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的导言设计_第1页
化学课的导言设计_第2页
化学课的导言设计_第3页
化学课的导言设计_第4页
化学课的导言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课的导言设计长春市第158中学 许秀梅一堂好的化学课,能给学生美的熏陶,是艺术的展现、情感的交流,而好的导言则相当于这美妙乐曲的前奏,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纽带,因此导言的设计和运用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今天我想和各位同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一、 导言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 引起兴趣,集中注意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 ,犹如说书人的开演 ,虽然寥寥数语 ,但如金玉掷地 ,先声夺人 ,既能巧妙的引出新课,又能促进学生的情绪高涨 ,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 ,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如能在课前精心设计导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

2、的导言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例如讲硫酸时,我就以一则毁容事件为例设问:当那个案犯把硫酸洒向受害人脸部时,为什么还把湿毛巾紧捂住她的脸并用力拖着她到水龙头去冲水呢?当时学生们都轰动起来了,情绪和思维都很活跃,纷纷议论,急于想知道究竟怎么一回事,急切地等待教师揭开谜底于是我就立即抓住机会引入新课,讲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由此可见,导语具有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有利于组织教学的开展。2. 开启思维,诱发思考化学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教师的讲授,更应激发学生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思考当中去呢?应该说,思因疑而起,有疑才

3、有思,所以设疑导语就能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这样提问:用飞机向空中撒些“干冰”,就能“人工降雨”,解除旱情,干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在厂房、仓库和实验室墙壁上都挂着红色外壳的灭火器,一旦发生火灾,灭火器会喷出二氧化碳,把火熄灭,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呢?农民到地窖里取地瓜时,都要先点上一盏油灯用绳子放到窖底,若油灯熄灭了,则不能下窖取瓜,这是什么道理?通过提问,把本节要学的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既新又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开启了他们的思维,诱发思考,又能使学生将新知识牢固掌握。3. 承上启下、架桥过渡化学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节与

4、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按照课本内容设计出联系旧知识、提示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导语。例如:在设计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引入时,我首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问:“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式中的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这样,通过复习很自然就引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这样导入如同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讲解的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化学教学中导言有多种功能,设疑布障、画龙点睛、逢水架桥、展现意境,是我

5、们化学教师开启新课、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把金钥匙。二、导言设计的常用方法既然导语在化学教学中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导语呢?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总结归纳,我认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设计。1、趣味实验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而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学生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直观、趣味性进行导言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节课的教学时我采用“神奇的门票”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课的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了同样大小的三张白纸,并渲染气氛,这是进入化

6、学殿堂的门票,然后将其中的一张白纸撕碎,另一张白纸点燃,通过直观对比引出两种不同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新课引入自然顺畅。当我在第三张白纸上喷雾显示“神奇的化学”字样时,学生的兴趣也更加十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初中化学的趣味实验很多,例如:利用“魔刀杀鬼”引入铁的性质、“死灰复燃”引入氧气的性质、“水火相容”引入燃烧的条件等等。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化学的“优势”,是导入新课的极佳方法。2、故事激趣引入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一个科学家的感人事迹,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

7、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而且课后又不易掌握。在课堂一开始,我讲述了发生在阿尔卑斯山“杀狗洞”的故事,为什么狗一进洞就会离奇地死亡?故事的神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激情,本节课当然收到了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更愿意进入课堂状态,愿意听老师讲。再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课的导入时,我也通过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

8、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古代人类在野火过后,偶尔发现铁块的故事,引出现代炼铁炼钢的方法等等,通过自己了解的化学知识,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疑启思引入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用日常生活事例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化学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例如在讲空气一节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人的

9、生命、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空气,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哪些实验或现象可以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被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一连串的问题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寻根究底的欲望。又如在上“分子”这节内容时,把空气清新剂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现在大家闻到什么气味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香味”,那么为什么会问到香味呢?是香水分子“长腿”跑进你们的鼻子里去了,从而可说明物质的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接着再提问:“你们看见香水分子进入自己的鼻子吗?”学生回答:“看不见”,这样因势利导,因为分子的体积和

10、质量都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见的。这样在教学中不断设疑启思,使学生不知不觉对学习化学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且记得深刻。4、创设情境引入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游戏等各种手段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化合价和化学式,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很难进入新课状态,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地情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名片”,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马上我又提问: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学生

11、们在积极的思考,我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通过情景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大兴趣。  5、图片影像引入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都是化学研究的对象,然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直观的将学生不了解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视野里才更有说服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新闻、报道、资料、图片、问题、影像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状态,促进知识、技能、情感的形成。如在学习化学肥料时,可用一段摄像,通过展示农田春季和

12、秋天的不同景象,把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中。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可联系生活中或家庭中的三大合成材料来,创设情境。在设计分子原子一课的导言,利用多媒体展示分子原子的图片,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前沿性,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总之,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山”法、“温故知新”法、“矛盾导入”法、“谜语导入”等,不管如何引入目的都是充分利用上课开始时学生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优势,精心制造出一些知识悬念,引人入胜,为传授新课创造良好的心境。但因为每节课的内容、重点不同,导语的设计也就不一样所以导语的设计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同一节课,根据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2006年10月12日1

13、5日,吉林省初中化学教师在珲春市进行基本功大赛,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就是对规定的题目进行导言设计。下面将有关设计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1.溶液的形成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科学探究引出课题【生活小窍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时常发生白色衣物上沾有蓝色圆珠笔痕迹的现象,这样除去这些讨厌的蓝色痕迹,使衣物恢复洁白呢?【实验探究】(1)用水洗的方法清除白色布条上的蓝色痕迹; (2)用酒精洗的方法清除白色布条上的蓝色痕迹。【交流】结果怎样?谁能说说其中的道理?方法二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分析讨论引出课题【投影】(1)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汽水、白醋、注射针剂、碘酒;(2)学习中涉及到的溶液:石灰水、盐

14、酸、稀硫酸等。【活动】找共同点:(1)都是液体(都是溶液); (2)都是混合物; (3)都含有水(碘酒中不含水为形成正确的溶液定义留下伏笔) (4) 【问题】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2.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方法一联系亲历的生活实际,分析讨论引出课题【交流1】早餐(或午餐)都吃了些什么?主食: 副食: 【交流2】我们为什么要一日三餐?获取生命必须的营养物质。【问题】哪些物质是我们必须的营养物质呢?它们对我们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意义?方法二分析讨论俗语的科学含义,引出课题【交流】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或:民以食为天!)”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或认识?不及时吃饭会饿;长期不吃饭会饿死;(

15、其中可能涉及到“胖、瘦、营养”等字样)【问题】我们的生命活动必须保证得到哪些营养物质的支持?方法三借助新闻报道,引出课题【投影】(1)“饥饿的苏丹”;(2)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交流】谁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缺少重要的营养物质。【问题】哪些物质是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方法四挖掘本质,借助比喻,引出课题【交流】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人活动的动力是什么?【问题】人类健康生活必须及时补充哪些重要的营养物质?3.原子的构成方法一借助史料,引出课题【视频】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破坏力【引课】原子弹之所以能够释放出这样巨大的能量,与原子的构成紧密相关。方法二借助科研史料,引出课

16、题【投影】分子、原子的最初定义;各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引课】说出:构成原子的两大部分方法三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引出课题【问题】摩擦起电的实验谁能说说:为什么?【引课】显然,原子里一定含有电子。还含有什么呢?方法四借助新闻报道,引出课题【问题】(1)朝鲜、伊朗等国研制核武器;(2)建设核电站;(3)核泄露、核污染等。这里的“核”指的是什么?【引课】原子除含有原子核外,还含有什么呢?4.氧气方法一借助呼吸,引出课题【活动】(1)消除紧张情绪的简单做法深呼吸;(2)感受呼吸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屏住呼吸;(3)演唱或播放歌曲深呼吸;(4)下列情况下,你能活多长时间:不吃饭 ;不喝水 ;不呼吸 。(5)观看“森

17、林氧吧”视频等。【引课】氧气除能够供给呼吸外,还有哪些性质?方法二借助燃烧与灭火,引出课题【活动】(1)探究操作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2)观看视频“用盖锅盖法熄灭油锅火焰”。【引课】解释其中的道理?除酒精、食用油外,还有哪些物质能够在氧气里燃烧呢?方法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学生的话题,引出新课【活动】说一句含有“氧气”的话: (1)氧气支持燃烧; (2)氧气供给呼吸; (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引课】选择与氧气性质直接相关的话,引出课题。三、导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然而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是艺术就应该有创新,是科学就要实事求是,那么在设计导言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导言设计要目的明确导言的设计必须结合教材内容,紧扣知识点要求,决不能偏离主题,体现目的性。2导言设计要言简意赅既然是“序幕”就不能喧宾夺主,三言两语方能画龙点睛,切不可长篇大论,体现简洁性。3导言设计要有针对性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导言必须针对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疑点,不能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