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讲 内部控制理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当前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动态 3、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背景 2、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3、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4、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6、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7、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一、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背景一、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背景20世纪初 企业规模化 有限责任公司 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资本大众化 股份有限公司 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利益的不一致性。作为“理性人”都会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
2、利益,但委托人注重资本收益最大化,代理人则强调个人效用最大化;信息的不对称性。代理人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信息,而委托人往往因渠道不畅或代价太大而不能掌握这些信息。权责关系不断明确经营行为日益规范管理效率迅速提高两个问题:信息的不一致性信息的不对称性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最大限度地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客观反映代理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就必须建立一套组织、制约、检查和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行为的制度。 过程: 基于此,美国的一些企业开始将早期主要运用于钱物收付的内部牵制办法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
3、个层面,会计界也从理论角度探索内部牵制的思想和方法,并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尝试建立组织、制约、检查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制度,即内部控制制度。 结论: yiyi 内部控制理论是适应企业的规模化和资本的大众化背景,以内部牵制思想为基础,为解决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矛盾,规范代理人行为,提高经营效率,防范弊端错误,保护企业财产安全而产生的。二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四个阶段(五阶段论) 内部牵制制度阶段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风险管理阶段) 我们认为,风险管理是第四阶段的延续和完善,目我们认为,风险管理是第四阶段的延续
4、和完善,目前还处于研究状态,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前还处于研究状态,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一一)内部牵制制度阶段内部牵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牵制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的国库管理。在当时较为简单的钱物收支活动中,为了避免钱物收支发生技术性错误,防止经手人员的不正当行为,采取了钱物分管、账物分离、双人保管金库、定期稽查核对等办法。1315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国家的工商业、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资本开始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以至不同国家之间流动。与此同时,古代会计开始走向近代会计。以此为契机,内部牵制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内部牵制的方法趋向完善。 强调的核心问题:“分权”。要求在
5、一个经济组织内部,所有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要求在一个经济组织内部,所有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完成,不允许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总揽经济业务处理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完成,不允许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总揽经济业务处理的全部权利全部权利 。目的是让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防范弊端错误的发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19世纪产业革命后,股份公司开始出现,促使以“自由职业”身份为特征的注册会计师产生,并于1854年在英国成立了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经济活动和会计监督方面开始有了“公证人”。这一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对内部牵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6、除强调上述除强调上述“分权分权”外,对授权批准、岗位轮换、会计外,对授权批准、岗位轮换、会计记录、稽查核对、费用预算、内部报告、内部审计等也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记录、稽查核对、费用预算、内部报告、内部审计等也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为内部控制理论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6年发表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它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而在公司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查错防弊、保护财产安全,注重的内容
7、仍然是职责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查错防弊、保护财产安全,注重的内容仍然是职责分工和业务的交叉检查。因此,与内部牵制相比,理论上尚未有明显的突破。分工和业务的交叉检查。因此,与内部牵制相比,理论上尚未有明显的突破。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准则委员会在内部控制:协调组织的各种要素及其对管理者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一个企业为保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的既定政策所制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的既定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
8、措施”。这一定义将内部控制从会计层面扩展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内部控制理论有了质的提升。1958年,AICPA发布了第29号审计程序公报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正式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指出:“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职责直接有关的一种管理职能,也是建立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的起点。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保护财产安全和财务报表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因此应能保证:一是一是按管理当局的一般或特定的授权进行活动;二是编制财务报表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或按管理当局的一般或特定的授
9、权进行活动;二是编制财务报表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或适用于这些报表的其他标准;三是只有经营管理当局授权才能接近资产;四是账面资产要适用于这些报表的其他标准;三是只有经营管理当局授权才能接近资产;四是账面资产要和实存资产在合理的间隔期间进行核对,对发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实存资产在合理的间隔期间进行核对,对发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一解释,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1973年发布的美国审计程序公告第55 号中的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
10、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内部管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则不局限于组织结构的设计,还包括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理控制制度则不局限于组织结构的设计,还包括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1973年“水门事件”暴光后,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跨国大公司参与了非法的国内政治献金活动和向国外政府官员进行可疑或非法支付的活动,使得美国政府立法和监管机构开始关注内部控制问题,最终导致1977年美国国会制定并颁布了反国外行贿法案。该法案规定每个企业该法案规定每个企业都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其基本指
11、导思想就是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都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制止地制止非法支付行为非法支付行为。至此,内部控制的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已经不局限于会计界和企业界,而成为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三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中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认为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环境,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者理念以及影响企业业务的各
12、种外一是控制环境,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者理念以及影响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纳入内部控制体系;部关系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二是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确认、分析、归类、登记和报告方法;二是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确认、分析、归类、登记和报告方法;三是控制程序,明确业务的审批权,职责分工以及关于财产、凭证、账簿的三是控制程序,明确业务的审批权,职责分工以及关于财产、凭证、账簿的保护措施等内容。保护措施等内容。该观点理论上更完整,可操作性更强,很快获得西方会计理论界的认同。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财务主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组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宗
13、旨是探讨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产生原因,寻求解决措施。在该委员会的建议下,成立了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 简称简称COSOCOSO委员会委员会,专门研究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问题。COSO的成立,使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研究掀起新的高潮。(四四)内部控制总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总体框架阶段(9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
14、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首次以“内部控制总体框架”取代了“内部控制结构”,认为内部控制整体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项要素构成。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项要素构成。1994年,COSO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认为内部控制是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更具体地描述了内部控制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一是控制环境(一是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control environmen
15、t)主要包括:1、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风格;2、员工的价值趋向、道德素质和胜任能力;3、管理层分配权利和责任的方式;4、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企业的关注或干预程度等。是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设定一个经济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架构。二是风险评估(二是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risk assessment)主要用来辨认和分析与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以便确定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对策。因为任何一个经济组织不仅会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监管政策和企业经营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建立识别、分析和应对这些风险及其变化情况的评估机制。三是控制活动(三是控制
16、活动(control activitiescontrol activities)是指经济组织制定的有助于贯彻落实管理层指令,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政策、程序和方法。主要包括:岗位设主要包括:岗位设置、权利划分、责任界定、授权审批、考核验证、工作过程监控、工作业绩评价置、权利划分、责任界定、授权审批、考核验证、工作过程监控、工作业绩评价等。等。控制活动贯穿于经济组织的每一级层面、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业务,涉及到经济组织的每一位员工,在内部控制的各构成要素中具有核心作用。四是信息和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tion)是指以一定形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为员工履行责任、管
17、理和控制作业过程而辨认、获取信息以及交换和传递信息。从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内容看,既包括经济组织内部的信息,也包括外部的但与组织的经营行为相关的信息;既包括经济组织的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从信息的交换和传递看,既包括经济组织的上情下达,也包括下情上报以及经济组织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平行传递,还包括经济组织与股东、债权人、监管部门、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五是监控(monitoring)是指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运作质量的过程,目的是保障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和运行结果的有效性。监控方式一般有持续监控、个别评价以及两者结合监控方式一般有持续监控、个别评价以及两者结合(实际工
18、作中更多运用实际工作中更多运用)三种。三种。持续监控主要是持续监控主要是日常的管理活动和员工在职责履行过程中的其他监控行为日常的管理活动和员工在职责履行过程中的其他监控行为,具有,具有普遍性普遍性、连续性连续性和和大众化大众化等特点;等特点;个别评价主要针对个别评价主要针对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和内部控制的缺陷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和内部控制的缺陷,具有,具有特殊性特殊性、专门性专门性和和专业化专业化等特点。等特点。 结论: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1.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组织管理经济工作的基础。其内容随着企业对外满足社会需要,对内强化经营管理而不断
19、地丰富和发展。2.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其范围覆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的部门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当局涉及的部门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各职能部门;涉及的人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职员;涉及的经营和各职能部门;涉及的人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职员;涉及的经营环节包括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投资等;涉及的资源涵盖人力、财环节包括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投资等;涉及的资源涵盖人力、财力和物力各个方面。力和物力各个方面。3.内部控制已经不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
20、控制制度,已成为会计界、 企业界和政府共同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4 4. .内部控制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5. 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始终要以这个为根本的目标。)反映了内部控制与会计之间的“血缘”关系,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三、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世纪之交,安然、世通、施乐等世界知名公司的财务丑闻,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框架的重新审视,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框架存在明显局限,突出问题是强调风险不够,无法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框架存在明显局限,突出问题是强调风险不够,无法实现内
21、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结合。实现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结合。为此,2001年,COSO委托美国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研究和开发旨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易于推行的评价和改进管理当局所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2002 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必须披露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审计。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COSO于2004年10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报告。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
22、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及管理风险,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及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不难看出,该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外延,加大了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不难看出,该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外延,加大了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力度,将企业风险管理纳入到了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力度,将企业风险管理纳入到了内部控
23、制的理论体系。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登上了公司治理的舞台。核心问题登上了公司治理的舞台。 (一一)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风险管理框架对风险管理框架对19941994年年COSOCOSO报告报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整体框架中提出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中提出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管等五个要素进行了拓展,演变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管等五个要素进行了拓展,演变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要素。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要素。各要素的
24、具体要求是: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要求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确立目标,使之既符合企业的风险容量,又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并有助于管理当局正确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 事项识别事项识别要求分清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事项和外部事项,明确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并将机会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要求辨认和分析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并以此为据确定风险管理的对策。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要求管理层应在不同的风险应对(包括回避、接受、降低、分担风险)中做出正确选择,进而采取一系列与组织的风险
25、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相一致的行动。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容量以内,力求以最低的风险成本和风险损失完成设定的目标。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要求制订相应的政策和程序,确保风险应对措施顺利施行并取得实效。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要求所有员工应当按照特定的格式和时间框架正确识别、及时捕捉并有效沟通其履行职责的相关信息,了解自己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明确个人的活动与相关部门以及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 监控监控要求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及时处理问题,堵塞漏洞,必要时对原有的规定加以修正。 需要指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不是一个严格的序列过程,每一个构成要素并不仅仅影响下需要指出,企业风险
26、管理要素不是一个严格的序列过程,每一个构成要素并不仅仅影响下一个构成要素,而是一个多方向的、交互式的影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一个构成要素,而是一个多方向的、交互式的影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能够、也确实会影响其他的构成要素。都能够、也确实会影响其他的构成要素。(二二)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自有生产经营活动以来,人类就认识
27、到了风险问题,就力求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减少风险损失。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产生于风险管理产生于20世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代的美国,其直接原因是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使公司管理当局的风险意识加强。其直接原因是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使公司管理当局的风险意识加强。但基于当时的市场化程度和企业经营环,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深度不够,因此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具有负面影响、只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纯粹风险,而对于既可能带来损失,又可能带来机会的投机风险,如股票、期货、外汇等则很少考虑。19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市场化程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趋向复杂,以价格风险、利率风险
28、、汇率风险等为代表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威胁,迫使企业重新审视风险管理,寻找有效的防范手段,关注投机风险的管理。由于利率和汇率等风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而金融产品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创新,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超前,防范措施也更加有力,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世纪之交,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开始形成,它是传统的纯粹风险管理与金融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风险内容涵盖: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行业政策改变导致企业所面临的政策风险;2、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和重组并购所面临的战略风险;3、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供应、生产和销售方面的风险; 4、企业
29、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程,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等。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等。(三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
30、关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与内部控制框架比较,风险管理框架在构成要素方面更加全面和具体,目标方面更加明确与内部控制框架比较,风险管理框架在构成要素方面更加全面和具体,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和系统。和系统。 从层次上看,从层次上看,风险管理框架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不仅包括高效利用企业资源的经营目标、保证信息可靠的报告目标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目标,而且包括与企业使命相关并支撑其使命的战略目标;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应用于前三类目标的实现过程,而且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阶段。 从范围上看,从范围上看,风险管理框架不仅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扩展为“报告的可靠性”,涵盖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而且认为企
31、业所有的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都应当纳入其中。 因此,许多学者主张将风险管理框架作为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因此,许多学者主张将风险管理框架作为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我们认为,虽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出台对内部控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强化了风险管理理念,但并没有脱离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因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科学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效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风险,内部控制实质上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企业的风险越大,越有必要采取有力的内部控制措施。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经营活动的安
32、全运行,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才能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说,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概念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高度市场化环境下的自然延伸,风险管理框架的形成基础就是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经常化手段和运行措施,内部控制已经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内容。因此,我们不同意将风险管理框架作为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独立阶段。因此,我们不同意将风险管理框架作为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独立阶段。 但必须承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各有侧重。内部控制侧重制度层面,一般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但必须承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各
33、有侧重。内部控制侧重制度层面,一般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避风险,而风险管理更注重交易层面,一般通过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市场交易规避风险,典型的风险管理避风险,而风险管理更注重交易层面,一般通过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市场交易规避风险,典型的风险管理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 四、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一) 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离不开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从国外内部控制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市场化程度越高,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高,内部控制
34、的作用也越为明显。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外部行政控制;外部行政控制;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法制内部控制法制内部控制结论结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对内部控制建设提 出了客观需求,也为内部控制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金融部门物价部门物资部门计划部门企业市场经济宏观-法制微观-内部控制(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含义(。是指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为确定、监督和控制各自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而做出的制度安排,是公司
35、正常运行的组织基础。)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主要解决问题(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利分配问题)公司管理当局与其下属之间、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经办经济事项的有关人员之间的制约和监督关系。目标(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明确划分责任,公平分配利益,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实现公司所有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手段,规范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执行者的执行行为、监督者的监督行为,纠正
36、相关人员的工作偏差,防止舞弊错误发生,客观评价工作人员的业绩,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合理性。 可以看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 1、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只有在完善的公司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治理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 2 2、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的监管系统,是保障受托者完成受托责任,完善、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的监管系统,是保障受托者完成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
37、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1)、(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无论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配置、责任划分还是利益分配,都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2)、(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错误,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部控制失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就无法保证,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必然失去科学性和合理性,公司治理的风险就会加大,效率和效果就会降低。3)、(内部控制手段的完善
38、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组织结构控制。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组织规划;二是内部管理结构,即公司经理领导下的职能部门、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组织规划。前一层面的组织规划越是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越加优化。4)、(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的基础。)要想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必须首先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三三) 搞好反腐倡廉必须依靠内部控制搞好反腐倡廉必须依靠内部控制伴随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腐败现象的泛滥。诸如偷税漏税、收受回扣、行贿受贿、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伪造会计档案、炮制虚假信息、坑骗他
39、人利益等,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显著增多,甚至越演越烈。原因:一是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控制减弱后,我国的法制建设没有跟上,缺乏严密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上没有真正形成法制氛围,法律监管的效用不显著;二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没有跟上,大多数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微观上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氛围,本应大力发挥作用的内部监管机制或子虚乌有,或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形成了较大的监管“盲区”,企业的部分经济活动甚至整个企业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决策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彻底性、监督缺乏有效性,势必给各种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行为留下空间,自然谈不上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
40、靠、生产经营的效率效果、各种风险的有效防范。实践证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是搞好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现象泛滥的有效手段.(.我的理解:现在的国企大都采用委托代理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督促其合法经营、全力经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防止国有资产因经营不善等这些原因而流失。)(四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按照政府干涉会计工作的力度不同,会计管理体制分为:1.1.政府强制型政府强制型-政府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完全掌握会计规范的制定权限,控制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认定和技术职称晋升,充当会计监督的主体等。2.2.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发展趋向. 背景背景: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 方式方式:以政府管理为主、最大限度实现行业自治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特征特征:主要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并与行政手段实现最佳结合,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电子技术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自动控制原理》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设计
- 管理系统web课程设计步骤
- 6治安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 食工课程设计感想
- 历史人物影响研究模板
- 色彩2课程设计
- 医疗机构医用罐装氧气使用制度及应急预案
- 黑龙江工程学院《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滨海旅游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辽宁专用人教版2024第1~3章第2节)
- 小学高年级课后服务 scratch3.0编程教学设计 二阶课程 项目4趣味潜水艇 第4节 躲避障碍教学设计
- Unit 5 Fun Club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英语(人教版浙江专用)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4.2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 2024-2030年中国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