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现状及问题浅析_第1页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现状及问题浅析_第2页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现状及问题浅析_第3页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现状及问题浅析_第4页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现状及问题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现状及问题浅析     摘要:高校中的知识共享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但是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高校中教职员工不能有效实现知识共享,为此,要采取培育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搭建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改善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促进高校知识共享。 关键词:高校,知识共享,问题,对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内部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被看作是组织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型组织,其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知识价值的发掘与应用能力。高校知识的积累和竞争力

2、的提升依赖于有效的知识管理,而有效的知识管理则要求高校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方面有较大的作为。但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往往要受到知识本身的特性、教师的价值观点、知识主体心理和高校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少客观上和主观上障碍。本文将从知识的内在特征以及知识主体的心理出发,着重探讨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1.知识共享的定义 由于知识内涵的开放性和知识分类的复杂性,专家学者们对知识共享的内涵理解尚没有一致的看法。hendriks和botkin等人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的过程;senge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提出,知识共享不仅仅是

3、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还包含愿意帮助另一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并发展个体的行动能力;有学者从市场的视角认为知识共享过程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参与知识市场的过程,正如其他商品与服务,知识市场也有买方、卖方,市场的参与者都相信可以自此获得好处。本文从高校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是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的转变过程。高校教师员工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共享得越多,挖掘得越深,创造的新知识也就越多,获得的增值就越高。 2.现阶段高校知识共享的主要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共享的形式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诸多的交流

4、渠道为知识的共享提供了途径。除了课堂传授、课间交流、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科研团队的研讨会、专家咨询会、校务会等常见的正式交流模式外,高校内知识主体出于共同兴趣而聚集在一起的非正式组织也成为高校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这些组织通常是以交谈、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社团等多种方式来共享经验,一旦这些非正式组织拥有足够多的共同知识并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时,其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就会给高校创造新的知识。目前高校中常见的非正式知识共享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网。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学术资源,管理者可以通过校园网发布学校的各类新闻以及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其他的重要信息。&#

5、160;(2)学术论坛(bbs)。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学术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起和参与对某一问题的讨论或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甚至可能启发出一些新的知识。 (3)个人知识管理博客。博客是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的平台,由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的,包含超文本链接的一系列日记构成。博主可以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链接进入其他人的博客,在感兴趣的文章后面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得以交流。 (4)聊天群组。兴趣相投的教职员工和同学可以通过聊天工具提供的聊天群组功能对相关

6、知识进行讨论,知识共享随之产生。 (5)网络知识问答。目前大多数的搜索引擎都提供了知识共享平台,如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等,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面搜索答案以供参考,大家也可以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行讨论。 此外,高校中常见的知识共享方式还有教职员工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成员之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领域而自发组织的团体,如专业社团、兴趣小组等。 3.现阶段知识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经,高校的领导和教师也越来越重视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但是共享知识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发生

7、的,相反却存在着诸多障碍。知识共享的障碍只要来自以下方面: 3.1 知识共享的主体方面 (1)知识拥有者。知识拥有者的消极心理。知识拥有者的消极心理表现为知识主体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尊重以及垄断知识的心理等。在高校中,拥有自己的独特知识,特别是个人引以为自豪的知识或者是个人付出沉重代价所得到的知识,就可以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因此,教职员工的个人实践知识是保证教职员工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教职员工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识拥有者可能会担心由于转移了这种知识而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而不愿向他人转移或与别人分享。知识拥有者对个人知识的意识程度。高校教职员工的个

8、人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其通过受教育的过程以及在教学和生活的实践中经过自我思考与不断探索,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用于自己的经验和策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无意识地得以体现,但教职员工本人却很难意识到自身拥有哪些方面的隐性知识,也很难将这些个人经验和体会进行系统的总结,让这些隐性知识得以明晰化、显性化并主动与他人分享。 (2)知识共享者。知识共享者作为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的接受方,其积极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等都会对知识共享的过程产生影响。不同领域的排斥心理。不同研究领域或者相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会不理解甚至相互轻视其他学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因此,知识主体

9、之间会形成固步自封、自以为然的心理,使得他们既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也不想学习他人的知识。认知结构的差异。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必须以个人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教职员工在长期的实践和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常常会引导主体选择性地接收知识,阻碍人们从不同视角重新看待外部事物,必定会使得不同知识背景的教职员工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和障碍。 3.2 知识共享的客体方面 (1)知识本身的特性。知识具有许多共同特性,主要包括可转移性、增值性、隐含性、公共性、高成本性、共享效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知识的共同特性决定和制约着知识共享的可能性,如知识的可

10、转移性、增值性和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但是知识的隐含性、公共性和高成本性又对知识共享产生一定难度和障碍。 知识的公共性决定知识的使用和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知识一旦被共享便可以人人得以使用,也即个人的知识创新行为提高了整体的知识水平。而知识的高成本性决定人们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尤其是前沿课题研究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力和时间的付出,往往付出了长期而艰巨的努力。当知识的公共性及高成本性之间的矛盾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知识创新人员无法获得相应的补偿时,就会限制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对知识进行垄断。 知识的隐含性主要体现在很多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甚至

11、知识的拥有者自己也不能完全意识到,更难于清楚表达,因而这些知识难以被他人认识和利用,即使可以共享,其传播范围也非常有限,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或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中才得以体现。 此外,知识共享效果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无法对知识共享的绩效进行考核,难以督促教职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活动。 (2)组织环境因素。高校的组织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结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整个组织的文化氛围等方面,首先,现阶段高校的管理结构多数为金字塔型的层级管理,这一模式使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往往只限于教职员工的本职工作岗位,很少有跨学科跨专业的接触和交流,从而阻碍知识共享的效率;其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会对知识

12、共享造成影响,有些高校领导对知识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资金、制度以及管理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另外,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高校知识共享的价值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并存在很大的分歧,教职员工往往关起门来做学问,缺乏与其他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此外,组织没有给知识共享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是知识共享的障碍,人们将自己的知识拿出来共享却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和认可,就会大大挫伤知识拥有者的积极性。最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矛盾。 4.对促进高校知识共享的建议 要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设备等硬件支撑,如完善校园网、建立知识共享

13、网络平台,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和制度建设来促进知识共享。 4.1 创建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 在建立知识共享文化中,应加强宣传工作,让全体师生员工树立知识共享的意识,培育正确的知识共享的价值观;建立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鼓励人们良性竞争,遏制恶性竞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立自由、平等、和谐、宽松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氛围;建立学术自由的制度,积极倡导学术争鸣与学术批判,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 4.2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针对知识主体对于知识共享的消极垄断心理,高校领导者应该建立完善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创新知识,并做好知识的阐明、交流工作,重视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考核过程中除了考察其自身拥有的知识外,还应该看他们传播了多少最新和有用的知识,并将这些指标与薪金、升职、荣誉等联系起来,使他们看到知识共享所带来的利益和荣誉远远大于垄断知识所得到的利益和荣誉,从而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