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_第1页
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_第2页
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_第3页
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_第4页
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气绝缘用国内外二甲基硅油性能对比研究摘要:对ki50si二甲基硅油的常规性能、粘度-温 度特性、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某同类产品 kf96d-50cs二甲基硅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ki50s1 二甲基硅油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总体性能与进口二甲基绝 缘硅油相当,适用于牵引变压器绝缘。关键词:牵引变压器;二甲基硅油;电气性能;理化性 能;热稳定性引言硅油用作高等级变压器合成绝缘油,除了具有优良的电 绝缘性能外,还具有燃点高、凝固点低、粘度随温度变化很 小等优点1。相对于矿物变压器油,硅油变压器油具有以 下比较优势:优异的热安定性,其闪点和燃点约为矿物变 压器油的2倍,难以着火;自燃

2、温度高迗360°c,且具有自 熄灭性能;硅油可燃性较低,燃烧热仅为矿物变压器油的一 半,且热释放率也很低2-3。硅油惰性极强,具有很好 的抗氧化性能。硅油几乎无毒,环保性能优异,不会污染 环境4。我国首次在crh2系列高速动车组牵引变压器上使用硅 油作为绝缘介质,采用的是某进口二甲基硅油,硅油牌号为kf96d-50cs,但考虑进口原材料综合应用成本较高,有必要 对其实施国产化。本文采用横向对比方法对国内自主合成生产某型号为 ki50si的二甲基硅油与进口二甲基硅油(以下简称硅油)的 常规理化和电气性能、粘度-温度特性、挥发分以及氧化安 定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1. 试验1. 1原材料技

3、术指标k150s i和kf96d-50cs硅油常规理化与电气性能对比(见 表1)表1指标名称技术指标iec60836 kf96d-50cs ki50si 试验标准外观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无色透明目测密度(20°c) g/cm3 0.9550.970 0. 9640 0.9649 iso3675运动粘度,mm2/s (40°c) 40±4 37. 28 37. 32 iso 3104闪点(开 口),°c 彡240 312 333 iso 2592燃点,°c 彡340 344 365 iso 2592折光率,20°c 1.404±0

4、. 002 1.404 1.404 iso 5661倾点,°c 1011 2. 82x 1012 2.89x 1012 iec 60247介电常数(9(tc) 2. 55±0. 05 2. 527 2. 529 iec 60247介质损耗因数(9ctc)彡0.001 0.00022 0.00011 iec 602471.2粘度-温度特性按 iso 3104,检测硅油在-40°c、-20°c, 0°c、25°c、 40°c, 60°c、80°c. 100°c. 125°c, 150

5、76;c 时的运动粘度, 识别硅油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特性。1.3挥发性按astm d4559,分别在150°c和180°c下处理24h后检 测硅油的低分子挥发性物质的含量。1. 4氧化热稳定性按iec 61125方法进行试验,对硅油取样,重量为25g (±0. lg),硅油中放入铜片,置于180°c(±l°c)处理500ho 试验结束后,测试硅油运动粘度(40°c)、介质损耗变化 (90°c)及酸值变化。1.5无氧热稳定性模拟变压器运行硅油的实际工况(密闭、无氧、热), 硅油试样(750ml)中放入铜丝充氮气保护置

6、于180°c下处理 336h,老化后测试硅油运动粘度(40°c)、介质损耗(90°c)、 击穿电压和酸值的变化。2. 试验结果与分析2. 1粘度-温度特性硅油不仅是电气绝缘介质,同时也是变压器线圈的冷却剂。硅油的运动粘度对冷却效果尤为重要6,两种硅油在 -40°c , -20°c、0°c、25°c、40°c、60°c、80°c、100°c、125°c、 150°c时的运动粘度变化曲线见图2,由图可见,两种硅油的 运动粘度-温度特性相当,且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特别适合

7、像牵引变压器这种油品粘度指数要求高的使用场合。1硅油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曲线2.2挥发性挥发性表征硅油内部低分子物质的含量,挥发份的含量 直接影响硅油的闪点,表征产品的精馏水平。从表2数据可 见,国产ki50si硅油挥发份含量更低。表2挥发份含量处理温度 kf96d-50cs ki50si150°c 0. 12 0.06180°c 0. 38 0. 062.3氧化热稳定性氧化热稳定性是评价变压器用绝缘油的抗老化能力的 重要指标。两种硅油180°c下处理500h后性能指标见表3。(1) 粘度:两种硅油老化后的运动粘度比老化前均略 有增长,且增长水平相当,其诱因是硅油在

8、高温时被空气氧 化,si-c键断裂,引起硅油分子间的交联。(2) 介质损耗:经过180°c、500h老化后,kf96d-50cs 和ki50s1硅油的介质损耗与老化前相比均有较大增长,处于10-3数量级同级水平。(3) 酸值:两种硅油老化后酸值均有增长,且增长水 平相当。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硅油的氧化热稳定性水平相当。 表3 180°c下老化500h后两种硅油的性能对比检测项点 kf96d-50cs ki50si运动粘度(40°c), mm2/s 试验前 37.28 37.32 试验后 38. 36 38. 23 变化率 +2.89% +2.44%介质损耗(90&#

9、176;c)试验前 0. 022% 0.011%试验后 0. 39% 0. 47%总酸值,mgkoh/g试验前0.008 0.009 试验后0.05 0. 042. 4无氧热稳定性无氧热稳定性试验模拟变压器运行硅油的实际工况(密 闭、无氧、热),体现产品使用稳定性,两种硅油充氮气保 护置于180°c下处理336h,试验前后性能指标见表4。在无 氧环境下,硅油受热裂解使粘度略有降低;老化后介质损耗 因数有所增加,都为10-4级;老化后两种硅油的酸值都略 有增长;老化后两种硅油击穿电压水平相当。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硅油均具有良好的无氧热稳定性。表4无氧180°c老化336h后两种

10、硅油性能对比检测项点 kf96d-50cs ki50si运动粘度(4(tc),mm2/s 试验前 37.28 37.32试验后 37.22 37.25变化率-0. 16% -0. 18%介质损耗(9(tc)试验前0.022% 0.011%试验后 0. 06% 0.04%总酸值,mgkoh/g试验前0.008 0.009试验后0.009 0.01击穿电压(2.5mm), kv试验后60 613. 结论通过对硅油常规性能、粘度-温度特性、热挥发性、氧 化稳定性和无氧热稳定性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国产 ki50s1电气绝缘用硅油具有与国际上有成熟应用业绩的 kf96d-50cs硅油产品相当的综合性能。ki50s1硅油具有本 土化(成本)技术优势,可以取代进口用于牵引变压器领域, 并向高安全性的硅油变压器领域推广。参考文献:1 蒋国柱,赵玉贞等.高燃点变压器油的性能与应用 j.合成润滑材料,2010 (02)2 韩进贤,孙挚.硅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