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广州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江传福 510032摘要: 面对新一轮制造业革命,广州需要从当前工业发展实际出发,准确分析不足,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同时需要放下发达城市的优越感,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找准制造业发展瓶颈和突破口,以创新为引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关键词:制造业,创新,产业,智能制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发展基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制造业面临新挑战,准确把握发展动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全力推动跨越发展,是广州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但面临
2、模式化的中国制造2025,中央层面还没有具体的区域布局,各地也还仅仅处于边贯彻意见边探寻重点阶段。这种情况下,广州制造业如何定位?发展的瓶颈何在?重难点在哪?突破口在哪?值得深思。一、广州制造业发展基础及现状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后劲不足。近年来,随着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和百亿的制造类企业分别为1家和18家。2015年上半年,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8020.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91.04%;完成工业增加值1214.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53.69%。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全市工业投资持续低迷,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增制造业大项目较少;规模以上
3、工业总产值增速有所回落,工业增长略显疲态,前三季度35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产值下降,30家工业龙头企业有10家产值下降,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有效支撑。制造业格局趋于高端化,但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通过扶持培育先进制造业,全市制造业从以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格局,进入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重大装备、船舶、新材料、生物医药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崭新阶段。1-8月,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合计增长7.9%,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5%;石油化工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9%,比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企业亏损面为23.17%。制造业集群
4、规模化,但集聚功能仍需加强。目前,广州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拥有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5个,形成了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用设备制造、船舶、冶金等2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但全市实力超强企业少,截止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制造类总部位于广州的仅2家,少于北京的44家、上海的5家,区域总部中制造类企业数量也远少于同类其他城市。生产要素集约扩大化,但节约水平仍需提高。制造业劳动力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逐渐下降,跨国公司在广州的投资规模和速度也在下降,制约着制造业进一步吸引外资。同时,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生产要素成本加大。传统
5、要素支撑发展的优势逐渐弱化,企业用工荒问题持续出现,过度依靠投资驱动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节能减排成了硬性指标。创新能力与北京、深圳等地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如2014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前10名企业中,深圳占5席,北京4席,杭州1席,广州没有。二、政策导向及各地经验(一)政策导向在“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开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恰逢新挑战,国务院适时发布中国制造2025,与其说是应对经济下行、“双向挤压”的政策刺激,不如说是对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长远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力争通过3个阶段、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
6、制造强国。(二)各地经验1.哈尔滨。哈尔滨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建国之初的国家布局使其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后,经过数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4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但是,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经济呈低速增长态势。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哈尔滨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集中资源发展重点。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以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为基础,力推“绿色食品、汽车、机器人、民用航空
7、、3D打印和燃气轮机”等6大重点产业省市共建,支持各功能区与对口省直部门合作共建组团式大项目。如哈尔滨开发区与省农垦局合作,辟建食品工业园,合力推进食品类组团项目建设,引进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的食品项目等。二是突出生态资源优势。以传统食品产业为基础,充分借助哈尔滨生态资源禀赋好的优势,突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2012年,食品产业成为哈市四大支柱产业之首,突破千亿产值;2013年,食品产业规模以上总产值超过其他3个主导产业之和;2014年,食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1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4%。三是打造产业集群。以发展哈南工业新城为契机,以“延长产业链、建设产业配套、政策扶
8、持、争取国家战略布局”为举措,打造千亿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集群。如通过从重点工业项目、企业中筛选有机器人需求的项目、企业,梳理整机和配套企业的生产、配套能力水平,支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开拓市场;联合市内科研院所、企业建设中国燃气轮机产业基地,重塑中国“动力之乡”美名等。2.上海。近年来,上海制造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237.19亿元,但制造业发展却遭遇瓶颈,增长乏力。为有效解决制造业增长“天花板”,上海市从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工业新高地建设着手,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发展“四新”经济。在产业创新转型中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9、简称“四新”),通过拓宽培育渠道、优化市场化支撑体系、完善企业服务及扶持体系、转变政府公共服务和行业管理方式等措施,推动形成符合市场导向的“四新”内生增长机制。如以“四新”为框架,实行企业“非禁即入”,支持符合“四新”标准的企业申请政策扶持。二是设立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通过将部分财政资金转设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十三五”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以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项目对接、 “四新”重点领域市场化运作、部分重点项目股权直投、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配套等。3.深圳。深圳作为我国创新城市的典范,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再
10、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2014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60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互联网产业增加值576.44亿元,增长15.5%;新能源产业增加值368.55亿元,增长9.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2569.80亿元,增长14.0%,分区生产总值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南山、福田和新宝安区。主要做法有:一是持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深圳市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市财政科技投入从36.1亿元增加到70.2亿元,占市本级预算支出的比例接近7%。特别
11、是2009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市财政安排的市科技研发资金仍然实现同比增长超过40%,这体现了深圳“舍得投入”,强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在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引导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也稳步提高。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0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二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聚集创新资源。通过实施“孔雀计划”等,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发挥“三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两院(中科院、工程院)、一省(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优势,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基地;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落实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集聚香港优质创新资源;建设了包括技术产权交
12、易在内的深圳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了按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资金链和投融资机制;建成了一批公共技术平台,支持企业的技改和研发活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目前,深圳的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超过1100家。去年深圳共有383个项目承担了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申请资金约35亿元。2014年,深圳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47项,投入6亿元,在4G技术、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新能源汽车、3D显示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三、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站在制造业变革的历史节点上,广州一方面要把准机遇,狠抓国家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
13、关键零部件研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另一方面要躬身反思,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找准制造业发展瓶颈和突破口,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一是精准定位,着重规划设计。注重统筹规划和贯彻意见。当前广州正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着手编制贯彻意见,同时又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此时正是对制造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的绝佳时机,建议深刻把握“新常态”下我市市情,注重规划和贯彻意见的一致性,强化“多规合一”,积极分析探寻新的增长点。精准制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成为珠三角智能制造生产和服务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增强。形成“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
14、材料”等6大产值超千亿级,“轨道交通、船舶海洋装备、电气楼宇装备”等3大产值超五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工业大数据、智能物流、网络制造”等若干新兴骨干产业组成的“四梁八柱”产业支撑体系。二是突破瓶颈,提升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少、超大企业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广州制造业的软肋。近年来,广州通过出台“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逐渐拉近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距离,但在创新主体、创新载体等方面还需发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深圳有6700多家,而广州不到2000家。利用资本促进科技创新。通过支持制造类企业通过众筹、上市,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募集资金,达到资本市场产业化,实现科
15、研和实业之间的有机转换。争取共建创新体系。以广州现有制造业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与省的支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重大工程和“四基”工程,创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基地。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需求,引进培育100家左右创新创业机构(孵化园),打造若干产业集群,力争落户或认定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重点形成几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三是突出重点,加快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以广州现有制造业为基础,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
16、,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措施提升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转变。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加强广州与港澳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会展、物流、商务、文化创意、外包服务和总部经济,提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通过实现产业规模、创新水平、集群效应、辐射功能“四个明显提升”,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建成5个以上千亿级集聚区,培育50家左右百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形成资源集合、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四是强化环境营造,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大力深化改革。加大力度深化改革,打破利益藩篱,促进干部、人才流动,逐步深化经济职能机构改革,提高服务企业效能,打造经济腾飞新引擎。建立挂钩制度。梳理全市重点企业扶持清单,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畅通政府企业联系渠道。确保资金支持。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载体建设、骨干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代理房源出租出售合同范本
- 医疗质控交流
- 传染病防控业务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平面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闪动式可调型温控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中频转杯纺纱机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3年智能体脂秤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走式双切流联合收割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管道全移动式喷灌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话自动拨号报警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净菜加工行业产销量预测及未来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中国苯酐(PA)行业前景动态及投资盈利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专题13.6 等腰三角形(精练)(专项练习)(培优练)(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人教版)
- 突发性耳聋护理
- 文书模板-《电力工程验收与评价表》
- 2024至2030年中国智能应变测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乡村(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卷及答案
- 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 风电场工程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
- 《船舶电气设备操作与管理(二、三类)》全套教学课件
- 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