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_第1页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_第2页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_第3页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_第4页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四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当事人(贷款学生)开展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力图揭示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成因,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控制对策研究。关键词: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我国国家助学货款自1999年实施以来,违约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入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成因,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减少风险或规避风险,已成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8年上

2、半年,我们选取了广东省四所高校从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贷款学生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30多例个案访谈,根据个案研究的结果编制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暨南大学等高校的520名三、四年级学生为被试。为使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并能够最大程度反映贷款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们选取的被试全部为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调查共发出问卷520份,收回505份,回收率97.12%,其中有效问卷为476份,有效率为94.26%。利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数据,本次调查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797,说明本调查问卷有较高稳定性,问卷调查测量的数据有跨时

3、间的一致性,数据能够说明来自学生方面的贷款风险问题。如图1所示,被试主要以四年级(即贷款·毕业生)为主,占71.8%,这也使研究结果更接近研究需要,因为四年级学生回答问卷的时间是2008年6月,他们正面临着履行贷款还款协议这个问题。调查的男女学生比例和文理科学生比例几乎为1:1。贷款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占80.3%。我们拟分别从贷款银行的风险、贷款学生的风险、学校的风险以及政府的风险四个方面对广东省四所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货款违约风险成因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一、贷款银行的风险(一)银行面临着货款学生无抵押担保货款的货款风险。当前我国助学贷款的最大特点是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并

4、不要求借款人提供实物担保或担保人,它是以大学生的身份信誉以及大学毕业后(较其他群体)更容易获得较高收入的就业岗位、从而具备较强还贷能力为保证的一种政策性信用贷款。为此,我们对学生货款是否要提供抵押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有关“有抵押的担保贷款,有利于提高学生还款意识,降低违约率”的调查显示,有203位(占调查总数的42.6%)的学生肯定“有抵押的担保贷款,有利于提高学生还款意识,降低违约率”这一观点;图3有关“有抵押的担保贷款,有利于降低银行和学校的风险”的调查显示,有197位(占调查总数的41.4%)的学生肯定“有抵押的担保贷款,有利于降低银行和学校的风险”这一观点。这说明

5、当前无抵押的学生货款给银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货款风险。这种货款方式一方面可降低助学贷款申请的门槛,为贫困学生申请贷款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却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从银行的角度看,国家助学贷款同样也是一种信贷经济行为,助学贷款的唯一偿还资金来源就是借款人的未来收入,一旦借款人还款能力有限无力偿付贷款,银行就无法收回贷款。 (二)银行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货款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意识、社会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无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提高国家助学货款的还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究竟如何?为此,围绕个人信用和大学生的诚信,我们设计了“现在大学生

6、的诚信状况值得相信”、“身边贷款的同学都有较强的还款意识”和“故意违约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三个调查。图4显示,在对“现在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值得相信”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85位(占调查总数的38.5%)学生赞成,只有8.2%的学生持反对态度,其它的表示中立。在对“身边贷款的同学都有较强的还款意识”进行的调查显示,有362位(占调查总数的74.0%)学生表示同意,只有2.5%的学生表示不同意,其它的表示中立。在对“故意违约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进行的调查显示,81.9%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的态度。总体来看,大学生们对不还款的行为还是持谴责态度的,但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 与此同时,针对个

7、人信用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问题,我们设计了“在我国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以及“按目前政策,银行和学校要想追究违约学生的责任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显示,有362位(占调查总数的76.1%)学生持肯定态度,仅有3.2%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图6显示,有166位(占调查总数的有34.9%)的学生认为,按目前的实施政策,银行和学校要想追究违约学生的责任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以上几个调查问题表明,银行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较高的信用风险。一方面,银行占有学生的信息非常不充分,在与借款人的博弈中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准确判断而处于不利地位

8、;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借款人资信管理个人信用服务系统,个人信用资料不能共享,银行无法迅速而有效地评估信用风险。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缺乏强制学生还贷的措施,势必给银行收回货款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三)银行面临着较高的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是指银行在办理助学贷款业务时,由于业务对象的特殊性和现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经营管理难度加大而产生的风险。我们对“银行不愿意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有52.9%的学生认为银行不愿意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成本比较高,而有44.1%的学生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贷款的总额少、利息较低。

9、60;与此同时,我们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是否苛刻”、“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手续是否繁琐”、“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利率是否过高”、“贷款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是否影响学生还款的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图7显示,认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苛刻有151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2.6%;图8显示,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手续繁琐的学生有299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62.8%;图9显示,认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利率比较高的学生有241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0.6%;图10显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67.6%的学生认为贷款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会影响学生还款的积极性。&#

10、160; 这些调查表明,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属小额贷款,面广量大,收益不高。对贷款银行来说给学生贷一笔几千元的助学贷款与给企业贷一笔几千万元的贷款手续是一样的,银行部门业绩考核受影响。贷款银行从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高成本、高风险等方面考虑,对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也就出现了图7、图8、图9和图10学生反映的情况,银行对申请货款的学生条件相对比较苛刻,还款的手续也比较麻烦;由于银行催款的费用很大,银行一般也都是采取“坐等”学生自己来还款的做法。另一方面,银行也面临着较高的货后管理监控风险。助学贷款是由学校所在地的银行发放,而贷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毕业后的工作

11、地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可能是国外,毕业生的流动性加大了银行的收款管理成本,同时也加大了借款人逃避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这两方面都促使银行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四)银行面临着学生还款期限较为固定的潜在风险。国家在2004年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贷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的具体情况,在1至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而不是根据贷款的金额来确定还款期限”。为此,我们对“应该根据贷款的金额来调整还款期限的长短”进行了调查,图11显示,有373位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8.4%)肯定“应该根据贷款的金额来调整还款的期限的长短”这一观点。这说明延长还贷年限12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助学贷款风险,但对于还贷能力确实有限的学

12、生而言,延长12年还贷时间意义并不大,这反而在无形中又增加了银行的时间风险。6年还款期限的规定并不合适学生的实际,而应更多的根据货款金额来进行调整。6年还款期限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构成了潜在风险。 二、贷款学生的风险(一)货款学生面临着自身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了解不多的风险。我们就“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之前,你对该政策是否非常了解?”和“你是否经常关注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变化?”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显示,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之前,有100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1.0%)了解相关的政策,有306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64.3%)对相关

13、政策只是一般了解。图13显示,有78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16.4%)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会经常关注,而240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0.4%)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的变化只是一般的关注。此外,在我们对“毕业后,如果贷款同学未按时还款,可能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表2显示42.6%的学生是因不知道还款的手续和方式而导致未按时还款。显然,学生没有按时还款的原因不只是因为诚信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了解不深,关注不够。  与此同时,我们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是一种商业性行为”和“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的,扶贫政策,是一种纯福利的行为”这两个观点进行了调

14、查,图14显示,167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5.10%)认为,国家助学贷款不是一种商业性行为;146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0.7%)持中立态度;163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4.2%)则持肯定态度;图15显示,有257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4.0%)认为国家助学贷款不是一种纯福利行为。这表明,学生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什么样的性质还不太清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不深、关注不够。  (二)货款学生面临着就业所得薪水不足以偿还贷款的风险。如表2所示,在我们对“毕业后,如果贷款同学未按时还款,可能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413位学生

15、(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6.8%)的贷款学生未按时还款的主要原因是所得薪水不足以偿还贷款。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即使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但由于刚就业收入不高,生活成本较高,这使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恪守信誉与维持起码生存的两难选择境地。 三、学校的风险(一)学校面临着支付高额度风险补偿金的风险。2004年6月,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由财政和普通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风险补偿金制度的建立成为助学货款新政策中

16、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风险补偿金制度建立使高校承担了较高额度的风险补偿的风险。为此,我们对“学生出现违约时,学校必须承担50%的违约金是否合理的”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具体数据如图17所示。图16显示,有201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42.2%)认为,学生出现违约时学校必须承担50%的违约金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国家助学贷款是学生无担保贷款信用贷款,而学校的中介地位并不应成为借款学生为还款违约的连带责任人。若学校要承担风险,学校就会从自身的利益考量,会尽可能减少助学贷款,甚至不贷款,以减少自身的损失,那最终不利的将是贫困生。新政策规定的学校与银行各担50%的风险明显不合理。 (二)学校面临

17、着没有与固定的银行形成长期的银校合作关系的风险。我们对“学校应与一间固定的银行长期合作办理学生贷款”进行了调查,具体的数据如表3所示,有433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1.0%)认为学校若与一间固定的银行长期合作办理学生贷款,能确定一套固定的还款程序,方便学生日后还款;有373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78.4%)认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校与银行沟通、合作,以便及时催回贷款;有375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78.9%)认为假如学校有了较为稳定的合作银行,学校不必每年为寻找贷款的银行而奔波,有利于学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正常运作。这表明,学校假如有了较为稳定的合作银行,能有利于学校与银行的沟通,有助于确

18、定一套操作性强的还款程序,有利于提高学生还款的积极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的风险来源之一是学校没有与固定的银行形成长期的银校合作关系。 四、政府的风险(一)政府面临着助学贷款业务缺乏保驾护航的法律法规保障的风险。我们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法律挂钩来监督学生按时还款是可行的”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如图17所示,有60.3%的学生肯定“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法律挂钩来监督学生按时还款是可行的”这一观点,仅有9.0%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当前,我们对于违约学生的制约还只是停留在行政规定的层次,比如通过报纸公布违约学生名单等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偿失,银行将欠款学生的个人资料公布后,将会加大学生就

19、业的难度。在我们对“银行是否应该公布欠款学生的个人资料”这个问题进行的调查中,图18显示,有214位学生(约占调查学生总数的45.0%)不赞成银行公布欠款学生个人资料的做法。通过报纸公布违约学生名单等做法明显缺少法律的约束力和稳定性。当前政府在实施切实可行的追讨贷款的办法、对恶意违约学生的处罚力度等方面缺乏明显的法律法规。 (二)政府面临着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助学货款合作银行的潜在风险。按照目前的助学货款的相关规定,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经办银行从2005年开始将不再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国家按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省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参与竞标的银行必须是经银监会批准

20、、有条件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为此,我们对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助学贷款合作银行,是否有利于提高银行积极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图19显示只有118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4:8%)肯定通过招标方式来确定银行的做法。将招标引入助学贷款工作,在理论上是十分科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银行为能从政府和高校中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条件,而不顾现阶段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助学贷款风险,盲目去投标。由此可见,在将招标引入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五、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控制的若干思考正因为商业银行要承担过多的风险,所以往往“惜贷”,影响了助学贷款的整体实施效果。无疑,国家助

21、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我国社会信用制度还未建立起来的客观环境下推出的,面临着制度完善的迫切要求。依据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根源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几方面实施主体的种种风险,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防范:一是形成政府主导调控机制。从宏观上讲,推行助学贷款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因为即使没有助学贷款制度,政府同样有责任动用财政资源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国家无疑是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国家助学货款的财政最大支持者。为此,必须完善政府主导调控机制,促使政府在国家助学货款活动中必须要承担起货款担保、承担较大比例的货款成本以及完善货款法律法规的责任。其一,政府应建立国家担保制度。从国际

22、经验看,担保是保障学生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不仅解决了银行发放贷款的后顾之忧,也增加了学生还款的责任感。国家应建立国家担保制度,担保或保险体系可由各级政府适当的部门组成,省级及地方部门对助学贷款提供担保和保险,中央还可对其进行“再担保”、“再保险”,这样可构建多级部门承担责任的风险分担机制,切实减轻银,行负担。其二,政府要承担较大比例的货款成本。政府要逐渐增强财政手段,切实成为国家助学货款财政的承担主体,政府要承担支付拖欠的贷款、补贴学生贷款利率(如果低于市场利率的话)、学生助学贷款的管理成本等三方面的管理成本,三类成本加起来要占总额的1/3-2/3。6其三,政府要完善国家助学货款的法律

23、法规。自我国开展助学贷款以来,仅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就出台了19份,但政策文件执行效果却不理想。从国外经验看,制定和颁布学生贷款法是各国实施学生贷款计划的普遍做法。鉴于立法缺失的弊端和他国经验的启示,我国亟需建立一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文件“国家助学贷款法”,促使国家助学贷款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二是寻找适切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是一个运行时间不长的新生事物,贷款制度的制定者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推进学生贷款,扩大学生贷款的覆盖面,而对于如何回收学生贷款往往考虑不周,如何应对学生违约并没有进行周全设计。事实上,国际助学货款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贷款回收机制是学生贷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才能从制度上解决学生违约的问题。我国必须加大力度、从多方面构建切实有效的货款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