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第1页
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第2页
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第3页
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第4页
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 要:现代高等教育正在发生一场大的变革,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综合化、信息化、大众化和终身化。正确认识这一变革及其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对策,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综合化;信息化;大众化;终身化     一 高等教育的综合化     (一)高等教育要实现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体化     1.现代高等教育正发生大变革 

2、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从11世纪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是高等教育的孕育、创建阶段(牛津大学1168年,巴黎大学1180年,剑桥大学1218年,萨勒诺大学1231年),中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宗教性、保守性,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受到强烈的冲击。从17世纪英国的资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高等教育体系形成阶段。随着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高等教育进行第一次大的变革,以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为标志,力学、微积分等科学知识占领大学讲坛。近代高等教育开始于19世纪初,在欧洲掀起的办近代大学运动,最为突出的是1810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倡导大学中应将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3、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这是高等教育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初开始的新的科学革命和20世纪40年代以来新的技术革命推动高等教育新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促使高等教育发生新的大的改革,呈现出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态势。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据经济学家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0%。     2.科学园区蓬勃兴起  我们都知道,当代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而这些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高校。美国的大科学园区都与高校互相交错,连为一体。以斯坦福大学为主导

4、发展起来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7年硅谷的企业市场价值超过4500亿美元,成为美国“高科技的摇篮”、美国新经济的发动机。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几千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当地还有旧金山大学和圣荷西大学等一些专门培养大批企业急需的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与硅谷同样享有盛名的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的波士顿科研中心以及北卡罗来纳的“科技研究三角园”。“北卡”三角园区是以三所著名大学即以北卡罗来纳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为三个顶点构成的。在德克萨期,则以德克萨斯大学为依托,迅速发展起来一个新兴的“硅

5、平原”。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计算机芯片开发项目(“semetech”)就在那里发展起来的。还有日本筑波、中国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等。它们都是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基地,既出人才,又出技术、出产品,大大缩短了知识与信息从创造加工到传播应用的周期,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这种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中,高校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大。     3.高校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高校不仅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和承担科技前沿重大课题,还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知识转化为

6、生产力,直接参与并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孕育高科技产业。当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重担面前,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基础理论研究和高科技研究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科研力量雄厚的高校应强化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特别是在两者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努力获取领先优势。     (二)高等教育必须从独窄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注重把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融为一体  21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7、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道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即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性;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选择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  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

8、基本内涵中,“道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简而言之,现代高等教育就是要努力把大学生造就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综合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  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以普通教育为中心还是以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为中心,历来是高等教育激烈争辩的主题。当今的世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所面对的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加以综合解决;劳动性质和内容发生了转变,生产劳动增加了创造性成分,逐步变为科学性劳动;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新的产品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多

9、样纷呈。在变化了的世界中,传统的狭隘专业所培养的人缺乏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实现从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融为一体。  美国学院联合会所做的研究地建议:大学应在九个方面开设本科最低限度必修课:(1)探索: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分析;(2)基础文化:写、读、说、听;(3)理解数据;(4)历史意识;(5)科学;(6)价值;(7)艺术;(8)国际和多元文化经验;(9)需深入学习的学科。1许多学校制定了制度化的办法来保证学生获得广博的教育,例如规定学生所学课程总量的一半必须是外系所开设的。日本在高教改革中也强调把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

10、一体。  总之,各国高等学校在实现这种转变时,正努力做到:在教育指导思想上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把综合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把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结合起来。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学科交叉、综合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8年一份批示中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要求高等学校成为新知识、新科技、新产业的诞生地、发源地,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组合,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更好地发挥结构效益,特别是发挥“学科交叉效应”,以利于在促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交叉

11、、渗透、融合、创新等方面做出独特贡献。2这一伟大的时代使命,决定了高等教育和高校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必须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地迎接21世纪的挑战。     1.本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主要呈现综合化趋势  从根本上讲,一所大学的声誉仰仗其各学科的水平,大学的生机源于各学科的活力。因此,学科建设是大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抓好学科建设意味着抓住了大学发展的关键。在当今科技、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交叉发展的态势下,大学学科也要求交叉、综合。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进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科之间的空白地带上,出现在学科的渗透和

12、转移中。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离不开多学科的协同和跨学科的努力。因此,跨越学科障碍、打破学科壁垒的呼声日见高涨。  本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一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比近代科学更精细、更深入;另一方面综合化趋势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1)横断学科(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从方法上把各门学科贯通和联系起来了;(2)一批代表高科技的综合学科相继问世(如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科学);(3)学科交叉呈现更大跨度的趋势,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渗透,实现着科学和技术的综合化过程,不但如此,在科学、技术、文学

13、、艺术之间开始广泛交叉。总之,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有机统一中,综合居于主导地位,它日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和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丰富内容。这种综合的趋势不仅限于科学,还将普及到整个文化领域。     2.大学学科设置综合化  二战后,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趋密切,在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结合互动下,在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下,无论是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还是为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需要,单纯基于学科分化特性的系科划分和设置已不合时宜,大学院系设置和学科结构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其结果是,一些文理大学(如牛津、剑桥、哈佛)新建了技术科学系科

14、发展成文、理、法、管、医和工相结合,而一些工业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工业大学)则增设了文、理、经、管等学科。殊途同归,纷纷走上综合大学之路。在大学学科设置综合化的同时,各种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跨学科研究与教学备受青睐。随着大学变革的中心上移,一些名牌大学既有大量学科导向的院系所,又有许多面向实际问题,以功能为中心的课题组、研究所、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学科格局。特别是功能定向的研究所室建制的形成,将原属不同院系、互不相干的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将跨学科协作实体化和体制化了,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科设置综合化。另外,大学学科综合化,使得学校具有多种学科的学术氛围,这将大大

15、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有助于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增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大大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国高校布局正在合理地进行调整,一是通过合并调整来解决问题,二是通过学校自我发展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这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科技发展趋势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从19922000年,一共有556所高校合并调整为232所高校。合并前556所里面有387所是普通高校,169所是成人高校;合并后232所中有212所是普通高校,20所为成人高校。此外还有一部分分校合并进去了。这合并的232所高校目前总体情况是好的,高校办学的规模

16、效益正在显现。     二 高等教育的信息化  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更新教育内容和手段,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措施,它使已有的视听教学工具微型化、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这不仅将使我们的教育手段更加有效,而且可以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向受教育者传递更新的知识,使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已经受到各种层次教育的人有继续受到高一级教育的机会,从而建立起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教育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

17、是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因特网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广播电视、邮政等,形成一体化、多元化的开放式信息化环境。最新的多媒体网络将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多媒体的全球互联网络,能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     (二)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化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它包括;声音、图像、动画、活动影像。 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好;(2)传输信息量大,

18、速度快;(3)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4)交互性强。对学习者来说,拥有更大的操作自由度,能实现较为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     (三)教育信息贮存光盘化  多媒体技术除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之外,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以光盘作存贮介质的电子出版物。  与传统的文字教材相比,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1)信息量大,存贮速度快:每片光盘上具有650mb的存贮容量,可存放上千幅照片,可存贮3亿多个汉字,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的查询和检索;(2)信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存贮量大,使得声音和活动影像的存贮成为可能,因而可同时

19、具有声音、图像、文字和活动影像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这样就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示教材内容,又适合了不同学习者的要求;(3)交互性:交互性是电子出版物与传统影像材料的主要区别所在,它让学习者融入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而成为系统的一个分子;(4)非线性:这种超媒体非线性网状结构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节省学习时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扩散思维方式和思维积极性。     (四)教育方式远程化  远程化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转换技术基础上。改变了教育环境,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远程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

20、时的交互教与学(虚拟网络学校)。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最显著的区别,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答解;(3)它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则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三 高等

21、教育的大众化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我们通常说的“大众化”有一种特定的内涵,“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它主要来自于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马丁·特罗的理论。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指在校学生占1822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在15%至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50%以上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3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口径统计,1998年世界适龄育年(

22、18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串平均为18.8%。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平均为40.2%),发展中国家的毛入学串平均为14.1%。1995年美国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81%(进入普及阶段),加拿大为100%,日本为40.3%,法国为51%,德国为44.4%,英国为49.5%。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韩国、菲律宾、泰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52.0%、27.4%、20.1%,标志着韩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菲律宾和泰国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中国虽然经过1999年扩大招生和2000年的继续扩大招生,毛入学率才达到11%左右,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也还有很大距离。

23、60; 我国教育发展十五规划确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5%。粗算预测2010年我国1822岁年龄组人口数是11710万人.按照1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规模应达到1757万人。以2000年为基数,要达到2010年的目标,10年间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增量应为714万人,年平均增量应为71.4万人,年平均增长5.4%。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公共教育支出方面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处于大体相同的水平,在生产力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方面则明显优于当时的美国。总体来说,

24、中国已经具备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基本条件,1999年的扩大招生和2000年的继续扩招,大大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是一个必然由弱到强、由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发展过程:(1)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转变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和发展可看作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奏和基础;(3)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4)扩大招生规模,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升学的压力和挖掘高校的潜力;(5)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探索与实践,为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展开和推行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25、6)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许多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往往会同时伴随着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     (二)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措施  如何有力地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下几个方面尤为值得重视:     1.办学主体多元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发展规模和速度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来看,还有一个发展模式问题,主要体现为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主体及与此相关联的经费来源等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多元化形态,大多数国家由原来的不支持或限制转变为

26、鼓励支持。因此,私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往往快于公立(国办)高等教育,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印尼、菲律宾,私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已达到各自国家大学生总数的60%、70%甚至80%以上。在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主要由国家、部门或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属国有化或全民所有制形式。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必须坚决变革这种“大一统”的办学模式,实施办学主体或经营主体的多元化。(1)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投资并管理的高等院校为主体;(2)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各种基金、组织等与高校联合办学;(3)提倡并支持中外合资办学;(4)实行“一校两制”,允许私营财团、集体或个人在公立大学中

27、设“附属型民办高等教育学院”,或由普通的公办高校举办、具有民办运行机制的,或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非传统型的二级学院(即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区、独立财务的“三独立”二级学院);(5)允许并扶植条件成熟的团体或个人创办私立大学或曰民办高等院校(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52所,在校学生149.6万人,已投资近150亿元。光北京就有90多所);(6)试办外国独资大学,即创办由外国人投资并管理的高等院校。     2.后勤服务社会化  后勤管理、后勤服务跟不上高教的发展形势,成为制约高教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大

28、众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其中又最为迫切的是学生宿舍的建设,由企业或社区投资兴建学生公寓,又快又好,李岚清副总理讲:“用1年时间办了政府30年办的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意见通知)要求用35年时间(确切地讲是到2003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调动社会资源.由社会力量为学校承担和提供后勤服务;同时将现有的学校后勤转化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并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服务体系中,

29、形成资产多元化、经营服务多样化、管理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后勤保障系统和服务体系。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包括:(1)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后勤服务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服务体系中,学校建立后勤行政管理“小机关”,代表学校行使后勤行政职能,与后勤服务实体及其他社会后勤服务企业建立甲、乙方关系。(2)拨款制度改革:将主要靠国家拨款驱动的后勤运行机制改变为主要靠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学校财务尽可能将公用经费指标分解到用户,对教职工的福利由暗补改为明补,变以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在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后勤经济核算、收费服务办学及监控机制。促进后勤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3)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改

30、革:按照社会化方向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相适应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后勤经济实体人员随实体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以岗择人.量才录用。(4)分配制度改革:后勤实体建立主要按岗位、贡献、效益为主,兼顾公平的企业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以充分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5)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后勤资产产权关系和明确资产保值责任,盘清学校后勤的国有资产,明确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经学校授权的后勤经济实体的资产使用权,及使用者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3.管理体制社区化、地方化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正在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

31、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的高教管理体制,即逐步形成国家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协调为主的新体制。到2003年,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业性强,需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高等学校继续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直接管理外,大部分现由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高校,将改由省级政府管理或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018所(本科院校603所,专科院校415所,民办普通商校32所),其中由教育部直接管理71所,其它10余个中央部门管理50所,由地方政府为主管理896所(其中有360所是由原中央各部门管理而划转的)。经过10年左右的改革和发展

32、,形成合理的高校布局结构,即根据全国性(面向全国招生)、区域性(面向大区或数省招生)、地方性(面同本省、本地区招生,个别专业也可以面向数省招生)三类不同的服务覆盖面规划学校的布局。  同时,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办大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创办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指利用社区所有资源对社区的全体居民进行教育而创办的学院。这样的社区学院要求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联系,相互促进。这样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态度和道德,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社区的条件促进教育(特别是大众化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

33、20年代,1957年,联合国在发达国家也开始倡导社区发展计划,探索通过社区发展解决工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一系列社会进步问题,在社区发展计划中,社区教育是重要的一方面。目前发展中国家根据社区教育思想而创立的社区学院十分发达。美国所有的高中生一毕业都可以进社区学院学习,不用考试,“宽进严出”。我国社区教育搞得最好的是上海市,自1998年夏天以来,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与上海的一些区政府合作,优势互补,引起全国关注。另外,还要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缩小地区间高教发展的不平衡。应从优化高校布局出发,对那些高校少或者没有高校的,特别是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地区,创造条件,开办布局合理的高校,或者起码

34、是成人高校,以提高当地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这也是高等教育逐步通向农村和穷苦地区的措施之一。     四 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一)高等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学校内有组织的教学行为与社会中的学习相互割裂,认为教学只是为青年设置的并且只是在学校里进行的。然而,在今天知识激增的时代,这种偏见已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不可能教授给学生任何一个专业的全部知识,任何一个毕业于高等学校的专业人员都得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终身教育的观念成为20

35、世纪最具革命性的观念。有的教育家甚至认为:“终身教育观念的提出可以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比。”1按照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概括:“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4其通俗的解释就是指对一个人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个人为了维持和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  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人们从终身教育观念出发,可以真正地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子系统)连接起来,构建人类学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完整教育体系;可以从人的一生来考虑学习的安排,从生到死在

36、任何地点都能够从事有组织有意识的学习,把教育视为伴随人们终身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视为工作生活、甚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前提,从而把人类社会建设成为学习社会。  许多国家已意识到终身教育观念的革命性,正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传统的高等教育在这个体系中定位。终身教育思想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1)在终身教育的大视野中反对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严格区分的传统观点。(2)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3)要逐步将高等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轨道,全面进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获得坚实的、全面的基础性知识。(4)在社会中,高等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又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5)高等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这个大工程的一部分:将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按照终身教育的观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的限制,允许分段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