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监控下实施盗窃的既未遂认定(案例)_第1页
警察监控下实施盗窃的既未遂认定(案例)_第2页
警察监控下实施盗窃的既未遂认定(案例)_第3页
警察监控下实施盗窃的既未遂认定(案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警察监控下实施盗窃的既未遂认定(案例)警察监控下施行盗窃的既未遂认定黄佳圆*一、根本案情某日,张某某伙同别人合骑一辆摩托车来到本区花木路1288号嘉里城芳甸路门口,因形迹可疑被在此处巡逻的反扒民警盯上。后张某某与同伙用钢丝钳剪断一辆红色“大龟王牌电动自行车的环形锁,并用随身携带的t型工具破坏电门锁,随后二人各骑一辆车离开。在骑出一公里时,守候伏击的反扒民警上前施行抓捕,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但其同伙逃脱。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张某某与同伙在施行盗窃行为前己经被反扒人员盯上,在警察全程监控下施行的盗窃应当认定为既遂还是未遂?第一种看法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未遂。张某某与其同伙的

2、盗窃行为始终在公安机关的监控之下,其行为即使实行终了,目的也不行能得逞,即不能到达既遂。因为公安机关负有爱护人民财产平安的职责,公安机关发觉盗窃行为就相当于被害人本人发觉了盗窃行为。在警察监控下,张某某不行能获得财物的掌握权,故其盗窃未遂。*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其次种看法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既遂,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某某的盗窃行为己经施行完毕,并获得了数额较大的财物,完全符合盗窃罪既遂的构成要件。至于张某某在窃得电动自行车后当场被抓获,那么属于犯罪行为完成后的情形,不属于犯罪构成事实,不影响盗窃行为的既遂。三、评析看法笔者赞同其次种观点,张某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既遂,应依

3、法追究刑事责任。理由如下:一警察监控不属于盗窃既未遂认定需要考量的因素第一种观点之所以认为张某某盗窃未遂,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之上:警察监控等同于被害人对自己财物的掌握;警察具有掌控全局的力量,在警察监控下,张某某不行能将车辆盗走并逃脱。但这两个前提都是有待商榷的。首先,警察监控不同于被害人对财物的掌握。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某盗窃不行能既遂,一个重要理由是:监控的主体为警察,警察发觉盗窃行为与被害人本人发觉没有区分。作为承受过专业训练的执法者,警察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爱护公私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不行否认,警察的职责中包含了爱护公民个人财物的内容,但不能据此认为,警察的监控

4、是被害人对自己财物的掌握之替代或延长。警察既不是该电动车的全部人,也不是持有人,既不实际接触该电动车,也未得到受权临时保管该电动车,更无看管该电动车的职责义务,仅仅因为留意了犯罪嫌疑人的动向,目睹了犯罪嫌疑人窃车的行为,就认为警察替代或帮助被害人对财物进展了掌握,就认定在犯罪嫌疑人完成一系列剪车锁、推车离去的行为后被害人依旧掌握着该辆车,明显是夸张了被害人的实际掌握力量,而无视了盗窃行为人对电动自行车所建立的新的掌握。其次,警察监控是否严密到使嫌疑人无法逃脱的程度。本案发生在人流繁杂的公共场所,即使反扒队员发觉后对该二人施行布控,且假设当时警力充分,但基于场所的开放性,也不能完全确保嫌疑人无法

5、逃脱。本案张某某的同伙在警察抓捕过程中胜利逃脱就是一个例子。明显,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场所,警察对该场所的掌握缺乏以掌握住嫌疑人可能逃离的全部通道或出口。因此,即使在警察的监控下,嫌疑人还是有逃脱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警察监控下,嫌疑人犯罪并非不行能既遂。那该如何推断盗窃的既未遂呢?二对财物的“掌握应理解为对财物的支配关系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盗窃罪既未遂的认定标准,主要有接触说、转移说、隐匿说、失控说、掌握说(获得说)、失控加掌握说等。掌握说认为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掌握所窃财物为标准推断盗窃既遂与未遂。目前掌握说为通说。辨析本案的两种观点,不难发觉二者的理论根底都是掌握说,之所以会出现分歧,是因

6、为对“掌握的理解出现了偏向。掌握说的“掌握指的是事实上的掌握,是财物受到实际支配,处于被现实利用的动态掌握中。这种动态掌握不是一种抽象的法律上的用法资格,而是转变权利人对财物的原有支配关系,建立一种新的行为人与财物之间的支配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某的盗窃行为始终在公安机关的监视之下,其行为即使实行终了,也不行能获得对该车辆的掌握权。这种观点将“掌握理解为事实上的全部或是事实上的利用,事实上缩小了掌握的外延,延迟了盗窃罪既遂的成立时间,也就不当缩小了既遂的范围。笔者认为,张某某在剪断电动自行车的环形锁、破坏车辆电门锁,使车辆处于可以挪动的状态下时,其就已经破坏了被害人对该车辆的原掌握权,而将

7、该车辆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下。公安机关的抓获行为,只是在盗窃行为既遂之后,通过国家公权利,关心电动车的全部人复原了对电动车的掌握权。三刑事政策的考量有利于打击犯罪与爱护法益在司法理论中,第一种观点不利于对法益的爱护。详细而言,在犯罪嫌疑人已经着手施行盗窃,并且剪断车锁、推车离去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法益已患病现实侵害,在这种状况下,依旧认定财物的全部人或持有人尚未失去对财物的掌握,造成的挺直后果是,警察监控下的盗窃因为刑法原那么上不惩罚未遂犯而无法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这明显与刑法爱护法益的目的背道而驰。认定这一行为系犯罪未遂,一方面会导致放纵犯罪,使本该被绳之于法的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不利于打击犯罪。另一方面,如果警察监控下盗窃无法上升到刑事层面,那么在理论中,意味着公安机关不能再以抓捕现行犯的方法打击盗窃,势必导致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束手束脚。四、处理结果本案经浦东新区人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