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研究生的心理对话_第1页
与女研究生的心理对话_第2页
与女研究生的心理对话_第3页
与女研究生的心理对话_第4页
与女研究生的心理对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女研究生的心理对话    【内容提要】人的成长过程,总要面临许许多多困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你的精神和智慧将得到彻底解放。         她诉述着自己心理的困惑: 我好象总在跟自己脆弱的意志博斗:1、内心总希望得到赞美,总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需要,2、焦虑的症状下压抑的是内心希望得到友谊和他人的认同感。3、由于得不到满足而对环境(他人)充满了不满与反抗。4、她诉述了对父母的愤怒:“他们这辈子并未给女儿的成长带来真正的关爱和成长所需要的心理指导,5、但却百般希望子女给他们带

2、来各种荣誉到处玄耀并暗中操纵子女的选择。6、他们从来未曾顾及女儿的真正需要。而且还要口口声声说这是为女儿负责任”。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一代的成长过程缺少很多先天的元素。她的母亲从小缺少父爱,由于父亲的政治问题从小就受到歧视和压抑,长大以后有强烈的奋斗精神和想出人头地并获得他人认可的愿望,并希望自己的女儿生活的比自己更好,比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这一生没有得到或实现的愿望,在女儿的身上能够得到实现。同时她对他人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和防范心理,与同事和邻居关系也比较紧张。而他的父亲从小生长在大城市、一个缺少文

3、化熏陶的有众多子女的小市民家庭,他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教子严厉因而家庭曾出了一个重点大学生给父母家人脸面增光不少,但其它子女则很平常,而她的祖父曾是一个年轻时沉湎于酒色,对家庭责任感较差的人,因此他的家庭从小经济条件很差,全家人对金钱看得格外重。但对子女缺少精神文化上的教育与熏陶。因此,她的父亲是一个虚荣心比较强,比较注重自我吃喝享受而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人,与妻子的关系一度曾非常紧张几近离婚的地步。但他同时也比较溺爱自己的一双儿女,比母亲懂得疼孩子,经常在外人面前玄耀自己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有多么能干和优秀等等。但他自己的真正付出却很少。他喜欢在别人面前赞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乃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示,不

4、见得就是妻子和孩子所真正需要的,就象母亲认为她将自己最好的东西-人生的奋斗精神和做人的准则给了儿女一样,但你并没感觉到她顾及了你的真实需要。”她仅仅是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已.一个为人正直理想远大而又怀才不遇的母亲,将孩子当成了变相展现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理想工具去进行雕塑。女孩儿说:从我记事起,母亲除了教我怎样努力学习外,不辞辛苦的为我们作这作那,为家庭无私奉献,完全忽略了她自己的感受。但我从来没有真正体验到她是怎样爱我的我和我父亲也许都是非常自恋型的人,喜欢被人追捧或夸赞,更多考虑自己的感觉而很少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自己的责任。父亲在外是谦谦君子,广交朋友,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好多朋友不过是一帮酒肉朋友

5、而已,母亲说“你爸只要有人说他的好话,叫他干什么都行。”父亲在外面表现得无比光鲜,但经常在家发脾气,跟妈妈开口就凶,好象家里人都欠他的。他内心深处压抑的无名怒火经常在家里冲着母亲和我发泻,在感情上对母亲实行冷暴力。使我和母亲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妈妈很有主见,但她的主见总包含进对我和哥哥的过分期望当中。即使她再能干,她也只是在为这个家庭或她心中的理想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她自己的人生和感受而活着。对这个家庭,她总是觉得自己负有太多的责任,总是起护航的作用,即使她已是重病缠身的人。母亲在失去了与丈夫的感情交流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我们的教育上,由于自己情感的过度压抑,经常是脾气比较暴躁,情绪不

6、稳定。我心理一直在想,妈妈,你其实很可怜,你很要强,但人生命运和机遇不好,爸爸又懒得与你沟通。你只有以拼命工作和做好贤妻良母来证1 2 3 4 下一页     实自已的价值。总把我们管得死死的,却忽略了我们的情感需求和综合素质的开发。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的贤妻良母观念与中国封建文化中的虚伪性的对撞吧。“同一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由存在于我们时代和我们骨髓中的精神文化中的种种困境造就的。” 我发现我和我父母都是人格比较幼稚的人。其实,“我也总想表现得与众不同,总想别人赞美我,不知道真实的自

7、我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努力去做些什么。包括我处了朋友后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他什么或者两个人的共同点到底是什么。我对未来缺乏准确的思考和定位。“我发现我以前的生活很不真实,好像是在演戏,潜意识地在为荣誉或他人的想法看法而左右自己的生活轨迹,不知道真实的自我追求人生目标是什么,自己的内心需要是什么,完全生活在一种虚幻的理想状态中随波逐流,因此必然陷入客观环境与自我心理的重重矛盾与冲突当中,这样活着当然就很困惑也感到很累。”我来寻找心理治疗或心理帮助就是觉得再也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要认识自我内心的矛盾冲实的真正原因和心理的真实需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的矛盾。也许这是我当前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真

8、正说出来以后,我的心理困惑和压力反而感觉到减轻了许多,也许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他人的解答,我自己思考会慢慢案的。        我过去总在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其实无论怎样父母已经尽了他们的一生努力为我的成长铺平道路;我的人生比起他们那一代不知要幸运多少倍呢。再看那些从小被遗弃的餐风露宿的孤儿寡母和当前处于战争中的水深火热的他国的人民,朝不保夕,能活下去就实属不易;其实哪个人的一生不是历经坎坷的?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幸运儿其实很少,小到普通平民大到美国总统,都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能成长到今天得到这样的成就和结果,

9、已经是很难能可贵非常幸运的了,却总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正,想起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足,太过于自恋了。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运,一种难得的机遇。不仅要让自己活得好而且要活出人生应有的价值。树立起把自己置于普通社会一员的“平民意识, 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真正能让别人羡慕的,不一定是拥有文凭、进口车、美貌,但是,他们一定是踏踏实实地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诚诚恳恳努力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颗光芒耀眼的钻石,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认清自己的特质?有没有发掘自己的能力?魅力女人的特质永远是,拥有绝佳旺盛的生命力,智能内涵远胜过华丽的外表。    人生的

10、精彩,其实,就是由无数努力的过程所累积的。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令人迷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环境,有着不同的际遇、不同的成就动机,但是,每个人也都不折不扣地有机会活出真情的自我。         证严法师说:有生必有死,把握当下,造福社会,才能突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虽无法掌控生命的长短,却能选择人生的价值。要想活出人生的精彩,就要能够透透彻彻地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好什么,自己又有什么特点特长,能够做到让别人自叹不如而深感佩服。唯一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产生敬意的,是你拥

11、有的人格的魅力与做出来的成就,而人格的魅力源于你丰富的知识涵养与充满着自尊与自信。每个人,只要能诚诚恳恳,去做他最喜爱的事或喜欢他自己已经选定了的事就是选对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当你写了一本好书,或帮了别人一个忙,或完成一项艰苦卓越的工作,在使得别人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让自己变成一个极具有吸引力的人,这就是一种人生精彩。            也许,你曾经浑浑沌沌的活着,只是憧憬着未来,只是每天祈祷着奇迹的出现,却忘记了眼前最重要的事;也许,你永远只是羡慕他人的成就,却总在责怪为什么

12、自己的梦想始终变不成现实?却忘了人生需要自己去踏踏实实成就梦想。 这一切的错误,皆缘于你没有认清自己,不了解自己使然。 娇生惯养,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所以在人生当中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想奉献,学习松弛,得过且过、敬业意识薄弱,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追求不劳而获的所谓高消费生活等。        我的另一主要问题是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很容易轻信他人,一开始能很快就堕入情网,将他人理想化,当做可以依赖的对像,但是当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所想像的人或者有缺点就马上想与其断交,因此

13、使自己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        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导致了自身认识上的错误定位,将对他人的关爱演变为对人的感情索取因而有某种外强中干之感,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具有很强的自恋性格,比较自我封闭,把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投射到他人身上,总是希望他人能主动关心自己,对他人的要求过高,依赖性过强,而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因此也使与自己交往的人感受不到温暖或不堪承受,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实际上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是非常独立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动和互助的关系。虽然其中也存在人际关系的争夺现象

14、,但摆好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既要主动交往又要顺其自然,在其中发现为人忠厚人格品质及性格较好,与自己比较合得来的人再进一步发展亲密的朋友关系,但这也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朋友之间多多给予而不求回报,用自己的亲切友好与人格魅力打动人心,而不是乞求友谊和怜悯。听到好一些过于自恋的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演绎出好多悲喜剧,听起来让人感到很遗憾。        我渴望改变,早日走出内心的迷茫。其实我早已意识到,能够认识到自我,和内心的真实需要,改变已经开始了,对吧?在后来的随着自我认识的深入,随着我真正自尊自信的增强,我能独立地

15、处理自己的问题,不再要父母亲代劳一切,并能够独立面对人生,难以置信的是,母亲曾几乎全面崩溃。她失去了满足她做个好母亲的楷模。但这种失落感,应该是我和她共同渴望的吧。因为她从此拥有了一个成熟而自立的女儿,而我拥有了自己的光明的充满希望的未来,当然,她自已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明明是为自己内心深处无法实现的心结,却还要打着利他的旗帜,让他人做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这可能就是导致他人心理障碍的根源。        评论:本能是推动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家庭同时也是满足情感需要的地方。上述患者的养育者

16、们无一例外的表现为外在世界伦理道德的“模范遵守”者,遭受压抑的情感则在家庭生活中以消极的形式表露无遗。如此之高的角色期待与现实的差距会给人带来过低的自我评价。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代没有任何需要能超过要求父亲保护的需要。” 不负责任的和不令人信任的父亲是难以让儿童感到安全的。这种缺失导致对全能父亲形象的追求,也为日后的偶像崇拜打下了基础。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以家庭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就成了所有道德行为的出发点这种以家庭意识取代一切的做法成为了一种扩大了的自私自利。 按照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以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在道德发展水平中只能算作是虚假的利他行为。尽管儒家推 

17、   崇道德至上,但实质上儒家以“亲亲” 关系为出发点的伦理道德观,在道德社会化的层次上尚末上升到最高的道德修养水平。这样的矛盾导致人们容易在行为时打着“利他” 的旗号,实则干着“利已” 的勾当。在这样的前提下,当遵循儒家价值的家庭成员在行“利他” 之事时 ,这种“利他”行为是建立在“我要”而不是“他要”的基础上。这种利他行为的承受者常常是被当作了他人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    这种情况在家庭关系中,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以至在职场和社会关系中,比比皆是。也造成国民自私自利和缺乏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生价值观是当代人的精神支柱,它激励着人生奋进,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要想使人生过得生活充实、丰富多彩,体会到它的意义和价值,必需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与整个民族的命运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