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检测生态环境区_第1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生态环境区_第2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生态环境区_第3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生态环境区_第4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生态环境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检测(十三) 生态环境区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 km ,其中有 140 km 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 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 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 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材料二 “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 ” 是将具有含水、 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2、。解析: 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 (2)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 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 ” , 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 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答案: (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被 )。(2)西北风。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近地面 )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

3、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 冬季到湖区看草原 ” 是近年来鄱阳湖生态湿地兴起的旅游项目。 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草原风光已经取代过去的碧水连天,远处有牛群吃草。材料二 下图示意19572019年长江作用(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倒灌 )与鄱阳湖作用(鄱阳湖向长江汇流)的频率分布。(1)简析鄱阳湖草原的形成原因。(2)试述鄱阳湖形成草原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据材料二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成因。(4)为减少鄱

4、阳湖水位持续下降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河流水位大幅下降,湖底浅滩长时间露出水面,形成草原。从自然方面来看,河流水位下降与受冬季风影响、全球变暖等有关。从人类活动角度看,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湖区周围的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导致湖区水位大幅度下降。第(2)题,鄱阳湖为重要湿地,湖区水位下降,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局地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减弱,水质变差,最终使湖区整个地理环境发生相应变化。第(3)题,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的关系,补给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这与雨带的推移有直接的关系。第(4)题,措施应针对鄱阳湖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是开源,也可

5、以是节流,合理即可。答案:(1)冬半年长江流域处于枯水期,湖区水位下降,露出水面的湖滩形成草原;全 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增大;三峡等大坝拦蓄上游来水,使下游水量减少;经济的发展和 人口的增长使湖区周围的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2)鄱阳湖形成草原是湖区水位下降造成的,鄱阳湖湿地退化, 其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局地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减弱,水质变差,最终使湖区整个地 理环境发生相应变化。(3)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4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9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成因:46月份,锋面雨带主要在长江以南,鄱阳潮流域流量迅速增加, 水位上升,此期间鄱阳湖向长江的补给作用

6、增大,从而使鄱阳湖作用增强;79月份,长江干流处于汛期,径流量大,长江水位升高,进而补给鄱阳湖。(4)合理调度三峡等水库的蓄水,向下游加大放水量;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 宣传,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适时进行人工降水。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表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比重/%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27.646.126.3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其他68.527.71.02.8工业重工业(包括米掘轻

7、工业业)67.033.0(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I :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被。方案n :以增加植被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 选择方案的理由。解析:第(1)题,该题要求结合图 2来分析图1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1显示年降

8、水量在 450 mm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第 (2)题,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第(3)题,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 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 速增强;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森林覆盖率会随

9、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 (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 600 mm时,森林 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 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甲地应选择方案H。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 施。或

10、乙地应选择方案I。 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 ,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 (在 降水量接近450 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 ),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第3页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湖面海拔5 m,湖长219 km,平均宽83 km。湖水南浅北深,平均深51 m,北部最深处达230 m。结冰期较长,沿岸地区可达 56个月。有沃尔霍 夫河、斯维里河和武奥克萨河等河流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罗的海。涅瓦河源出拉多加湖,河口地区有俄罗斯著名的城市圣彼得堡,附近沼泽广布。(1)推测拉多加湖的湖水性质(淡水、咸水),并说明理由

11、。(2)拉多加湖通过涅瓦河与波罗的海和大西洋相通, 但航运开发规模很小, 试分析原因。(3)说明涅瓦河河口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拉多加湖属于外流湖,注入湖泊的水体较多,也有水体外流,湖泊水体更新速度快,盐分能及时排出,故湖泊为淡水湖。第 (2)题,航运的开发一方面要有良好的航运条件, 另一方面要考虑流域内经济发展对航运的需求等, 根据该地的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分析即可。第(3)题,沼泽是地表经常被水覆盖的土地,河口地区地势低平, 水流不畅, 且冬季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 加上流域内降水多, 蒸发弱,海浪顶托等,造成沼泽广布。答案:(1)淡水。流域内降水

12、较多,补给水源充足;纬度较高,蒸发量小;湖泊有多条河流注入,通过涅瓦河流出,水体更新速度较快,盐分能及时排出等。(2) 纬度高,温度低,湖泊和河流封冻时间长;流域内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航运的需求量小等。(3)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冬季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海水易倒灌(或受海水的顶托作用)。5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见下图) ,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 000 km 2 ,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材料二咖啡种植需均匀

13、的降雨和排水通畅的土地,理想的气温是1525 C,全年降水量为1 5002 000 mm,同时降雨时间要能配合咖啡树的开花周期,理想的海拔为5002000 m 。 巴西以咖啡质优、 味浓而驰名全球, 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素有 “咖啡王国 ”之称。(1)分析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解释其原因。(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的原因。(3)分析“咖啡王国”巴西咖啡生产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变化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可从当地的气候类型、降水量与蒸发量等方面作答。第 (2)题,湿地的成因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植被等方面

14、来分析。第 (3)题,农业优势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热量、温差、光照、降水等)、地形、土壤等方面来分析。答案: (1) 变化规律:湿地面积季节变化大;雨季面积扩大,干季面积缩小。原因:潘塔纳尔湿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雨季降水量大,湿地面积扩大;干季降水量小,湿地面积缩小。(2) 巴拉圭盆地范围大,汇水面积大;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植物丰富,涵养水源。(3) 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水热组合好;高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 “翡翠 ” 串成的 “绿色腰带 ”环绕地球

15、, 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 西部沿海地区、 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 20% 。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3) 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热带雨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等多方面的生态效益。第 (2)题,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第 (3)题,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回答合理即可。答案: (1) 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