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汇总7篇_第1页
数学说课稿汇总7篇_第2页
数学说课稿汇总7篇_第3页
数学说课稿汇总7篇_第4页
数学说课稿汇总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n't put all the eggs in the same baske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数学说课稿汇总7篇 数学说课稿 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能根据图画提出至少三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程序: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一、创设情境,引新设疑1(播放录音)(出示电脑画面,有声音出: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蓝猫,小朋

2、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快乐的森林玩一玩!,提问:你们知道蓝猫要带我们去哪里玩吗?(快乐的森林)老师板书题目:快乐的森林你见过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有美丽的树木,可爱的小动物)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1,引导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电脑出示动态蘑菇园,导入:蓝猫首先要带我们去快乐蘑菇园听小蘑菇们唱歌问题:通过观察,你看到现在在唱歌的是几个蘑菇呢?(通过观察,现在有6朵蘑菇在唱歌)师:你再看看,(长出两朵小蘑菇)问题:谁来帮算一算:现在一共有几朵蘑菇在唱歌了呢?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算法:6+2=8,一共有8朵蘑菇。把左边的6朵与右边的2朵加起来就是8朵

3、引导理解:列式2+6=8对吗?(求一共有多少蘑菇就是把这里的蘑菇加起来就得出结果了,可以是左边加右边,也可以是右边加左边,所以2+6=86+2=8都对)小节总结与评价;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蓝猫特意邀请你们去看看森林里的节目表演-小鹿跳舞2,引导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电脑出示的一共有9只小鹿的字样.再3头小鹿跳舞的画面和音乐.再出示问题:有几头小鹿没有跳舞?引导观察,组织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是: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因为一共有9只小鹿,3只跳舞,求不跳舞的小鹿就是用总共的9只小鹿减去跳舞的3只小鹿列式为:9-3=6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再

4、总结方法(电脑出示蘑菇和小鹿图的比较图)提问:为什么求小蘑菇的题用加法解决,而求小鹿的题用减法解决引导学生明白小蘑菇的题目是求整体的数,即总数,求总数就用加法.小鹿的题目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求部分就用减法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出示课件一:(一共有8只小鸭子,水里面有3只,求在岸上的有几只?)让学生观察,把题意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把算式填写完整83=5出示课件二;(左边有7只小猴,右边有2只小猴,求一共有几只小猴?)27=9引导汇报,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进行订正四、完成练习五、总结收获,渗透联系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

5、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

6、用。二、活动目标: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三、重难点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图片、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

7、人的情感意识。四、活动准备: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五、教学方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六、教学过程: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一)、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小朋友今天王老师给你

8、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1)、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2)、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二、)、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

9、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图片上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3)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

10、不一样。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三)、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1)、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四)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2

11、)、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楼上楼下邻居?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小鸭住几楼几房间?小熊非常感谢大家。3)、小朋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以后要注意观察发现他表示什么?七、教学活动分析: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图片,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式,我们知道,分式是表示数量关

12、系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的起始课。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分式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又一代数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2)重点:分式的概念。(3)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

13、学的重点。又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障碍: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是教学的难点。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意识。一方面,在

14、七年级下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所以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上3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法与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三、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拓展

15、小结巩固布置作业,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一) 发现新知 (10分钟)在这儿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课本引例是 “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设问是“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我将引课方式改为通过学生自己构造代数式去发现分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1、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欣赏画面,教师给出探究要求:“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x,2400,30,n,a-x,b,180,(n-2),请你任选其中的几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合成四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新的一类代数式吗?请说一说。 从学生熟悉的整式及其运算入手

16、,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发现新知,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更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用已给的8个整式进行代数式的构造时,学生可以写出多种多样的式子,里面既有单项式,也有多项式,还有分式。通过学生对自己所构造的代数式进行观察,创设发现情境,学会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更好地进行分式概念的建构活动。2、探索交流 :(1)议一议:你们所发现的这一类新代数式: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2)类比分数,概括分式的概念及表达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被除数÷除数=商数被除式÷除式=商式 3 ÷ 4 = n 

17、47; (a-x) = 整数 整数 分数 整式 整式 分式 (3)小组内互举例子,判定是否分式的分母可以为零(二)讲解新课(20分钟)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分式的概念、意义以及简单应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我将新课的讲解过程细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分式的定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分式”与“整式”,加深他们对分式的理解,我打破了在传统教学中直接给出定义的常规,设计了想一想,引导学生在上一环节对所列代数式与分数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再将其与整式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从而类比整式归纳总

18、结出分式的定义: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a/b,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a/b的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即只有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时,该分式才有意义。对于这一问题的讲解,我将让学生类比分数以及结合前边的实际问题加以理解。3.例题讲解(2)当分母的值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除此之外分式都有意义。由分母2a=0,得a=0,所以,当a取零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三)课堂练习(10分钟)众所周知,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要求学生在本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

19、的题目亲自动手练一练,以便在检验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同时,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1、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2、把甲、乙两种饮料按质量比x:y混合在一起,可以调制成一种混合饮料。调制1kg这种混合饮料需多少甲种饮料? 都有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题,给学生演示本节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讲解完毕后,挑选学生上台演板,在规范学生讲解步骤的同时,加深他们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课堂小结(3分钟)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最后给出规范总结,以重申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五)布置作业(2分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

20、本节课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第67页,习题3.1第1、2题。选做题:第67页,习题3.1第3、4题。四、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使得版面结构合理,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抓住重点。数学说课稿 篇4一、设计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特别是在练习的设计上,联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这也正

21、是我微型课题的研究方向。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四、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

22、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五、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六、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七、教学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引入。1.猜猜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的同学是谁?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让学生觉得很自然,很亲切。通过学生找到不同的对象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即寻找到确定

23、位置的方法。(二)探究新知。第一步:分别认识第几列第几行教师分别介绍列和行,通过让第三列的同学举举手,第五列的同学点点头、第三行的同学拍拍手、第五行的同学笑一笑让学生手、脑、口并用,既轻松愉快的明确了行和列的概念,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第二步:认识第几列第几行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通过小游戏:教师报第几列第几行,此位置上的同学站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步:认识数对出示教室情景图,说说小军、小红、小芳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圆圈图上找出他们3人的位置,最后归纳第几列第几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由具体到抽象,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24、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掌握“数对”概念。(三)巩固练习。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我设计了4个练习:1.教室中的数对此练习我分成3个层次:(1)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2)我报数对,请相应位置上的同学站一站(3)当数对中有数字是未知数时,所表示的意义,引出要确定准确位置,必须两个数字都知道。2.厨房中的数对此练习我分成3个环节:(1)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2)通过比较,感受同一行的两个数对,后面一个数字相同。同一列的两个数对,前面一个数对相同。(3)比较(2,4)和(4,2)是否表示同一个位置,从而使学生明确数对中前后两个数字的顺序不能颠倒。3.会

25、议室中的数对说说会议室中花色地砖的位置,并在作业纸上写出数对,交流后提问写数对有什么窍门?让学生再一次总结方法,先数第几列再数第几行。4.字母墙中的数对让学生通过数对在字母墙中找出对应的字母练成一句话,这可以说是一个练习,其实更像是个游戏,既巩固复习了知识又把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又一个高潮中结束新课。(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介绍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关键词的落实上。第1个关键词是思维。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激起思维的火花;第2个关键词是思想。强化符号化、简约化思想,培养学生

26、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第三个关键词是生活。从课开始,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出本课,在练习的环节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即是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数学说课稿 篇5一、教材分析本探究活动是继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之后探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内容。学习等腰三角形,离不开线段的相等和角相等,分割等腰三角形将加深同学们对等腰三角形地认识,是等腰三角形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二、学生起点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从知识储备

27、上看: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等;从技能水平上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经历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情推理能力;2、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和数学思考的方法;3、通过探索条件的实践过程,体会数学推理的乐趣,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作等腰三角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四、教与学的方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3、梳理概括,形成结构4、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8、”整节课中我始终贯彻“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的教育理念,采用“探,疑、研,悟”等环节主体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浓厚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感情。充分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五、教学流程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景一、学生阅读第120页的阅读理解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初步认识图形分割的意义,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方法。也为后面的如何分割做了复习。情景二: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生活中有关的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图片最后出现等腰三角形花坛。教师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把剪刀,提问:谁来帮老师分割这个三角形花坛,使它变成两个三角形以便可以种上不同

29、的花?这样设计:一是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进一步体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生上台演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两种分割方法:一种是分割线经过顶角顶点;一种是分割线经过底角顶点。这样设计:为后面的分类讨论思想打下铺垫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第一部分:教师追问:已知花坛的三个角分别为36°、72°、72°,你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老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改成20°、20°、140°,你还能分吗?合作:小组合作设计两个三角形,使这两个三角

30、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学生展示图片,讲解分割思路。(教师反问:为何不从顶角的顶点分割?)归纳小结:当顶角小于底角时,分割线经过底角的顶点,反之,顶角大于底角时,分割线经过顶角的顶点。质疑:任何三角形都能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这样设计:从特殊的三角形出发,加上学生对这个三角形比较熟悉,学生比较好操作,再到一般三角形,从而产生质疑: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探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这个等腰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关系?学生动手画顶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的等腰三角。这样设计:让学生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多样性,为分类讨论思想打下铺垫设底角为x度

31、,小组合作作图,并求出顶角的度数(x的代数式表示):第一、二组研究分割线经过顶角的顶点的情况,后两组研究分割线经过底角的顶点的情况。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作图求解,学生可以求出:顶角是底角的2倍、3倍、倍。对于倍,教师适当引导。第三部分:探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这个等腰三角形每个内角是几度?学生根据内角和180度,求出角度。3、梳理概括,形成结构知识: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中的感悟。教师适当引导补充,并对学生的表现适当评价,给予鼓励。4、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分层作业:必做题:把一个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分成

32、4个等腰三角形。选做题:把角度分别20°、20°、140°等腰三角形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这样设计:一是想以动手操作开始,再以动手操作结束,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二是让学习从课上走到课下,让一种学法得以构建,让一种思想得以延续。六、教学反思:我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舞台,无论环节设计,还是作业的安排,都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了学生的数学体验。通过操作、观察、质疑、验证、深化等自主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获得体验。使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之法、终身学习之愿、快乐学习之情。数学说课稿 篇6一、关于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

33、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3、教学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二、关于教法:本节

34、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

35、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数学说课稿 篇7一、说内容买电器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的一课时。教材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境,请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及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整数加减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说学生我校身处城市

36、,班里的孩子们对各种电器非常熟悉,并且有逛家电商场的经历,对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较好,能根据情境提出相应的加减法问题。孩子们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一年级的两次口算过关检测,过关率均达到了100%。部分学生能口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欠缺。三、说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这节“口算教学” 设计成“生活的数学,活动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发展的数学”。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2、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3、 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