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想的演变_第1页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想的演变_第2页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想的演变_第4页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想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第3 3讲讲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的演变2第第3 3讲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思想应把握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一定的。掌握一个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在物质条件和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社会关系基础上创造和形成的。相应社会关系基础上创造和形成的。 307-10年海南高考试题分析 07:1、宋代理学的形成、宋代理学的形成 2、孟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苏格拉底 08: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韩非):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 09:1、荀子与法家思想的联系、荀子与法家思想的联系 2、董仲舒对、董仲舒对春秋春秋的新阐释的新阐释 3、礼乐制度、礼乐制度 10:1、墨家思想、墨家思想 2、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顾炎武的经世致用4备考策略:备考策略: 针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针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等一些热点问题,2011年备考应注意从年备考应注意从宏宏观上把握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观上把握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阶段特征。阶段特征。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百百家家争争鸣鸣形成儒、

3、墨、道、法各家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战国:荀孟发展儒学战国:荀孟发展儒学儒学创立儒学创立和发展和发展董仲舒创立新儒学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正统思想地位程朱理学(二程,朱熹)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发展到理发展到理学新阶段学新阶段李贽李贽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批判批判继承继承“异端异端”思想思想6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经济上: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

4、的瓦解政治上: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社会大变革,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私人讲学(学在民间)私人讲学(学在民间)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72.2.流派代表及主张流派代表及主张派别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张主张道家道家老子老子“道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无为而治治”庄子庄子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为8儒家儒家孔子孔子“仁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国,“克已复礼克已复礼”,“有教有教无类无类”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

5、贵君轻,性本,民贵君轻,性本善善荀子荀子施政用施政用“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人之性恶人之性恶法家法家韩非子、商鞅韩非子、商鞅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权,奖励耕战,“法法”“”“术术”“”“势势”三合一三合一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尚贤贤”、“节用节用”9 2. 2. 意义意义(1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10海南高考真题 (08海南)海南)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奉法者

6、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墨翟 b.孟轲孟轲 c.荀况荀况 d.韩非韩非d答案:答案:d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治国的思想。11 (09海南)海南)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民水君舟b【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解析】本题的关键

7、词是“共通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项“人性本恶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相信人性本恶的。【答案】【答案】b 12 (10海南)海南)5“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之害,当若繁为攻

8、伐,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过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儒家 b法家法家 c墨家墨家 d道家道家c13 (10年山东卷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解析】【解析】b 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兼爱”的思想主的思想主

9、张。张。 14 儒家 法家 道家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儒家推崇儒家推崇“人治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实行实行“仁政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家主张“法治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联系联系: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 合互补,以儒家

10、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 采道家的合理思想。采道家的合理思想。15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1. 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1 1)原因: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原因: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 2)新儒学的特点: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新儒学的特点: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 家的思想。家的思想。(3)基本主张)基本主张 提出提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学说,为君主统治辩护;说,为君主统治辩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11、,独尊儒术”,文化的,文化的“一统一统”为政为政治的治的 “一统一统”服务。服务。162.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 1)措施:汉武帝推崇儒家,重视儒家教育。)措施:汉武帝推崇儒家,重视儒家教育。 (2 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7 (09海南)海南)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春秋 b论语论语 c孟子孟子

12、 d易经易经a18 (09海南)海南)4汉武帝倡导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用周政乎。”此处所谓此处所谓“周政周政”主要是指主要是指周代的周代的 a分封制度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礼乐制度d19 (2010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解

13、析】【解析】d 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的原因是(是( )”。“天下学士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跟的是什么“风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天下学士”而言,而言,不难把握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这一新的政治动向。20 (2010北京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

14、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d【解析】【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21 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1)“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 (2)强调)强调“仁仁”,重视人的伦理道

15、德修养。,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2. 陆王心学陆王心学(1)“心心”是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是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 (2)求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求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2 (1 1)消极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 杀人的自然欲求。杀人的自然欲求。 (2 2)积极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作用。3.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探究:探究:怎么评价宋明理学怎么评价宋明理学23 (07海南)海南)6宋代理学的

16、形成是由于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d24 2(2010上海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c【解析】【解析】c 宋朝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宋朝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

17、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理”为核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 25 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的思想李贽的思想 (1)否认儒家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破除对孔子)否认儒家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破除对孔子的迷信。的迷信。 (2)揭露批判理学的三纲五常,提倡个性自由。)揭露批判理学的三纲五常,提倡个性自由。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1)政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政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君为客”。 (2)经济:重视

18、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倡导)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倡导“工商皆本工商皆本”。 (3)思想:主张)思想:主张“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开启了一代朴。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实学风的先河。26 (10海南)海南)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经世致用d解析:解析:d。 考查点:经世致用的思想。考查点:经世致用的思想。“明道也,以明道也,以救世救世” 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经世致用的

19、思想内涵。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27 3(2010江苏卷)“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 c陆九渊d黄宗羲b【解析】【解析】b “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故正确答案为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故正确答案为b。28易错点易错点1 对理学与心学辨析不清对理学与心学辨析不清【示例示例2 2】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共同点是的共同点是 ( ) a.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c.内心反省,以致

20、良知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纲常伦纪,即为天理29 答案答案 d 错因分析错因分析 本题易误选本题易误选a a,做错的原因在于对程朱理,做错的原因在于对程朱理 学和王阳明的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心学”区分不清。程朱理学和王阳区分不清。程朱理学和王阳 明的明的“心学心学”的共同点是维护儒家之纲常。的共同点是维护儒家之纲常。a a为朱熹为朱熹 的主张,的主张,b b、c c分别为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故可分别为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故可 排除排除a a、b b、c c三项,答案为三项,答案为d d。易错点易错点2 2 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认识不清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认识不清【示例示例

21、3 3】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中载: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君而已矣!”这反映了这反映了 ( ) a.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30 c.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答案答案 b 错因分析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本题易错选d d项,原因在于学生把黄宗项,原因在于学生把黄宗 羲当成了资产阶级,实际上,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羲当成了资产阶级,实际上,中国的资产阶级出 现于现于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黄宗羲属于地主阶

22、级知世纪六七十年代。黄宗羲属于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由此可排除识分子,由此可排除a a和和d d;材料反映的是反君主;材料反映的是反君主 专制思想,可排除专制思想,可排除c c。故答案为。故答案为b b。 31命题立意命题立意考向一考向一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关的认识和理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关的认识和理论立意分析:立意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而围绕这一制度的思想理论又是古代思想史要内容,而围绕这一制度的思想理论又是古代思想史的重中之重。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对同一制度的认的重中之重。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对同一制度的认识又发生了

23、相左的变化,通过创设新情境对此考查。识又发生了相左的变化,通过创设新情境对此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思想理论放在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思想理论放在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价的素养。的素养。32预测演练预测演练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韩非子在韩非子在有度有度篇中说:篇中说:“威不两错,威不两错, 制不二门制不二门”。即。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 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 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故曰:“威不两错。威不两错。” 又曰:又曰:“

24、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 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 不从臣出。不从臣出。”故曰:故曰:“制不二门。制不二门。”33材料二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发挥,他宣扬天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大一统”。材料三材料三 黄宗羲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中说:中说:“屠毒天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