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_第1页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_第2页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_第3页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_第4页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 践 调 查 报 告专 业 年 级 土地资源管理 课 程 名 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指 导 教 师 朱艳飞 学 生 姓 名 马维 罗福来 张庆 张剑 聂润 刘任烊 学 号 31 29 34 33 32 26 实 验 日 期 2016年5月28日 实 验 地 点 实 验 成 绩 教务处制2016年 5月28日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六大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它的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

2、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黄河环境恶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但是,近年来,她饱受重重苦难,深受种种环境问题。黄河流经区域类型及分布黄河断流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

3、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下游的山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天,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6天,是有史以

4、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5个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分别抬高了3.94米、4.18米、3.72米、3.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进一步加剧,19871997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发生滚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黄河利津县段断流情况统计年份 天数70年代 9

5、天80年代 11天1991年 82天1992年 61天1993年 75天1994年 121天1995年 122天1996年 136天1997年 226天1998年 142天1999年 42天2000年 0天这种情况在2000年得到了改变,2000年之后没有再出现断流情况。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并于1999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调局,从1999年3月17日开始,对黄河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和有计划的调配,自此以后,黄河下游未出现断流现象。黄河断流原因一、 农业用水方式粗放,效率过低。几十年来,农业用

6、水方式几乎没有改进,仍为大水漫灌、串灌,水的渠系利用系数仅为0.30.5,灌溉定额过高,每公顷平均用水量在9000m3以上;其中宁夏引黄灌区达24720m3,内蒙古引黄灌区达11985m3。二、 用水价格过低。长期以来,沿黄两岸的地方政府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由,实行“福利水”政策,压低农民灌溉用水的价格,现行水价仅为全国其他地区农业用水价格的1/51/10,难以反映供水成本和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三、 管理落后。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工作中习惯性地用“计划”的方法管理市场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同时,沿黄各省区、市、县均设有水利厅(局)等机构,各管一块,造成“多龙管水”的局

7、面,可以说,体制的滞后导致了管理的落后。黄河断流原因分析一、“公地悲剧”与过量用水“公地悲剧”是产权经济学中的典型案例,其大意为:一块产权不明的牧地,任何人都不拥有产权,但都可自由放牧,且不承担任何责任。结果是放牧数量无限增长,终至超过牧地的承载力,导致资源的枯竭。产生“公地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使用该资源的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黄河就如同这一块公共牧地沿岸的政府、居民都可以任意引用,其结果必然是断流。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作为权利的使用者,对水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乃至最终利益的分配却没有充分的权能。这就造成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即国家名义上对黄河拥有所有权,但实际使用权属于沿岸各地方政府

8、,虽然黄委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管理职能,但对此并无充分的约束职能,以致各地按需引水,用水量直线上升。所以,虽然国家名义上拥有黄河的所有权,但实际上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造成了国有产权的虚置,这是对所有权的否定;而作为实际拥有使用权的地方政府,既没有(或不能)单位或部门对其用水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也不承担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与补偿等责任,致使其按需取水,用水量无限膨胀。二、低效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是实现帕累托最优。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把水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为社会带来最大福利;从微观上来说,就是水资源要掌握在最需要它、能给拥有者带来最大福利的主体手里。目前,黄河水资源的低效使用

9、,不仅无法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带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而且成为造成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三、产权制度与管理黄委对黄河的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由于其与沿黄各省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理清,致使管理渠道不畅,效率低下。近年来,许多单位(或部门)及理论界所讨论和倡议进行的流域统一管理,即由主管单位集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态建设等职权于一身,以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实际上,无论是以往的区域管理体制,还是现行的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四、产权交易与水价水价过低不仅在黄河流域,而且在全国都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过低的价格不仅无法调节水商品的供求关

10、系,而且无形中鼓励着浪费水的行为。解决措施一、生态环境建设方略1、风沙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主要地貌类型为沙丘草滩区和草滩盆地区,地表形态以流动、固定、半固定的各种沙丘、滩地、沙地为主,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海拔12001404m,沟壑密度小于2km/km2,年降水量272.3379.6mm,水蚀强度相对较小,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侵蚀模数在1000t/(km2a)以下,水土流失治理度和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但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人工造林面积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以防风固沙为主,在建设以水地为中心的基本农田的同时,主攻林草,建立防风林带、固沙林带、护田林网等防风固沙体系

11、。林草中主要选择治沙效果好、加工利用价值高的沙柳、沙蒿,配合其他适生灌草,如沙棘、花棒等,以逐步达到遏制风沙强度,减缓沙丘移动的目的。另外,可以筑坝蓄水、打井抽灌,引水拉沙,改造沙漠,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2、河源涧地区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南部和吴旗、安塞两县北部,地表为更新世厚层黄土及洪积物覆盖,基底为白垩纪砂页岩,出露较少。该区地势较高,以长梁、涧地、残涧地为主要地貌,以水蚀、沟蚀及重力侵蚀为主,风蚀次之。部分涧地为深沟切割而成,沟岸重力坍塌严重,该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5000t/(km2a)。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以固沟保涧为主,建设基本农田应与造林种草同时进行,走农、林、牧并举的发

12、展道路。坡面造林种草,修建田间工程,沟道内打坝建库蓄水,抬高侵蚀基点,控制沟谷发展。同时,营造护田林网,修围堰固沟保涧,把涧地建设成产粮基地。3、丘陵区位于无定河流域东南部,沟壑密度较大,梁峁顶部海拔在1000m以上,相对切割深度为50250m。本区山高坡陡,耕垦指数很高,植被覆盖率较低,加之暴雨强度大,土壤侵蚀剧烈,面蚀、沟蚀严重,潜蚀、融蚀普遍存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侵蚀模数为1500020000t/(km2a),是无定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以植被建设和坡面、沟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主,尽量将洪水泥沙就地拦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以梯田、沟坝地解决基本农田问题,大力发展生态

13、农业;控制畜群数量,大量种植牧草,推行舍饲养畜;积极发展林果产业。二、分区措施配置1、风沙区重点治理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在迎着沙丘方向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制止沙丘移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带一般地下水较为丰富,可以大量营造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大片防风固沙林,以沙柳、沙蒿为主要树草种,带状、菱形状栽种形成网格,其间撒播适生牧草;在丘间滩地上发展基本农田和人工优质牧草地,并在四周营造农田、草场、道路、村庄防护林网;对碱滩采取以沙压碱、排水防碱的治理措施;在地质地貌条件许可的沟道中建造骨干工程和塘坝,拦蓄洪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河源涧地区措施农田主要布设在沟底的涧地和坝地上,在距村庄较近、

14、土壤侵蚀较轻、坡度小于15°的坡耕地上实施坡改梯工程;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布置在梁顶荒地或退耕陡坡地上,主要以水平沟整地方式造林;在村庄周围、交通便利的平缓退耕坡地上,以条田配水平沟整地发展经济林果;人工种草布置在梁坡下部的缓坡地上;沟道中修建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最终形成梁峁顶水土保持林,梁峁坡经济林,梁坡下部缓坡人工种草、沟坡水土保持灌木林,沟底涧地和坝地为基本农田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3、丘陵区措施在梁峁顶种植以灌为主、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以防风固土,减少面蚀和细沟侵蚀。梁峁坡以水平阶、鱼鳞坑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为主,以拦蓄降水,保持水土。梁坡中上部坡度小于15°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