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2010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 表1列出了应用c2r模型和bc2模型估算的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在2010年的科研效率状况。由表1可知,在2010年,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平均的技术效率值为0.834,其中dea有效的高校34所,占被评价高校总数的45.3%,非dea有效的高校41所,占被评价高校总数的54.7%。 2010年,在41所非dea有效的高校中,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1所高校科研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它们非dea有效的原因在于科研规模效率非
2、有效。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3所高校处于科研规模收益递增区间,这3所高校可通过适当扩大科研规模的方法来提高其科研效率。而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则处于科研规模收益递减区间,这些高校可通过适当压缩科研规模的方法来提高其科研效率。其余30所高校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都不为1,它们科研效率非dea有效的原因,既是由科研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低导致的,又是由科研规模不适当规模效率低造成的。在这30所高校中,处于规模收益递增区间的高校共有19所,它们可通过适当扩大自身的科研规模来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间的高校共有11所,它们则需要通过压缩自身的科研规模才能
3、达到提高其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目的。对这30所高校,也都需要通过提高其科研生产力和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其科研的投入产出效率。(二)20002010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变化趋势分析表2列出了20002010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的变化趋势。从中可见,20002010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存在较大波动现象。就整体而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的波动状况还表现在dea有效高校数所占的比例上:2000年dea有效高校占被评价高校总数的46.3%,到2005年上升到53.7%,但到2010年又下降为45
4、.3%。从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由2000年的0.900上升到2005年的0.934,2010年再下降到0.889。纯技术效率为1的高校数占被评价高校总数的比例,2000年、2005年、2010年分别为55.6%、70.4%和60.0%。这意味着在20002010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生产力和管理水平在波动中有一定程度下降。从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的规模效率看,2005年与2001年相比有所提高,但2010年又下降到2001年左右的水平。在20002010年间,在非dea有效的高校中,处于规模收益递增区间的高校数所占的比例介于53.7%65.5%之间。五
5、、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的现状,并采用dea方法对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2010年间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的评估结果表明,不同高校的科研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高,有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则较低。在2010年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中,科研效率dea有效的高校仅有34所,占被评价高校总数的45.3%,非dea有效的高校41所,占被评价高校总数的54.7%。在41所非dea有效的高校中,有11所高校非dea有效的原因在于科研规模效率非有效;有30所高校的科研效率非dea有效的原
6、因,则既是由科研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的,也是由科研规模不适当造成的。2.在20002010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效率在整体上呈现出了较大的波动趋势。就整体而言,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于2000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到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于2005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还略低于2000年的水平。在20002010年间,dea有效高校数介于45.3%53.7%之间。在非dea有效的高校中,处于规模收益递增区间的高校数所占的比例介于53.7%65.5%之间。这说明,教育部直属高
7、校具有通过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适度调整科研规模来提高科研效率的较大空间。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效率,强化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研究特提出如下一些政策建议:一是要建立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系统,着力提高教育直属高校的科研效率。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进一步激发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需要逐步建立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评价体系,以保证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投入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产出。二是要建立基于效率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提高科研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推动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
8、展服务。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看,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进一步加大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强化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2)建立基于效率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新机制,对投入产出效率高的高校,投入更多的科研资源。(3)在当前条件下,提高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仍然应以扩大规模为主,以改善科研生产力及其管理水平为辅(在2000-2010年间,有53.7%65.5%左右的高校可以通过扩大科研规模提高效率)。(4)对非dea有效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科研效率。(5)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互相借鉴、学习,提高高校科研效率。参考文献:1 abb
9、ott,m & doucouliagos,h. research output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j. education economics,2004(3):251-265.2 flegg,a.,allen,d. and thurlow,t.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british universities:a multiperio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education economics,2004(3):231-249.3 worthington,a. an empiric
10、al survey of frontier efficienc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education j. education economics,2001(3):245-265.4 陆根书,顾丽娜,刘蕾.论高校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91.5 宁方芹,余倩平,李源,赵南.我院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 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9(2):95-97.6 ying chu ng,sung ko li. measur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chinese
11、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n application of 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 j. education economics,2000(2):139-156.7 陆根书,刘蕾.教育部直属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效率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2-15,20.8 de groot,h.,mcmahon,w.& volkwein,f. the cost structure of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j.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
12、istics,1991(3):424-431.9 avkiran,n.k. investig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socil-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1:57-80.10 cherchye,l.and abeele,p.v. on research efficiency:a micro-analysis of dutch university research in econo
13、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j. research policy,2005(4):495-51611 harris,g.t. research output in australian university economics departments:an update for 198488 j.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88:249-259.12 johnes,g.& johnes,j. measur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uk economics departments:appl
14、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3(2):332-348.13 madden,g. savage,s.& kemp,s. measuring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a study of economics departments at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j. education economics,1997(5):153-168.14 martin carnoy.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第2版) m. 闵维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
15、出版社,2000:367.15 verry,d.w.& layard,p.r.g. cost functions for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j. economic journal,1975:55-74.16 ruggiero,j. comment on estimating school efficiency 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3:631-634.17 farrell,m.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 society,1957,serial a120.253-281.18 charnes,a.,coooper,w. rhodes,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