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_第1页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_第2页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_第3页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_第4页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讨论稿)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 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 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53号)文 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 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 增强体质(体能)

2、、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 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 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 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牛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 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 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 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 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

3、团队合作态度。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 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 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 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 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三、课程设f与结构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 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 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4、第六条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打破 原有的院(系)另9、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 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各校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数应不 少于8个;学生接受同一项目的教学时问原则上不少于一学年。第七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体育兴趣、专业(群) 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开设体育选修课。对部分因病、因伤、肢体残疾等 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体育课程。第八条 要强化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体育锻炼工作的管理,保证每 天小时体育锻炼的落实。第九条应努力将公共体育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课 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5、织的课外 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社团活动 等纳入体育课程化管理,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和具有鲜明职 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第十条 选择和确定体育课程内容,应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实 现健身性、实效性、科学性、人文性、职业准备性的有机统一。以“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以身体练习为 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根据学生体育兴趣、地域、气候、场馆设 施以及专业(群)等特点选择课程内容,强化身体素质练习及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内容在课内的体现,提高课程对学生健康的 促进作用;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

6、 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 规格,反映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病康复体育处方和职业 综合素养。第十一条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在运 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 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体育理论课时数占体育总课程的比例在 1疏右。第十二条 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的多边互助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加强教法与对学法的研究,切实加强对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五、课程建设第十三条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

7、 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 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体育师资队伍合理的 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第十四条学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体育教学大 纲,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加强对 体育教学过程控制和评价,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根据体育 课教学的特点,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5人左右 为宜。第十五条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 开发国家和省市优质、开放共享型课程资源,提升课程信息化、网络 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的课程建设水平。第十六条体育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国

8、高等学校休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统一规划与组织。鼓励各 校采用“教指委”推荐的高职高专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着“一纲多本” 和“保证质量”的原则,教材主编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各 地、各校不得选用未经“教指委”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各校自 行编写的体育讲义,试用期不得超过一年。六、组织与保障第十七条学校应按核定的生师比配备合格的体育专任教师,外 聘体育教师人数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体育教师应享 受与校内其它学科老师同等的课酬、工作最补贴等待遇。学校应确保 每年度体育教师服装等其它劳动保障条件。体育教师应及时准确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汇总、 上报t作,并

9、开展结呆分析以及促进对策研究,学校应参照每个体育 教学班不少于8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计酬。第十八条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 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厅d004 6号)及有关规定进 行场地器材的规划和建设,国家及各省市示范性、骨干类高职院校应 达到发展配备类标准。采取措施提高体育场地、器材与设施的利用率, 合理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满足体育课程和学生课外体育 锻炼的实际需要。第十九条 学校应为体育课程提供基本的运行费用,单独设立体 育教学专项经费,除体育固定资产、大型运动竞赛投入外,每年度生 均日常体育维护费不少于学校生均经费的4%第二十条学校要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的

10、科学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管 理,建立学校体育综合管理系统,完善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测试、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等科学管理。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完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卫 生所(医务室)等部门与体育教学部门共同构建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 运动训练与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类社团(俱乐部活动)、校 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的保障机制和协 作机制。体育教师人数超过10人的院校应将体育教学部门设置为独 立的二级教学部门。七、课程评价第二十二条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 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态度与运动参与、体能素质与职业体能、 运动技能、健全人格与体

11、育素质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书面考核 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注重过程评 价,将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 试成绩及学生参与纳入课程化管理阳光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情 况)情况,也应反映评价结果之中。第二十三条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养(专业 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通 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第二十四条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 内容、教材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 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 式进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专 业(群)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第二十五条体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