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框架内涵与质量效果_第1页
“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框架内涵与质量效果_第2页
“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框架内涵与质量效果_第3页
“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框架内涵与质量效果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框架内涵与质量效果近几年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所在高校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和实践探讨,尤其在实践上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其中,在教学管理的模式上,笔者进行了重点探讨,并经过几年的努力 ,形成了自己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笔者总结为“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 。 一、“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框架“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管理与管理对象、教与学等多重双边关系 ( 如图 1 所示 ) 。它们构成了“双向互渗” 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所谓“双向互渗”, 就是把教学管理 过程中的多重双边关系看

2、成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二者相互渗透、互为主客体并实现 相互转化,使双边都成为管理的主动者,以期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管理模式主要由培养方案的制定、教与学过程的实施、结果分析与 信息反馈等三大板块 ?钩伞 ?1?迸嘌 ?方案的制定这里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双边关系就是教育部对本科人才培养 的目标要求与人才的社会需求是否完全一致的问题。教育部的目标要求是一个宏观的静态要求,人才的社会需求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必须结合二者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设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考评?曜肌 ?2?苯逃胙 墓 ?程实施这里包含

3、多重“双边”关系,但最主要的是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双向互渗”关系:一是教与学各环节的双向互渗;二是教与学质量评价的双向互渗。这也是的“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涵 ( 下文将展开专门讨论) 。3?苯峁 ?分析与信息反馈这是整个教与学过程完成之后的最后检测,仍然要回溯到教育部的目标要求与人才的社会需求“双向互渗”的培养目标上。具体包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各种评估、检查所获取的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及自主拓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师工作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使整个教学系统及时得到调节与控制。

4、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院长办公会的专门会议,对上述的结果和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比照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调整培养方案。二、“双向互渗”的核心内涵与操作方法“双向互渗”的核心内涵是教与学的双向互渗。这种双向互渗,体现在教学环节中, 就 是课内与课外的双向互渗;体现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就是教师评教与学生评学的双向互渗。1?笨文谟肟瓮獾乃?向互渗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需要更加宽广的知识, 特别是在知识的运用 上,要能够汇通、融通、变通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学更多的知识,而且要进 行更多的实 践训练,因而也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这更多的时间从何而

5、来?在培养方案中,2 600 个课时总量是不能突破的,要挤时间,只能从课内、课外的渗透上想办法。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是抓制度建设,确保教学质量评价有章可循。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笔者学校组织制定了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施意见、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等十多个教学管理文件,从教学计划到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课外辅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对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价,从而实现对教学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而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估,对

6、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可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 息,从而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二 是抓检查落实,并及时反馈信息,确保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笔者学校推行“督导制”和“月讲评制”,选派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到各个系部随堂听课,以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情况;每月召开一次系主任会议,邀请一位院领导作为主讲,将督导员的听课、教 务处的常规检查、学生的座谈和学生信息员的反馈等情况汇总起来进行讲评,督促并确保各 项教学 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不断改进。这种及时反馈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的做法,将对 教学质量的监控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时段

7、,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其次,利用课外时间全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一是通过布置课外阅读和练习的 常规方式,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为了督促学生自觉地将课外阅读和练习与课内学习结 合起来,笔者学校改革了考试制度,如规定了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阅读、练习成绩的相应比 例,要求教 师将学生的阅读成绩、练习成绩等分项登记,并保留读书报告、练习册等,作为期末教学 检查和教学评估的内容。二是协调并组织各系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大型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 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笔者学校的学生课外活动,因为有了教务处的直接参与引导,逐步改变了过去杂乱无章的状况,实现了与专业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如协助中文系每年

8、 组 织大型诗歌朗诵会和大型论辩赛各一次,以提升中文系学生的读、说能力;协助法律系每年组 织“3•15”法律咨询与维权活动、“12•4”法律宣传活动各一次,提升了法律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司法能力,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三是与校团委合作,引导学生成立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给与专业相关的大型学生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每年根据指导老师的绩效考评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补贴,并计入“教书育人”一项的教学质量考评分,促使指导老师进行主动、认真的指导,并以指导老师的自觉性带动学生社团由自发向自觉转化 ,

9、 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力量;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社团的活动,提升了社团的水 平,使学校的西山文学社、法律咨询社、大学生英语协会被评为“省优秀社团”,其中西山 文学 社还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优社团”。四是充分利用各项学科竞赛和综合竞赛,通过参赛前的 预赛和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些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 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湖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湖南省大学 生数学竞赛等。以这些竞赛为牵引,学校组织对学生进行逐轮培训和初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选拔了高质量的参赛选手,从而使学生每次参赛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钱国英 , 等 . 本科应

10、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 中国大学教学,200 5,(9):61-64.周奔波 , 等 .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高教论坛,2005,(2):P54-56( 责任编辑黄建新 )Connotation and Quality Effect ofInfiltration”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Two-wayCHEN Zhong-gengXIE Yi-min(Teaching Affairs Divis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ngzho u, Hunan 425100, China

11、)Abstract: Two-way Infiltr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combination of c 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lear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sessment. Throu ghou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e shouldtake students ' subjective r ole into account ,and focus on retaining and fosteringtheir characteristics an d personalityand enhance teaching management affinity tomobilizetheirenthus iasm in self-studyto the largestex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self-improve them s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