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课堂生态变革、问题与对策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课堂生态重构不能否认,教育信息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并导致大学课堂生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失衡。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种才能达到最大的存活数量,保持最适宜的生存状态,物种之间才能彼此适应、相互制约,并各自在系统中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16。大学课堂作为人工的生态系统,当它处于平衡状态时,也会具有类似的特征。因此,针对存在的大学课堂生态问题,进行生态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创设多样化的课堂物质环境。面对物质环境
2、与大学课堂承载力之间的生态失衡,应当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创设多样化的课堂物质环境,促进二者和谐共生。一方面,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指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数量上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到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如前文所述,我国的大学课堂学生人数长期处于超载状态,即使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活动理念,也往往由于学生太多而难以具体开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因为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最适宜的“度”,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
3、通质量,使师生在课堂中的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流于形式,那么课堂的生成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学内容方面,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n. a. kaiipob)提出的量力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强调的就是学生所能承受的“最低”度,而赞可夫(zankov)提出的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则是学生能够承受的“最高”度。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不仅意味着生师比缩小,同时意味着多样性、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整合。另一方面,创设多样化的课堂物质环境。物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内各个营养层次物种的丰富性,物种越丰富,越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课堂生态系统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信息化
4、首先要落实到信息技术与教室的融合,并以多样化的教室环境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信息化课堂中,必须要有多样化的课堂物质环境作为物质前提,才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室内的教学设施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必须能够为相关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室应该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改变教室空间布局和师生座位编排方式。目前国内已有高校进行了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如华中师范大学创建的“未来教室”,教室设计秉承科技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理念,以满足“教学、讨论、研究”三位一体作为功能目标17,教室内部可以根据需要分成多个不同的空间
5、布局,移动的桌椅可以根据需要摆放成任意形状,以满足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需求;同时,教室可以为师生提供手写交互、图像交互、视频交互等交流方式,还可以邀请课堂外专家通过网络接入课堂,与师生进行视频沟通。第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规避信息化课堂的“花盆效应”。面对教师主体与信息化课堂环境之间的生态失衡,应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规避信息化课堂的“花盆效应”,实现教师主体与大学课堂的生态平衡。一方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信息化课堂中,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识、方法和技能。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
6、教学的深度融合,这种能力就是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不等于信息技术能力,而是面对信息化课堂中的真实教学问题时,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能力,是一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综合能力18。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信息化教学评价重视学生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侧重于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过程,使教学评价更加
7、科学与公正。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规避信息化课堂的“花盆效应”。花盆效应又称为“局部生境效应”,原意是指在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条件下,作物和花卉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长得很好,但其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生态幅变窄19。一日离开这个舒适的人工环境,作物和花卉就经不起外面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以至于很难在其他环境中存活。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空间,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是在“花盆”环境下进行的,“花盆效应”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可以说,“花盆效应”导致整个课堂教
8、学过程封闭、狭隘和僵化,削弱学生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难以适应沸腾的现实社会。信息技术虽然能够将有限的课堂空间扩展到无限,为课堂中的师生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课堂讲授的枯燥和乏味,但虚拟的课堂感受依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社会体验。与传统课堂相比,信息化课堂只是一个更高级的“花盆”环境,信息化课堂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仍然难以适应真实的社会环境。近期,教育部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将课堂延伸到学校之外。可以说,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规避长期以来封闭式课堂教学所导致的花盆效应,使学生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的真正含义,而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则是规避信息化课堂的“花盆效应”的重要保障。第三,防范信息化课堂的“边缘效应”,保障学生主体生态位。面对学生主体与信息化课堂环境之间的生态失衡,应当防范信息化课堂的“边缘效应”,保障学生主体生态位,建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课堂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一方面,防范信息化课堂的“边缘效应”。在生物群落交错区域中,由于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往往会增大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某些生物钟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就是边缘效应。教育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正效应”,是按照生态学上边缘效应的含义来分析的,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
10、过打破不同部门、人员、学科、课程之间的人为屏障,使其通力合作,各自发挥所长,从而创造出更有效的教育效果。另一种是“负效应”,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现实存在的、薄弱的和荒疏的交错区域,由于其长期处于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之下,导致其生存状况越来越差,并形成恶性循环。信息化课堂中必须避免这种“负效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掘不同个性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调动“边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拥有适宜的课堂生态位。另一方面,保障学生主体生态位。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同样在大学课堂生态中占据主体生态位。在大学课堂中,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更
11、为多样便捷的沟通交流工具,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更是使师生交流处于全天候在线的状态,以学生为主体的沟通日益频繁。需要重视的是,教师经常更多地关注所谓的“好学生”,这种“好学生”由于时常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也会更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学习交流。还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所谓“中等生”和“差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关注而失去存在感,逐渐沦为课堂中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生”。而这些“边缘学生”常常是有着较大进步空间的学生。信息化课堂不仅要关注教师和“好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更要利用便捷的信息化渠道加强与“边缘学生”的沟通。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更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更加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学生,保障学生在大学课堂中的
12、主体生态位,是教育信息化大学课堂中难以规避的课题。20第四,回归课堂教学的农业属性,重构和谐师生关系。面对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生态失衡,应当回归课堂教学的农业属性,重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绿色健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回归课堂教学的农业属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21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解读,笔者以为这句话至少涵盖了两层道理:第一,教育的过程就像种庄稼一样,需要尊重不同农作物的成长规律,按照其生物节律按时耕地、播种、浇水、追肥、拔草和除虫,这中间的每一个步骤是需要结合作物的生长情况来进行适时修整,至于农业种植最关心的果实,则必须要耐心地等到收获的季节。这和工业化的快速生
13、产过程是完全不同的。第二,工业流水线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整齐划一的无生命体,而农业种植出的是有着自身生活习性的鲜活生命体;教育就像是进行农业栽培,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教育的过程不是磨灭学生的个性,而是要给予每个学生适宜的养分,帮助其获得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需要谨记教育的农业属性。与传统课堂相比,信息化课堂更加开放和民主,更加关注师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的农业属性表露得更为显著。这时教师依然要遵循农业种植的基本原则,要照顾到学生差异,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阻止其生长。同时,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淡化所谓“好学生”、“差学生”
14、的固有观念,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课堂生态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通力协作,才能达成师生双方的互利共生,并形成课堂师生共同体,共同促进和维护课堂生态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重构和谐师生关系。除了学生数量和教学内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需要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师生之间只有把握好相处的最适度距离,才能长期保持彼此间的和谐相处。在信息化时代的课堂中,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
15、生之间是平等的;但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又必须是师生平等对话关系中的“首席”。因此,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相处的“度”,在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前提下,积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参考文献:1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3:2.2范国睿.课堂研究的新视野课堂生态研究读后j.教育研究,2015(8):157.3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诠释j.中小学信息技术
16、教育,2007(5):20-22.5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5-8.6李芒,金林,郭俊杰.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10-211.7王景枝.论信息化时代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j.教育信息化,2005(2):9-10.8陈中,郭丽君.教育信息化与课堂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42-47.9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72.10李方安,张良才.班级规模: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j.教育科学,2001,17(3):47-49.11沈国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j
17、.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51-154.12许哲,董阁.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生态位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61-64.13鲍静.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8(7):97-98.14闫杰.信息化时代大学师生关系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35-36.15孔悦.手机与教师:谁能抓住大学生注意力?n.新京报,2014-06-09(d14-d15).16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108.17河南教育信息化.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全新智慧教室(八号楼)eb/ol.散文吧.河南教育信息化.(2016-09-25)2017-09-16.18冯如希.课堂生态教学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96.19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文化产业经营合同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混凝土工程承包合同》
- 《2025标准版合同协议》
- 2025家具定制合同范本模板范文
- 2025合作经营合同书标准范本
- 2025海运进口运输协议运输合同
- 2025【金属材料买卖(订货)合同】金属材料买卖合同
- 2025企业合作伙伴入网合同范本
- 2025精简版装修合同模板
- 2025租赁授权的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保密观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开学第一课:学习哪吒精神勇闯难关做阳光少年2024-2025学年初中班会课课件
- 家长讲堂:法制主题教育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文旅康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学设计-5.1 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
- 2025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协议书样本
- 2025年P气瓶充装考试题(附答案)
- 山地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案例分享
- 2025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11.赵州桥第1课时
- 2025年中国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