 氏1 -(1) 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2

16、) 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 等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为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设计和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第(1)题,图的名称就是“我国土地退化严重”,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其主要反映的是与土地退化有关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它们都是不当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所造成的。第(2)题,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包括政策、农村住区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三个角度。第(3)题,“开发”指资源开发;“建设”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的修建,尤其是就地取土,不仅

17、在沿线两侧留下许多深坑,而且破坏植被,将对公路本身及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分析对策时可按照“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3) 尽量减少耕地损失,注意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与生态敏感区的保护,采取生态恢复、生态治理等技术措施,改善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小老树”分布带 (下图)。材料二 小老树也称“僵树”,或因土肥水条件差,或因管理不善,树木栽植后发育不良,年生长量极为有限, 未老先衰。视情况不同,可通过改善土肥水

18、条件加以解决,或伐掉地上 部分促使新株再生。 黄土高原50多年植树造林,到目前保存的林地面积仅有 800万hot其 中真正成片的郁闭度较高的森林面积很少;有很大一部分成为“小老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挫伤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1) 分析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的人为原因 。(2) 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生态建设的根本原则(3)结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生态建设的根本原则请提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解析 第(1)题,先根据材料理解小老树的含义,小老树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从树种选择、种植模式、人为破坏等方面回答。第(2)题,黄土高原生

19、态环境恶化有自然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原因。贫困导致当地过度向自然索取资源,过度施压于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原则。第 (3)题,需要从解决当地贫困与因地制宜进行经济发展和生 态保护相结合的角度作答。从扶贫开发入手,发展林草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越垦越穷的怪圈;重视生态自然修复和人与自然和谐;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农林牧业;挖掘生态脆 弱地区的致富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答案(1)树种选择不当;栽种不合理;人为破坏;经营不合理;投入不够等。(2) 贫困因地制宜(3) 发展林草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越垦越穷的怪圈;重视生态自然修复和人与自然和谐;统筹规划、协

20、调发展农林牧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4. 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杯 口 帰沙生星(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沙尘天气对 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3)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解析 第(1)题,沙尘强弱可以从地表植被、风力、沙源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例a为强沙尘暴地区,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地,该地区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所以比b、c两地沙尘强。第(2)题

21、,沙尘天气能够毁坏农田设施,毁坏农作物,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肥力下降,引起土地的荒漠化。第(3)题,根 据图示:江苏省受沙尘暴影响较小, 但作为中学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参与方式主要是宣传和募捐等。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全区人口561.7万,2003年达到2 379.6万,56年间增加了 3.2倍,耕地由1947年的396.7万公顷增至1999年的752.4万公顷,新开耕地355.7万公顷。材料二见图和表。例虚二三兰:S* HE畑瞿踣U上m世滋侈夕一月平均气温(C)七月平均气温(C)年降水量(毫米)20 一2416 20200350年蒸发量(毫米)大风的日数占全年的比例(%)年平均78级大风日数2 000 2 70040 5080(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 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2) 土地荒漠化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3)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发展策略。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进行总结。第(2)题,自然因素导致土地荒漠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