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苏教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苏教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苏教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苏教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寒食:   .柳:   .宫: 五侯:   .3抓住“飞花”和“柳斜”这两个词语,和这两个词语中所隐含的“_ ”和“_”两种色彩,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4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时候 ,后两句则是写_时候。5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2.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

2、。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按照原诗把诗句补充完整。2用波浪线画出诗中的比喻句。3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和鱼儿。4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5这首诗有静有动,如同两幅水墨画。请把描写“动态美”的诗句画上“ ”。3. 课外阅读。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结合

3、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_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_4. 阅读理解。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4、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_)(_)   (_)(_)2“缘”的意思是(   )A.边。 B.因为。 C.沿,顺着。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两个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受。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画出相应的诗句。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_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7苏轼的诗作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_,_。_,

5、_。5.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中的“西子”指_。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比作_,突出了西湖的_。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天和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之情。6. 古诗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下列词语。潋滟:_ 空蒙:_3诗人抓住哪个季节的什么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光?_(填序号)A.春季 鲜花 B.夏季 时雨时晴C.秋季 西子 D.冬季  女子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_

6、7. 课内阅读。“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回答道,“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1“奔流不息”是形容河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描写河流的?(写出三个)_2“我遵循这条规律”,“这条规律”是什么?_3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用“”画出。8. 课内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课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

7、?请用一句话来回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    , 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   。88读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内容回顾(1)望天山门是   代诗人   所写,古诗描述了   一带的秀丽景色,表达了   

8、的思想感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个比喻句是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注释:桐庐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的部分。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建德:桐庐的邻县。这里泛言桐庐、建德一带江域。海西头:指扬州。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孤寂之感的。_2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_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

9、子,沙暖睡鸳鸯。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迟日:     丽: .泥融:   .   鸳鸯: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4“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_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的_景色。第二句诗人把_、_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收到了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_,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

10、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_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的_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_情怀的表露。11. 根据意思选出相对应的诗句,然后再回答问题。(1)下列与“两岸青山相互对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对应的一项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El边来。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诗句选自   代诗人   的 &

11、#160; 。我还能写出这首诗的前两句:   ,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给下面的字注音。            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纷纷:   借问:   (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

12、样的心情?13. 课外阅读。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   到   的景色。(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   ;表现颜色的诗句是:   ;表现形状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   。1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清明:   .纷纷:   .欲断魂: 借问:   .3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