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备考材料_第1页
初级中药师备考材料_第2页
初级中药师备考材料_第3页
初级中药师备考材料_第4页
初级中药师备考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表剂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2、,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 9.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0.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11.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温下1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三 润下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四、逐水13.十枣汤 十

3、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第三章 和解剂一、 和解少阳14.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1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 和解攻里效无双。16.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 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 少阳湿热痰浊阻。二、调节肝脾17.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 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 肝郁脾滞力能堪。18.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 调和肝脾功效卓。三、调和肠胃19.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芩连, 干姜人参草枣全

4、, 辛开苦降除痞满, 寒热错杂痞证蠲。第四章 清热剂一、清气分热20.白虎汤 白虎膏知粳米甘, 清热生津止渴烦, 气分热盛四大证, 益气生津人参添。 二、清营凉血22.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 身热燥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 丹麦清热更护阴。 23.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三、清热解毒24.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 三焦火盛是主因, 烦狂火热兼谵妄, 吐衄发斑皆可平。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柑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25.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 归芍乳没陈皂甲, 防芷贝粉甘酒煎, 阳证痈疡内消法。 四、清脏

5、腑热26.导赤散 导赤木通生地黄, 草梢煎加竹叶尝, 清心利水又养阴, 心经火热移小肠。27.龙胆泻肝汤 龙胆栀芩酒拌炒, 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 肝胆实火湿热消。29.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 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 能消牙痛与牙宣。30.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 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 协热下利喘汗除。31.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 芩连归桂草木香, 重在调气兼行血, 里急便脓自然康。32.白头翁汤 白头翁治热毒痢, 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 赤多白少脓血医。 五、清虚热33.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 热自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

6、出, 养阴透热服之安。第五章 祛暑剂34.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第六章 温里剂一、温中祛寒35.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 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 丸汤两用腹中暖。 36.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 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 虚劳里急腹痛康。 二、回阳救逆吴茱萸汤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37.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 阳衰寒厥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 急投此方可回阳。 三、温经散寒38.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用桂芍, 细辛通草甘大枣, 养血温经通脉剂, 血虚寒厥服之效。 第七章 补益

7、药一、补气40.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 人参苓术甘草比, 益气健脾基础剂, 脾胃气虚治相宜。 4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 莲草山药沙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42.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参, 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 气虚发热甘温除。 43.升脉散 升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44.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 人参甘草车前仁, 柴芍淮山黑芥穗, 化湿止带此方神。 二、 补血药45.四物汤 四物熟地归芍芎, 补血调血此方宗, 营血虚滞诸多症, 加减运用贵变通。 47.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 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

8、枣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三、 气血双补48.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 麻仁麦桂姜酒熬, 益气养血温通脉, 结代心悸肺痿疗, 加芍去枣参桂姜, 加减复脉滋阴饶。 四、 补阴49.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 泽泻苓丹“三泻”侣, 三阴并补重滋肾, 肾阴不足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 养肝明目加杞菊, 都气五味纳肾气, 滋补肺肾麦味续。 50.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 龟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 阴虚火旺制亢阳。 51.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 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 阴虚胁痛此方良。 五、 补阳52.肾气丸 肾气丸主肾阳虚, 干地山药及山萸, 少量桂附泽苓丹, 水

9、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 温肾利水消肿需, 十补丸有鹿茸味, 主治肾阳精血虚。53.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桂附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喑痱服。第八章 固涩剂三、 涩肠固脱54.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 肉蔻五味四般齐, 大枣生姜共煎合, 五更肾泻最相宜。 五、 固崩止带55.固冲汤 固冲芪术山萸芍, 龙牡倍榈茜海蛸, 益气健脾固摄血, 脾虚冲脉不固疗。 56.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第九章 安神剂一、 重镇安神57.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 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 养阴清热可复康。 二、 滋养安神58.天王补

10、心丹 天王地归二冬仁, 远茯味砂桔三参, 阴亏血少生内热, 滋阴养血安心神。 59.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第十章 开窍剂二、 温开 第十一章 理气剂一、 行气67.越鞠丸 行气解郁越鞠丸, 香附芎苍栀曲研, 气血痰火湿食郁, 随证易君并加减。 68.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 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 降逆开郁气自舒。 二、 降气69.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 夏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 上实下虚痰喘康。 70.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 宣肺平喘效力彰。 71.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重

11、用姜, 半夏人参甘枣尝, 降逆化痰益胃气, 胃虚痰阻痞嗳康。 第十二章 理血剂一、 活血祛瘀72.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 少佐桂枝温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胀, 泻热破瘀微利效。 73.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 红花枳壳草赤芍, 柴胡芎桔牛犀等, 血化下行不作劳。 73.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 血中瘀滞用桃红。 75.温经汤 温经汤用萸桂芎, 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 调经重在暖胞宫。 76.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二、 止血77.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

12、出血势能摧。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香,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78.黄土汤 黄土汤中芩地黄, 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 便血崩漏服之康。 第十三章 治风剂一、 疏散外风79.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偏正头痛悉能康。 二、 平熄内风80.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花桑, 地芍贝茹附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 肝热生风急煎尝。 82.镇肝息风汤 镇肝息风芍天冬, 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 肝阳上亢能奏功。 83.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 栀杜寄生膝与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 主治眩晕与耳鸣。 第十四章 治燥剂一、 清

13、宣外燥84.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 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 咳止痰化病自痊。 86.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桑麦膏, 参胶胡麻杏杷草, 清宣润肺养气阴, 温燥伤肺气阴耗。 二、 滋阴润燥87.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 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 清养肺胃此方珍。 88.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草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第十五章 祛湿剂一、 燥湿和胃89.平胃散 平胃散内君苍术, 厚朴陈草姜枣煮, 燥湿运脾又和胃, 湿滞脾胃胀满除。 90.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

14、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 风寒暑湿并能除。二、 清热祛湿91.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 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 功在清热与利湿。 92.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 扁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 湿热诸淋宜服煎。 93.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 夏朴通草滑竹存, 宣畅气机清湿热, 湿重热轻在气分。 三、 利水渗湿95.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 小便通利水饮逐。 四、 燥化寒湿97.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仲景剂, 温阳化引又健脾, 中阳不足饮停胃, 胸胁支满悸眩施。 98.真武汤 真武苓术附芍姜, 温阳利水壮肾阳, 脾肾阳虚水气停, 腹

15、痛悸眩瞤惕恙。 99.实脾散 实脾温阳行利水, 干姜附苓术草随, 木瓜香槟朴草果, 阳虚水肿腹胀祟。 五、 祛风胜湿100.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芍归地桂苓均, 杜仲牛犀人参草, 顽痹风寒湿是因。 第十六章 祛痰剂一、 燥湿化痰101.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 湿痰为患此方珍。 102.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 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 胆郁痰扰诸证除。 二、 清热化痰103.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蒌, 夏芩杏陈枳实投, 茯苓姜汁糊丸服, 气顺火清痰热廖。 五、 化痰熄风104.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

16、痛风痰盛, 痰化风熄复正常。 第十七章 消食剂一、 消化食滞105.保和丸 保和山楂莱菔曲, 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 消食和胃食积去。 二、 健脾消食106.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 肉蔻香连合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 消补兼施不伤正。 第十八章 驱虫剂107.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 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 温肠清热又安蛔。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更讲究,内服外用煎散丸; 寒凉病症用温热,辩证施治才全面; 男女老幼各不同,须使畏杀恶和反; 饭前饭后及妊娠,应用之法说不完。1 妊娠禁忌药歌 蚖班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和赭麝,

17、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2 十八反药歌 反药十八要记牢, 半芦贝蔹芨背乌 藻戟芫遂叛甘草, 各参辛芍反藜芦。 畏反之说历史长,深入研究不轻否。 3 十九畏药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稜; 川乌草乌不爱犀,人篸最怕是五灵; 官桂善于調冷气;却怕石脂来相逢。 十八十九反与畏,经验不足莫乱用。中药笔记之炮制的方法:1.修治(修制)(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3)切制

18、: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2.水制 洗,淋,泡,润,漂,水飞。(1)润 :便于切制。(2)漂 :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3.火制 炒,炙,煅,煨,烘焙。(1)炒:便于粉碎、煎煮、服用、缓和药性,减轻毒性、副作用,增强疗效。(2)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轻毒性、副作用,引药入经。(3)煅:易于粉碎、煎煮。(4)煨:减轻烈性、副作用,增强疗效。(5)烘焙:便于干燥。4.水火共制 煮,蒸,燀,淬(1) 煮:减毒,增效(2) 蒸:改变药效,稳定药物质量(3)燀:便于干燥、贮藏,去掉非药用部分或有毒部分(4)淬:易于粉碎、煎煮、制剂5.其它制法(1

19、)制霜:种子压去油、矿石重结晶(2)发酵:产生新药(3)发芽:产生新功效方剂的组方原则1. 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是不可缺少的药物。2.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3.佐药其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

20、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辅料用量的总结辅料用量: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常用量为麦麸10kg。药物每100kg,用米20kg。 药物每100kg,用灶心土2530kg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药物每100kg,用蛤粉3050kg药物每100kg,用滑石粉4050kg。辅料的一般用量为40kg酒炙用量:药物每100kg, 用酒1020kg.酒黄连:黄连片每100kg,用黄酒12.5kg。 姜黄连:黄连片每100kg,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 吴萸连:黄连片每100kg,用吴茱萸10kg。酒大黄:大黄片或块每10

21、0kg,用黄酒10kg。熟大黄: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30kg。 醋大黄: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米醋15kg。清宁片: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75kg,炼蜜40kg。酒当归:每100kg当归片,用黄酒30kg。土炒当归:每100kg当归片,用灶心土粉30kg。每10Okg蕲蛇肉,用黄酒20kg。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醋炙用量:一般每100公斤药物加米醋2030公斤,最多不超过50公斤。延胡索每100,用米醋20。乳香每100kg,用米醋10kg。每10Okg净香附颗粒或片,用米醋20kg。四制香附:每10Okg颗粒或片,生姜5kg(取汁)、米醋10kg、黄酒10kg

22、、食盐2kg(清水溶化)。酒香附每10Okg净香附颗粒或片,用黄酒20kg。盐炙用量: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液备用。 盐黄柏:黄柏丝或块每100kg,用食盐2kg。酒黄柏:黄柏丝或块每100kg,用黄酒10kg 姜炙用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1/3。一般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蜜炙用量:一般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每100kg药物,通常用炼蜜2025kg。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每100kg药物,百合用5kg,百部片12.5kg,瓜

23、蒌、桂枝用15kg,麻黄、枇杷叶、金樱子用20kg。甘草片每100kg,用炼蜜25kg。每10Okg马兜铃碎片,用炼蜜25kg油炙用量:淫羊藿每100kg,用羊脂油(炼油)20kg蒸 法:制首乌:10kg黑豆25kg黑豆汁/100kg黄芩每100kg,用黄酒10kg。熟地黄:生地黄加酒密闭(100:30),煮 法 :淡附片:盐附子每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复制法:清半夏:半夏每100kg,用白矾20kg。姜半夏:半夏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法半夏:半夏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制天南星:天南星每100kg,用生姜、白矾各12.5kg。

24、胆南星:天南星每100kg,用胆汁400kg(胆膏粉40kg)发酵法: 神曲(六神曲):原料:面粉100kg,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制霜法:西瓜每100kg,用芒硝15kg。煨法:滑石粉煨: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滑石粉50kg。麦麸煨: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4050kg。面裹煨: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面粉50kg。中药的对比记忆法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麦冬与天冬: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但天冬寒润之

25、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龟甲与鳖甲: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用。 当归与熟地黄: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但当归又入心、脾两经,味辛,能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26、又可止久咳气喘。对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均为要药,对虚寒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亦可因其活血、止痛、温散寒滞之功而有确实疗效。同时,血虚肠燥便秘,久咳气喘等,亦可用以为治。当归既可用于疮疡初期,以活血消肿止痛;又可用于疮疡溃后,气血亏虚,以补血生肌,故是外科常用药。而熟地黄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既能补血,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又善滋阴,治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证。对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又可益精填髓。 当归与白芍:均入肝、脾经均能补血养血调经止痛。同可用于治疗血

27、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当归味甘,性温,入心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补虚散寒,故血虚、血瘀、血寒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均可使用,为补血和妇科调经要药。且当归偏于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对虚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淤血作痛、跌打损伤、痈疽等证,又有润肠通便之功效,故还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白芍苦、甘酸、微寒,重在养血敛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痛,四肢挛痛。又能平肝抑阳、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证;与桂枝同用,又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应为不和之汗出务风,也可用于阴虚盗汗等。 白芍与赤芍: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但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