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度的影响-基于影视创作规律的视角_第1页
慕课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度的影响-基于影视创作规律的视角_第2页
慕课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度的影响-基于影视创作规律的视角_第3页
慕课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度的影响-基于影视创作规律的视角_第4页
慕课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度的影响-基于影视创作规律的视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慕课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度的影响基于影视创作规律的视角    摘要:慕课社群的活跃度在多数情况下低于预期。文章借鉴社会心理学说服理论支撑下的影视创作规律,从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两个方面研究影响慕课社群活跃度的教学设计要素。同时,文章以中国大学mooc网上47门慕课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慕课社群中主题贴回复数时序模式的变化,归纳出具有重要影响的三个教学设计要素:内在认知负荷、画面呈现的多样性和教师特质。该结果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慕课教学设计的质量提高社群活跃度,并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关键词:慕课社群活跃度,影视创作规律,教学设计引言慕

2、课社群活跃度是指某门慕课在其平台所辖的社群中引发学生活跃行为的程度。学生的活跃行为包括观看视频、提交作业和回复主题贴等。在多数慕课平台上,学生观看视频和提交作业的行为不易被外界获得。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以主题贴回复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来表示慕课社群活跃度。因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12。已有研究发现慕课社群的活跃度在多数情况下远远低于预期34。多数研究把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到学生5。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把分析的视角投向教师6。国内已有学者提出解决慕课低完成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慕课的设计质量78。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具体哪些设计要素对于促进社群活跃度的影响比较明显。教

3、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水平和需要,在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终点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和转化,有序并系统地安排教学要素,并形成教学预案的过程9。慕课被认为是由主讲教师负责、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以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课件和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的教学过程10。慕课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教学对象的水平和需要不尽相同,前者面对的教学对象的水平和需要远比后者多元、复杂。从慕课庞大的受众规模来看,它与学员之间的关系更类似于大众传媒与受众的关系。鉴于当代影视创作在漫长的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其创作规律,建构慕课教学设计的要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叙事结构的故事化

4、、内容素材的平民化和主持人明星化11。从社会心理学的说服理论来看,本研究所借鉴的影视创作规律中的要素为说服理论的两个影响途径1213: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有能力全面系统地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多地会关注论据,这是中心途径14;当人们转移了注意力或者没有足够动机去思考的时候,会关注那些可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这就是外周途径14。在教育领域中,借鉴说服理论支撑下的影视创作规律,用以提高科学普及活动的效率,已有成功的先例可循1516。一 慕课教学设计的要素在已有的教学设计原则1718基础上,本研究借鉴说服理论支撑下的影视创作规律1920,提出了慕课教学设计的若干要素,如表1

5、所示。二 以教学设计要素为控制变量的观察方法本研究把慕课视为一个各种教学设计的竞技场或实验室,从公开的数据中发现并归纳出能够明显影响社群活跃度的教学设计要素。设在某一个时间窗口内,某一门慕课m的第i次主题贴ti的回复数是pi。pi的平均值是mean(pi),最大值是max(pi),标准差是std(pi)。慕课m主题贴回复数的衰减度d(m):d(m)=mean(pi)/max(pi)公式(1)慕课m主题贴回复数的波动程度f(m):f(m)=std(pi)/mean(pi)公式(2)慕课m活跃度的定义:w(m)=d(m)/f(m) 公式(3)根据上述定义,如果慕课m的主题贴回复数衰减越慢(d(m)

6、越大),波动程度(f(m)越小,本研究就认为其慕课社群的活跃度(w(m)越高。在此定义下,慕课社群的活跃度与某次主题贴回复数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而与该慕课下全部主题贴的回复数能否保持大致相同的水平有关。该定义实际上衡量的是活跃行为的持久性。即使授课内容比较小众,每次主题贴的回复数并不高,但如果回复主题贴的学生没有明显流失,其社群活跃度也有可能较高。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1日至5月31日作为观察时间窗口,采集了“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47门正在进行的慕课的主题贴回复量。后续研究分成三个实验逐步展开。三 观察结果与讨论1 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慕课内容在这些慕课中,有些慕课并非首次播放(下文简称为

7、“重播慕课”)。这些重播慕课的历史数据有可能在该慕课平台上找到,因此在重播慕课的两轮播放中,研究者能够观察学生群体回复主题贴的时序模式是否会出现明显变化。在观察窗口内,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领域分别恰有3门重播慕课。归一化处理主题贴回复数(第i次主题贴的回复率=pi/(max(pi)之后,得到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图1显示重播慕课的主题贴回复模式总体上趋于一致。上述6门重播慕课前后两轮的主题贴回复率的相关系数在0.9460.999之间,可以说极其相关。这说明教学设计对社群活跃行为的影响具有可重复性。如果回复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就能推测必有教学设计要素发生变化。2 教师或慕课内容之一发生较大变化在同一

8、平台中,虽然罕见,但仍能找到教师或慕课内容发生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通常,“专业必修/数学”随其罗马数字的增大而变难。图2(a)显示:同一位教师授课,随着内在认知负荷的增加,回复数显著降低;图2(b)则显示:对于内容近似的慕课(同属专业必修的计算机编程课),随着教师或其教育机构知名度的增加,主题贴的回复数明显增加。这一实验还说明:如果能适当控制教学设计要素中的某些变量,那么这些变量的影响的确可以通过回复行为的时序模式比较直观地显现出来。但是,目前还无法完全精确地控制某些变量。而且,更换内容或更换教师往往会引起教学设计要素中其它要素的改变。为此,本研究进行了第三项实验,通过归纳的方法进一步总结

9、哪些要素的改变比较重要。3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内容根据公式(1)、(2)、(3),本研究计算了观察窗口内47门慕课的活跃度w(m),并根据其大小将它们从高到低排序,排在前10名和后10名的慕课信息如表2所示。对照表1,对比表2中排序前10和后10的慕课,本研究归纳出如下现象:(1)内在认知负荷较重的专业必修类课程,不容易获得较为持久的社群活跃度。在慕课平台上,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数学、计算机和英语,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不仅与传统课堂上的课程有较大比例的重复,而且它们使用的都是不同于母语的符号系统。它们要求学生在比较生疏的符号系统所限定的框架内,借助专门的术语去探究各种符号之间的联系。与其它慕课相比

10、,学生在认知加工时,多了一层“翻译”的环节。因此,主要受制于内在认知负荷,作为专业必修课上的数学、计算机和英语类慕课课程不容易获得较为持久的社群活跃度。(2)内在认知负荷较轻,即使较重却综合运用多种画面呈现方式的课程,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社群活跃度。在排序前10名的慕课中,人文课程超过一半。这些课程使用的是母语,不仅省去了“翻译”环节,还便于表达深刻的思想,吸引学生。此外,画面呈现也是维持社群活跃度的一种重要元素。排在前10名的慕课在画面呈现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风格多变、内容丰富。例如,编号为“nu*-510*”的慕课运用三维动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惯性参考系”;编号为“ec*-450*”的慕课则在

11、后期剪辑期间穿插运用了多种高清视频素材;即使是画面单调的编号为“z*-200*”的慕课,也对布景做出了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设计:背景是大书柜,桌上放一小摞书,教师手中还翻开一本书。相比而言,排在后10名的慕课在画面呈现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风格基本局限于ppt+头像。这说明:精心编辑的画面,可以有效弥补内在认知负荷较重这一不利因素。(3)不论是排在前10名还是后10名的慕课,它们在问题导向、叙事结构、互动(测验)、悬念设置和讲课风格这些要素方面,没有带有规律性的显著差别。这些慕课在这些要素上的设计策略比较趋同。由于没有差异或者差异不显著,所以不太容易通过对比学生回复行为的时序模式,凸显其影响。在其

12、它要素中,“实践导向”的作用不可小视:有一门类型为“专业必修/数学”的慕课进入了前10名。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在每一章最后一讲专门安排用数学软件演示本章内容的重难点,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用”数学的能力。四 结论慕课具有受众规模巨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启发研究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社会心理学说服理论支撑下的影视创作规律。本研究把慕课平台看成是不同教学设计的超级实验室或者观测场。在该场景下,适当控制实验变量,观察慕课社群活跃度的持久程度,通过对比,归纳出能够显著影响慕课社群活跃度的三个教学设计要素:内在认知负荷、画面呈现的多样性和教师特质。影视创作规律提醒我们:外周途径(画面呈现的多样性和教

13、师特质)是吸引学生的重要途径。但正如众星云集的影片离不开出色的剧本一样,只有中心途径才能更为持久地改变受众的认知和行为。据此,本研究对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通过画面呈现的多样性和教师特质等外周途径吸引慕课学生,通过见解独到和思想深刻等中心途径巩固慕课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释:1 同一形状的符号标记同一门重播慕课;实线和实心标记其历史数据,虚线和空心标记其当前数据。参考文献:1muilenburga l,bergea z l. student barriers to online learning:a factor analytic studyj. distance education,2005,(

14、1):29-48.2havnesa a,christiansenb b,bjørk i t,et al. peer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patterns of talk and interaction in skills centre simulationj. learning,cult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16,(8):75-87.3seaton d t,bergner y,chuang i,et al. who does what i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 com

15、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4,(4):58-65.4perna l w,ruby a,boruch r f,et al. moving through moocs: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of users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9):421-432.5onah d f o,sinclair j,boyatt r. dropout rate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behavioral patt

16、ernsa.in proc. of the 6th intl. conf. on education and new learning technologies(edulearn14)c,spain:iated digitial library,2014:5825-5834.6philippe s. the mooc disruption is only beginning. what i learned creating my first moocol.<http:/7姜强,赵蔚,李松,等.mooc低完课率现象背景下的设计质量有效规范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51-5

17、7.8钱玲,王霞,赵明媚.mooc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策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8):23-29.9朱德全.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8,(8):72-73.10李晓明.慕课:是橱窗?还是店堂?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12):24-28.11沈松华,杨彩霞.热闹中的冷思考:百家讲坛与电视“三化”j.中国电视,2007,(3):42-45.12cacioppo j t,petty r e,kao c f,et al.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persuasion: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

18、erspectiv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032-1043.13oreg s,sverdlik n. source personality and persuasiveness:big five predispositions to being persuasive and the role of message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4,(3):250-264.14(美)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81-183.15史博恩,冷凇.用娱乐的方式教育受众j.中国电视,2006,(7):27-30.16冯薇,马池珠.科教电视创作的艺术和数字技术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0,(5):150-153.17王竹立,蒋莉.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2):14-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