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研究_第1页
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研究_第2页
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研究_第3页
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研究_第4页
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民办高校可借当前教育变革之大形势,创新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制度,本着创新为导向、科研为驱动,从招考录取、培养计划、指导团队、毕业考核、学制顺延、教学资源组织等制度方面进行改革,突破研究生学业和就业间之梗阻,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关键词: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招考录取制度,培养计划制度,指导团队制度,毕业考核制度,学制顺延制度,教学资源组织制度一、现行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一)研究生教育规模近2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国研究生

2、招生规模从1993年的4.21万人,扩大到2014年的57万人。研究生教育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2013年报考人数达到176万人,之后经过两年的短暂下滑,2016年又回升到177万人。其中,专业研究生报考数迅速扩大,而学术研究生报考数有所下降。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这一趋势将持续。研究生教育普及化一方面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滋长了种种顽疾,阻碍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二)研究生失业率和人才缺口对比从失业率角度分析,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失业人口中本科学历失业率为28.7%,而硕士研究生则为53.3%,硕士研究生失业率超过本科生20多个百分点。从全国人才缺

3、口方面分析,据统计,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200多万,而实际从业者不到70万。大数据方面的人才缺口在未来5年内将达到130万,而我国程序员总数也仅为185万。一份关于未来制造业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到2020年将需要1.4亿高级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200万。其他类似的高精尖领域的人才需求同样一才难求。(三)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失业,另一方面是人才奇缺,这些数据充分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一是教育资源摊薄、教学模式粗放、学术研究生含金量下降、专业研究生素质偏低;二是专业研究生需求激增,而适用于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模式僵化甚至缺

4、位,使得研究生的能力和专长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甚远;三是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中相当部分是因为难以就业而被迫读研,其读研的目的非学术攻关或科技创新,所以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造成适用性差;四是实用性差(当然也包括本科生)导致失业率增大,失业率增大又误导硕士研究生再进一步涌入盲目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行列,这样教育资源进一步摊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含金量下降,社会真正的人才需求(高精尖人才)缺口却得不到满足,最终形成了持续的恶性循环。二、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一)民办高校制度创新之历史使命近十几年来,民办高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的问题愈益凸显。2015年6月,以西京学院160名硕士研

5、究生毕业为标志,民办高校首次成功培养出了硕士研究生。然而,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乍起即面临上述严峻形势。这就要求其培养制度决不能因循守旧,照搬公办高等院校之模式。目前,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不受传统模式僵化滞后所累,就着当前调结构、转方式、企业转型升级、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大机遇,可另辟蹊径,直中要害,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特色且引领发展方向的全新体制机制,为探索和创新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提供开拓性实践经验,并促其向科学、合理的方向推进。(二)研究生培养的导向性和驱动力我国现行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其中学术型人才基本上补充到教育科研单位,而企业成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

6、接收地。对于应用型人才,也仍然主要采用校园闭门授课式的传统教学驱动型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学习内容和应用需求被割裂。由于应用驱动和科研驱动特征不强,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的落差,同时,校园内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大多闭门造车,离社会生产实践需求甚远,难以立即产生社会效益,即便有价值,但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也路漫漫。另一方面,企业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缺乏可用的科技成果和相应的人才储备(需求的领先性永远高于技术创新)。而企业这些需求才应该是研究生培养的导向所在。民办高校天生就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决企业科研、创新人才需求是其与生俱来的使命。所以,构建以创新为导向、以科研为驱动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不

7、仅是必然趋势,还具有时代紧迫性。三、以创新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研究生培养体制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这个目标要紧密契合社会形势和企业需求。民办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理论综合能力的开创性实践人才。”这其中包括三个要点:一是培养的是实践人才,所以,一定要深入到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也就是说,招生范围应明确限定在当前正从事相关行业业务工作的生产实践者之内,排除直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生;二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实践者,必须是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并正拟对当前的实践实施变革或创新,但又急需具备相应理论综合能力和理论解释能力的生产实践者;三是这些生产实践者就读研究生是为了深

8、入学习与其所面对的实践业务有密切关系的理论知识,或者直接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或方法体系建构和创新。基于上面提出的培养目标和三个要点,应构建相应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一)招考录取制度凡报考的考生,除了要参加国家规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思政课、数学课、外语课、专业基础课等)外,还要自行确定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研究课题,并开展初步研究,写成并提交开题报告。可以把原来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制度改革为开题答辩制度。由报考学校和考生来源企业分别提供导师团队组成答辩评审团队,进行严格评审答辩考核。这样,就将开题报告的答辩作为入学考试的一个必要环节来进行考核把关,凡不能通过开题报告答辩考核者,一律不予录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

9、让每一个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都能明确且铭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使研究生的学业真正变成为创新和科研,有效地避免仅为获取学位而读研的盲目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直接地为服务单位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为用人单位切实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这一制度虽然看起来麻烦,要针对具体考生个性化地组织考核答辩团队,前期的经费投入也相应增多,但这些前期的投入可以使整个招生制度实现精细化实施,可以使研究生培养每一分投入的收益更加明确和有效。从整体效益方面看,无疑会避免盲目培养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从而使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总体投入收益最大化。(二)培养计划制度对于每个被录取的研究生个体,应由学生本人、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

10、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授课计划。授课计划中应根据实践情况制定适当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长的比例。也就是说,要求研究生在读研学制期内要有一定时长继续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负责为每个研究生组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提供便利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环境。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学生在读研期间不仅能牢牢把握自己实践研究攻关的课题,同时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而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都是围绕实践攻关课题而组织起来的,可确保学有所指、学有所用,避免将大量精力用于无关的泛泛学习中。(三)指导团队制度导师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指导团队,指导团队成员应定期交流,并制定严格的交流制度,双方导师必须

11、要有到对方单位交流调研的时间长度要求。由于理论教学的任务主要由学校导师负责,但学校导师对于实践课题的理解难免简单肤浅,所以,为了使学校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和精细化授课,应制定合适的导师实践制度,要求学校导师在带研究生的学制期内,每学年应有不少于1/2学期的时长去学生来源企业的相应部门或岗位参加带薪实践。企业导师也应有规定的时长到学校陪同研究生听课,考察学校导师授课形式及内容是否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合适的知识,是否对于解决实践问题有帮助。这一制度无疑会将学校导师拉入到企业实践课题解决的队伍中,充分利用学校导师的智慧资源,为问题解决提供有力的帮助。这一制度也可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导师对研究

12、生亲力亲为的传帮带效应,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为以后的研究生指导工作积累经验,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研究生培养循环机制。(四)毕业考核制度研究生培养计划仍以学分及学时制度为基本制度,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完成一定学时且规定门数的课程考试合格后,才具备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资格。毕业论文答辩合格是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在学业期内针对企业的实践课题攻关完成后的总结,所以,重点是课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效果的检验。毕业论文文字部分主要由学校导师指导研究生写作完成,而实践课题解决与否的检验和验证主要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研究生毕业要组织进行公开的答辩评审,应由企业相

13、关部门人员、企业导师、学校导师、领域专家团队共同组成答辩评审委员会。判断研究生论文答辩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应该是研究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切实解决或攻克了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五)学制顺延制度对于来自企业的研究生,原则上应采取带薪读研的方式,学费原则上也应由企业出资。从学制方面来看,读研应以3年为基本学制。但学制不应该是僵化的,而应根据实际课题的难易程度、学习内容的量和难度来灵活调整。对于难度大、前沿性、尖端性课题,可适当延长学制。对于难度较低且普通性的课题,可以适当压缩学制。当然,必须保证规定学分、学时能完成,保证毕业论文和课题攻关任务能完成。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顺延学制

14、,直至完成。但是,对于超出预定学制者,必须在指导团队一致认为有必要继续攻读的情况下,方能在延长的学制期获得原有的薪资待遇。如果不能获得指导团队认可,但研究生仍希望延长学制,为了鼓励其学习和科研攻关的热情,可以撤销其带薪资格,改为自费学习,用人单位可适当为其保留一定时期的岗位名额。一旦研究生攻克科研难题,同样可以申请组织答辩。答辩流程应完全按照前述制度实施。答辩通过后,企业可根据情况补偿其自付经费,并为其顺利复工提供便利。(六)教学资源组织制度教学资源组织的合理、高效是研究生培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教学资源包括师资、教材、授课环境、实验环境、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对于学校导师及授课教师的资质和能力

15、,必须有明确的遴选和评鉴制度。教师资格不应以学历、职称等传统能力标签为要点,而应围绕研究生所要研究攻关的课题为中心,聘请相关领域最具前瞻性、最具研究潜力和爆发力、最具深厚科研功力的教师作为指导成员或授课教师。力求避免只关注职称、学历等表象而带来的导师有名无实、高职低能的弊端。也应避免只追崇导师声望名气而对课题指导和知识传授没有实效的弊端。对于授课所用教材,应力求避用现有的线性化组织知识的教材,应围绕攻关课题重新组织具有网状多维知识结构的教材。以攻关课题为中心,构建最有用、最直接的知识架构体系,并据此组织编制独具特色的教材系统,切不可落入传统、僵化、机械的教材体系窠臼中。对于研究生授课环境,应灵

16、活选取科学先进的授课环境,比如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讨论室、会议室、实验室、实践工作场所等。授课中除了大量使用教材、图片、模型、演示文档、动画、音视频等外,还应尽可能地将现代声光电技术应用起来,比如构建和使用虚拟现实教室、采用增强现实学习技术等。为了加强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必须拥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必须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并且在研究生的授课计划中,要求研究生完成规定项目的实验操作。应鼓励和指导研究生使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比如互联网络、移动设备、智能穿戴设备(谷歌眼镜、百度眼睛)等。总之,教学资源的组织应该是围绕研究生个体及其攻关的课题及时组织,而不可采用传统的预定模式。应保证教授内容的针对性和高效性,而不能沿用原有的粗放式组织架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